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之戰後,祖大壽為何要殺何可綱

Posted 商路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凌河之戰後,祖大壽為何要殺何可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大凌河之戰後,祖大壽為何要殺何可綱

2、祖大壽的傳奇一生,投降滿清後就消失了

大凌河之戰後,祖大壽為何要殺何可綱

歷史上祖大壽殺何可綱是在崇禎四年的大凌河之戰中,當時祖大壽和何可綱一起被後金軍隊包圍在大凌河城中,祖大壽是主將,初期,他們還在堅守待援,但明軍在遼東的統帥孫承宗戰法錯誤,不停的派小股部隊(每次都是幾千人)去救援大凌河城,結果不停被皇太極以圍城打援的戰術擊敗,明朝援軍始終打不破後金的包圍圈。
祖大壽和何可綱等不來援軍,大凌河城裡面又沒有足夠的物資,終於彈盡糧絕,於是祖大壽為保全自己,主動向皇太極投降,但何可綱堅持不降,被祖大壽抓到後金軍帳前,當著皇太極的面殺掉了何可綱,祖大壽這麼乾的原因也很簡單,給後金皇太極獻上投名狀。
至於祖大壽投降後金,是遲早的事,他這一輩子向皇太極投降過兩次,除大凌河之戰外,崇禎十五年的松錦大戰後,他再次投降,而那時,後金已經改國號為清朝了。至於祖大壽降清的緣由?早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中就註定了,因為當時崇禎把袁崇煥下獄,要追究後金入關的責任,受袁崇煥提拔的祖大壽就被嚇得趕緊逃到關外,並從此不在入朝。
祖大壽祖上從明宣宗時期就來到關外,一直為明朝戍邊,是遼東主要將門世家,至袁崇煥就任薊遼督師後,提倡「以遼人守遼土」,大力提拔和支持遼東將門,祖大壽因在遼東將門世家中的資歷成為袁崇煥麾下遼東軍團的扛旗之人,袁崇煥的這個政策也徹底造就了遼東軍團(實質是祖大壽和他的妹夫吳襄兩家)的崛起,在整個崇禎年間,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袁崇煥把資源傾向於祖大壽後,祖大壽也抓住了這個機會,聯合妹夫吳襄一起牢牢抓住遼東軍團的兵權,排擠非遼東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滿桂和趙率教,全部被他們趕回關內,後來這兩人都在「己巳之變」中戰死。關外從此就是祖大壽說了算,因此,當袁崇煥下獄後,祖大壽敢於不聽從聖旨逃回遼東,就是吃准了崇禎拿他沒辦法。
崇禎也的確拿祖大壽沒辦法,此後,多次召祖大壽入京,但祖大壽就是不去,假如去了,崇禎肯定會幹掉他,這是毫無疑問的,他是崇禎朝出現的第一個敢聽調聽宣、且手握兵權的武將。崇禎還只能咬著牙不停地為祖大壽加官進爵,還不敢斷掉給他的遼餉,原因顯然是投鼠忌器,擔心遼東軍團投敵。
其實,「己巳之變」後,祖大壽就已經是在兩面下注了,對於後金,在他的安排下,遼東軍團只採取防禦戰略,絕對不會主動向後金進攻,誰來做督師都不行,也就是搞所謂的「養寇自重」,為什麼不在袁崇煥被殺掉後就投降後金,原因也很簡單,至少在崇禎執政的前期,雖然明軍始終打不贏後金,但沒有誰會認為後金會滅掉明朝。
明朝對後金或後來的清朝來講,始終是個龐然大物,祖大壽在崇禎三年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後金會奪得關內的天下,最重要的是,祖大壽是遼東軍團的扛把子,有權力分配朝廷供給的遼餉,每年數百萬兩白銀可是好大一塊蛋糕,要是投降了後金,以後就沒有小錢錢拿了,皇太極可沒有幾百萬兩白銀髮給祖大壽和他麾下的遼東軍團。
因此,祖大壽雖然惡了崇禎,但卻一直堅持為明朝戍邊,但也和後金眉來眼去,大凌河之戰中,如果不是糧盡,祖大壽估計不會投降,畢竟,崇禎四年時的後金和崇禎十七年時的清朝,在實力上確實差上一大截,明朝也還是後金不可覬覦的,所以,祖大壽投降後還找准機會跑回了錦州,但他讓兩個兒子繼續留在後金。
祖大壽這麼幹當然就是為了兩面下注,他在遼東為明朝執掌兵權,皇太極就不會殺他的兒子,給祖家留下一條後路,雙方可以繼續打默契戰,祖大壽在明朝繼續拿遼餉、控制遼東商路賺大錢,也給後金的商路打開口子,大家一起在明朝身上吸血。而崇禎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還不能把祖大壽這麼樣,崇禎其實心裡很苦。
到崇禎十三年,祖大壽守錦州,再次被皇太極率領的清軍包圍,崇禎十四年,明朝派遣洪承疇率部救援錦州,至崇禎十五年三月,不但洪承疇被皇太極擊敗,十幾萬大軍全軍覆沒,錦州城內的祖大壽也再次糧盡,於是祖大壽第二次向皇太極投降,雙方有老交情,祖大壽當然繼續沒事,只不過皇太極不會再讓他領兵了。
其實,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清朝雖然也一直壓著明朝打,可還是沒有幹掉明朝的實力,祖大壽為何不再一次逃歸明朝?原因也簡單,大凌河之戰中,祖大壽是偏師守大凌河,祖家軍主力不在大凌河城中,因此,祖大壽從後金逃回明朝後,能繼續掌控兵權,可松錦之戰中,祖家軍全軍都在錦州城內,被清軍一鍋端,皇太極可不會傻到不收祖大壽的兵權。
就算祖大壽逃回明朝,手下無一兵一卒的他會很輕鬆的被崇禎幹掉,當時遼東軍團僅有的精銳是在祖大壽名義上的外甥吳三桂(他是吳襄的庶子,祖大壽的妹妹只是他名義上的母親)手中,野心勃勃的吳三桂可不會把兵權交還給祖大壽這個名義上的舅舅,遼東軍團在這個時候起已經從祖家軍過渡到了吳家軍。
因此,崇禎十五年投降的祖大壽只能老老實實的在清朝做富家翁,從此再也沒有領軍打仗的機會,直到病死,他的小兒子祖澤清後來還跟隨吳三桂起兵反清,失敗後被康熙車裂。祖大壽是明朝末年出現的第一個大軍閥,也就是所謂的關寧鐵騎的扛把子,因為鎮守在特殊的位置,他在明、清之間左右逢源,坑了崇禎無數次,也殺掉不少清軍,還能混到善終,也算是有本事的人。

祖大壽的傳奇一生,投降滿清後就消失了

  明朝末年,中央朝廷已經陷入了愁雲慘霧的境地,但在邊境戰場上還活躍這一大批的驍將,如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毛文龍、祖大壽等人。

  祖大壽作為一名悍將,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親舅舅,雖然在同一個軍隊上,袁崇煥在歷史上的爭議頗多,但個人認為祖大壽絕不是賣國求榮之人。

  祖大壽出生在軍人世家,祖籍是安徽,但因先祖被朝廷調派鎮守寧遠城,所以祖大壽從小在寧遠長大,且世襲明朝寧遠衛職位,而祖家在寧遠也是望族。

  而作為兢兢業業、赤膽忠心的祖家,祖大壽是絕對不會真心真意投降滿清的,並且在他的軍旅生涯中有兩件事讓其增望不少,一是寧遠大捷、二是重傷努爾哈赤,導致不治身亡。作為滿清的死敵,祖大壽從沒想過自己投降滿清。

  重傷努爾哈赤和寧遠大捷

  天啟二年,努爾哈赤率軍和祖大壽的部隊在廣寧發生大戰,明軍不敵,退守覺華島。第二年,祖大壽回防寧遠,為了預防努爾哈赤祖大壽高築牆,果然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又來進攻,結果被城內的士兵用大炮炸傷,金兵潰退。沒過多久努爾哈赤因重傷不治身亡,而祖大壽也立下大功被提升為寧遠副總兵。

  皇太極繼位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再次集中兵力攻打寧遠,祖大壽知道自己兵少不能正面交鋒,於是自己帶領四千精兵繞敵身後,與滿桂、尤世威形成犄角之勢,在寧遠城下激戰,最後清兵再次敗走,獲得了「 ”寧錦大捷”。

  這次大捷讓祖大壽被封為遼東前鋒總兵,駐守錦州。對於祖大壽的威名,皇太極還是心有余悸的,因此他多次派人招降祖大壽,然而祖大壽每次都堅決的回絕。

  祖大壽的為何最後還是投降了滿清?

  大凌河守衛者,當時的祖大壽在城中抵抗金兵,但因為時間太過倉促,城牆未來得及修築,糧食也只能支撐幾天。在金兵的圍困下,城內幾天時間就斷糧了,在愁雲慘霧之際,祖大壽曾突圍過幾次,但都被金兵阻殺回去。

  無奈之下,只能坐在城中等援軍,可是明軍多路軍隊幾次救援都被金兵阻截,而祖大壽最後也未能突圍成功。大凌河被圍困了三個月後,城中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光了,最後士兵殺百姓食人肉充飢。

  到最後,無奈的祖大壽只能開城門投降,當時他向皇太極說明,自己的妻女還在錦州城內,現在錦州城還不知道自己投降,想趁此機會回到錦州城當內應,里應外合奪取錦州城,順便接送自己的家人。皇太極聽後後同意祖大壽回去,但祖大壽回去後沒有了消息,皇太極也只能表示無奈。

  當明朝徹底覆滅,清軍入關後,或許是英雄惜英雄,祖大壽並沒有被皇太極懲罰,甚至還被封為漢軍正黃旗總兵。

  降清後的祖大壽為何銷聲匿跡?

  作為原來明朝的總兵,祖家世代效命明朝,在寧遠地區也是個望族,生活安逸有權利有地位,而投降滿清後不但被人唾罵,得到的待遇還不如明朝時期的,因為當時的滿清窮得要死,哪有什么好東西,祖大壽壓根就看不起滿清的那點財寶。

  而且漢人降清,被八旗子弟看不起,打仗必須沖前面當炮灰,繳獲的東西都是滿人剩下不要的,可以說的打得最狠,分的最少。所以,當時明朝的武將,除非是已經到了逼不得已的境地,不然很少有人投降的。

  再則說,祖大壽雖然被皇太極封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官,但這里的漢軍正黃旗實在不受滿人待見,甚至比蒙古士兵還不如,因此祖大壽的總兵官在滿清隊伍里是個很沒有權力的官銜。當祖大壽投降後,原來麾下的士兵都被皇太極打亂重新編隊,祖大壽也失去了最直接的管理權,所以這個總兵官有跟沒有一樣,皇太極雖然欣賞他,但並不信任他。

  綜合來說,祖大壽的投降是迫於無奈的,他從開始就沒有想過要投降滿清,即便皇太極封他的侄子祖澤潤為漢軍正黃旗的固山額真,但也還是不能收買祖大壽。也正因為他的心還是向着大明的,所以皇太極後來對祖大壽也不再多問,而祖大壽也至此消失在眾人的眼中,最後在順治十三年去世。

  忠臣墓葬流落海外被展覽

  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委托英籍皮貨商克羅夫茨到中國采購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的墓葬。

  克羅夫茨後來選擇了祖大壽的墓葬,經過安大略博物館確認後,克羅夫茨把祖大壽的整個墓地倒賣給了加拿大。

  整個墓中包括了六米高的石門,門上有着非常精美的石雕,以及石桌、石人、石駱駝等等。直到現在祖大壽的墓還在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被游人當成歷史文物參觀。

  雖然墓葬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但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落葉歸根,死後安眠的地方被人整體搬走,然後當初展覽品參觀,對於祖大壽的遭遇,確實讓人惋惜不以。

相关参考

祖大壽的傳奇一生,投降滿清後就消失了

  明朝末年,中央朝廷已經陷入了愁雲慘霧的境地,但在邊境戰場上還活躍這一大批的驍將,如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毛文龍、祖大壽等人。  祖大壽作為一名悍將,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

祖大壽的傳奇一生,投降滿清後就消失了

  明朝末年,中央朝廷已經陷入了愁雲慘霧的境地,但在邊境戰場上還活躍這一大批的驍將,如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毛文龍、祖大壽等人。  祖大壽作為一名悍將,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

薩達姆爲何要殺自己信任的兩個女婿, 殺婿後, 女兒有什麼反應

說起薩達姆熟悉近代史的人應該並不算陌生,他是伊拉克的前總統也是著名的好戰分子。他在位期間發動過數次的戰爭,包括海灣戰爭,兩伊戰爭,因爲也引起了美國的極度不滿,在美國人看來,薩達姆這麼做,明擺着是不給他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秦新軍與魏國河西之戰後,為何不一舉滅掉魏國

文/貝勒說史序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在《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為奪回秦國河西故地,從周威烈王七年,魏文候派兵占領河西之地後,周安王十三年,秦惠公曾舉國之力發兵50萬,欲奪回河西之地,無奈,慘敗

秦新軍與魏國河西之戰後,為何不一舉滅掉魏國

文/貝勒說史序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在《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為奪回秦國河西故地,從周威烈王七年,魏文候派兵占領河西之地後,周安王十三年,秦惠公曾舉國之力發兵50萬,欲奪回河西之地,無奈,慘敗

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

貞觀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可以說,既有李承乾本人的原因,比如個人性格暴虐,心理素質太差,不能承受太子這個職位所受的壓力有關;同樣也與外部的環境有關,比如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過於寵愛,以及大臣們對太子的嚴

關羽為何殺掉了有氣節的龐德,卻對投降的於禁手下留情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率領的蜀軍開始的時候一直處於優勢,捷報不斷。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威名遠播,甚至曹操和眾臣商議遷都的事情,以避開關羽的鋒芒。那么關羽為什么要殺掉有氣節的龐德,卻對投降的於

關羽為何殺掉了有氣節的龐德,卻對投降的於禁手下留情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率領的蜀軍開始的時候一直處於優勢,捷報不斷。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威名遠播,甚至曹操和眾臣商議遷都的事情,以避開關羽的鋒芒。那么關羽為什么要殺掉有氣節的龐德,卻對投降的於

董卓為何要行廢立之舉

在漢靈帝去世時,劉辯十四歲,劉協九歲。他們無論誰上皇位,都不可能自己行使皇權。一場的腥風血雨正在醞釀,許多士大夫就想與外戚何家結盟,要徹底鏟除宦官勢力。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袁紹,他拚命鼓動何進消滅宦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