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已晉身資本,離了開心麻花的王寧卻靠一部部爛片敗光路人緣

Posted 麻花

篇首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沈騰已晉身資本,離了開心麻花的王寧卻靠一部部爛片敗光路人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沈騰已晉身資本,離了開心麻花的王寧卻靠一部部爛片敗光路人緣

2、历史秘闻 德川三貨制的變遷與終結

沈騰已晉身資本,離了開心麻花的王寧卻靠一部部爛片敗光路人緣

沈騰已晉身資本,離了開心麻花的王寧卻靠一部部爛片敗光路人緣
開心麻花是近些年來聲名鵲起的一個喜劇品牌。
這個成立於十多年前的喜劇團體這些年來走出來了一大批喜劇演員,其中就有大家非常熟知的沈騰,馬麗,王寧,艾倫,常遠等等。
而其中王寧早已經和開心麻花解約,自己一個人闖蕩演藝圈了,這也是為何這些年來大家從來沒有在開心麻花的電影當中露面,也很少出現在春晚上的原因之一了。
要知道,在多年前,王寧和艾倫可以說是春晚上的一對黃金搭檔,他倆曾經合作過很多的小品,無論是在春晚上還是在《歡樂喜劇人》上,都收穫了非常不錯的口碑。
前天,王寧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自己幾張照片,照片中的王寧拿著一個釘耙,在草地上做出各種搞怪的動作,看來做喜劇,逗人樂還是他所長啊。
年少出道,終因喜劇成名
王寧出道的時間還是很早的,1999年,他就已經出演了牛莉和楊蕊主演的電視劇《宏志班的故事》。
在此之後,王寧還曾經出演過很多的影視劇,但是出演的大部分都是配角或者是小人物,所以並沒有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簽約開心麻花,專心走喜劇路線之後,王寧身上的喜劇天賦被開發了出來。
2012年,王寧憑藉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天網恢恢》大獲成功。在此之後,他在13年和14年的春晚舞台上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
成名之後,王寧接棒沈騰,代表開心麻花在《歡樂喜劇人》的舞台上大放異彩,雖然最後敗給了岳雲鵬,拿到了亞軍,但是王寧的喜劇天賦是有目共睹的。
在此時期,王寧還涉足電影,和修睿,王自健主演的《發條城市》獲得了中規中矩的評分,網劇《廢柴兄弟》也獲得了一定的關注。
這個時候,王寧開始思考著要退出開心麻花,自己單幹了。
爛片不斷,敗光路人緣
坊間傳聞說王寧是因為不滿《夏洛特煩惱》中的「袁華」一角被演員尹正奪走而負氣出走。
至今這個傳聞也只是傳聞,沒有當事人的證實,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王寧影視劇的道路上是有著自己的野心的。
離開開心麻花之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出演了不少的影視劇,可惜作品大不如前,且一部比一部爛。
更令人擔憂的是,王寧在此之後的小品作品也讓人覺得他已經江郎才盡了,去年再次登上《歡樂喜劇人》的舞台的王寧卻沒能為觀眾帶來亮眼的表現。
喜劇人的迷惘
而反觀新些年來沈騰的發展,他憑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喜劇電影成功成為了喜劇人當中說一不二的人物,並且自己也參與投資一些影視劇,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沈騰還活躍於綜藝領域,即使是在沒有作品的時候,依然保持著非常高的人氣,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世上沒有哪一行是非常容易做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很多喜劇人在台上瘋瘋癲癲,但是在台下卻不苟言笑。
希望王寧能就此收手,找回自己當年的巔峰狀態。

历史秘闻 德川三貨制的變遷與終結

格物·資本 seek for capital丨專注於資本的極致探索

【格物·貨幣】是格物資本旗下內容大類目之一

「 ”日本貨幣”內容系列從屬於【格物·貨幣】

第一部分:日本貨幣之源

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錢

第三部分:金銀銅三貨時代

第四部分:獨立統一幣制

本文為「 ”日本貨幣”系列 第 五 部分

格物者說:德川三貨制度,與德川政權命運同軌,德川三貨制度因德川政權成立而構建,也因德川政權覆亡而終結。

1601-1636年間,德川政權逐步構建了德川三貨制度,實現了日本幣制大一統,並實現了日本貨幣體系的完全獨立化。

德川三貨制度確立後半個世紀內,日本的貨幣流通秩序比較穩定,且呈現出兩大特點:一,受金銀礦山地理位置和傳統使用習慣的影響,貨幣流通帶有明顯的區域割據性——「 ”東部重金,西部好銀”,而銅錢則通行全國;二,金銀銅三貨的使用,對應着不同的社會階層身份(士、農、工、商),金鑄幣使用者主要是武士階層,銀鑄幣使用者主要是手工業者和商人階層,銅錢使用者主要是農民。

武士通過賞賜、贈送或出售年貢米可直接獲得金鑄幣,而且使用金鑄幣也是武士統治地位的體現。手工業者和商人經常從事國內和國外商業貿易活動,交易額度有大有小,而銀鑄幣是稱重使用、可切割,價值可大可小,靈活便捷,無疑是他們的首選;另外,由於手工業者和商人身份低下,獲得金鑄幣的機會很少,而銀鑄幣鑄行量較大,更易獲得。農民參與商品交易機會少,一般額度都很小,僅適合用銅錢,基本用不到金銀鑄幣;當然,武士、手工業者和商人也會用銅錢做小額交易。

▼圖:在整個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8),日本的貨幣流通一直存在着「 ”東部重金,西部好銀”的特點,以江戶為中心的日本東部以金鑄幣流通為主,市場交易、物價標示皆用金鑄幣,而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西部以銀鑄幣為主。圖片來源:chitonitose

▼圖:德川幕府時代的社會結構。1603年德川開幕後,沿襲了豐臣政權時期的身份等級制度,將社會成員劃分為「 ”士、農、工、商”四等階層身份,並嚴格將身份固化,各階層的人都必須各盡其職,不能逾越身份從事與身份不符的職業。武士階層為統治地位,包括:將軍幕府(最高權力機構,將軍即最高統治者)、大名(各地藩國之主)及其家臣武士、旗本、御家人、一般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處於被統治地位。圖片來源:ihmlab


鑄幣外流與貨幣流通不足

德川三貨制度建立後,一直潛藏着一個很大的隱患:日本鑄幣外流。雖然德川幕府在17世紀30年代時采取了鎖國政策,全面禁止日本人出國或回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鎖國政策一直延續兩百年,直到1854年「 ”幕末開國”),但對外通商並未完全禁止,幕府在長崎開設了唯一的對外通商港口(僅限中國和荷蘭商船到長崎通商),並直轄管理,此外,還保留着幾個藩國對外的官方貿易。所以,日本的鑄幣外流現象一直存在,貫穿整個德川幕府時代(盡管幕府曾下令禁止金銀鑄幣輸出,但並未完全遏制鑄幣外流)。

據新井白石的計算,在德川政權的前期(1601-1708年間),日本的金鑄幣外流約368萬兩,相當於期間鑄造量的1/4,銀鑄幣外流約90萬貫(約3383噸),相當於期間鑄造量的3/4;而銅錢外流量占鑄造量比例超一半。

▼圖:在德川初期時(17世紀前四十年),日本輸出的鑄幣主要是銀鑄幣(丁銀),且外流規模非常大,估計約2066噸,流向地主要是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且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在當時的國際貿易中,白銀為國際通用貨幣。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常設展示圖錄》

▼圖:1665-1699年間,荷蘭商船從日本運出的小判金外流數量(單位:兩)。1668年幕府下令禁止白銀輸出,此後小判金開始大規模輸出,小判金主要流向了印度半島沿岸。圖片來源:『企畫展』貨幣・天下統一:家康がつくったお金のしくみ―,見參考資料。

▼圖:1630年代時,日本的銅錢大量外流,直接導致幕府於1637年下令禁止向外輸出銅錢。十年後(1646年),幕府下令解禁銅輸出,不過此後銅輸出的主要形式,不再是「 ”寬永通寶”銅錢,而是長崎貿易銅錢(專門用於對外貿易)和棹銅(長條狀的銅條)。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長期持續的鑄幣外流,消耗着日本國內的貨幣流通量。此外,17世紀中期後,隨着金銀礦產量的衰減,新鑄貨幣的原材料日顯緊缺,新鑄的貨幣量也跟隨下滑。(16世紀下半葉和17世紀上半葉是日本金銀開采高峰期,但17世紀中期以後,日本的金銀礦產量開始減少)

還有,德川政權確立後,日本的商品及貨幣經濟也進一步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也持續擴大,而鑄幣持續外流、新鑄貨幣量下滑,使得日本國內的貨幣供給越來越難跟上貨幣需求擴張的步伐。

▼圖:17世紀後半葉,在德川政權的幕藩體制下(尤其是「 ”參覲交代制”),日本全國形成了統一的商品流通市場(商品以稻米為主,以京都、大阪、江戶為商品集散中心),金銀銅鑄幣得到廣泛使用,貨幣兌換機構「 ”兩替屋”出現,專門從事不同鑄幣兌換,兩替商人階層也隨之興起,都市經濟生活日益豐富繁榮。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常設展示圖錄》

17世紀80年代後,日本國內貨幣供需矛盾凸顯出來,並日益惡化;到90年代時,貨幣流通不足問題已十分嚴重,嚴重影響到幕藩體制下的商品流通。

元祿-寶永貶值改鑄

17世紀90年代時,除了貨幣流通嚴重不足,幕府還面臨着財政赤字惡化的問題(因幕藩體制下的傳統財稅制度與商品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導致財政收入跟不上財政支出,這里不具體介紹),亟待解決。

為了解決通貨嚴重不足和財政赤字的問題,幕府接受了金座和銀座主管人員的建議,於1695年開始實施了一次貨幣大改鑄,這次大改鑄歷經了元祿和寶永年間(元祿1688-1704年,寶永1704-1711年,元祿和寶永均為日本天皇年號),史稱「 ”元祿-寶永大改鑄”。

元祿-寶永大改鑄的主要內容有:一,將以往的舊幣(慶長金銀幣)回收重熔,改鑄為16種新鑄幣,其中,元祿年間6種,寶永年間10種,合稱「 ”元祿-寶永金銀幣”(見下圖);二,新幣與舊幣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不管新舊幣的成色或重量差異如何,比如:1枚慶長小判金等值兌換1枚元祿小判金。

這次大改鑄並不是一次簡單的舊幣重熔回爐鑄造新幣,而是一次以貶值為目的的貨幣改鑄。新鑄的「 ”元祿-寶永金銀幣”,較以往的舊幣(慶長金銀幣),在重量和成色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或下降,但新舊幣的法定價值卻是相同的,這就意味着新幣較舊幣實際是貶值的。(如:慶長小判金和元祿小判金,二者法定價值都是「 ”金1兩”,但前者成色為84%,後者僅57%,後者較前者實際貶值了27%;再如:慶長丁銀和元祿丁銀,都是稱重使用、法定價值一致,前者成色80%,後者成色64%,後者較前者實際貶值了16%)

▼圖:元祿-寶永大改鑄前後,舊幣(慶長金銀幣)和新幣(元祿-寶永金銀幣)對比。五種慶長金銀幣(大判金、小判金、一分金、丁銀、豆板銀)的成色都是較高的,相比之下,六種元祿金銀幣雖重量未變、但成色均明顯下降;到寶永年間,四類丁銀/豆板銀的成色依次階梯下降,最終寶永「 ”四寶”的含銀量降至20%;寶永金鑄幣(小判金和一分金)雖然成色與慶長金幣保持一致,但重量卻減少了一半(即實際貶值50%)。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貶值的新幣(元祿-寶永金銀幣)鑄行後,幕府從中獲得了大量的鑄幣稅收益(收回舊幣和鑄行新幣之間的差額利潤),有效緩解了幕府的財政壓力。同時,由於每一枚新幣所需的金銀含量變少,新幣的鑄行量也大幅增加,遠超以往,也有效緩解貨幣流通不足的問題。據金座、銀座的有關文書記載,元祿金鑄幣的實際鑄造總額為1393萬兩,元祿銀鑄幣的實際鑄造總額為40.5萬貫(1貫=1000匁),四類寶永銀鑄幣的鑄造額達105.6萬貫。

元祿-寶永大改鑄,雖達到了預期目標,但卻又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第一,在大改鑄實施期間,因新舊幣成色不同,而法定價值相同,驅使一些投機商人興起偽鑄之風(將高成色的舊幣私自熔化,私鑄成低成色的新幣,然後混入到流通中),在1698-1711年期間,幕府逮捕了541名偽鑄者;第二,參與改鑄事宜的幕府官吏、金銀座鑄幣師,趁改鑄之際,以權謀私、貪腐暴利;還有從事貨幣兌換的兩替商人,利用新舊幣之間的成色差異,也乘機投機炒作,操縱金銀價格,導致市面上金銀鑄幣兌比劇烈波動。

▼圖:江戶德川時代的三貨(兩替屋)市場兌比,金1兩可兌換銅錢數量(左),金1兩可兌換丁銀數量(右)。在元祿-寶永改鑄期間,金鑄幣因貶值,金1兩兌得銅錢數量變少;低成色的寶永銀鑄幣發行後,金1兩兌60匁變成了金1兩兌80匁。圖片來源:sirakawa.b.la9.jp

還有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改鑄實施期間,一些民眾(尤其是兩替商人)很快意識到新幣較舊幣貶值了,於是將高成色、高品質的舊幣(慶長金銀幣)私藏起來,不投入到流通中,也不上交給金座或銀座改鑄,導致流通中的良幣(慶長金銀幣)退藏,而低品質的劣幣(元祿-寶永金銀幣)充斥,即「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大量劣幣通行於市,很快就引發了高通脹,物價飆漲。

▼圖:江戶德川時代的米價(銀匁/石),1694年時1石米價約為銀65匁,1710-1711年低成色的寶永銀鑄幣發行後,米價飆漲至銀160匁/石。圖片來源:sirakawa.b.la9.jp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

元祿-寶永大改鑄造成的偽鑄成風、貪腐、投機套利、劣幣充斥、物價飆漲等問題,直接動搖了民眾對幕府鑄幣的信任,影響到幕府的統治穩定。

為了重新恢復貨幣幣值、穩定物價,幕府緊接着又進行了一次貨幣改鑄,這次改鑄與元祿-寶永改鑄正好相反,它恢復了金銀幣的高品質(恢復到最初慶長金銀幣的重量和成色標准),所以被稱為一次「 ”復古改鑄”。這次改鑄歷經正德-享保年間(正德1711-1716年,享保1716-1736年,也是天皇年號),史稱「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

「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的主要內容有:一,回收低成色的「 ”元祿-寶永金銀幣”,改鑄為新的高成色的「 ”正德-享保金銀幣”(見下圖),新幣的重量和成色恢復至與慶長金銀幣一致;二,新幣鑄行後,原來的慶長金銀幣可繼續流通使用,且慶長/正德/享保三種高品質的金銀幣均等值流通,各種商品也必須按此計價和交易(之前一些被退藏的慶長金銀幣重新又回到流通中);三,幕府制定了各種新舊幣的官方兌換關系(見下圖),並要求民眾須限期在1722年之前將元祿-寶永金銀幣上交給金座、銀座改鑄為新幣。

除了以上改鑄措施,幕府還頒布了一些以整頓貨幣流通秩序為目的的政令,包括:整頓銀座,沒收銀座官吏和鑄幣師的貪腐所得,並嚴厲打擊從事貨幣兌換的兩替商人;下令「 ”禁止金銀用於外貿,只能用棹銅”, 以遏制長期以來的金銀幣外流,而且還限制棹銅輸出量;增鑄「 ”寬永通寶”銅錢,增加小額銅錢供應量,以壓低銅錢(兌金、銀)的市場價格。

▼圖: 正德-享保金銀幣(正德年間4種,享保年間5種,共9種),與慶長金銀幣的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致,且完全等值。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圖:正德-享保復古改鑄時,根據1714年《金、銀改鑄令》和1718年《金、銀通用新令》確定的各種新舊幣的官方兌換關系(新幣與舊幣並不是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而是根據其成色高低和重量大小,來確定兌換比率)。制圖丨格物·資本

「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遵循着恢復高成色、高品質金銀幣基本原則,而恢復高品質意味着每一枚新鑄幣所需的金含量或銀含量增加,這就必然使得新幣的鑄造量變少。正德-享保金銀幣的鑄造量(金幣鑄造額857萬兩,銀幣鑄造額33萬貫),相比於元祿-寶永金銀幣的鑄造量(金幣鑄造額約2578萬兩,銀幣鑄造額145萬貫)大幅減少,這使得貨幣流通量收縮,引發了物價急劇下跌,一度繁榮的商業活動也陷入停滯。

▼圖:江戶德川時代的米價(金兩/石)1695-1858年,元祿-寶永年間的米價快速上漲,到正德-享保年間轉向為快速下跌。圖片來源:日本經濟復活會官網AJER

此外,由於幕府的政令落實不力,新舊幣兌換的工作推行並不順利,一些元祿-寶永舊幣並沒有在限期內兌換成新幣,流通期限不斷被延長,貨幣流通秩序比較混亂,而且,一些兩替商人的仍趁機利用不同鑄幣的比價波動套利。

總體來說,「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是一場失敗的貨幣改鑄,雖然它恢復了金銀幣的高品質,維持了幕府鑄幣的信譽,但是卻又引發了一系列更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貨幣流通量縮減,米價急劇下跌,直接導致幕府財政收入下滑和下級武士財務狀況惡化(幕府以征收實物米為主要財政來源之一,而不是直接征收貨幣,另外,幕府及各藩主向下級武士發放的俸祿也是實物米,所以米價直接影響着幕府和武士的收入水平),這進而引發下級武士頻繁暴動,社會動盪。

元文改鑄

為了解決「 ”正德-享保復古改鑄”遺留下來的問題,1736年5月,幕府再度下令改鑄貨幣,這次改鑄處於元文年間(1736-1741,天皇年號),史稱「 ”元文改鑄”。

元文改鑄,汲取了以往改鑄的經驗教訓,既沒有像正德-享保改鑄一樣,恢復金銀幣的高成色、高品質,也沒有像元祿-寶永改鑄一樣,大量鑄造低成色的劣質幣,這次「 ”元文改鑄”很好地調整了金銀幣的重量和成色,將重量和成色控制在一個既不高也不低的水平,實現了物價的穩定和金銀兌比的穩定。

「 ”元文改鑄”的主要內容有:一,回收以往各類舊幣(其中以正德-享保金銀幣為主,慶長/元祿/寶永金銀幣在此前的改鑄過程中,已大部分被回收重熔,或已退藏),改鑄為新的「 ”元文金銀幣” (見下圖);二,制定各種新舊幣的官方兌換比率(見下圖);三,增鑄「 ”寬永通寶”銅錢,並於1739年開始鑄造「 ”寬永通寶”鐵錢(因銅材不足,所以鑄造鐵錢,鐵錢與銅錢重量一樣、等值流通)。

▼圖:元文金銀幣。元文小判金的成色和重量,均比慶長/正德/享保的小判金要低,但比元祿小判金要高;元文一分金亦是如此。元文丁銀的成色,比慶長/正德/享保丁銀要低,但比寶永「 ”永字”丁銀要高,豆板銀亦如此。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圖:元文金銀幣與其他金銀幣的官方兌換關系(新幣與舊幣也是根據其成色高低和重量大小,來確定兌換比率的)。元祿-寶永金銀幣在1736年之前基本都已被回收重熔、退出流通了(除了寶永小判金/一分金之外),因而「 ”元文改鑄”時,主要是確定新幣與慶長/正德/享保金銀幣、以及與寶永小判金/一分金之間的兌比。制圖丨格物·資本

元文金銀幣開鑄後,由於成色又降低了,鑄造量明顯上升(元文金幣鑄造額1743萬兩,元文銀幣鑄造額52.5萬貫),明顯多余正德-享保金銀幣的鑄造額,有效解決了貨幣流通不足的問題,米價回升(見上圖:江戶德川時代的米價(金兩/石)1695-1858年)。

同時,由於元文金銀幣的重量和成色調整適中,且在新舊幣兌換時,是按重量大小和成色高低來確定兌換比率的,而不是按法定價值來兌換的,所以,這次元文改鑄實施過程中,新舊幣的兌換工作比較順利,新幣鑄行後,很順利地就進入到流通中,金銀銅三貨兌比也沒有出現大的波動,日本的貨幣流通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 ”元文改鑄”後,仍有一些舊幣(如慶長/正德/享保/寶永金銀幣)保留在流通中,它們和元文金銀幣按官方兌換比率並行流通使用,流通中的貨幣種類較為繁多,但貨幣流通秩序大體保持穩定,此後八十多年里,日本的貨幣體系穩定運行,未出現大的波動。

還須值得一提的是,「 ”元文改鑄”後,幕府於1765年和1772年分別開鑄了兩種計數銀鑄幣——「 ”明和五匁銀”和「 ”明和南鐐二朱銀” ,這兩種銀幣和以往的丁銀/豆板銀不同,它們有固定的形制(小方塊)和重量,是計數貨幣,可計數使用,無需稱量。這打破了長期以來銀鑄幣一直是稱重使用的習慣,此後,計數銀幣,和丁銀/豆板銀一起並行流通。

▼圖:明和五匁銀,重5匁,幣面上有「 ”銀五匁”字樣,於1765年開鑄,鑄行後,因其法定價值定得過高(12枚當金1兩),遭到了市場的抵制、流通受阻,一年後,幕府下令將其回收。明和南鐐二朱銀,重2匁7分,開鑄於1772年,幣面上有「 ”以南鐐八片換小判一兩”字樣,「 ”南鐐”意指最上品的銀,「 ”二朱”一詞是後人定的名,源自於金幣的貨幣單位「 ”兩、分、朱”(1兩=4分=16朱),由於這種銀幣8枚可兌換金1兩,所以稱之為「 ”二朱銀”,即法定價值為「 ”二朱”。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文政-天保貶值改鑄

進入19世紀後,德川幕府政權的統治進入晚期,幕藩體制下的傳統財稅制度和商品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幕府財政收支再度惡化。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幕府又重演了元祿-寶永時期的貶值大改鑄,開啟了「 ”文政-天保大改鑄”(文政1818-1829年,天保1830-1843年)。

文政-天保大改鑄,和以往的改鑄流程基本一樣,回收舊幣、重熔改鑄為新幣,具體改鑄工作仍由金座、銀座負責,民眾可將舊幣交給金座銀座改鑄為新幣,也可向兩替商人兌換新幣。這次改鑄的新舊幣兌換,和此前「 ”元祿-寶永大改鑄”一樣,新幣與舊幣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而不管新舊幣的成色或重量差異如何。

在文政-天保大改鑄實施期間,幕府共下令鑄造了18種新鑄幣(見下圖)。此外,幕府還增鑄了「 ”寬永通寶”銅錢和鐵錢。

▼圖:文政金銀幣。這9種新幣中,文政二分金(真文/草文)、一朱金、南鐐一朱銀,均為首次開鑄,其他五種為改鑄(在以往舊幣的基礎上改造)。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圖:天保金銀幣和「 ”天保通寶”銅錢。這9種新幣中,天保五兩判金、二朱金、一分銀、「 ”天保通寶”銅錢,均為首次開鑄,其他五種為在舊幣基礎上改鑄。其中,「 ”天保通寶”銅錢的法定價值為100文,所以其又被稱為「 ”百文銅錢”,是德川時代法定價值最大的銅錢。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在以上的文政-天保18種鑄幣中,除了丁銀和豆板銀繼續稱重使用外,其余的都按其法定價值流通,如:文政二分金(真文/草文)的法定價值為「 ”2分”,天保五兩判金的法定價值為「 ”5兩”,,天保一分銀的法定價值為「 ”1分”。

文政-天保大改鑄,又是一次貶值大改鑄,新幣較舊幣在法定價值不變的前提下(新舊幣按法定面值等值兌換),重量和成色有不同程度的減少或下降。我們以小判金為例,法定價值一直是「 ”1兩”,元文小判金重11克,成色65%;到文政小判金,重量依然11克,但成色降至56%;再到天保小判金,雖然成色未變,但重量降至11克。還有丁銀也是如此,元文丁銀、文政丁銀、天保丁銀的成色依此為:46%、36%、26%,逐漸下降、逐漸貶值。其他金銀幣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貶值。

▼圖:江戶德川時代,各個時期改鑄的小判金的重量及含金量(單位:克)。圖片來源:sirakawa.b.la9.jp

▼圖:江戶德川時代,各個時期改鑄的丁銀/豆板銀成色(‰),如圖中慶長銀數值為800,即表含銀量為800‰,即成色80%。圖片來源:sirakawa.b.la9.jp


幕府從文政-天保大改鑄中,獲取了豐厚的鑄幣稅收益。據史料文獻記載,文政改鑄為幕府帶來了550萬(金)兩的鑄幣稅收益,天保改鑄則帶來了500萬(金)兩的收益,貨幣改鑄成為幕府在文政-天保年間的重量財政來源,平均每年約占財政收入的30%。

同時,幕府將獲取的豐厚鑄幣稅收益,用於財政開支,投入到流通中,促使流通中貨幣量大幅增加,引發物價快速上漲,通脹嚴重(見上圖:江戶德川時代的米價(金兩/石)1695-1858年)。

▼圖:江戶德川時代的貨幣流通量(單位:萬兩),銀鑄幣和銅錢,均折算為金鑄幣的貨幣單位「 ”兩”,藩札是指地方各藩國發行的一種紙幣。圖片來源:sirakawa.b.la9.jp

除了高通脹之外,文政-天保大改鑄造成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鑄幣種類異常繁多,除了文政-天保的18種新幣,以往的各種舊幣,並沒有完全退出流通(自慶長金銀幣以來,雖然多次用舊幣改鑄新幣,但各國時期的舊幣都沒有被完全回收重熔,仍有一些保留在流通中,或被民間私藏起來了)。因而,在天保年間時,日本的貨幣流通秩序已嚴重混亂。

自天保以後,德川三貨制度,就陷入動盪不安之中。到1858年「 ”幕末開國”後,在歐美列強的外來沖擊之下,德川幣制和德川政權一樣,一步步臨近崩潰。

幕末開國與最後的改鑄

1853年,美國軍艦抵達日本江戶灣浦賀港,要求日本開埠通商;次年,美國軍艦再次來到日本,並強迫日本與其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緊接着1858年,日美又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日本被迫開埠通商,德川幕府長期以來的鎖國政策被強行打破,史稱「 ”幕末開國”。繼美國之後,荷蘭、俄國、英國、法國也趁火打劫,紛紛與日本簽訂類似的不平等通商條約。

▼圖:1854年2月美國軍艦到達日本江戶灣,並強行登陸,敲開了日本的國門。圖片來源:Wikimedia

不平等通商條約的簽訂,對日本國內政治、經濟的局勢變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日本開埠通商後,大量廉價的西方工業品涌入日本,直接沖擊了日本傳統的、封閉的農業-手工業經濟模式(許多日本傳統手工業相繼倒閉破產,而日本農產品則大量被輸出海外,作為西方工業國的工業原料),侵蝕着幕藩體制下的傳統經濟基礎,加劇了社會動盪,加速了德川幕府政權的覆亡。

此外,「 ”幕末開國”對日本的貨幣流通秩序也產生巨大沖擊。首先,開埠通商後,日本的外貿規模開始急劇擴大,這為日本金銀鑄幣的大量外流創造了條件。其次,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中,日本被迫同意外國貨幣可在日本流通使用,且可自由兌換為日本貨幣(按「 ”同種同量”原則),日本貨幣也可輸出至國外(除銅錢外),這直接導致了日本黃金大量外流。

「 ”同種同量”原則,即兩國貨幣(日本和美國)以同一材質(金或銀)、相同重量進行等值兌換及流通,而不管其成色如何。比如:1枚日本的「 ”天保一分銀”(法定面值1分)重8.64克,成色99%,而1枚美國「 ”Dollar銀元”(法定面值1美元)重26.9克,成色89%。按「 ”同種同量”原則,1枚美國「 ”Dollar銀元”的重量與3.11枚的「 ”天保一分銀”相同(8.64*3.11=26.9),所以二者等值;但很明顯,日本銀幣的成色比美國銀幣成色要高,所以這種兌換原則,對日本是不利的。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日本國內官方的金銀比價為1:5,而國外(英國倫敦)的金銀比價為1:15,日本國內、國外巨大的金銀比價差,再加上日本貨幣可與外國貨幣自由兌換、且可輸出國外,這為投機商人創造了巨大的套利空間,引發日本國內黃金大量外流。日本正式開埠通商(1859年6月)後,許多歐美商人在日本進行金銀套利、牟取暴利,他們用外國銀元幣兌換成日本銀幣,然後再兌換成日本金幣,最後再將日本金幣運到倫敦賣掉。有學者據史料估計,日本正式開埠後僅八個月里,黃金外流就達三四十萬兩。

「 ”同種同量”貨幣兌換原則下的不利立場,以及開埠後黃金的大量外流,引起了幕府的高度重視。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幕府在安政-萬延年間(安政1854-1859,萬延18602-1861年)再次開啟了一次貶值大改鑄,這也是德川時代的最後一次改鑄。

「 ”安政-萬延”改鑄的目的很明確,一,降低日本銀鑄幣成色,以達到與外國銀幣相同的成色,真正實現平等地 「 ”同種同量”兌換;二,降低日本金鑄幣的成色或重量(且降幅比銀鑄幣更大),以擴大日本國內金銀比價,使得與外國比價大致相當,從而阻止黃金外流。

在「 ”安政-萬延”改鑄期間,幕府下令鑄造的12種新鑄幣(如下圖)。改鑄流程仍和以往大致一樣。這次改鑄的新舊幣兌換,也和此前的元祿-寶永改鑄、文政-天保改鑄一樣,新幣與舊幣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而不管新舊幣的成色或重量差異如何。此外,幕府還增鑄了「 ”寬永通寶”銅錢和鐵錢,也增鑄了「 ”天保通寶”百文銅錢。

▼圖:安政-萬延金銀幣。其中,安政小判金/一分金,和安政二朱銀,因遭到歐美列強的強烈抵制,僅鑄行三個月就被迫停鑄。萬延年間,改鑄了五種新金幣:萬延大判金/小判金/一分金/二分金/二朱金,均是整個德川時代含金量最少的、最低劣的金幣(相同面值情況下)。圖片來源: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

以上的12種新幣(安政-萬延金銀幣),較之前的舊幣(文政-天保金銀幣),又有不同程度的成色降低或重量減少,而新舊幣以法定面值等值兌換,所以這又是一次貶值改鑄。安政-萬延金銀幣是整個德川時代,最低劣(含金銀量最少)的金銀幣,也是最後流通的金銀幣。

安政-萬延金銀幣鑄行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黃金外流(因新鑄的萬延金幣的含金量大幅減少,致使日本國內金銀比價擴大,縮小了國內外套利空間),也改變了日本在「 ”同種同量”兌換原則下的不利局面。而且,大量低品質金銀幣的鑄行,也再次給幕府帶去了豐厚的鑄幣稅收益。

但是,這次改鑄也引發了嚴重的惡性通脹。由於新幣的金(銀)含量大幅減少,而貨幣鑄造量則相應大幅增加,貨幣流通量急劇擴大,物價暴漲,原來就已混雜不堪的貨幣流通秩序,陷入了極度混亂的局面。

▼圖:江戶德川幕末年間的米價(銀匁/石,左軸),以及小判金的含金量變化(右軸)。圖片來源:koshiodatabank

緊隨惡性通脹而來的是農民起義和武裝倒幕運動浪潮,德川幕府的統治地位搖搖欲墜。1868年1月,幕府軍與倒幕軍進行戊辰之戰,幕府軍節節敗退,同年5月,江戶德川幕府政權正式倒台,日本270多年的德川時代正式結束。

德川幕府政權覆亡的同時,以明治天皇為核心的日本新政府建立。明治新政府為了整頓德川幕末遺留下來的極度混亂的貨幣流通秩序,於1871年頒布了《新貨幣條例》,以建立新政府下的新貨幣體系。

1871年《新貨幣條例》的頒布是日本貨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事件,以此為界,德川三貨制度正式終結,日本貨幣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參考資料

《日本德川時代貨幣制度研究》,周愛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1

清代和日本江戶時代貨幣政策比較試析,李紅梅,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11月第38卷第6期

德川幕府財政崩潰研究,端木迅遠,浙江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日本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與商品經濟,左學德 王曉燕,北方論叢,2007年第5期

近世・近代日本貨幣史の基礎的研究,小林延人,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官網, imes.boj.or.jp

『企畫展』貨幣・天下統一:家康がつくったお金のしくみ―,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博物館,2011年

日本銀行《貨幣博物館常設展示圖錄》(2017年)

江戸の三貨,Coin/J055 ,sirakawa.b.la9.jp

一文と一両の価値,Coin/J029 ,sirakawa.b.la9.jp

江戸時代の経済を発展させた通貨増発(No.144),日本經濟復活會官網,ajer.cocolog-nifty

幕末のハイパーインフレの真犯人は?-日米両國の反パラレルワールド(11),小塩丙九郎,koshiodatabank

版權聲明

本頭條號「 ”格物資本”發布的所有原創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稿、圖片、漫畫、音頻、視頻等,其版權均歸屬於本號及其運營者(運營者已實名制),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修改或發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关参考

德川三貨制的變遷與終結

格物·資本seekforcapital丨專注於資本的極致探索【格物·貨幣】是格物資本旗下內容大類目之一「”日本貨幣”內容系列從屬於【格物·貨幣】第一部分:日本貨幣之源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錢第三部分:金銀

《我是余歡水》中為何呂夫蒙還錢以後,要和余歡水斷絕關係

由正午陽光出品,郭京飛、苗苗領銜主演,高露特別出演的影視劇《我是余歡水》,改編自余耕小說《如果沒有明天》,以詼諧荒誕的方式描寫了社會底層小人物余歡水的艱難境遇與心路歷程,有點開心麻花荒誕喜劇的味道。郭

同樣都是41歲,鄧超和沈騰都當爸爸了,他卻在當偶像

明星對於保養是關心的問題了,在保養上面他們都是各有一套的,各種奇葩的保養方式很多大家都完全沒有見過,之前吳昕在節目中就已經展示給大家了,整個保養的過程足足好幾個小時。然而保養不光只是女藝人注意的事情了

同樣都是41歲,鄧超和沈騰都當爸爸了,他卻在當偶像

明星對於保養是關心的問題了,在保養上面他們都是各有一套的,各種奇葩的保養方式很多大家都完全沒有見過,之前吳昕在節目中就已經展示給大家了,整個保養的過程足足好幾個小時。然而保養不光只是女藝人注意的事情了

經典老劇《康熙王朝》,重播為何得到人們熱捧,被爛片傷透了心

過年期間,很多人宅在家中無事可干,為了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很多人不得不守在電視機前,開始了追劇的生活。而各大電視台,為了滿足觀眾的追劇要求,不再播放那些瑪麗蘇劇,而是把曾經的那些經典老劇重新翻了出來,

從最佳男主角到爛片王,鄧超墮落的背後有太多的言不由衷

比起鄧超的大名,粉絲更愛叫他「超哥」、「超超」。鄧超在微博上總一本正經地講著搞笑段子,是粉絲眼中的逗比男神;在綜藝里,鄧超說著蹩腳的英文,被大家揶揄說是「學渣」。被打擊得厲害了,鄧超偶爾也會反駁,半玩

400年前那場洪水,是否真的毀了開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康翔宇開封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歷史遺跡,而最為著名的就要數它的“城摞城”奇觀了。在開封地下10余米的地層裡,自下而上分別埋藏著自戰國到清朝的五座城池。造成這種奇觀的

幾個兒媳婦都很漂亮,四兒子做了開國少將

張作霖的原配趙春桂。趙春桂是張學良的生母,她嫁給張作霖的時候,張作霖還在保安隊工作,雖然沒有地位,但是她依然不離不棄。後來張作霖被收於朝廷,他的地位也在一步一步上升,但不幸的是,趙春桂還沒來得及享福就

在臺灣這塊地方,西班牙爲何沒能鬥過荷蘭

殖民主義的歷史,殖民擴張的目的是殖民掠奪,它是一部充滿着卑鄙貪慾、野蠻暴行的歷史。這些對殖民國家來說,殖民統治者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並在歐洲將其轉化爲資本,之後,更是成爲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

如何完全了解最终幻想7历史

你到底是准备干啥呢,是要一部部玩还是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根本说不清,把知道1W字的极限写完都说不清啊反正最终幻想7系列的作品有五部(不包括OVA特典之类的),四部游戏一部电影如下(我没按时间顺序排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