195 司马光写《通鉴》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5 司马光写《通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95 司马光写《通鉴》

2、中国历史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历史故事

195 司马光写《通鉴》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司马光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后来王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思想保守,两个人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马光没有一件不反对。有一次,司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时,以老朋友的资格,写了一封信,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安石写了一封回信,对司马光的四条责难针锋相对地作了反驳。信里说: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说我侵犯别人职权;为国家办事,怎能说我惹是生非;为天下理财,怎能说是搜刮财富;驳斥错误的言论,怎能说拒绝意见。
司马光接到回信,气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撑腰,也无可奈何。最后,他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到了洛阳,表示不愿过问政事,关起门来写书了。
原来,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很早就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献给朝廷。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马光又把编好的一部分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并不信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但是对司马光编书却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轻时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书都送给司马光,要他好好完成这部著作。还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马光罢官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在整整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资治通鉴》完成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由于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被认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在洛阳写了十多年书,但是因为他反对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员都很记挂他。他虽然口口声声说不谈政治,但是许多人还把他当作“真宰相”看待,连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阳住着一个司马相公。
高太后临朝执政,把司马光召回朝廷,司马光已经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却丝毫不肯放松。他一当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新法。有人劝阻他说,神宗刚刚去世,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总不大好吧!司马光气呼呼地说:“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动,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却是害民的事,为什么不能改?再说,现在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亲,做母亲的改动儿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可以?”
就这样,他不顾许多官员的反对,到了第二年(公元1086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古脑儿废除了。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当然十分生气,不久就郁郁不乐地死去。而司马光的病也越来越重,在同年九月咽了气。
司马光

中国历史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历史故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好朋友,但司马光是有名的保守派,王安石变法之后,两人关系就破裂了,等到司马光上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安石新法全部废除。

司马光小的时候很聪明,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个小孩爬到水缸上,不小心掉进去了。水缸里装满了水,眼看小孩就要被淹死了。别的孩子都吓得乱跑,年仅7岁的司马光却拿了一块石头把水缸砸破,把小孩救了出来。这件事让司马光出了名,很多人还把这事画成图画到处传播。司马光20岁就中了进士,他虽然年轻,但很讨厌奢侈华丽,在朝廷招待新科进士的酒席上,只有他没有戴花。别人告诉他新科进士戴花是朝廷的礼仪,他才勉强戴上了一朵。

庞籍很赏识司马光,任命他到并州当了通判。当时西夏一直在打这个地方的主意,经常蚕食这块土地。庞籍命令司马光调查此事,司马光建议:“修筑两座城堡来制约西夏,并招募百姓来开垦那里的土地,等耕种的多了粮价就降下来了,还不用从远处运粮过来。”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后来庞籍因为部下的疏忽而获罪,司马光连续3次上书把罪名揽到自己身上,请求赦免庞籍,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去世后,司马光对待庞籍的妻子如同自己的母亲,把他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兄弟来照顾。当时的人都认为司马光很讲义气,是个贤明的人。

宋仁宗生了重病,还没有确立继承人,天下人都很担心,但谁都不敢说这事。谏官范镇首先发起了立太子的讨论,司马光接踵而至,并写信给范镇要他坚持下来。后来他又当着宋仁宗的面说:“我当初呈上的三份劝陛下立太子的奏章,希望陛下能够马上施行。”宋仁宗沉默了很久才说:“我能不想选个宗室出来吗?这是忠臣才敢说的话,但一般人不敢跟我说啊。”司马光说:“我说这事的时候,以为肯定没命了,没想到陛下居然能够采纳。”宋仁宗说:“这又不是什么坏事,以前就有过先例的嘛。”司马光退朝后并没有听到皇帝立太子的诏命,又上书劝谏,宋仁宗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司马光又联合韩琦等人一起上书催促,很快就立了后来的宋英宗为太子。

宋仁宗死后赐给百官的财物价值100多万,司马光认为国家本来就不富裕,所以这笔钱不能要。但朝廷没有批准,司马光就把自己得到的那份钱一部分献给公家,一部分给了自己的舅舅,自己没有拿一文钱。

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上书列举了新法的危害。朝廷让他在朝堂上和吕惠卿辩论。司马光把吕惠卿驳得无话可说,吕惠卿脑羞成怒,就用别的事来诋毁司马光。宋神宗看不下去,对吕惠卿说:“相互争论是非,不要扯别的东西。”司马光针对青苗法说:“老百姓把钱借出去吃利息还能盘剥穷人,更何况官府催债,谁敢说个不字?”吕惠卿说:“青苗法规定的是谁愿意借就借,不愿意借也不勉强。”司马光说:“那些百姓只知道借钱的好处,不知道还钱的坏处。当年太宗皇帝实行和粜法的时候,一斗米价值十钱,百姓都愿意和官府交易。以后物价贵了,和粜法反而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我只怕青苗法以后也是一样。”吕惠卿说:“在当地买米,就可以省去东南的漕运,省下的钱就可以供给京城。”司马光说:“东南地区钱少粮多,现在不粜东南的米而要东南的钱,这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吗?”有大臣站起来说:“司马光的话是对的。”

宁州帖卷 北宋 司马光

司马光知道自己受王安石排斥,干脆闭门写书。司马光精通历史,他决心写一部历史书出来,作为帝王的历史教科书。宋神宗虽然不赞成司马光的政治见解,但对他写书还是很支持的,专门把自己收藏的2400卷书送给司马光,让他参考。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才把书稿写完,呈进给宋神宗看。宋神宗看了之后非常满意,将书名定为《资治通鉴》,就是可以当成镜子来看待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意思。司马光虽然并没有当宰相,但天下人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连一般的劳苦大众都称他为司马相公。

《资治通鉴》书影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去奔丧,卫士们远远看到他过来,都为他行礼,说:“这就是司马相公。”百姓们聚众观看,都想一睹真容,把路都堵住了,百姓大喊:“司马相公不要回洛阳了,留下来辅佐天子,让百姓存活吧!”

朝廷见司马光威望很高,就任命他为宰相。司马光上台后,把新法全部废除了。王安石听说自己的新法被废除后,气得说不出话来,很快就病死了。

司马光毕竟岁数太大,身体又不好,很快也病倒了。当时辽国和西夏的使者来宋朝,都要问候司马光的身体,还对他们的官吏说:“宋用司马光为宰相,我们可不能轻易惹事啊。”司马光弥留时,已经说不清楚话了,只能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但说的都是国家的要事。不久,司马光去世,太皇太后和哲宗亲自去为他哭丧。

相关参考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为什么只剩残稿了?《资治通鉴》残稿是怎么样的?《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写,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资治通鉴》至今为止还留存有一些残稿,是当年司马光手写的真迹,这可以说是非常

传统文化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100个故事,快看看,知道几个

【传统文化】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100个故事,快看看,知道几个?【传统文化】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100个故事,快看看,知道几个?1.巫蛊之祸与太子之死2.苏武牧羊3.李陵悲壮降匈奴4.武帝托孤5.龚遂劝农

怎样读《资治通鉴》 – 国学网

百家讲坛姜鹏资治通鉴分为多少部多少集第一部,11集20140716姜鹏品读《资治通鉴》1司马光的另类史记20140717姜鹏品读《资治通鉴》2用人有学问20140718姜鹏品读《资治通鉴》3魏文侯的成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汉语拼音:XuZizhitongjianChangbian),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980卷,今存520卷。作者李焘。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

如何将资治通鉴和史记结合起来读

读书方法:横读通鉴竖读史记对于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史学爱好者而言,《资治通鉴》是一道怎么也不能忽略的坎,因为想要了解自战国至唐朝五代的历史,必须要经过《资治通鉴》这条捷径。司马光当初编《资治通鉴》,就是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资治通鉴》中最重要的五句话,至今仍是真理

来源于明伦书院(微信号:minglun366),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修的一本史书,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总结了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