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打贏劉邦、項羽、韓信,保住大秦江山嗎
Posted 天下
篇首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打贏劉邦、項羽、韓信,保住大秦江山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打贏劉邦、項羽、韓信,保住大秦江山嗎
秦始皇如果晚死,他能打贏劉邦、項羽、韓信,保住大秦江山嗎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龍思屹懇請漢王稱帝,以安天下
公元前202年春,定陶。
一身黑袍的劉邦站在一個小山丘上,撫著鬍鬚一臉得意的望著遠方,身後跟著呂雉和一群文武大臣。
一位騎兵伴隨著一片黃沙從遠方飛馳而來,拉住韁繩,在劉邦面前停了下來,翻身下馬,抱拳單膝跪地。
劉邦大呼:「來者何人?」
騎兵回答道:「鄙人乃齊國使者,參見漢王。我奉齊王之命前來奏請漢王。」
「起來吧」劉邦眉頭一皺,「所奏何事?」
騎兵從懷裡掏出竹簡,念道,「西楚已滅,天下已定,但民心尚未定,齊王懇請漢王登基稱帝,以統天下,以安民心。」
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覷,露出一臉疑惑。
劉邦接過竹簡,仔細端詳了一番。
此時,淮南王英布給梁王彭越使了個眼色,二人從隊列里站了出來,在劉邦面前下跪抱拳,說道:「我等懇請漢王稱帝,以安天下。」
劉邦環顧四周,一臉嚴肅,攤開雙手,說到:「你們叫我如何是好啊?我劉邦何德何能,得以稱帝?」
張良站了出來,在一旁說道:「漢王此言差矣。放眼天下,無人能與漢王相比。漢王若不稱帝,誰來稱帝啊?」
說罷,文武大臣紛紛跪地,皆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於是劉邦欣然接受了部下的請求,在定陶築台,舉行登基大典,時年54歲。
出生於公元前256年的劉邦,僅僅比秦始皇(前259年出生)小三歲,如果此時秦始皇還活著,也只有57歲而已。
面對這樣的年齡差,不乏有人設下大膽的猜想,假如秦始皇還活著,能不能消滅項羽、劉邦、韓信、張良等各路起義軍,從而捍衛大秦呢?
秦朝輸在內部不團結
實際上,這是有相當大可能性的。
秦朝的滅亡其實不是主要由於實力不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將領的策略有關。
當時秦將趙佗和任囂在南方坐擁50萬之眾,卻在各路起義軍攻秦之時坐視不管,保持中立,在戰爭中持觀望態度。
而秦朝駐紮北方的30萬大軍,在內亂之時按兵不動,依舊留守長城,最後決定出兵時行動也極其緩慢。參與鎮壓起義的,只有20萬鎮守中央的秦軍而已。
與此同時當章邯率領數十萬囚徒,挽救於危難之時,結果趙高一派擔心其功勞太高,威脅自身地位,處處刁難,弄的章邯在前線投鼠忌器,打贏了怕被嫉妒,打輸了又要被殺,不得不各種拖延,最終貽誤戰機,喪失了秦軍最後的有生力量。
可見起義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秦朝內部的不團結,才有機會將其推翻。
為什麼秦軍內部如此不團結呢?
這要從秦二世繼位說起。秦始皇死在東巡的路上後,趙高和李斯兩個人偽造聖旨,謊稱秦始皇傳位於胡亥,並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在北方抗擊匈奴的公子扶蘇。秦二世繼位後,幫助他奪嫡有功的李斯開始清算以前得罪過他的人。
最先遭殃的就是駐守北方的大將蒙恬、蒙毅兩兄弟,二人被秦二世賜死,整個蒙氏家族慘遭滅門。蒙氏兄弟一生兢兢業業,為秦朝鞍前馬後,立下汗馬功勞,卻落得個如此凄慘的下場,這讓許多秦朝將領心寒。秦朝軍隊內部陷入混亂。
後來太監趙高又把丞相李斯給幹掉了,並又掀起一群政治風暴,大量李斯一派人馬死於非命,整個朝堂也陷入了混亂中。
而朝堂的混亂,直接造成行政系統的混亂,大量非賢德之人,趁機博得各個系統要職,借著秦朝法令的風魚肉百姓,直接促成了「天下苦秦久矣」。
面對揭竿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秦二世調集各方軍隊回援,但已生異心秦軍南北軍團完全不聽命令,壓根兒就不準備幫忙鎮壓起義軍。
於是秦朝很快就完蛋了,耗巨資打造的阿房宮也被夷為平地。
如果秦始皇在世,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秦始皇在世,根本不可能出現內部混亂不齊心的狀況,項羽、劉邦等人也難成勢力。
秦始皇揮劍決浮雲,一掃六合,一統七國,擒得諸侯盡西來,威震四方。他的威懾力,一定是相當高的,各路起義軍是不敢斷然起來造反的,就算造反,也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不會出現數支強大的起義軍聯合攻秦的情況。
同時,秦始皇在軍中的威望也是相當高的。各位將領都服他,都忠心與他。如果誰起來造反的話,南北中央三個軍團一共一百萬大軍共同勤王,鎮壓起義軍也不在話下。
假如,秦末的統治者是像秦始皇一樣,是一個斗重山齊的領導人,能夠牢牢把持住整個龐大的軍隊,震懾住四方的百姓,那麼秦朝可能不會滅亡的這麼快。
作為中國的第1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的快速崩解著實令人可惜。但是秦朝滅亡也是民心所向,用戰時狀態的苛刻,去要求和平時期的百姓,如同將一張弓一直拉滿,總有一天會斷的,百姓是人,會疲憊,適度休息才是長久之計。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參考資料:不同朝代穿衣有講究,龍袍不僅是黃色的,劉邦登基穿的還是黑袍——眾恆歷史學
秦朝兩大軍團,亡國之際,一個表示不去,另一個:我們一年後去!——八面楚風
百科詞條「劉邦稱帝」
讓嬴政和劉邦都懼怕的男人,不是項羽,韓信,居然是他
讓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都懼怕的男人,不是項羽,韓信,居然是他?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五篇文章關於西漢初年的故事了,不管是劉邦,張良,還是項羽、韓信都是大人物,但是今天我們把目光放到那些小人物,看他們在秦末亂世是如何縱橫捭闔的,今天的人物是縱橫家蒯通,傳說中鬼谷子最後一個弟子。首先,我們先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對蒯通的評價:
司馬遷:「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
班固:「仲尼‘惡利口之覆邦家’,蒯通一說而喪三俊,其得不亨者,幸也。」
蒯通,著名的縱橫家,傳說是鬼谷子的嫡系弟子。相對於秦末漢初另一位縱橫家酈食其也同樣是一縱一橫。根據司馬遷記載,這位縱橫家差點讓三國提前出現,甚至改變歷史進程,可惜最終因所托非人,韓信本非帝王之才,功虧一簣。
今天,我們通過蒯通的故事,最後給我們之前說的韓信,張良和劉邦的文章做一個總結。一個縱橫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慫恿韓信
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想勸韓信背叛漢朝,就先用隱語暗示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相面術,觀察您的臉書,最多不過被封為侯爵,又總是處於危險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則非常尊貴,難以說出。」
韓信問:「您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蒯通於是請求讓別人走開,然後說:「天下剛剛起來發難的時候,英雄豪傑之士自立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雲霧一樣會合,像魚鱗一樣錯雜積聚,像疾風一樣迅速興起。常時人們只為推翻秦朝而憂慮。現在劉邦、項羽兩方相爭,使人一敗塗地,流離失所,數不勝數.漢王率領幾十萬兵眾,據守鞏、雒,憑藉山、河之險,一數戰,毫無功效,戰敗而逃,不能援救,在榮陽敗退,在成皋負傷,逃到宛、葉之間,造就是所說的智謀、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楚人起兵於彭城,輾轉爭鬥,所向無敵,進兵到榮陽,乘勝利之勢,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間受阻,臨近西山卻不能前進,如今已經三年了。銳氣在險峻的關塞受挫,國庫的糧食耗盡,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歸順於誰。以我之見,除非有天下聖賢。否則勢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災禍。現在劉邦、項羽兩人的命運就掌握在您的手裡。您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取勝,與楚王聯合,楚王就會成功。我願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達愚陋的誠意,就怕您不能采納我的建議。現在為您著想,不如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勢必無人敢先發難。憑您的賢達聖明,又有眾多身穿鎖甲的軍隊,占據強大的齊國,聯合燕、趙兩國,出兵到空虛之地控制他們的後方,順應民心,西向制止楚、漢間的爭鬥,使士卒免於死亡,天下之人,誰敢不聽從!您按照原來齊國的版圖,擁有淮、泗之間的土地,以恩德安撫諸侯,拱手安居,禮讓賢士,那麼天下諸侯都將競相朝拜齊國。我聽說‘上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受到罪責;時機到來而不行動,反而會得到災禍,希望您深思熟慮。」
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蒯通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馀結下生死之交,等到為張饜、陳釋的事而爭吵,常山王抱頭鼠竄,歸附漢王,借兵束下,戰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南岸,身療分家。逭兩人結交之時,親密無間,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們相比,而最後卻自相殘殺,以至於滅亡,這是為什麼呢?禍患產生於欲望太多、人心難測。現在您忠心耿耿地與漢王交好,不會比那兩位關係更緊密,而所爭論的事情又往往比張饜、陳釋的事情重要。所以我認為您堅信漢王不會危害您是錯誤的.大夫文種使即將滅亡的越國生存下來,使勾踐稱霸於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殺害。俗話說:‘野鳥捕盡,獵狗就會被烹殺;敵國破滅,謀臣就將死亡。’所以從交友這方面說,沒有人能超過張耳和陳馀;從忠臣這方面說,沒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種。這兩個事例,應該說足以做為借鑒了,希望您好好想想.況且我聽說勇力和謀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將難保性命,功業壓倒當世的人將得不到獎賞。您渡過西河,俘獲魏王,活捉夏說,攻下井陘,討伐成安君的罪過並把他殺死,而得以在趟國發號施令,威脅燕國,平定齊國,向南挫敗楚國的幾十萬兵眾,終於斬殺龍且,派人西行向漢王報功,造就是所說的功業天下無雙,謀略世間少有之人。現在您功高難以獎賞,威重使君豐畏忌,歸附楚國,楚人不信任您;歸附漢國,漢人害怕您。您想帶著這些功業和威望歸附誰呢?處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於天下的名望,我實在為您擔心。」韓信說:「先生暫去休息,我要考慮一下。」
陽狂為巫
過了幾天,蒯通又勸說道:「能否聽從忠告,是做事成敗的徵兆;謀劃是否得當,是存亡得失的關鍵。從事奴仆的差役,就會失去萬乘枓仁的權柄;保守低微的俸祿,就會喪失成為公卿、宰相的機會。心裹明明知道這個道理,而刁;敢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將會成為百事之禍。所以猛虎如果猶豫,還不如蜂、蠍以毒刺刺人;孟賁如果遲疑,還不如兒童堅決去做。這是說貴在能實際行動。功業很難做成卻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卻容易喪失.‘時機啊時機,不會第二次來臨。’希望您不要懷疑我的計策。」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以為功多,漢王不會奪回他統治的齊國,於是婉言謝絕了蒯通的建議。蒯通因遊說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裝瘋狂而做了巫師。[5]
各吠其主
劉邦平定了天下之後,韓信因罪被貶為淮陰侯,又因謀反而被處死,臨死的時候嘆息著說:「我真後悔不聽蒯通的話,以至於死在女人的手中!」
劉邦說:「你說的是齊國的辯士蒯通。」於是下詔書命令齊國把蒯通召來。蒯通來到朝廷,劉邦要將他處以烹刑,說:「你為什麼教唆韓信反叛?」蒯通說:「狗總是要對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有齊王韓信,並不知道有您。況且秦朝喪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搶,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紛亂,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夠,您能把他們都殺盡嗎?」劉邦於是赦免了他。
一個小人物,何以面對天下無雙的韓信,霸占天下的劉邦,毫無懼色,屢出奇謀,名垂史冊,雖然傳說他是鬼谷子的弟子,並沒有證據支撐,但出神入化的謀略已經證明,小人物應用縱橫術一樣可以成就大事,這個杠桿就是著名的《鬼谷子》。
喜歡國學鬼谷子的朋友們,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智慧文章。20000名鬼谷子愛好者智慧社群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來源:中華鬼谷子學院相关参考
讓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都懼怕的男人,不是項羽,韓信,居然是他?不知不覺已經寫了五篇文章關於西漢初年的故事了,不管是劉邦,張良,還是項羽、韓信都是大人物,但是今天我們把目光放到那些小人物,看他們在秦末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
漢初三傑之一--韓信韓信,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後轉投劉邦,經蕭何保舉為將,為漢高祖獻上了“向東定三秦”的戰略。作為統帥,先滅魏國、破代國。和張耳領後滅趙國,再用降將李左車計策脅迫燕國,
陳勝起義後雖然沒有能夠建立王朝霸業,但是他就像是點燃了一個炸藥包,把大秦帝國炸得四處開花。特別要提到的是項梁、項羽叔侄所帶領的隊伍。項梁的父親是原楚國大將,項羽是他的侄子,項羽自幼沒有父親,是項梁一手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范蠡規勸文種離開越國避難的金玉良言,沒想到成為270多年後漢初名臣韓信的臨終遺言。韓信之死,成為劉邦定鼎天下之後屠戮功臣的肇始。作為秦末最具軍事才能的將領之一,韓信
劉邦戰勝項羽的關鍵:積極分配利益團結眾人項羽為何失敗、劉邦緣何成功,是一個不解之謎。不僅項羽不清楚,劉邦也不明白。劉邦當上皇帝後,曾就此向列侯、諸將發問,並要求他們不要隱瞞,如實講述。高起、王陵二人回
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用8字懟他,流傳了2000多年,成很多人口頭禪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楚漢爭霸時期一定是最精彩的一段歷史。劉邦出身平民,身邊圍繞的也都是一些酒肉朋友,但是劉邦卻帶著這些酒肉朋友奪得了天下。西楚霸王項羽是貴族出身,他天生神力可抗巨鼎,武藝可謂是古今
項羽和劉邦之間,曾有過一場熱鬧的楚漢之爭,而最終劉邦憑藉人才與人心的雙方面壓制戰勝了項羽。劉邦項羽兩人均為當世豪傑,只不過項羽的性格缺點和過於凶暴使得他在最終決戰之中失利。在兩人剛剛交手的時候,雙方兵
劉邦罵項羽時被箭射中,雖然沒死,之後象棋就多了1個不成文規定
項羽和劉邦算是老冤家了,畢竟天下只能是一個人的,而他們有兩個人。本來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殺了劉邦。他的軍師範增也勸他,除掉劉邦這個對手,本來已經準備好了。要知道在當時劉邦只有十萬大軍,
要想解釋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就得從項羽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也得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問題,其實項羽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什麽叫感性?感就是感情,性就是本性,合起來就是感情本性,意思就是:感情用事、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