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马嵬驿兵变
Posted 潼关
篇首语: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58 马嵬驿兵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58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v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v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v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兵变
唐朝历史 简谈马嵬驿兵变及其政治背景
发生在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的「马嵬驿兵变」,在历史上算不上一个重大事件,过程也不复杂。然而,其知名度之高、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因为这个事件的内涵相当丰富,透过它,可以看到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特点。
那么,这一事件何以发生?主谋,或者说策划者是谁呢?无可置疑,前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关于后者,学者们各执一词,争议颇多。是太子李亨?龙武将军陈玄礼?还是宦官高力士?学者们各持己见,各有其辞。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对开元、天宝年间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有所了解。
唐开元年间,由于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国运升平,百姓安乐,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况。随着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兵力的强盛,唐玄宗的骄奢淫逸之心日趋显露,「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以声色自娱」(《纲鉴易知录》卷四十九)。尤其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杨玉环入宫后更是沉湎酒色,倦于国事。而杨玉环的得宠,使其家族也一步「升天」:「姊妹兄弟皆列土」,特别是她的堂兄杨国忠,位居右相,兼任四十多个职务。权盖朝野,势倾天下:「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旧唐书》卷一百六)。杨国忠掌握了如此大的权力,朝中文武百官无人能敌。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拥有重兵,实力渐大的边将安禄山。
开元末年,由于边疆形势的变化,唐玄宗对胡将的重用,使得安禄山很快崛起,其地位在天宝年间扶摇直上。到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赋予安禄山的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边地任何一个将领,身兼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恩宠特殊,总握兵柄。 」安禄山的崛起,对杨国忠无疑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国忠知其跋扈,终不出其下,将图之,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旧唐书》卷一百六),二人之间颇多仇隙;而安禄山呢?他早已把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昏庸看得清清楚楚。因此,他一方面用花言巧语、奇珍异宝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博得他们的信任;一方面加紧积累钱粮军资,招兵买马,伺机以反。和杨国忠矛盾的激化,更使他加快了反叛的步伐。
谈到「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忽视、不能不提及的。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和安禄山反叛没有关系,或者说不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却与发生在「安史之乱」中的「马嵬驿兵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立第三子玙(天宝三年改名亨)为太子。起初唐玄宗还对他多有扶持,到了天宝九年(公元745年),针对太子的韦坚、皇甫惟明、王忠嗣几次事件的发生,唐玄宗对李亨的疑忌逐渐加深,并予以防范。李亨为此极为忧虑和不安。而杨国忠呢?在李亨初为太子时拉拢不成的情况下,深恐日后太子监国与自己不利。几欲动摇李亨的地位,使李亨十分痛恨,又无可奈何。「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想亲自领兵平叛,让太子监国,亦担心李亨在监国过程中提高了威望。但出于对安禄山反叛的气愤,决定御驾亲征时还是准备让李亨监国,「逆胡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当高枕无为矣」(《资治通鉴》卷217)。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则利用上述唐玄宗的矛盾心理,鼓动杨氏姐妹、尤其是杨贵妃对唐玄宗施加影响:「太子素恶吾家。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夕矣」,「使说贵妃衔土请命于上,事遂寝。」(《纲鉴易知录》卷五十)使得李亨终未监国。这无疑更加深了李亨对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仇恨。
这些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对发生在「安史之乱」中的「马嵬驿兵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里,有必要略谈一下「马嵬驿兵变」: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自幽州南下诣阙,以诛国忠为名」(《旧唐书》卷九),率十五万大军扯旗反唐。唐王朝由于承平已久,武备松弛,安史乱军一路攻城夺隘,势如破竹。很快就兵进洛阳,逼近潼关。翌年六月,潼关失陷,唐玄宗携杨贵妃及亲信官员在龙武将军陈玄礼的保护下,仓皇逃蜀。十四日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马嵬)时,「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杀了杨国忠极其家小,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命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处死杨贵妃后,唐玄宗这才得以逃往四川。
综上不难看出,「马嵬驿兵变」绝不是一次单纯的兵变,它实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场政治夺权斗争。从这个角度来说,杨贵妃不过是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而已。兵变后,李亨借口百姓「遮路乞留」,没有随唐玄宗前往四川,而是率众北上,并于一个多月后即公元756年7月12日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即位,即唐肃宗。可以说,太子李亨想除掉杨国忠,早登皇位是蓄谋已久的,而「马嵬驿兵变」不过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
相关参考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v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
《长安十二时辰》网络热播,让人看的酣畅淋漓。我们不禁会问:历史上有没有张小敬这个人?唐华阴县尉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描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巴蜀,路过马嵬驿随从士兵哗变,飞龙禁军陈玄礼统领下的骑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出逃。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嵬驿时,疲惫饥饿的士兵把宰相杨国忠斩杀,又逼玄宗
...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马嵬坡兵变之后登上皇位,所以说马嵬驿事件对太子李亨来说就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马嵬驿太子李亨在哪呢?如果说李亨一生有几个转折点的话,那么马嵬驿的事情可以算是一个对他很重要的转折点。在历...
...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马嵬坡兵变之后登上皇位,所以说马嵬驿事件对太子李亨来说就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马嵬驿太子李亨在哪呢?如果说李亨一生有几个转折点的话,那么马嵬驿的事情可以算是一个对他很重要的转折点。在历...
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昏君不是明君,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等。唐肃宗李亨--唐肃宗肃宗,名李亨(公元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
唐朝唐明皇李隆基之后是谁继位的?他儿子太子李亨在发动马嵬驿兵变后,同李隆基分道扬镳,李隆基继续入蜀,李亨在朔方军大营灵武举行了登基大典,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指挥各地唐军进行平叛作战,在经过一系列战斗收复
...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