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英姿颯爽的著裝背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體現
Posted 王朝
篇首语: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女子英姿颯爽的著裝背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體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從侯馬盟書說起,談談春秋時期權力下移,在會盟形式上的體現
唐朝女子英姿颯爽的著裝背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體現
滿身盡帶黃金甲,似乎成了男子的專屬特權。可是,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女人穿男裝,在大唐王朝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在大唐王朝,女子著男裝,不是什麼司空見慣事。那麼在那個等級森嚴、男尊女卑的時代,女子為何這樣開放,可以大方的穿著男人服飾來去自如呢?這在頑固派的眼中是不是有些不成體統呢?如果是在現今社會,女子穿身男子的衣服,那是時尚,那是非主流,那是走潮流的路線。可是,在唐朝,女子穿男裝為何如此風靡一時,是有什麼讓人難以想像的奧妙呢?
一、女著男裝:唐朝女性不一般
1.全民的女著男性
女子穿上男人的服裝,在那個封建禮教禁錮的年代,可是很嚴重的問題,可不能因為一時興起,個人愛好而自作主張的隨便穿穿,搞不好定個罪名,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可是,在唐代的壁畫中,就有許多女子一身男兒裝扮,是這麼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石榴裙和胡服,已經滿足不了唐朝女子的愛好,愛男裝卻成了一種病。據說,唐代女子喜歡穿男裝的第一人就是的高宗的女兒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這個「潮女」,性格豪爽,不愛塗抹胭脂,喜歡男裝,對於愛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裝束,高宗和武則天卻很讚賞。
人靠衣裝馬靠鞍,服裝是一個人的顏面,服裝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折射著唐朝女性的自由與開放。唐朝女著男裝風尚的先河是有皇室開啟的最佳證明,最具說服力的便在於唐朝的墓葬之中,
在唐高祖李淵第十五子李鳳墓中的「捧物男裝女侍圖」,在這個圖中我們看到,一個隨風而行的飄飄欲仙的美麗女子,卻身著男裝,頭上戴著黑色的帽子,腳上穿著線鞋。雖然男裝灰暗無光澤,可是她的臉上卻充滿了自信。足見,男裝給她們帶來的不單是穿著方面的自由。
同時,也有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多數女子穿的流行款便是男裝,很多婦女,穿著丈夫的衣服,腳上穿著男士靴子,頭上戴著男士帽子……處處都有男裝被女子穿著的現象。在《舊唐書·輿服志》也有關於這一現象的記載:唐玄宗時宮中的女子,有的穿著丈夫的衣靴,有的腳上穿著皮靴,宮廷內外,女子服飾男性化。唐武宗時,她寵愛的妃子王氏,她就很愛著男子的袍服,一次,她和武宗並騎而行。人們分不出來哪個是皇帝,哪個是妃子。王妃穿男裝看來是被武宗所接受的。
可見,唐朝時期女著男裝已經是一種風靡社會的普遍現象。
2.男子胡服穿在女性身上,依舊風姿颯爽
唐代女著男裝的時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胡服的啟發。在陝西昭陵唐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有一些腰上系著革帶、腳上穿著皮靴、頭上戴著「渾脫帽」的婦女形象,就是唐代婦女崇尚胡服的真實寫照。由於唐高祖的母族便是鮮卑的望族,所以,受她們的影響,胡風成了一種時尚,就像《新唐書輿服志》中提到,唐中宗時期,後宮佳麗都愛穿胡服戴胡帽。
同時,在出土的墓葬中,我們看到,女子騎馬狩獵俑便是胡服和男裝的結合。胡服和唐裝是截然不同的,唐代女子的石榴裙,雖然穿起來顯得優雅、妖媚、俏皮,可是行走是不便的,胡服卻是和它截然不同,方便穿脫,方便勞動,如小袖袍、靴子男女都可穿,在胡風的影響下女著男裝成為了一種自然的流行。
二、唐朝女性著男裝到底緣何而來?
1.「誰說女子不如男?」——唐朝女性也想「當家作主」
誰說女子不如男,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木蘭從軍,穆桂英挂帥,還有梁紅玉,用行動見證著巾幗不讓鬚眉。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似乎成了一種心病,同樣是人卻因為性別歧視,生來就矮了一截,長期在這不公平待遇下生存,女孩們心理扭曲在所難免。
但是唐朝女性卻是幸運的,雖然她們生長在封建社會,卻是過著新時代的生活。女子們翻身了,做回自由人。女權意識也開始慢慢崛起,像女皇帝武則天和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就是當時擁有女權的代言人。
在封建社會時期,有的女子穿男裝是情非得已,就像祝英台,為了隱瞞性別不得已而為之。而唐朝女性穿男裝,則是大方,普遍現象,婦女的衣服不夠穿了,穿上丈夫的衣服出去耕種,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唐代的女著男裝則是公開化、生活化與普遍化的。這是何等的裝扮權利?它不是個別的偶然,而是形成一定氣候。唐朝女性,可以說是很幸福的,可以解去束縛多年的裹腳布,可以露出牙齒哈哈的大笑,可以穿著男人的服裝四處溜達,可以和男子一樣蹴鞠,可以身穿男裝和男子一樣騎馬郊遊,可以崇尚和追逐各種外來風尚。
武宗王時,他寵愛的才人,和武宗身材差不多,每次出去打獵,武宗都允許才人穿上和他同樣的裝飾,一同騎著戰馬狩獵。
武則天時期,她的愛女太平公主很愛著男裝,武則天也很溺愛她,對於她的言行和穿著打扮,更是允許放飛自我。這也體現了唐代婦女性情曠達
豪爽霸氣。這些「自由」和「特權」都證明了這個時期就是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婦女最解放的時期。
2.開放的社會環境帶給女性「當家作主」的底氣
作家切斯特頓曾經說過:一個開放的社會就像一張張開的口,合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咬住某種堅實的東西,而在這個特別的年代,我們需要咬住的堅實就是唐王朝的自由自在,而大唐王朝,繁華似錦,有錢了就是大氣開明。
大量接受外來文化,大度接受新事物,使得唐王朝煥然一新,並使當時的社會文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發的現象,一個開明的王朝,必然會有一個開放式的新舞台,讓女子瀟洒的穿著男裝輕輕鬆鬆地走一回。
3.原本出身於關隴集團的唐朝,依舊保留著「當家作主」的習氣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笑穿戰袍,醉卧沙場,想想就會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崇拜,似乎戰袍只有男子穿著才夠霸氣。可是,在唐代的女性中還有一種尚武的風氣存在,平陽公主沒事就打理下她的「娘子軍」。可惜的是,她不是楊門女將可以上陣殺敵。大唐王朝,國富民強,休養生息,戰火紛飛的日子早已灰飛煙滅,婦女自然就不需要戎裝在身了。
可是,男子穿著戰袍,著上戎裝,英姿颯爽,威武挺拔的樣子已經埋在她的們腦海里,崇拜得無法自拔。於是這些鐵粉們懷著對偶像的崇拜心理,把這種追星的思想寄托在了男裝之上。這對當時女性的審美心理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與道教提倡的個性解放帶給女性們「當家作主」思想層面的支撐
和平使者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影響了大唐王朝的生活。佛系人生,影響著一代代的人。佛系,其實就是一切隨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事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佛系生活,把原本複雜的生活變得簡單化,這種外來的宗教,宣揚的是人人平等,生活簡簡單單,平平淡淡。
在佛家的思想熏陶下,唐代女性的人身得到自由和個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解放。武則天能夠成為第一個女皇也是利用了佛教。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唐人,由於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唐代的婦女自由自在了,她們挺直了腰板和男子站在一起,穿一樣的男裝。
而和佛教有著不解之緣的道教,它主張的是無為而治,即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順應自然和諧發展,追求人民自主。這種自由民主的道教思想在唐代形成一種廣泛的社會風氣。生活在同時代的女性也必然會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和感染,使她們大膽地、勇敢地擺脫傳統禮教的束縛,挑戰傳統「男女不通衣裳」的風俗,穿起了男性的服裝。
三、結語
大唐王朝你就是一個暖男,女人身邊的守護神。你對女子是不是太好了,你給她們自由,隨心所欲的放飛自我,你會把她們寵壞的,你這樣子的開明大度,讓隋朝女子怎麼看?她們笑不露齒、大門不出被牢牢的管控著。你這樣子讓宋朝女子怎麼活?她們三寸金蓮、三從四德被緊緊的束縛著。
盛世大唐你就是一股清流,輕鬆一躍,跳出了那灘被封建思想攪混了的污水,獨自搖曳著這艘自由的船,出淤泥而不染,唱著開明的歌兒昂首挺胸地向前走著。而從你的世界裡路過的女子,就像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一樣,穿著男子的服裝,臉上寫滿的全都是自信,而這身打扮展示的是女神范,彰顯的是氣質非凡,顯擺的卻是開明自主!
從侯馬盟書說起,談談春秋時期權力下移,在會盟形式上的體現
侯馬盟書於1965年在山西省侯馬市被發現,是春秋時期晉國卿族的盟書。盟書的主角是晉陽趙氏趙鞅,5000多枚玉石盟書,生動再現了晉國內部卿族間的殘酷斗爭。隨着卿大夫世家勢力不斷膨脹,晉國公室的權力產生下移。卿大夫為了利益,尋求與各階層制定盟約。盟書中所約定打擊的對象,從最初的一氏一家,延伸到九氏二十一家。甚至周王和一些諸侯國也參與進來,混亂程度可見一斑。卿大夫在諸侯國內部組織會盟,如果放到西周時期,完全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周禮規定,會盟的主體只能是周天子和諸侯,並且由周王室主持。諸侯與諸侯,諸侯與卿大夫,卿大夫與卿大夫私下會盟,都是不符合禮法的。
周王室通常用兩種方式來加強盟約,一是將諸侯王聚集到周天子處進行會盟,二是周天子在諸侯國間巡視並進行會盟。
會盟成為周天子控制和監察諸侯的一種手段。通過定期的會盟,重申諸侯國的臣屬身份,加強了邦國之間的聯系。期間還會講習禮法,制定貢賦標准。所有的行為,都是周王室為了宣揚和鞏固自身合法地位為而進行的。
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終則講於會,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其間無由荒怠。——《國語》
可是到了西周末年,出了幾位昏庸無能的周天子,致使王室衰落。平王東遷,春秋時代開啟,會盟形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周王室的衰落,導致了周朝宗法制度逐漸解體。伴隨着禮法約束能力的減弱,各諸侯國不再壓抑自己的野心,開啟了一個混亂無序的時代。
周王室的權力下移,從這時便開始了。先是諸侯架空了周天子,緊接着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世族掌權,架空了諸侯國君。春秋時期的權力下移,從會盟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初秋初期以解決諸侯國間摩擦為目的,平衡國際秩序的小規模自發會盟。
- 齊桓公開始,以爭霸為目的的大規模諸侯會盟。
- 春秋中後期,卿大夫代表諸侯國君主持或參加會盟。
- 諸侯國內部,卿大夫與貴族階級乃至底層國人的會盟。
第一階段
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手中還是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此刻的周天子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擁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齊、晉、楚、秦這四個大的諸侯國處於圖強的初期階段,中原內部各小諸侯國為了領土,摩擦不斷,時常發生戰爭。由於周天子已無力維持國際秩序,諸侯們便自發結盟,以圖謀取自身最大利益。相互制約,維持着動態的平衡關系。然而諸侯不得擅自會盟的周朝秩序,也因此被打破。
最早有記載的會盟是齊、鄭的盧之盟,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宋國和魯國。初期的會盟幾乎都是圍繞着鄭國與宋國進行的,兩國摩擦不斷,常年對抗。周圍的齊、魯、衛等國也卷入戰爭,兩國的戰爭轉變成了兩個軍事集團的戰爭。
這個時期的會盟,並不以爭霸為目的。各諸侯國除了自保就是圖強,對外沒有壓倒性力量,爭霸意識更無從談起。參與會盟的諸侯國地位相對平等,一切全憑自願。
周平王死後,周桓王繼位,對於鄭國長期的專權和強勢,他不想再容忍。因此將朝政交給了虢公,結果遭至鄭國的不滿,鄭人割了王室的麥子,又收了他們的稻子。隨着矛盾不斷升級,周天子率領衛、蔡、陳等國討伐鄭國,結果大敗而歸,桓王也因此受了傷。
從周鄭交惡可以看出,周天子此時依然有一定權威,能號令部分諸侯國,使之跟隨征伐。但是周天子的權威已經遭到了蔑視,王權已大不如前。
諸侯國打破定制,私自會盟,造成了周王室的權力下移。但此時沒有霸主的存在,周天子依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也有能力號令諸侯征伐他國。這種情況,維持到了齊桓公稱霸,霸主一出現,周王室的權力將更加衰落。
第二階段
隨着參與會盟的諸侯國數量增加,戰爭規模隨之擴大,中原外部,四方夷狄不斷騷擾。周王室對內無法統合諸侯,對外不能抵御夷狄,因此代替周王室行使權力的諸侯霸主便產生了。
齊桓公開始,主持會盟成了大國的特權。北杏之會後,小國們再也不敢私自會盟,參加會盟與否也不再遵從自願的原則。拒絕會盟就是對霸主的挑釁,北杏之會遂人沒有來參見,結果直接被齊桓公滅國。晉文公也曾因為同樣的原因率諸國將許國圍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因為霸主的出現開啟了。
春秋霸主與周王室實際是一種利用關系,周天子雖然已經徒有虛名,但這個虛名對霸主來說仍然有利用價值。天下共主的傳統秩序觀已經根植人心,霸主雖然有實力在諸侯中稱雄,卻沒有一統天下的意識和綜合國力,因而需要用周王室的旗幟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周王室也需要倚仗霸主的支持,調節王室內部,和王室與諸侯之間的關系。
《左傳》記載了晉卻至曾經與周王室爭奪田地,周王室派遣大臣跑到晉國讓其主持公道,結果晉侯一句話就搞定了。由此可見霸主國的地位,完全凌駕於周天子之上。
雖然齊桓公和晉文公同為霸主,但二人對於周王室的尊重程度卻不一樣。齊桓公常常以禮服人,使諸侯國順服,對周天子也比較恭敬。霸權到了晉文公手中後,對周王室應有的禮儀,常常連表面工作都懶得做了,會盟時竟然直接召命周天子前來。春秋霸主雖然沒有周天子之名,卻行使着周天子的權力,齊桓公當盟主期間,中原各國僅發生五次戰爭,這種威懾力,周王室是萬萬做不到的。
春秋霸主的存在,造成了周王室權力的進一步下移。諸侯國雖然依舊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聽命的則是實力最為強盛的霸主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幾乎不可能再有了。
第三階段
自從垂隴會盟開始,卿大夫主持會盟的現象便屢見不鮮。諸侯國國君與卿大夫會盟,地位不等,因此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但國家孱弱,只能被霸主國欺凌。而霸主國內,又是卿大夫世族掌權,漸漸地,諸侯國們也就習慣了卿大夫主持會盟的局面。自從卿大夫參與到會盟當中,史書上對周王室更懶得去提及了。
晉國大夫趙盾先後主持過扈會盟、新城會盟。趙盾算作是晉國第一個權傾朝野的卿大夫,他是趙衰的兒子。趙衰跟隨晉文公重耳在外流放十多年,回國後,得到了土地和官職爵位的賞賜,自此趙氏卿族的勢力不斷增強。到了趙盾,趙氏已經在晉國一家獨大了。趙氏一族在晉國架空公室的情況,其他諸侯國內也存在,並且這種勢頭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卿大夫主持會盟,代表着尊卑秩序的進一步破壞,周天子的權力,下移到諸侯國君,諸侯國君的權力,又下移到了卿大夫。這兩個過程都是周朝宗法分封制造成的,西周時期周天子將少量的土地分封諸侯國。到了東周,諸侯國通過吞並等領土擴張的手段,獲得了更多土地,轉而學着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本國的卿大夫。卿大夫的崛起過程就如諸侯國的崛起模式一樣,逐漸架空了公室權力。因此才有了卿大夫代替諸侯王主持會盟的情況發生,甚至是卿大夫之間進行會盟。
第四階段
弭兵會盟後 , 各國尊晉、楚為霸主。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相對減少,外部環境較之前變得安穩。內部的矛盾卻與日俱增,卿族們互相爭斗,架空公室權力。魯國有三桓、鄭國有七穆、晉國有六卿。這個時期諸侯間的會盟明顯減少,而國內的會盟活動則越來越多。
侯馬盟書的出現,反映出了諸侯國內部卿族爭權的激烈斗爭。會盟的組成部分變成了卿大夫和國內各階層人員,甚至是普通國人。晉陽趙氏與邯鄲趙氏的宗族爭斗,逐漸演化成了六卿的爭斗,甚至連齊國的這樣的諸侯國也參與了進來。由此可以看出,卿大夫世族在當時的影響力。諸侯國公室衰微,卿族為了獲取更大的支持,國人的力量越來越受到重視,與國人盟誓的情況越來越多。
結語
春秋的會盟,由最初的諸侯王參與,再到卿族參與,最後士、庶人等各階層都參與進來。這反應出周王室與諸侯國權力不斷下移的過程,和舊制度的逐步瓦解。 會盟制度也從興盛,走向了衰弱。周天子的權力一步一步分化,經過殘酷的斗爭,最終集中在少數幾個宗族手中,為形成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奠定了基礎。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參考資料:《左傳》、《國語》、《史記》、《盟誓史》田兆元
相关参考
侯馬盟書於1965年在山西省侯馬市被發現,是春秋時期晉國卿族的盟書。盟書的主角是晉陽趙氏趙鞅,5000多枚玉石盟書,生動再現了晉國內部卿族間的殘酷斗爭。隨着卿大夫世家勢力不斷膨脹,晉國公室的權力產生下
侯馬盟書於1965年在山西省侯馬市被發現,是春秋時期晉國卿族的盟書。盟書的主角是晉陽趙氏趙鞅,5000多枚玉石盟書,生動再現了晉國內部卿族間的殘酷斗爭。隨着卿大夫世家勢力不斷膨脹,晉國公室的權力產生下
唐朝以後中原王朝的戰斗力下降了,以至於中原兩次被少數民族入主。眾多歷史愛好者對此耿耿於懷。中原王朝戰斗力下降,最直觀的體現是軍事能力變弱,屢屢打敗仗。軍事能力實際是一個政權綜合力量的外在表現。而實際上
唐朝以後中原王朝的戰斗力下降了,以至於中原兩次被少數民族入主。眾多歷史愛好者對此耿耿於懷。中原王朝戰斗力下降,最直觀的體現是軍事能力變弱,屢屢打敗仗。軍事能力實際是一個政權綜合力量的外在表現。而實際上
其實和古人比起來,現代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細節,在古代都是一種精致的體現。比如說起名字這種事情就是其中之一。古人對於起名字有很多禁忌,並且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在古代,大多數勞動人民
網路配圖東漢人傅毅寫有《舞賦》,讚美漢代舞者「羅衣從風,長袖交橫」的翩躚舞姿,而這般長袖善舞的颯爽英姿,因為玉舞人的佐證,竟讓兩千多年後的今人也有了如在眼前的清爽印象。漢代玉舞人主要發現於諸侯王或貴族
網路配圖東漢人傅毅寫有《舞賦》,讚美漢代舞者「羅衣從風,長袖交橫」的翩躚舞姿,而這般長袖善舞的颯爽英姿,因為玉舞人的佐證,竟讓兩千多年後的今人也有了如在眼前的清爽印象。漢代玉舞人主要發現於諸侯王或貴族
說到「黛玉葬花」總能想到那一首凄美的《葬花吟》,雖然這個情節在《紅樓夢》中只出現了短短兩次,卻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黛玉葬花的情節在這裡也是不可或缺的。黛玉葬花分別出現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
沙孟海《榜書龍》175×175cm1986年沙孟海書學院藏中國書法是中華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古人云:字如其人、書為心畫。就是說一個人寫的字,直接體現他的性格、氣度、人格等等。放而言之,歷代書法史,實際上
司馬炎的老子司馬昭攻滅蜀漢時,西晉還沒有正式建立。等到司馬炎掌權時,東吳已經換到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家做主了,對司馬炎而言,孫皓殘暴不仁是他最大的利好。此時的西晉已經佔據了四分之三的地盤,只剩下東吳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