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2、将大唐王朝彻底拉进深渊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y、僖宗李儇(音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点。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剥削,税收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难,只有走上反抗这条路了。
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一百人发展到三万,坚持斗争八个月,震动了整个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过了八年,驻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大多是徐州一带的农民),因为驻防期满,上司一再延期不让他们换防。他们杀了军官,推庞勋为首领,发动起义。他们从桂林向北进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
这两次起义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百姓反抗的情绪越来越高,新的起义的规模也更大了。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要有一些伙伴一起干,日子一久,就结成一支支贩私盐的队伍,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首领,有的后来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地方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地方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菊花》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锋,互相观望,使唐王朝束手无策。
唐王朝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法。在起义军攻下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听得有官做,迷了心窍,表示愿意接受任命。
黄巢得知这个消息,气极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到王仙芝那里,狠狠地责备王仙芝,说:“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去?”
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是血。旁边起义将士也你一言,我一语骂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亏,只好认错,把唐朝派来的宦官赶跑。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
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会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当时,官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敌人企图,决定选择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带兵南下。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县);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长征,一直打到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岭南地区发生瘟疫。黄巢决定带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荆南节度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骈(音pián)集合大批官军沿路拦击,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大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高骈推说得了中风症,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
各地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吓得朝着大臣哭哭啼啼。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满山遍野,飘扬着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天动地。官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烧掉营寨,四下逃命。
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和宦官头子田令孜(音zī)带着妃子,逃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们。
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
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候,朱温竟投降了唐朝,做了可耻的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十五万迎战,遭到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黄巢

将大唐王朝彻底拉进深渊

乾符五年(公元878),王仙芝的余部在尚让的带领下与黄巢在亳州城外汇合。尚让是尚君长的弟弟,身负杀兄之仇,与朝廷不共戴天,而且如今草军首领王仙芝已死,他率领众人推举黄巢为王。 黄巢答应了,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置官僚体系,开始了向腐朽的晚唐朝廷宣告「 ”我,黄巢来了!” 这一年,黄巢已经58岁。 黄巢40岁那年,他见证了裘甫起义的失败。 黄巢49岁那年,他见证了庞勋起义的失败。 黄巢57岁那年,他见证了王郢起义的失败。 今年的他58岁,见证了王仙芝起义的失败。 近二十年间,他亲眼见证了晚唐四大起义的失败,这个藩镇割据动乱不止的年代,年近花甲的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但也比任何人都坚定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条「 ”冲天之路”只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他的名字叫——黄巢! 但是「 ”冲天之路”并不是口嗨一下,就可以完成的,晚唐起义军的火种,如今只剩下了黄巢这一支独苗。这意味着黄巢要独自面对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唐王朝,不仅如此,他的高龄也为这条「 ”冲天之路”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何况眼下,刚诛杀完王仙芝的「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率领着士气如虹的诸道行营兵马,磨刀霍霍向自己而来,形势危矣。 危机也是转机,但如何在生死存亡之时,转危为安,这需要大毅力与大智慧,58岁的老人,在此时做了一个决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回到梦想的起点,也许那里会有想要的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 ”乾符五年戊戌,春,二月,黄巢方攻亳州未下,尚让帅仙芝余众归之,推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署官属。巢袭陷沂州、濮州。” 沂州城。 乾符三年(876)七月,黄巢与老上司「 ”草头王”王仙芝的第一次大溃败在这里,在这里被「 ”草包”宋威(第一代草贼招讨使)打的溃不成军; 乾符四年(877)二月,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第一个选择的依然是这里,不过不同于上次,这次他成功破城劫掠,取得军饷,扬长而去; 时隔整整一年,乾符五年(878)二月,黄巢又一次来到了沂州城,破城劫掠梅开二度,然后转向去了濮州。 濮州,是王仙芝与尚君长、尚让的老家,也是王仙芝的起义之地。 黄巢为何要率兵再度来到濮州,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羚羊推断不单单是为了劫掠这么简单,或是为了安抚尚让及所率草军残余部众,或是为了给起义之火再添一把干柴,亦或是黄巢只是单纯为了到这里缅怀一下老上司王仙芝,黄巢这一举动到底有何深意,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黄巢的这一举动,在唐廷看来,却是诛心之举。乾符三年的时候,黄巢与王仙芝就是在沂州之战败北后,攻打东都洛阳,威胁大唐运河补给线,旧事不能重演,于是唐廷发起了紧急军令。 《新唐书•黄巢传》记载:「 ”巢取濮州,元裕军荆、襄,援兵阻,更拜自勉东北面行营招讨使,督诸军急捕。” 黄巢的突袭北上,使驻守在荆襄的「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鞭长莫及,唐廷事急从权,临时设置「 ”东北面行营”,任「 ”草贼招讨副使”张自勉为「 ”东北面行营招讨使”。 张自勉是黄巢的老对手,就在去年黄巢与张自勉两次交锋均告失败: 乾符四年(877)七月,黄巢与王仙芝合围当时的「 ”草贼招讨使”宋威于宋州城,差点成功之时,就是被张自勉带领的七千忠武军击溃; 同年十二月,黄巢劫掠匡城后,进攻濮州之时,被张自勉第二次击溃,张自勉可以称得上是「 ”扫黄先锋”,逢「 ”黄”必胜。 果不其然,张自勉督忠武军(其治所在许昌)前来濮州「 ”扫黄”,黄巢再度败北。唐朝的时候,黄河还没有改道,黄河流经濮州。濮州此时已势孤,北面黄河水难渡,南有忠武军拦路,黄巢成进退失据,冲天之路何在? 这时的黄巢,在脑海中快速闪过晚唐四大起义的种种往事,灵机一动,王郢附体,向朝廷招安,将书信传递给天平节度使张裼,请他代自己上表给唐廷。唐廷大喜,诏命封黄巢为从三品右卫将军,这是之前王仙芝与王郢都没有过的招安条件,可见唐廷此时平乱急切的心情,但唐廷也不傻,授官有个条件,那就是黄巢必须得率部众到郓州城解散。 黄巢假意回信答应,佯装北上郓州,然后急转南下,逃过忠武军的围堵,直接扑向卫南,转而攻向滑州,一路向西的进攻路线,造成直指东都洛阳的假象。 黄巢再清楚不过,唐廷接下来的动向,当年黄巢与王仙芝打算攻东都洛阳之时就是如此,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最终果然不出黄巢所料,唐廷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布防东都,一如两年前的层层布置(详情请看羚羊往期精彩文章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山河破碎谁做主?)。 「 ”乾符五年,三月,诏发河阳兵千人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二千人共卫宫阙。以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充东都应援防遏使,并将三镇兵,仍听于东都募兵二千人。景仁,昌之孙也。又诏曾元裕将兵径还东都,发义成兵三千守轘辕、伊阙、河阴、武牢。” 黄巢摸着白须,微微一笑,带着部众南下长途奔袭劫掠叶县(今河南平顶山叶县),紧接着再度北上阳翟劫掠,其实这也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让唐廷还是以为黄巢会进攻东都洛阳,稳住唐廷的战略部署后,黄巢从阳翟回转,横跨整个河南道、淮南道,历经五个月,终于在八月的时候,渡过长江达到了江南西道的宣州城外。 这之后黄巢如开了挂一般,再打润州,开山路七百里,途掠杭州、越州、衢州、建州,又花了四个月,终于在十二月攻占福州。宣歙、浙东、福建三大东南藩镇被黄巢彻底搅乱,而黄巢山高皇帝远,逍遥快活,逃出生天。 「 ”八月,黄巢寇宣州,宣歙观察使王凝拒之,败于南陵。巢攻宣州不克,乃引兵入浙东,开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诸州。” 「 ”十二月,甲戌,黄巢陷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走。” 黄巢这一神操作,不仅搅乱了三大东南藩镇,更为致命的是黄巢从此打破了唐朝与藩镇平衡的格局,这是黄巢后来能攻入长安的基础,这也是史学家认定黄巢起义是唐朝灭亡的导火索的重要原由。 唐代藩镇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后开始的,「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而黄巢的搅局,让「 ”天下分裂而无纪”,而后开启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所以欧阳修在《新唐书》中称:「 ”唐亡于黄巢”。 唐代藩镇,其实在黄巢搅局之前,已经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与大家普遍印象中藩镇就是割据地方与朝廷对抗不同的是,唐代的藩镇并不全是割据与唐廷抗争的。唐代藩镇,按照张国刚先生的理论,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除了河朔是割据,其他三大藩镇并不割据。而且这四类藩镇之间与唐廷是相互维系,因此这个格局才可以相对稳定的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 故《宋史•尹源传》说:「 ”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久而不亡者,诸侯之维也”。 具体来说,唐代藩镇与唐廷够相互维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的区域性与藩镇割据的制约性两方面。 第一,藩镇割据的区域性 刚才我们说道,唐代四大类型藩镇中只有河朔型藩镇是割据型,其余的中原藩镇、边疆藩镇与东南藩镇都不割据,虽然这三类藩镇也有动乱,但总体上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其节度使调任与派遣基本上都由唐廷决定。所以藩镇割据仅在河朔一地,未影响全国,这就是藩镇割据的区域性。 第二,藩镇割据的制约性。 中原藩镇、边疆藩镇与东南藩镇虽然都不割据,但是他们本身以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与唐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深刻影响与制约着整个唐代藩镇的形势。 具体来说就是,在军事和地理上,中原藩镇一直遏制着割据的河朔藩镇;边疆藩镇在西北与关中的稳定,同时稳定了唐廷在全国的政治与军事基础;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源源不断的支撑朝廷,使唐廷始终保持着经济优势与政治优势。 而河朔藩镇虽然割据,但是河朔藩镇的发展,不光取决于自身势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三大藩镇的动向,这是藩镇割据的制约性。 而现在唐廷与藩镇相互维系的格局,被黄巢打破,黄巢搅乱了宣歙、浙东、福建三大东南藩镇,加上王仙芝所率草军各部之前肆虐的淮南、鄂岳、江西、荆南、湖南,至此东南九大藩镇无一幸免。 尤其最靠东南、最远离起义军的福建被黄巢打破,使东南藩镇全部陷入战火之中,唐廷这条主要贡献赋税的经济大动脉被黄巢拦腰截断,这次重击,宣告了唐朝的灭亡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但是有一个问题来了,既然东南藩镇如此重要,为什么唐廷没有加以防范,反而让黄巢长驱直入? 黄巢从中原藩镇的围追堵截中突围到宣歙,花了五个月,从宣歙到福建,进行了长途跋涉,又耗时四个月,这期间唐廷在做什么? 其实,唐廷一直在严加防范这一事态发生,但是因为三个大原因,导致战略布局产生了纰漏,最终使得黄巢破局。 1. 江西患 乾符四年,王郢起义失败后,朝廷士气高涨,发布《讨草贼檄文》,草军陷入生存危机,王仙芝因此将草军一分为三,尚让率领一部,最后与黄巢合流;自己亲率一部,被曾元裕击杀在黄梅;还有一部,由柳彦璋为主将,王重隐、徐唐莒为副将(此三人均为「 ”草军二十四将”))率军南下劫掠江西,柳彦璋在王仙芝之前就被唐廷击杀,这之后,王重隐为主将、徐唐莒为副将,依然为祸江西。 不仅如此,草军二十四将之一的曹师雄也依附王重隐,王重隐俨然成为了王仙芝的接班人,与曹师雄兵分两路,将祸乱蔓延至湖南、江西与宣歙三大东南藩镇。祸害东南,这就是要祸害唐廷的金库,唐廷因此进行了一些系列重磅调动,但也因此给了黄巢从中原突围的可趁之机。 「 ”乾符五年,三月,王仙芝余党王重隐陷洪州,江西观察使高湘奔湖口。贼转掠湖南,别将曹师雄掠宣、润。诏曾元裕、杨复光引兵救宣、润。” 「 ”贼引兵度江,攻陷虔、吉、饶、信等州。” 贼劫掠湖南,威胁荆南,尤其王仙芝在去年冬天的一把火将江陵城元气大伤还没有回复过来,「 ”江陵城下旧三十万户,至是死者什三四”(详情见羚羊往期精彩文章历史有哪些细思极恐事件:晚唐四大农民起义,黄巢全部亲眼目睹!),急需有重臣坐镇。 这时政事堂首相——守司徒、同平章事王铎自告奋勇,要求出镇,担任荆南节度使,坐镇江陵。唐僖宗大喜,王铎因此被任命为守司徒、侍中、江陵尹、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又封晋国公。王铎到江陵后,也没有消极怠工,绥纳流亡百姓,招募士卒,修缮兵甲,使得江陵武备严整。 王铎出镇,长安的政事堂又迎来了一波调动。卢携之前因保举曾元裕诛杀王仙芝有功,升任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而原兼任兵部尚书的郑畋,改兼任礼部尚书,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出身于陇西李氏的吏部尚书李蔚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卢携、郑畋一同辅政。 王铎的分量,可谓之重,前首相、晋国公坐镇荆南,但这唐廷觉得还不够,于是在不久之后,罢免王铎荆南节度使之职,其余官职保留依然镇守江陵,诏命屡破南诏的名将高骈(此时的大唐王朝第一名将)任职荆南节度使,这相当于唐廷把最后的杀手锏都用上了。 2. 长安变 河东沙陀人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及李克用父子,趁唐王朝忙于应付草军和黄巢的间隙,起兵作乱,李克用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在代北作乱,这影响了唐廷的注意力,也使长安政事堂里的分歧加大。 西南边,也不消停,屡次范边的南诏遣使节赵宗政来和亲,只称南诏为弟之国,但不称臣,其无礼举动,让政事堂在一次陷入分歧中。 乾符五年,五月,卢携同意和亲,但是郑畋坚决不许,于是两位宰相像往常一样再度争执了起来,但这次卢携含怒拂袖,却把桌上的砚台打碎在地,这使得唐僖宗大怒,将卢携与郑畋双双罢相,郑畋贬为太子宾客,卢携贬为太子宾客分司,还在郑畋之下。不仅如此,还迁怒于李蔚,将他也罢相,改任东都留守,派往洛阳。可怜的李蔚,相位还没捂热,就被打发走了。 唐僖宗按照自己的意思,一下提拔了三位听话的宰相。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豆卢瑑加同平章事,兼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崔沆加同平章事,兼任户部侍郎;吏部尚书郑从谠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 ”五月,丙申朔,郑畋、卢携议蛮事,携欲与之和亲,畋固争以为不可。携怒,拂衣起,袂罥砚堕地,破之。上闻之,曰:「 ”大臣相诟,何以仪刑四海!”丁酉,畋、携皆罢为主子宾客、分司。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豆卢瑑,吏部侍郎崔沆为户部侍郎,并同平章事。” 「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蔚罢为东都留守。以吏部尚书郑从谠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卢携虽然工于心计,但宋威、曾元裕、高骈等诸多大唐将领都与卢携有私交关系,有卢携在政事堂中,可以保持前线将领与唐廷的紧密联系;郑畋更不用说,是唐廷中少有的真正知兵的宰相,最主要从王仙芝、黄巢起义开始之初,郑畋与卢携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对黄巢知根知底,也对前线藩镇部署知根知底。 而此时16岁的少年天子唐僖宗,将卢、郑二人全部罢相,改为提拔豆卢瑑为相,并让他兼兵部尚书,豆卢瑑之前没有与军事有关的任何履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廷在之后的剿匪平乱中指挥相当混乱。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卢携保举的将领)、草贼招讨副使张自勉(郑畋保举的将领)在五月之后,毫无建树,这跟卢携与郑畋罢相有明显的关联,失去了朝中的支持,临时设置的「 ”讨草贼诸道行营”调动其他中原藩镇兵马的指挥权受到了明显的阻碍,这无疑给了黄巢从中原突围的可趁之机。 3. 高骈到 由于王仙芝草军余党以曹师雄为首肆虐浙西,新上任的宰相们把刚到荆南没有多久的晚唐名将高骈从荆南调往浙西,改任镇海节度使。因为高骈早年当过天平节度使,在郓州很有名望,想以此震慑住起义军。 高骈的威名,黄巢黄老爷子再也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高骈的到来,历经五个月才从中原突围到宣州的黄巢,在攻打宣州不力后没有留念,果断放弃,避开浙西,前往浙东,然后一路南下长途跋涉,去往福建。 如果威名赫赫的高骈没有被唐廷派到浙西,黄巢不可能一反常态,再度进行长途跋涉,历经四个月,最终在乾符五年的十二月到达偏远的福州。而且此前黄巢在河南道、淮南道、东都府肆虐的时候,虽也有长途奔袭,但时间从未超过两个月以上。 可以说唐廷这次的威慑非常有效果,但是效果却是负面的,黄巢为避开高骈的锋芒,反而使出了去往福建的神操作,致使东南九大藩镇全部陷入战火之中。 大唐王朝的赋税重地——东南九大藩镇全部遭受重创,这是安史之乱之后110多年来的第一次。就在黄巢进入福州的这一刻起,黄巢不仅彻底地扭转了自己被唐廷绞杀的命运,也将大唐王朝彻底地拉进了灭亡的深渊。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我是羚羊飞渡,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领头羊,擅长隋唐五代史与网文小说创作。中正简素,立志弘扬历史文化,羚羊挂角,多元角度解读历史】

相关参考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五代十国时代开始标志

...降唐,投归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军节度使,随后击败黄巢,龙纪元年(889年)斩黄巢余部秦宗权,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901...

唐末藩镇割据势力是怎么演变成五代十国的

朱温在唐末战乱时期曾投入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眼看起义军形式转衰,举同州投降唐朝。朝廷认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唐僖宗中和三年(

黄巢起义简介 黄巢起义吃了多少人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吃了多少人?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传言称黄巢起义军在战争期间以人肉作为军粮,人吃人现象非常普

黄巢之乱,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的起止时间,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

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是在哪里开始的?什么时间?谢谢!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

黄巢起义,为什么是黄巾起义与黄巢起义

为什么是黄巾起义与黄巢起义说是黄巾起义是因为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军队叫黄巾军;而黄巢起义则是领导人是叫黄巢,故历史上称之为黄巢起义。1、黄巾军,是中国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

黄巢起义的领导者是谁,黄巢起义时皇帝是谁

黄巢起义时皇帝是谁黄巢起义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880)十一月,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高骈的镇压很不力,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

黄巢起义时唐朝的皇帝是谁,黄巢起义对哪个皇帝

黄巢起义对哪个皇帝黄巢起义对的是唐僖宗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唐朝怎么灭亡的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