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

2、历史人物 倾国倾城宠冠后宫,还把皇后气死了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
  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
  第一次变法的旁观者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是“包办婚姻”,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死,他就找个理由把皇后废了,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个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曹皇后的出身,可以说是非常高贵了――她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的活动是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点庄稼,采桑养蚕。唯有“夜半平宫乱”,才显示出她将门之女的非凡胆识,令宋仁宗大为佩服。
  有个显赫的娘家,对皇后来说,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饱读史书,不愿重演历代皇后家族的悲剧。终其一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连对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册封皇后的当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辞谢皇帝的封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了。”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
  在朝廷,曹家没有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而曹皇后并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张贵妃回宫后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气,狠狠地训斥她扰乱礼仪。
  可一旦涉及到国家问题,曹皇后就十分主动。“夜半平宫乱”过后不久,闰正月十五,仁宗兴致勃勃,想在宫中再张一次灯,重温“灯火阑珊处”的元宵气氛。而曹皇后觉得这样做一来铺张浪费,二来百姓会有闲话,于是便据理力争,再三劝阻,让仁宗取消了计划。多年以后,她对孙子宋神宗回忆这段皇室夫妻的生活时,说道:“我以前听到了民间的疾苦,一定会告诉皇帝,仁宗皇帝听了我的话,也常常会颁发赦令。”
  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开始了。此时,曹皇后提出过一些反对意见。但总体上,她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清醒。大变法带来的人心动荡,新党和旧党的激烈论争,丈夫作为皇帝如何驾驭朝局,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成为日后她极力纠正宋神宗变法的经验之源。
  脆弱皇权的保护者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继位。
  然而,这一次皇权交接,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顺利。仁宗无子,继承人空悬多年,皇族和大臣暗潮涌动,各有人选。自幼被曹皇后领养在宫中的赵曙,一直徘徊在太子位置的边缘。即使仁宗晚年,决意立他为储,可其位子也并不稳固。英宗赵曙在惴惴不安中登基,随时可能动荡起来的政局,却因为两个人得以平稳过渡。
  一个是宰相韩琦;另一个,就是刚刚升为太后的曹氏。
  仁宗死时,曹皇后就在他身边。众人嚎啕大哭,她忍泪而起,下令封锁死讯,宫廷上下都装做仁宗在世的样子。
  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第二天天亮,韩琦奉命进宫。两人安排好一切,才公布仁宗驾崩、英宗即位的消息。
  但事情还没完,英宗就病了。
  这个在皇宫中战战兢兢十余年的新皇帝,终于不堪长期心理压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殓当天,他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不能成礼。韩琦没有办法,只得向曹后建议垂帘听政,主持大局。
  与很多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同,曹后深受丈夫的影响,“天下计不从一人出”。大臣有疑而不决的事请她定夺,她会召集众人商议。垂帘,对曹后来说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责任。
  垂帘一年,朝政井然,两朝交接平稳渡过。英宗康复后,她才得以还政,重新隐居深宫。
  第二次变法的平衡者
  纵观北宋历史,后宫女性真正发挥政治作用,都是在成为太后之时。
  身为母亲,曹后是悲伤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呜呼,短暂得让人觉得曹后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劳。然而,英宗皇位的确立,为年轻锐进的宋神宗铺好了一条路。神宗是英宗的独子,没有竞争当继承人的压力,又得到了祖母的悉心栽培,他心中有万张蓝图,渴望创造一个盛世强国。
  曹后目送心爱的孙子走上皇位,本来十分欣慰。但没过几天,她就蒙了――自己一手培养的孙子,竟和当年被仁宗冷落的王安石一拍即合,决意厉行变法。
  此时,朝中还有不少“庆历新政”的老臣。但是这一批人,已亲身经历了那一轮激进改革的痛苦和后来仁宗长期温和路线的成效,所以,王安石更加激进的变法方案提出之后,反而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于空前的孤独。
  他们不得不另选一批新人。但这些人,或为钻空子,捞油水,或为走捷径,爬仕途。宋神宗他们把改革变成了一个“怪胎”――群臣反对,百姓也反对。
  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惊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开了一场关于“国是”的争论。这场争论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声音。
  深居后宫的曹后,最担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变,对国家的影响是一时的;政风的改变,却有无穷后患。她终于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现在民间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难道皇帝不该想想吗?”动情处,她声泪俱下。
  政策上的劝说宣告无效,曹后转而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的平衡,不至于出现向改革派一边倒的情形。
  1079年,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因反对变法而被贬黜之后,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爆发了,苏轼因诗中有不满改革的句子而获罪。
  是年冬天,弥留之际的曹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当年仁宗在科举考试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对我说:‘皇后,我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就算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苏轼由此得以保全。
  与此同时,对已成众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后也叮嘱神宗:“王安石的确有才学,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时离京外任。”
  言毕,曹后病逝于开封。
  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身为女子,她的角色的确受到了限制,但是,当一群士大夫为了确立自己的主张而大闹朝廷时,深宫中的曹后却能致力于保全双方的精锐力量,为后世子孙留下一批声名卓著的人才。这样的远见,让后世无法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六年之后,宋神宗也抱憾而亡。哲宗即位,祖母高后垂帘听政。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高后不是一个具有宽大胸襟和冷静头脑的人,她全面否定了王安石变法,变法大臣一律被贬。后来,哲宗亲政,叛逆的小皇帝又全盘反对祖母,要全面恢复王安石新政,但北宋也没有第二个王安石。一来二去,北宋朝廷上再也听不到不同的政见,只有不断加深的党争和一遍一遍被修正的“国是”。
  亡国的钟声,已经慢慢敲响了。
?
传奇皇后宋朝宫里

历史人物 倾国倾城宠冠后宫,还把皇后气死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潘淑妃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宋朝一个皇帝宋文帝有一个宠妃名号是潘淑妃,她能在后宫中扎稳脚跟并且书写一段传奇,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开始她被选入宫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她的长相非常的美丽,但是从众多美女中最被宠爱,她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而且她也确实很聪明。她听说皇帝群有后宫的时候是使用的羊架的车,所以她想能不能借用一些方法来吸引羊。为了做主准备先将宫内进行一番修饰,之后会在外面的地砖上撒上一些带有咸味的水,虽然这一举动很平常,但是却让她从此得宠,虽然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赐死的命运,就连自己的儿子都十分庆幸,但是不得不说她能够将皇后气死也是十分厉害的角色呀。

因为地上的水是有咸味儿的,所以羊每次经过她的住处的时候,都会停下舔地上的咸水,因此,车子也就在这里停下了,皇帝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看到羊停在这里,他觉得这是一种安排,羊都停下来那么人也不要走啦,就这样这个妃子开始了她在后宫的受宠之路。

从那以后,她的地位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她非常聪明能抓住皇帝的心理,而皇帝对她提出的要求全都爽快的答应,不会让她不高兴,十分照顾 她的感受。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就让皇后觉得十分不妥,不分辨是非,只是一味的娇纵和宠爱,会使朝正受到纷扰,所以皇后就以这位妃子的名义向皇上索要30万钱,本以为这么大的数目,皇帝会拒绝或者调查一下,但是皇上连一丝的犹豫也没有直接就给了她。这下皇后身体一下就吃不消了,从此生了一场大病最后去世了。

爱妻去世了,皇帝心中也十分难过,但是后宫的主位就空了出来,皇帝想着何不让自己宠爱的妃子登上后位呢?因此潘淑妃被立为皇后。她给皇上生下过一个儿子取名叫做刘濬。可能后宫中的孩子都知道权势的重要性,因此,他特别害怕当时的太子刘邵因为自己母亲的去世而迁怒于他们母子俩,所以主动向他示好,时间长久以后他们两个人成为了很好的一派,两人做事风格非常相像。

太子总会做错事情,然后被 他的父亲责骂,时间长了以后,心中积累了许多怨气的太子,居然联合刘濬在宫内对他们的父亲进行了诅咒,后来事情被发现了,皇帝面对着两个儿子实在不忍心对他们进行处死,就对皇后抱怨道,太子这样做是因为我总是在训斥他,但是刘濬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之后皇帝下达了抓不巫女严道育的命令。但是在追查的路上审问一个婢女时,这个婢女说是刘濬把她给藏起来了,皇帝这下彻底生气了,又下达了废除太子的命令。而刘濬直接赐死。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性命都不能保全了,当母亲的为了保全儿子,对儿子进行了一些教育之后,就要把赐给自己儿子的毒药自己喝掉。

但是他的儿子却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只是对她说,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有办法的。于是又和刘邵联合发动了一次政变,这就是在453年那场政变。这二人共同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刘义隆。在造反的时候会有小的战争发动宫中也是非常混乱,在混乱之中潘淑妃被误杀了。听到自己的母亲死在自己发动的政变下,刘濬不仅没有悔悟,而且却说了正合他的意思。

想到几天以前母亲为了救他,还想替他喝毒药。而如今他的手下错杀了他的母亲,他却觉得并没有什么愧疚和遗憾。在联想这二人共同杀害自己的父亲,只为篡谋皇位,就会觉得这二人对父母亲情实在太过淡薄,自己也没有什么人性。

因为年龄小,并不能当做借口,从出生开始就会有亲情维系着孩子和父母,已经有自己想法的人怎么丧失这些东西呢?有句话说,儿子不孝顺都是父亲的过失。想到宋文帝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虽然天下人指责的都是谋反之人,但是想必作为父亲他也是在教育方面非常的缺失或者方法并不得当,才会让他们生出很多十分有悖伦理纲纪的想法,并且都付诸了行动。

相关参考

汉代后宫洞房里的尴尬事儿

  西汉的惠帝刘盈和他的皇后张氏,二人婚后一直未同房,即便同房也没有同床。不是二人身体有什么隐疾,或是心理有什么毛病,皆因二人是近亲结婚,刘盈不忍下手,张氏不能接受。张皇后是吕雉女儿的女儿(按辈分该管

如何从俘虏一跃成为皇后 揭秘传奇皇后羊献容

看完这个女子的一生,我只想说这让那些历史上后宫里斗得死去活来的女人们还有什么脸面活。此女子最大的不幸不过是嫁给了一个傻瓜丈夫,但是最后还有一个皇帝老公来给她三十岁以后的幸福人生。这让那些在后宫斗了半辈...

古代一普通宫女,因太监弄错名字,改变了她的一生,成为传奇皇后

古代皇帝在选妃子的时候,那是相当的严格,不仅要看颜值,人品、家庭背景也相当重要。几乎所有的后宫妃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有朝一日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汉朝时期,曾有一位普通的妃子

纯元皇后是哪个朝代的

纯元皇后是大周乾元朝。纯元皇后是流潋紫的著名小说《后宫甄嬛传》里的虚构人物,全名为乌拉那拉.柔则。甄嬛出场时,纯元皇后已死去多年。乌拉那拉.柔则温婉可人,美若天仙,善良单纯,是皇帝玄凌(电视剧中为雍正

清朝的皇后拿多少工资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典型的人物,对于理财方面,她绝对是个高手。她有说过,“大有大的难处”,对传统大家庭来说,经济是件麻烦事,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自然难处也最大。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

武则天狠心杀女除掉后宫劲敌

当下,《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对于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人们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生女当如此,也有的人觉得武则天太过的凶残与暴虐。比如说她在后宫争宠之中,残忍的处死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就是其凶残一面的

《水浒传》里的饭食宴席,放在宋朝要多少钱

大宋王朝一个无可争议的优点,就是“吃的好”。>中国传统烹饪的“煎炒烹炸”技术,正是在宋朝走向成熟,各种门类的食物,也是花样品种繁多。比如古典名著《水浒传》里,那些宋代好汉们,就是动不动就喝酒吃肉,隔上

清朝后宫里的妃嫔为何脖子上要围一块白条?

  说到清朝的后宫的一些嫔妃为什么脖子上要带一条围脖小编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小编觉得可能和他们的名族有关系,但是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还是不太了解,不知道不要紧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就好了!  清朝是

中国三大 ”九龙壁”,两个在北京,故宫里的最传奇

在我国工艺当中,有一种非常传统的工艺叫做壁影,是中国传统建筑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它是我国建筑成就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而九龙壁便是壁影当中的一种形式,其中9条龙分别

宋詞宋畫里的春天

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朝是最適合人類生活的朝代,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英國史學家)的確,都說宋朝美學領先世界1000年,不論是宋詞、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