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為兵團級將領卻沒軍銜,去世後,周總理親自為他執紼起靈
Posted 世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身為兵團級將領卻沒軍銜,去世後,周總理親自為他執紼起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他身為兵團級將領卻沒軍銜,去世後,周總理親自為他執紼起靈
他身為兵團級將領卻沒軍銜,去世後,周總理親自為他執紼起靈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時,在南京同時舉行著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當時作為南京警備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的袁仲賢。正陪同二野政委鄧老總以及南京市市長劉伯承元帥,檢閱百萬雄師過大江的人民解放軍。就在此時中央下達了命令,讓袁仲賢從速赴京到外交部報道。建國之初,我國的外交工作十分繁重,由於此前我國一直處於戰爭階段,所以外交人員非常緊缺。最終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另起爐灶」的方針。決定從軍隊幹部中選出一批骨幹組建外交隊伍。於是就有了第1批兵團級將領擔任駐外國大使的任務。除袁仲賢外,還有像華北野戰軍十九兵團的參謀長耿彪,四野的副參謀長曹祥仁等軍長幹將,這也是我國第1批的外交家們。今天我們聊一下袁仲賢將軍的精彩人生。
袁仲賢,出生一九零四年,跟毛主席一樣,都是湖南人。袁仲賢青少年的時候在長沙求學,期間他認識了蕭勁光、任弼時等人,並由他們介紹加入了青年團,後他又進入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深造學習軍事。1926年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他不願跟國民黨這幫人同流合污,於是退出了國民黨。
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他被划到了唐生智的手下任宣傳大隊長。後來蔣介石發現,他直接指揮的第一軍,在剔除中共將領後,戰鬥力大不如前,打不了硬仗,於是他又成立了一個團把之前踢出去的中共將領,全部放了進去,成立了補充第5團。
任命蔣先雲團長,袁仲賢擔任旗下第二營營長。並隨該團轉戰湖南、江西、南昌等地。後來在北伐軍勝利之際,蔣介石又搞出了412政變。袁仲賢隨部隊剛到上海後,得知情況不妙,在周總理的指示下,他離開了部隊去了武漢,後又輾轉去了長沙。
在長沙,他繼續組織和領導工人、農民的武裝運動,後來爆發了「馬日事變」,他被迫離開了長沙。離開長沙後,他經過董必武的介紹,到了賀龍的20軍第6團擔任參謀長,並隨賀龍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
不久之後他就去了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以後他擔任過中共湖南湘江特委書記、東江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抗戰期間,他被調到八路軍129師擔任旗下抗日游擊隊的政委,後又被調任到山東軍區以及膠東軍區,開展抗日工作。
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過新四軍以及山東、華東軍區的副參謀長,1949年軍隊改編後,他調任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政委,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新中國建立後,他曾擔任過南京警備區司令兼政委,後來轉到了外交工作,擔任中國駐印度大使,所以他離開了軍隊,1955年沒有參加授銜。身為兵團級將領如果參加授銜的話,他至少也是中將級別。
1956年,袁仲賢回國後,擔任外交部副部長,此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絕症纏身。但為了工作,他並沒有重視自己的身體情況,最終導致病情惡化,發現時已經晚了,1957年2月16日,袁仲賢因病去世,享年53歲。周總理得知袁仲賢去世後,立馬趕到了北京醫院,瞻仰了他的遺容,後又親自為袁仲賢執紼起靈,將他送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位清軍將領卻讓日軍至今膽寒
鄧世昌劇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更重要的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現在的自己。
許多年後,各種史料成為我的最想看的讀物,只不過,再次觸摸那些已經消散的靈魂,審視他們的目光已經改變。
我害怕這種改變,防止自己陷入一種將歷史變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無恥行徑。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生何處不是禪,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變,只是我們變了,只是我希望自己眼光的變化,不是看到物是人非,正邪錯亂,而是讓世界回歸本源。
機緣之下,我最近開始教授學生近代史,翻開了那百年國恥的開端,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從「 ”火燒圓明園”到「 ”甲午大海戰”。
鄧世昌,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一個歷來為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其在甲午海戰的英勇表現和不惜與敵同歸於盡的壯行甚至刷新了我對於滿清的看法。
鄧世昌自幼資質聰穎,勤奮好學,在船政學堂攻讀期間,自始至終,奮發學習,各門功課考核皆列優等。「 ”凡風濤、沙線、天文、地理、測量、電算、行陣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隨「 ”建威”訓練船到南洋的實習中,在實際駕駛、管理艦船中表現出很高的素質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評。又比較穩重和老練,沈葆楨很看重他,稱贊他是船政學堂中「 ”最伶俐的青年”之一。
許多年前,童年的我第一次在滿屏雪花的黑白電視里看到他指揮軍艦沖撞敵艦時,為之深深震撼,這也許清朝人第一次在我腦海里留下好印象,此前,這些留着大辮子的人只讓我覺得丑陋可憎。
年長以後,不太願意接觸甲午戰爭的所有資料,因為那是一個民族巨大的傷疤,再看一遍,除了痛惜還是痛惜!
後來,接觸了更多的史料,聽到更多關於那段歷史的背景,這些英雄的形象開始模糊。
因為慢慢才知道當初和日本聯合艦隊決戰的北洋海軍,不是在武器裝備上存在天壤之別的落後軍隊,不是拿着大刀長矛對陣洋槍洋炮,而是號稱「 ”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
當初,李鴻章多年不遺余力的建設和發展,勵精圖治之後,北洋水師主力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整個艦隊官兵4000多人,艦船總噸位合計4萬多噸,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加之其他的艦船,清朝一躍成為戰斗力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海軍大國。
可是,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在面對一個小小島國時,卻被打的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是怎樣一種無能和腐朽!這是一種令所有熱血青年都感到憤怒和羞恥的慘敗,是五千年未有之奇恥大辱!
此戰之後,催生了清王朝最後的自救事件——戊戌變法,變法的慘敗宣告着這個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葯可救,它必須要帶着它帶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所有恥辱一起灰飛煙滅!
所以,之前對那些英勇奮戰的清朝將士的崇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轉而開始了對滿清的憤恨,甚至錯誤的認為鄧世昌等英雄雖然犧牲了,卻是毫無價值的犧牲,因為他們服務了一個爛到骨子里的朝廷,忠於的是一個令人憤恨的老太婆。
清朝雖然看似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但是從身居要位的歷屆海軍大臣到北洋艦隊普通的一員,大家首先考慮的不是民族國家和軍隊的利益,而是個人的利害,而且是幾乎整個國家都是如此。
太平天國運動後,隨着滿族貴族權利的衰弱,漢族官僚李鴻章等人紛紛崛起。他們辦洋務、興局廠、練新軍,轟轟烈烈。在相當一部分滿清權貴們看來,北洋水師就是李鴻章的個人勢力。朝臣們為了削弱李鴻章,不惜削弱北洋海軍!戶部尚書翁同龢,以太後修頤和園為借口,連續兩年停止發放海軍裝備購置費,以限制李鴻章。更可惜的是恭親王失勢,李鴻章失去靠山,更加勢單力薄。他不得不與醇親王以及各位滿族朝臣和好,滿足醇親王挪用海軍經費(實際上削減海軍實力)的要求。
北洋海軍變成了他們政治角逐中的籌碼,誰還真正為海軍的發展考慮?加之平日訓練弄虛作假,各種軍務欺上瞞下,北洋海軍其實在開戰前就已經注定失敗了!
此消彼長,反觀日本,雖然彈丸小國,卻是君臣同心。勝利的天平在沒有開戰之前,已經傾斜到日本那里。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這樣一句話:在這種體制中的民族國家和軍隊,縱有銅牆鐵壁,最終也會被摧毀;縱有匹夫之勇,終究無力回天。
這句話可能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觀點,這話看似有道理,其實大錯特錯,不可否認清朝的體制問題,但是我認為更多的問題是人的問題,甚至說,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
我不認為鄧世昌的壯行是匹夫之勇,我堅信,如果北洋海軍在平日的訓練里嚴謹認真,如果都像鄧世昌這樣為官清正,如果都有鄧世昌的甘於奉獻的精神,在戰爭中都有鄧世昌視死如歸的精神,那支亞洲第一艦隊是不會這么輕易就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後期,許多士兵不告而別,北洋海軍醫務人員,以文官不屬於提督,臨戰先逃,可笑的是,不是為自己祖國打仗的外國院長,反而服務至最後,相形之下殊為可恥。
後來,海軍有組織攜船艇的大規模逃遁。1895年2月7日,日艦總攻劉公島;交戰之中,北洋海軍十艘魚雷艇及兩只小汽船在管帶毛平、蔡廷干率領下結伙逃遁,結果「 ”逃艇同時受我方各艦岸上之火炮,及日軍艦炮之轟擊,一艇跨觸橫檔而碎,余沿汀西竄,日艦追之。或棄艇登岸,或隨艇擱淺,為日軍所擄”。一支完整無損的魚雷艇支隊,在戰爭中毫無建樹,就這樣丟人現眼地毀滅了。
最後更是發展到士兵集體投降。「 ”劉公島兵士水手聚黨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覓生路”,眾洋員皆請降。面對這樣一個全軍崩潰的局面,萬般無奈的丁汝昌「 ”乃令諸將候令,同時沉船,諸將不應,汝昌復議命諸艦突圍出,亦不奉命。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入艙仰葯死”。
北洋艦隊在實力尚在的情況下,在占據着本土作戰的地利上,完全有可能擊敗甚至摧毀日本聯合艦隊,可使他們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既喪失了主動出擊的勇氣,又喪失了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精神!
這是一支沒有軍魂的軍隊,這是一個看似幅員遼闊其實就像一棵一口氣就能吹倒的腐朽大樹!
這場戰役,看似是中國用一個地區對戰日本一個國家,其實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野獸撕咬一個六神無主的病人,他們是在踐踏着一盤散沙而已!
作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光緒皇帝最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不再是令人鄙夷和痛恨,面對一個偌大的帝國,越來越緊張的危機,一個不幸長於婦人之手的年輕皇帝雖然焦頭爛額,卻只能束手無策,捶胸頓足。
君非亡國之君,國卻注定滅亡之國。
這個一生可憐的皇帝,我們不知道他聽到黃海大戰之後的心情,只知道他在鄧世昌犧牲後垂淚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史料上看到的光緒皇帝的文字少之又少,不過這副挽聯已經足夠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很明智,這支海軍需要的就是鄧世昌這樣的人,這個國家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不是說這樣「 ”匹夫之勇”的人不能改變戰局,而是因為這樣的人少了才改變不了戰局,才改變不了這個國家。
光緒帝的挽聯,前一句寫出了舉國傷痛,後一句是對鄧世昌的高度贊頌,此戰雖敗,但是你的英勇,打出了整個海軍的威名!
鄧世昌畫像
受鄧世昌影響,日本侵華期間,鄧氏後人大都投身抗日戰爭中。鄧氏26世11個兄弟姐妹中,除了超齡和未成年的,有5個是軍校畢業生,直接參加抗日戰爭的就有6人。
據史料記載,當年,鄧世昌的堂弟鄧燊民回廣州從事地下抗日工作時發現,雖然廣州的祠堂,十有八九淪為日軍駐扎地,但奇怪的是,鄧氏宗祠從來沒有日本兵占據,反而常有日本軍人偷偷到宗祠祭拜鄧世昌。
有一次,有一名日本軍官來到鄧氏宗祠,畢恭畢敬向鄧世昌的牌位鞠躬,神情嚴肅。懂得日文的鄧燊民問他:鄧世昌當年是你們的敵人,為什么還來拜他?
那個日本軍官豎起大拇指說道:「 ”鄧世昌當年在海戰中自沉殉國,很英勇。在來中國之前,軍部對我們做指示,不能駐扎在鄧氏宗祠,不能騷擾他的後人。”
日本人一面十分蔑視中國,在戰前就宣稱「 ”三個月滅亡中國”,一面卻又十分敬畏這位清朝的將軍,不得不讓人陷入反思,他們看不起一個擁有千軍萬馬的國家,卻害怕一個前朝殉國的將軍。
日本人害怕的不是鄧世昌,而是一個民族一旦擁有了這種精神,就是十個日本也永遠滅亡不了中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許多年後,一個沉睡了很久的民族驚醒了,雖然這個國家依然積貧積弱,但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都無法戰勝她了,無法繼續蹂躪她的子民。
當我們幸運的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更加渴望這個世界能永遠獲得和平,真正實現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要重演用大炮來講道理的野蠻時代!
今天,人們在沿海地區建立了巨大的鄧世昌的塑像,他手持望遠鏡,眺望遠海,依然在保護着這片土地......
今天在我眼中的鄧世昌,已經不再是滿清的管帶,更不是慈禧太後的「 ”奴才”——他從來都不是,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他忠於的是中國人民,是這片土地!
2018.9.24
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文獻:《清史稿》
鄧世昌雕像
相关参考
陳賡問:“究竟有沒有研製導彈的條件?”錢學森肯定地回答:“有”1953年,陳賡在軍事工程學院時,錢學森的兩位高足羅時軍、莊逢甘向陳賡院長介紹了錢學森教授的情況。陳賡聽了以後印象很深,他說,錢學森教授不
鄧世昌劇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更重要的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現在的自己。許多年後,各種史料成為我的最想看的讀物,只不過,再次觸摸那些已經消散的靈魂,審視他們的目光已
鄧世昌劇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更重要的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現在的自己。許多年後,各種史料成為我的最想看的讀物,只不過,再次觸摸那些已經消散的靈魂,審視他們的目光已
【快訊!波蘭國防部:一軍隊高級將領病毒檢測呈陽性】波蘭國防部剛剛在推特上表示,一名軍隊高級將領從德國回來後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波蘭一軍隊高級將領病毒檢測呈陽性(環球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
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他一生留下很多照片。這些照片,有的帥氣逼人,有的風度翩翩。其中,有一張在桌子上埋頭吃飯
懸掛於人民大會堂的《江山如此多嬌》人民大會堂內設置的代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廳室(當時只有30個省級行政區域)設計圖,早已分發至各省。其內部裝飾、布置先由各省根據本省的人文特點提出方案,報國管局
懸掛於人民大會堂的《江山如此多嬌》人民大會堂內設置的代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廳室(當時只有30個省級行政區域)設計圖,早已分發至各省。其內部裝飾、布置先由各省根據本省的人文特點提出方案,報國管局
一般認為,是抗美援朝、讓新中國取得了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可是,新中國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上發聲是什麼時間呢?是萬隆會議。抗美援朝結束後,在中國人民勝利的鼓舞下,亞非國家反帝反殖民主義的運動空前高漲起來,要
1959年,6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獲得首批特赦,當時他們都多大年紀了
只要有戰爭就會有成功方和失敗方,就會有俘虜和被俘虜者,不論是對內戰爭還是對外戰爭都不能免於此。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屬於共產黨的,所謂勝者為王敗者寇,很多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虜並且被關入了功德林一號戰犯管理所
55年授銜時,3名國軍將領授上將軍銜,為何傅作義、程潛未被授銜
1955年9月,我軍對一批將領進行了授銜,評出了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和上將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人中,有不少是原國民黨的起義投誠人員。但是大家驚奇地發現,在這些人中,像傅作義和程潛這樣的原國民黨重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