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史,十個轉折點,看明白就懂了整個三國
Posted 政治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部三國史,十個轉折點,看明白就懂了整個三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一部三國史,十個轉折點,看明白就懂了整個三國
東漢末年,各州郡勢力相互征伐兼并,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禪投降,蜀漢43年政權宣告滅亡,預示著三分天下的局面結束。幾十年的三國歷史,其實很簡單,形式的發展皆由這十個轉折點而起。
第一, 董卓之死
董卓之死,拉開了三國帷幕
董卓自西涼入洛陽,僅憑三千人馬就成功的奪取了東漢政權,在亂世之中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獨霸朝政後的董卓,廢少帝、立獻帝,甚至殺害了少帝與何太后,他的行為及影響是三國形成的重要因素。
各州郡勢力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雖然各懷私心,但也在互相之間結盟、拉攏。曹操也是在這個時候以其卓越的才能被袁紹照顧,待到董卓死後,才得以有了兗州這塊根據地,此後迎回漢獻帝是曹操政治生涯中最高明的一步。可以說董卓之死,是正式拉開了三國的帷幕。
第二, 袁術稱帝
袁術雖然此前就被曹操擊敗過,但畢竟師出無名,尤其是對袁術這種四世三公的龐大士族。在迎回漢獻帝之後就不同了,袁術雖然憑藉一塊玉璽稱帝,但曹操卻能以王師之名,名正言順的出兵討伐。
事實上,袁術的失敗最主要原因也是稱帝。如果袁術沒有稱帝野心,以二袁在彼時的威望與勢力,大可觀望局勢發展,此後在做決定。可惜袁術稱帝,給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最佳的討伐借口,甚至成了天下公敵,眾叛親離。
第三, 孫策之死
江東小霸王孫策,能用項羽綽號的人,縱觀歷史也沒有幾個,可見孫策之勇,可惜霸者遭天妒,正是創業的好年華卻被群演射殺了,悲劇!
孫策的才能毋庸置疑,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連在官渡的曹操都感嘆:「難以與他爭鋒了!」,最終對孫策實行了安撫政策。
如若孫策不死,江東穩定之後,合肥或許早就被攻下,進而北進了。可惜孫策死後,孫權只能守護父兄基業,屢戰合肥無果。
第四,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結束北方格局戰亂的最後一站,消滅了袁氏勢力,北方從此便被曹操統一,雖然邊界少數民族屢有侵犯,但北方大勢已定。
此後曹操之所能對東南地區屢次用兵征伐,皆因穩定的大後方始終能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即便赤壁之戰損失慘重,劉備、孫權依舊難以撼動其地位。
第五,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曹操平定北方太過順利,所要面臨的一種悲劇。自古成事,半由人事半由天,曹操沒有漢光武劉秀的運氣,或許也是與帝王無緣吧。
赤壁之戰的失敗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曹操為了避免因戰事的失利導致北方混亂急於北還,這也為孫劉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雖說赤壁之戰難以撼動曹操北方的政權,但曹操經此戰役也傷筋動骨,難以控制孫劉的發展,最終劉備奪了西蜀,三足鼎立成型。
第六,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在三國算不上大的戰役,但他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此戰是一把雙刃劍,劉備傾其所有奪取來的漢中不過是曹操從戰略意義考慮放棄的一座空城。
漢中雖為蜀中咽喉之地,但對曹操的來說,防守關中遠比漢中要容易的多。況且劉備這個打不死的小強此時正處於巔峰時期,不如放棄漢中,退守關中。
從此後諸葛亮、姜維北伐與司馬昭伐蜀也可以看出,同樣的機會,伐蜀遠比北伐容易的多,曹操與劉備都做出了最佳選擇。
第七, 白帝城託孤
夷陵之戰是蜀漢戰略上的失誤,更是梟雄劉備一生的污點。八萬兵力伐吳,師出無名,如果以關羽報仇為名,那便是將私仇凌駕於國仇之上,僅從社會輿論而言,劉備也難有勝算。
白帝城託孤,劉備舉國相托給諸葛亮,這便是選擇了保守託孤,也註定了此後蜀漢將不會有大的作為。諸葛亮謹慎,劉備不可能不知道,漢中之戰不能及時為劉備提供補給便是最好的證明。
第八, 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佔領關中地區的一次機會了,可惜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沒有被採納,最終隴西戰事失利,這無關軍事強弱,而是原本謹慎的諸葛亮受劉備舉國相托重任,更是唯恐有失,愧對劉備。
彼時,無論長安守衛,還是潼關守衛,甚至是魏國在整個關中的兵力部署都有利於蜀漢偷襲,可惜機會有且只能有一次。
十萬蜀軍面對不到兩萬人的涼州守軍,關中幾乎沒有兵力鎮守,此後曹真與張郃的軍隊都是中原地區的機動部隊,蜀漢佔盡了優勢,可惜了,為歷史留下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第九, 高平陵政變
高平陵政變看是與蜀、吳無關,其實不然。魏蜀吳三國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腐敗的內政,其實也可以這麼說,最先滅亡的是曹魏,畢竟經此政變之後,曹氏在魏國再也沒有發言權了。
舊貌換新顏,司馬氏掌權的魏國無異於魏蜀吳三國的初期,政治清明,用人唯賢。僅從政治而言,蜀吳已經敗局已定。此後司馬昭伐蜀,蜀國緩慢的應對反應也足以說明一切。
鍾會大軍佔領漢中之後,成都才派張翼與廖化前來,最終大家也只能合兵一處,共守劍閣。如果劉禪身邊沒有黃皓,蜀國必定能早日準備應戰,陽平關口、陰平橋頭也足以阻擋鍾會與鄧艾,更不會給鄧艾偷渡陰平的機會。
第十, 偷渡陰平
戰事講天時地利人和,偷渡陰平並非鄧艾一個人的功勞。當司馬昭定下伐蜀策略之後,鄧艾是第一個反對的人,認為西蜀沒有破綻,無法攻克。而司馬昭卻看到了西蜀內政的混亂,任用奸佞,軍事人才姜維卻被逼到了沓中,無法有效的守衛漢中。
當鄧艾偷渡陰平從天而降的時候,江油守將投降,綿竹諸葛瞻戰死,劉禪率眾官出城投降。而此時,東吳的三路援兵正在救援的路上,一路前往壽春圍魏救趙,二路自江陵朔江而上,三路自漢水奔漢中而來,可惜西蜀這個外來政權,不僅政治腐敗,君主還沒骨氣!
人生不是贏在起點,也不是贏在終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本文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作者:儒風君
導讀:有人說,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就掛了。每個人的一生中,不知會遇到多少個轉折點,好像在走一座迷宮,前途飄渺、深不可測;而是福是禍,讓人無法預料、難知吉凶。每一次的轉折都會改變你的生命軌跡,也會讓你多一層人生感悟。高考是轉折點,決定了上什麽大學、去哪個城市上學;工作或跳槽是一個轉折點,決定了你的事業將有什麽樣的發展……最關鍵的是,你能在命運的轉折來臨時,抓住機會,完成蛻變。
每一粒珍珠的起點都是一粒沙子,但並不是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成為珍珠,這其中的區別就在於沙子是否進入了蚌,這是沙子的轉折點。自此之後,沙子與蚌相互磨合,相互馴服,在漫長的歲月之後,才形成一粒粒圓潤的珍珠。
曾國藩一生波折,起伏不斷,完美詮釋了人生不是贏在起點,也不是贏在終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貴人提攜,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曾國藩歷來被人推崇,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而曾國藩本人的家世背景並不顯赫,只是一個普通的地主家庭。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封侯拜相,在短短幾十年完成了讓人如此震撼的逆襲,還是因為有貴人相助,讓他一步跨越了那個階層的門檻。這個人就是穆彰阿。
身為漢人的曾國藩第三次赴京會試,才得第三十八名,殿試考試才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根據慣例,他這種成績只能分發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縣令,這對一心想進翰林院的曾國藩是很大的打擊,連朝考也無心參加,打算收拾行李來年再考,在同窗的勸說下才勉強留下參加朝考。
意料之外的是,曾國藩在朝考時得到了貴人的幫助。當時擔任會試總裁的穆彰阿特別調閱了他的試卷,為他的文章做了最後審批,當即取為一等第三名。
朝考結果呈皇上審核時,穆彰阿還在道光帝面前特意把曾國藩的文章稱讚了一番。在穆彰阿的極力推薦下,皇帝甚至覺得曾國藩的說理與文風更好,於是又把曾國藩調升為第二名。這樣,曾國藩的成績就由殿試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躍而成為朝考一等第二名,這個結果令關注此次朝考的人甚至讓曾國藩本人都覺得非常意外。
登門拜謝會試總裁時,穆彰阿與曾國藩談了很多國事,曾國藩對內政外交都講出了自己的觀點,結果很多想法竟都與穆彰阿的不謀而合,穆彰阿越發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穆彰阿還給曾國藩說明了翰林院的重要性,叮囑他好好為國效力。臨別時,曾國藩一再拜謝穆彰阿的知遇之恩。
在穆彰阿的提攜下,曾國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後來在穆彰阿的巧妙安排下覲見皇上,獲得了皇上的好感,立刻被擢升為內閣大學士,官居二品。連升數級,這樣的好事,在此之前的漢臣是從未遇到過的。曾國藩對穆彰阿的知遇之恩永世不忘。此後的歲月,曾國藩對穆彰阿一直執弟子禮。
不論是在京任職,還是出外做官,曾國藩必到穆府問安。穆彰阿去世後,曾國藩還照常到穆府探望其家人,感激貴人知遇之恩。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機會遇到貴人,但是能不能得到青睞,還要看個人的能力,曾國藩做事扎實,知人善用。貴人提攜的時候,有足夠的能力抓住了貴人拋來的橄欖枝。
長沙練兵,人生的第二次轉折
晚清太平天國愈演愈烈,曾國藩奉命平叛,但是軍隊難堪大用,曾國藩決定另起爐灶,建立一支新軍,但為了不引起清廷的猜疑,他依舊命駐守長沙的綠營軍隊與新招募來的鄉勇一起訓練。
這樣一來,衝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了。
綠營向來是不認真訓練的,曾國藩卻命他們與湘軍一起勤加訓練。湘軍士兵,都是鄉下人,自然不怕苦。那些綠營士兵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常年養尊處優,根本無法承受曾國藩式的訓練。為了抵製曾國藩,他們將鬥爭的矛頭對準了鄉勇。綠營和鄉勇之間,經常爆發械鬥。
這一天,曾國藩為了懲治綠營,抓了幾個帶頭械鬥的綠營兵。其他綠營兵在提督鮑起豹的煽動下,情緒激動,趁夜圍攻曾國藩。曾國藩嚇得連忙躲到巡撫駱秉章的住處中,才得以幸免。這可以說是曾國藩此生的奇恥大辱,他說自己是“打落牙齒和血吞”,但他卻並沒有氣餒,他決定帶領鄉勇離開長沙,前往衡州。
正是因為這次的打擊,催生了曾國藩獨立練兵的念頭。聞名天下的湘軍,就是從這一次“長沙之辱”開始的。當時曾國藩無錢無權,如果沒有長沙之辱,曾國藩很難克服重重困難,把湘軍從無到有建立來。若是沒有這支湘軍,也就沒有後來曾國藩的累累功勞了。
福禍相依,人生的每一次坎坷,是挫折,也是動力。物隨心轉,境由心造,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有的人耽溺於痛苦之中一再沉淪,有的人卻奮起直追,躍馬揚鞭。有的人舔舐著自己的傷口自暴自棄,有的人卻讓每一條傷痕都成為自己的勳章。
太平天國死灰複燃,人生的第三次轉折
曾國藩苦戰多年,在巨大的壓力下太平天國發生了天京內亂,迅速衰落,此時恰逢曾國藩父親去世,曾國藩也和江西官場發生不快,皇帝見太平天國已經不成氣候,順手推舟讓曾國藩回家守製三年,還剝奪了他的兵權。
這當頭一棒差點把曾國藩打昏。他萬沒料到苦戰數年竟是這樣一個結果。太平天國已經式微,平定指日可待,這天大的功績就這樣拱手讓出,讓他如何甘心。
他“得不寐之疾”、患了“怔悸之症”,臥病在床。他在給郭崑燾的信中亦稱:“以興舉太大,號召過多,公事私事不乏未竟之緒,生者死者猶多媿負之言。用是觸緒生感不能自克,亦由心血積虧不能養肝,本末均失其宜,遂成怔悸之象。”
他開始反思自己,開始去學習黃老之學,開始懂得了上善若水,和光同塵,不為天下先的道理。心態也慢慢平複下來,努力改正以前的脾氣。而命運也終究沒有負他。
然而沒想到的是,太平天國衰而複盛,攻城掠地,江南一度失守,皇帝被迫再度啟用曾國藩,曾國藩得到了二次出山的機會。
再次出山的曾國藩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他不再和同僚處處為難,也不再讓皇帝處處難堪,反而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關係,在不放棄原則的情況下,做出些許的妥協,最終順利平定太平天國。
所有的故事總會有一個答案,重要的是,在最終答案到來之前,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守得穩初心。
不必急著要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回音。
每個人的一生中,不知會遇到多少個轉折點,好像在走一座迷宮,前途飄渺、深不可測;而是福是禍,讓人無法預料、難知吉凶。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不懼艱險,不畏困難,不抱怨命運。一點一滴,耐著性子,一磚一瓦建設起自己的高樓。
耐心做好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在命運的轉折來臨時,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如此,人生才能完成一次次的華麗轉身,一次次的破繭成蝶。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並表示歉意,謝謝!
你點的每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关参考
夷陵之戰前,趙雲和秦宓都苦勸劉備不要出兵,諸葛亮為何緘默不語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既是三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曹操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遭遇重大挫折,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奠定。而劉備堪稱此次戰役的最大受益者。赤壁之戰前,劉備是房無一間地
本文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作者:儒風君導讀:有人說,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就掛了。每個人的一生中,不知會遇到多少個轉折點,好像在走一座迷宮,前途飄渺、深不可測;而是福是禍,讓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影響深遠,受眾甚多,因此也引起了許多討論,比如五虎上將的排名,伏龍鳳雛的高低,曹魏五謀士的優劣。本篇則是關於整個三國十虎將的排名。典韋許褚未進前五,顏良文丑上榜?呂布第一
各位主公大家好,昨天小編吐槽了一下整個三國志戰略版遊戲的部分讓人費解的機制問題,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這款遊戲的未來在哪裡。一、玩法我們都知道。第一賽季讓所有玩家都體驗到了加入同盟,然後征戰天下的的核心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張飛的丈八長矛青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關於它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即便到今天,這種造型的刀仍被稱作「關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張飛的丈八長矛青龍偃月刀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它幾乎與關羽融為一體,關於它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即便到今天,這種造型的刀仍被稱作「關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優秀名將更是數不勝數,個個都是一等一驍勇善戰之輩,那麼即使名將再多也有厲害之分的。就如單單提到武力值的話,整個三國首屈一指數呂布,名將而言的話同樣有。請聽我一一道來。周瑜周瑜
其實在泱泱華夏,無論任何時候,都有很多驚才絕艷的奇才,但是絕大部分都泯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不是說他們無名,更不是說他們無能,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碰到一個更能展示才能的時代。而漢末三國時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
說起海上歷史故事,最感興趣的和瞭解比較多的當屬二戰的中途島戰役了,此戰役基本消滅了日本海軍主力,成爲二戰的轉折點之一。日本確定攻擊中途島的經過由於日本對蘇聯用兵失利,又深陷中國抗戰泥潭之中,“北進派”
太祖開國平亂世,黃袍加身定乾坤。大宋皇帝血脈本是太祖趙匡胤一支,奈何斧聲燭影的陰謀謎團,使得趙光義繼位,自此之後的百年間,直至南宋的趙構。大宋朝皇帝的身體流著趙光義一支的血。天道好輪回,完顏女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