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克教概況

Posted 教徒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錫克教概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錫克教概況

2、世界历史 梵文简介

錫克教概況

印度錫克教之一:錫克教概況
錫克教的創始人是那納克(1469-1539 年),他是印度教虔誠派運動的成員,後來吸收伊斯蘭教蘇菲派的成分,提出新教義。他堅持一神論,視真主為唯一的信仰對象,反對印度教的多神崇拜、偶像崇拜、種姓制度、苦行及消極遁世,革除印度教的繁雜教儀,主張在神面前人人平等。錫克教自它的第三代領袖開始行祖師制,稱歷代領袖為師尊,那納克被追謚為第一代師尊,第十代師尊哥賓德.辛格(1666-1706 年)時廢除祖師制。 早期錫克教主教宗教寬容,不同宗教間和睦相處。特別反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間相互殘殺,奉行非暴力主義。它的第五代師尊曾捲入莫卧兒朝廷內部爭奪皇位的鬥爭,受到阿克巴的兒子吉汗吉爾的處罰。這事是個轉折點。錫克教由此放棄了宗教寬容思想和非暴力主義,將與伊斯蘭教作戰納入信條,尊與伊斯蘭教作戰而死的領袖為殉教者。
自第六代師尊起,錫克教教團建立了純粹軍事性的組織,向黷武政治的轉變成為錫克教歷史上的一個特色。1661年,第九代師尊得格.巴哈都爾繼位。他繼承了先輩的好戰傳統,處處與莫卧兒朝廷為敵。在發動了一次對莫卧兒的聖戰失敗後,得格.巴哈都爾被俘,1675年被處死。這更激起了錫克教徒對莫卧兒人的仇恨心理,他們認為,得格.巴哈都爾只是一個和平主義的遊方宗教徒,並沒有損害任何人,卻被莫卧兒人以煽動暴亂處死,這是對錫克教的凌辱。錫克人從此更為好戰,與世人為敵,同莫卧兒、印度教徒、英國人開始不斷的戰爭。
第十代師尊哥賓德.辛格(1675-1708 年)為適應這種戰爭生活,加強內部的集權,建立了" 卡爾沙" ,即神權政體。錫克教的哲學基礎沒有改變,但外表和儀式有很大更動。男教徒的名字加" 辛格" ,意為" 獅子" ,女教徒名字加" 考兒" ,意為" 公主"。入教典禮稱" 帕胡爾" ,意為" 劍的洗禮" ,用雙鋒劍攪勻水以灑身。以" 師尊萬歲" 為該教口號,教徒必須祀奉祖師那納克,嚴守教規。教師要蓄長發,身佩匕首,梳頭髻,戴環飾,著宮廷儀式褲。嚴禁教徒吸煙飲酒、寡婦殉夫、殺嬰、搞偶像崇拜,只許將精力全部貫注到刀劍武功上,準備隨時戰鬥,殺戳敵人。依靠這樣一套新名稱、新服飾、新禮儀,哥賓德.辛格動員了錫克人的全部精力,將其引向一個唯一指定的方向。 錫克民族也被塑造成一種有特定目的的民族。1708年,第十代師尊被一個阿富汗人殺死,生前他曾宣布,以後的師尊會從" 卡爾沙" 中找到。這樣,父子相襲的師尊制實際上就被廢除了。 哥賓德.辛格之後,錫克人向旁遮普擴展勢力,在這裡,他們遇到一支信奉印度教的隊伍。後者曾大敗錫克人,但卻未能從根本上戰勝他們。錫克人為自身生死存亡而戰的自覺性和團結一致支撐著自己,成為力量的源泉。 據說,錫克教的敵人曾哀嘆,要完全消滅錫克人的勢力,必須等到他們的宗教熱忱消散之後才有可能。在旁遮普,錫克人組成12個戰士社團,稱" 密爾斯" ,由強有力的酋長領導,建立起" 神權政治的聯盟封建制度"。錫克人的團結一致,以對外部敵人的作戰為前提。1767年以後,深入旁遮普的印度教勢力被打敗,錫克人之間的戰爭就開始了,各" 密爾斯" 為爭奪聯盟的統治權相互傾軋。英國人利用了他們的這個弱點。1849年,經過兩次戰爭之後,英國人打敗了錫克人,控制了旁遮普。
錫克教流傳的主要地區旁遮普是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最後征服的地區。19世紀初,蘭季特.辛格強化神權統治,建立統一強盛的錫克教帝國,錫克教作為國教,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蘭季特死後,英國殖民者到利用他的幾個兒子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之機乘隙而入,經過兩次錫克戰爭,吞併了旁遮普,錫克教神權政治土崩瓦解。
神權政治的瓦解,使錫克教的中下層教徒面臨著新的形勢,普遍產生了危機感。他們要求改革錫克教,最後發展成為一場宗教改革運動。錫克教改革要求主要包括:
①恢復原始錫克教義,過簡樸的生活,充分發揚原始錫克教平等、民主的作風;
②反對仿效印度教法規和高級種姓的制度;
③抵制英國的入侵,不與英國人合作;
④提倡道德完善等等神名派是錫克教改革運動的主要力量,該派以信徒在定期舉行的宗教集會上高聲呼喊神的名字以謝恩而得名,又稱" 呼神派"。他們強烈反對錫克族貴族企圖用統治階級的立場修正錫克教傳統的做法,保護錫克教的平等原則。
在旁遮普被佔領後,錫克教神名派的領袖羅姆.辛格重新解釋錫克教義,號召信徒不為英國政權服務,不送子女到英國學校念書,不穿英國布做的衣服,不使用英國人辦的郵局,使該派具有民族主義的傾向。神名派的活動引起了殖民當局的注意和不安,他們派人監視羅姆。1868年,阿姆利則爆發饑民起義,神名派的信徒參加了起義的組織工作,將農民的不滿情緒引導反對英國侵略者和錫克教上層親英貴族上面。為了聯合印度教徒共同反英,他們主張錫克教徒尊重印度教的信仰,禁吃牛肉。但是英國殖民者利用印度根深蒂固的宗教分歧,採取分而治之的辦法,挑拔離間教徒之間的關係,製造宗教仇殺,藉機鎮壓了神名派的起義。羅姆.辛格等由多名神名派領袖遭到流放,其影響逐漸衰微。

世界历史 梵文简介

梵语在印度教中被视为古老的语言,在那里被印度教天神用作交流和对话的手段,然后被印度雅利安人使用。梵文也广泛用于耆那教、佛教和锡克教。术语“梵语”源自前缀“Sam”的连接,意思是“samyak”,表示“完全”,“krit”表示“完成”。因此,该名称表示在交流、阅读、听力以及使用词汇来超越和表达情感方面完美或完全完成。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词汇量很大,今天仍然广泛用于阅读圣经和赞美诗。

梵文的起源和纯度

梵语被称为 Deva-Vani('Deva' Gods - 'Vani' 语言),因为人们认为它是由梵天创造的,梵天将它传给了居住在天界的仙人(圣人),然后他们传达了对他们在地球上传播的地球门徒也是如此。以书面形式语言的起源追溯到当前2千纪钻机吠陀,神圣赞美诗的集合,假定正在持续了几个世纪通过在Guru-口头传统和语言知识的保存后已被写入弟子关系。这个版本(吠陀时期,公元前 1500 年至 500 年)梵文的纯洁性无疑反映在对自然力量的完美描述的华丽中。钻机吠陀。

吠陀梵语

梵文就其文学关联而言,分为吠陀和古典两个不同时期。吠陀梵语存在于吠陀经 中,尤其是梨俱吠陀、往世书和奥义书,其中使用了最原始的语言形式。所述的组合物,吠陀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0 至 500 年,直到梵文具有通过口头交流持续使用的蓬勃传统。这种早期梵文的词汇、音韵、语法和句法都很丰富,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纯洁的状态。它由52个字母、16个元音和36个辅音组成。这 52 个字母从未被调整或更改过,并且被认为从一开始就保持不变,因此使其成为最完美的构词和发音语言。

“掌握这门语言几乎是一生的劳动;它的文学似乎无穷无尽”WC泰勒

梵语一直是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和锡克教的传统交流方式。梵文文学享有被用于古代诗歌、戏剧和科学以及宗教和哲学文本的特权。语言被认为是通过观察人嘴中产生的声音的自然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将声音视为语言形成的重要元素。这就是梵文拥有丰富的诗歌及其表达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通过对人耳具有舒缓作用的完美声音带出最佳意义。吠陀梵语还包含在任何其他语言中都找不到的抽象名词和哲学术语。辅音和元音足够灵活,可以组合在一起表达细微的想法。在所有,

古典梵语 - AshtadhYayi

古典梵文起源于吠陀时期末期,当时奥义书是最后被写成的神圣文本,之后帕尼尼的后裔、语法和语言研究者帕尼尼引入了该语言的精炼版本。帕尼尼的时间线被认为是在公元前 4 世纪左右,当时他介绍了他的作品“Ashtadhyayi”,这意味着八章,形成了唯一可用的梵文语法基础和分析文本。它被认为是今天梵文语法和词汇的唯一来源,因为以前存在的一切都没有被记录下来,除非它们在帕尼尼的Ashtadhyayi 中被提及。

该Ashtadhyayi包含在简洁未稀释3959分系统化的规则,充满精彩的分析,解释,语言和文字形成的优惠用法。该语言是如此庞大,以至于它有 250 多个词来描述降雨、67 个词来描述水、65 个词来描述地球等。与当前的现代语言相比,这证明了梵语的宽宏大量。然而,印度教的亚种姓可能在方言、种族、信仰和等级上有所不同,梵文被认为并被接受为唯一的神圣语言,它产生了所有人唯一可用的神圣文献,即使印度拥有 5000 种口语的存储库。帕尼尼负责语言的标准化,直到今天仍然以多种形式使用。梵语作为口语很少见,在印度的一些地区使用,有些人甚至声称它是他们的第一语言,但在其宪法中自豪地提到它是印度的 14 种原始语言之一。它主要以 bhajans、shlokas、stotras 和 kirtanas 的形式在卡纳提克音乐中使用,所有这些都表示对诸神的各种赞美诗,以及敬拜上帝的歌曲和咒语。

对其他语言的影响

梵语对其他印度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目前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的印地语,以及卡纳达语和马拉雅拉姆语等印度-雅利安语。它以梵文佛经及其翻译和传播的影响,影响了汉藏语言。泰卢固语作为一种语言被认为是高度词汇梵语,从中借用了许多词。它作为中国影响了汉语从梵文中挑选了多个但具体的词。此外,泰国和斯里兰卡受梵文影响很大,有许多发音相似的词。爪哇语是另一种受梵文影响的语言,还有印度尼西亚的现代语言和马来西亚的马来语传统语言。例如,菲律宾受到梵文的影响较小,但比西班牙文的影响要小。最重要的是,英语,当前的现代国际语言也受到梵文的影响,并从古代语言中汲取了许多借词(例如,'primitive'来自' prachin ',意思是历史,'ambrosia'来自' amaruta ',意思是食物。众神,来自' akramana'的'攻击'意思是采取积极的行动,“ patha ”来自“ patha ”,意思是道路或方式,“man”来自“ manu ”,意思是男性,“nirvana”来自“ nirvan ”,意思是神圣的解放或超越,“门”来自“dwar”的意思连接两个空间的门口,“蛇”来自“ sarpa ”,意思是蛇等),因为两者都被认为是印欧语言。

梵文有着悠久而神圣的历史,通常可以追溯到诸神和他们的崇拜。作为众神的口语开始,它已经落入地球并被稀释了它的纯度,因为它的可变解释,精确的语法和使用的复杂性已经被少数人接受并被许多人避免,因为它在浩瀚和理解中所向披靡. 尽管词汇量大,语法和散文丰富,但今天的许多古代经典和文本都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因为没有比梵文更能提供对过去如此奢华的文学理解的了,因为它是完美人类表达的工具。备受推崇的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威廉库克泰勒承认:“掌握这门语言几乎是一生的劳动;它的文学似乎无穷无尽”。

参考书目

Danielou, A.美德、成功、快乐和解放:古印度传统中的四大生活目标。内在传统,1993

Feuerstein, G.寻找文明的摇篮。探索书籍,2001 年。

快点,KF印度简史。内在传统,2003 年。

Müller,FM语言科学讲座[和 1863],第 1 卷。Nabu 出版社,2010 年。

皇家亚洲学会。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杂志百年增刊。皇家亚洲学会,2016 年。

相关参考

威名震天地,天朝第一個好腳色;為何稱四眼狗

作者:史遇春要說太平天國的陳玉成,需先簡單介紹一下其人的概況。陳玉成(公元1837年~公元1862年),原名陳丕成,後由洪秀全賜名為玉成;廣西藤縣客家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清

北宋應對汴京頻繁水災的主要兩種策略

北宋都城汴京,地勢低平,運河密布,一方面保證了開封中百萬人口的用水,方便了四方財務彙集進京,另一方面卻帶來了水災頻發的風險。依據《中國災害通史·宋代卷》和《兩宋時期水災發生概況表》這兩本史書記載,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