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故事

Posted 名字

篇首语:不一定终身受雇,但一定终身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故事

2、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這裡面有一個什麼故事

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要了解其中原因,首先要知道絲綢之路這個名字的由來。
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1877年德國一位地理學家的筆下,也就是說這個名字存在的歷史僅僅是一百多年。
言外之意呢?就是說絲綢之路之前沒有名字,大家只是知道有那麼一條路是通往西方的。
「絲綢之路」四字的出現,一下子獲得了中西方學者的認同,大家對這個名字沒有反駁。
那麼,這一條通往西方大門的道路,為什麼叫絲綢之路呢?
要解釋清楚其中的原因,需要知道中國當時的絲綢水平和西方人為何喜歡絲綢?
隨著時代久遠,當時的絲綢已經不在了。不過在同一時期,我們卻是可以知道當時的絲綢技術的水平。
在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墓里,我們可以知道那時中國絲綢技術的水平。
素紗禪衣是世界之上最輕盈小巧的一件絲綢產品,用一個小小的火柴盒可以將它裝下。
它的出現,不但表明了當時人的絲綢技術的高超,同時還彰顯了中國在絲綢方面的絕對獨家創造的能力。
在辛追夫人的墓里,還發現了大量的絲綢衣物,其中就顏色來說,就有36種之多,有甚的,還保存完好,色澤依舊艷麗光鮮漂亮。
由此可見,絲綢的特點:漂亮,精緻,耐存,便於長途跋涉。
其次,絲綢之路的貿易主要就是絲綢。有相關的資料表明,絲綢的價值等同於黃金。
那個時候,在中亞地區,還有中國西域一帶,一些國家政權的更替非常地頻繁,貨幣價值很不值錢。
而絲綢的出現與到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唐朝時期,唐三藏返回國家的過程,來到了一個西域小國,國王聽聞唐三藏是大唐的僧人後,馬上送給了唐三藏好多東西,其中絲綢有500匹,這些絲綢顯然不是給唐三藏用的,而是當做金錢交易來使用。
西方之人喜歡絲綢,不僅僅是因為絲綢的漂亮與耐用耐存,還因為絲綢的價值。
羅馬人第一次見到絲綢,是在一次戰爭,那是羅馬與安息的對戰,結果是羅馬大敗而歸。
因為在對陣的時候,安息人用絲綢製作的旗子擾亂羅馬士兵的眼睛。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那些絲綢製作而成的軍旗遇到了太陽光,便發生了顏色反光。
安息人不停地搖晃軍旗,羅馬士兵眼睛受光睜不開,是故失敗而歸了。

學習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羅馬人喜歡絲綢。
話說羅馬皇帝凱撒有一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去看戲,結果貴族們都沒有把心思放在戲上,而是爭先恐後地看著皇帝的新衣服。而最後他們知道了皇帝的新衣服是絲綢製作而成的,所以紛紛效仿。
這就是羅馬人喜歡絲綢的故事了。
同時,根據相關的專家統計,在羅馬人喜歡絲綢的過程中,平均一年消費就是十萬盎司黃金。
由此可以知道,羅馬人對絲綢的喜歡程度。
這就是絲綢之路為何被冠名為絲綢之路的原因了。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有漢一代的「絲綢之路」是沙漠裡飄遠的駝鈴聲。

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上,匯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400餘件文物珍品。60%以上的國家一級文物更令觀者驚呼:未必絕後,可稱空前。

更重要的是,花不足1天的時間,覽盡400餘件文物,無異於一場重走「絲綢之路」的時空旅行。此中有真意,回望已千年。草原、綠洲、海上,完整的絲路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長安市上酒家眠的「天上謫仙人」如此描摹當日的街鎮即景。及至宋元明,風帆高懸,商船下海,大洋上的遠行造就了未知又浪漫的航程。中西交通的歷史,繞不開「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溯源,逃不出山河湖海。

「絲綢之路」展分為6個單元:黃金草原與中國的早期交流、漢營西域與絲路交通、胡人來華與胡風浸潤、厚重多元的宗教藝術、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碧波中的帆影。從展品的陳列可知,草原、綠洲、海上的「絲綢之路」,都已囊括在內。數件塵封多年的文物,在此次展覽中再露崢嶸。陜西省城固縣張騫墓出土的封泥上,依稀有「博望造」的字樣。這塊見證西漢「絲綢之路」締造者「博望侯」身份的泥團,自1938年出土後,首次公開展出。

文物證史,絲綢之路上的發現,不斷印證著史籍的敘述。1995年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1號墓地M8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代表了當時織錦的最高水平。織錦表面上有隸書撰寫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同塊墓地出土的另一殘片與護膊上的用錦類似,上有「討南羌」三字銘文。經復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的祈瑞文字連讀,恰好印證了公元前61年,趙充國奉漢宣帝命用兵羌地,獲贈賜書「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以尺幅之間的錦護膊,成為軍事行動的縮影,文物的意義約略可見。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弈棋仕女絹畫、西安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的董欽鎏金佛造像、首次步出陜西的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國博的殿堂級文物、三彩釉陶載樂駱駝……「絲綢之路」上珍稀,匯聚一堂。

不惟如此,本次展覽除了展示狹義上張騫開辟的歐亞商路,還有意呈現廣義「絲綢之路」的幹線: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策展人單月英在受訪時表示,草原絲綢之旅在漢代以前就已存在,但只是相鄰區域之間的自發、間接的交流。待到綠洲絲綢之旅興起,自發、間接的交流轉變為自覺、直接的交流。中國的商隊深入歐洲腹地,羅馬的使者也能夠直抵長安。也是為此,盛唐氣象裡既有佛堂道觀,也不乏景教教堂、襖教寺和摩尼教寺院。

到了宋元時期,海上貿易和政治活動興起,中國的文物也漂洋過海,散落到世界的其他角落,再通過工藝和技術的普及開花結果。此次展出上海博物館藏的元代青花纏枝牡丹鳳穿花卉紋獸耳罐既見於國內,在海外亦有發現。土耳其托普卡比宮的藏品中有相似的牡丹紋大罐,日本、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等地,也曾出現過類似獸耳大罐的蹤跡。

海浪催動了文明的交融。這是早先絲路專展較少涉獵的問題意識。

胡漢並行,人的交流史在歷史的星河裡,曾有一段時間,胡漢並行是習以為常的事。尤其在盛唐,胡風浸潤堪稱生活即景。胡人來華,仰仗的正是絲綢之路。

據記載,唐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交往,每年有大批外國使者、僧人、商人、學生雲集兩京,鴻臚寺、禮賓院等機構專事接待。本次展覽歸總了不少人俑,從形貌特徵看,盡是當時的胡人。從製作工藝管見技術水準,自臉部表情參詳審美趣味,由衣著服飾想像日常起居,恰是文物的魅力所在。

此外,新疆出土的營盤男子幹屍,上身穿著中西亞一帶的精紡毛織物,其餘衣物則彌漫中式風格。唐三彩釉陶女立俑,漢人的眉眼,下身卻有一條拖地的長裙,疑似波斯風格。這種平民身上的文化融合,興許正是絲綢之路帶來的微觀紀實。因絲綢之路而改變的,不僅是國計,也關乎民生。在這一點上,此次展覽並未忽略。大英博物館曾擷取100件館藏,製作電台節目並發行圖書,以《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名義行世。文物雖小,背後引申的意義卻廣袤。雖然絲綢之路比起「世界簡史」是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命題,如果400餘件文物多少能還原歷史的實相,看的是展品,回首歷史,想來也能瞥見千年光陰流轉中的繁華與浩嘆。

本文來源:鳳凰網

相关参考

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有漢一代的「絲綢之路」是沙漠裡飄遠的駝鈴聲。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上,匯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400餘件文物珍品。60

國家博物館400餘件文物珍品勾勒絲綢之路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有漢一代的「絲綢之路」是沙漠裡飄遠的駝鈴聲。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大型文物展覽「絲綢之路」上,匯集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4家文博單位的400餘件文物珍品。60

牧古說古珠第三十七篇-中亞絲綢之路上的珠子

雖然絲綢之路是因為張騫初十西域而被載入史冊,但早在張騫西行之前就已經有中西貿易往來(圖159)。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絲綢之路」的定義,中原與西方往來的通道有四條:北方(草原)通道;西北(沙漠)通道

絲綢之路的大漠風華

「自駕是一件幸福的事兒,去到未知的地方,遇見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悟在路上的精彩人生。自駕過程中,你需要和座駕相處,孤身一人或者帶上伴侶亦或是一條狗,反正,你要用自己方式和這個世界相處,挺好!

丹麥為何辱華不道歉,該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國家

北歐君主制國家丹麥,與我國相隔萬里之遙,不過丹麥卻是北歐最古老的國家,也是最讓人嚮往旅遊的國家。但疫情在我國爆發後,丹麥發表侮辱我國的言論,甚至女首相拒不道歉,其傲慢的形象令人痛恨。也再次讓國人聚焦於

漢代絲路上的第一網紅,絲綢之路第一帶貨人————張騫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張騫出使西域圖|「帶貨人」張騫張騫,今天但凡有人講述「絲綢之路」歷史,幾乎百分之百無法繞過這個名字。公元前139年,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宮廷侍從官張騫,出了一趟遠門:出關中、過河西

莫高窟為何衰落

甘肅省敦煌市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如今當地又因為一個著名的景點——莫高窟而再次聞名天下,該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列為中國三大石窟,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的佛教藝術聖地,受

”商人重利輕別離”——古代絲綢之路上神秘的粟特人

粟特婦女畫像圖荒涼的敦煌西北漢長城烽火台遺址,曾發現8封中世紀用粟特文寫成的信札。這些信當時被折成「”漂亮的小方塊”,方塊長9到13厘米長,寬2至3厘米,但它們不是被裝在信封里的。盡管這些信來自不同的

”商人重利輕別離”——古代絲綢之路上神秘的粟特人

粟特婦女畫像圖荒涼的敦煌西北漢長城烽火台遺址,曾發現8封中世紀用粟特文寫成的信札。這些信當時被折成「”漂亮的小方塊”,方塊長9到13厘米長,寬2至3厘米,但它們不是被裝在信封里的。盡管這些信來自不同的

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四項新進展 揭示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聚焦近期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考古發現。四項考古發現均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