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去世 登記在世倖存者僅剩75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去世 登記在世倖存者僅剩75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去世 登記在世倖存者僅剩75位
新京報快訊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微消息,12日12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姚秀英去世,享年89歲。1937年姚秀英只有6歲,她的祖父、母親、姐姐、弟弟、妹妹被日軍殺害。姚奶奶生前曾說:「我6歲被人從死人堆里拖出來,到現在多活了80多年」。
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5位。
編輯 劉佳妮
甲午倖存者、留日海歸、當面對抗四位未來大總統
關於武昌起義時期的黎元洪,最爲深入人心的形象恐怕就是那個躲到牀下被衆士兵拖出,口中仍高呼“莫害我”的窩囊形象。衆多歷史教科書以此爲依據,認爲武昌起義的革命軍缺乏徹底的革命綱領,將起義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一個並不想革命的舊官僚,其原因僅僅是因爲黎元洪富有“資望”。
影視作品中,武昌起義期間的黎元洪,被革命軍士兵拖來當了大都督,形象不佳
振臂一呼的士兵們選擇並未參與起事的黎協統作爲領袖,心甘情願地把命運交由黎元洪手中。要知道,此時的黎元洪不過是湖北新軍中的一個協統而已,相當於後來的一個旅長,雖然是湖北省僅次於陸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的二號軍官,但此前在湖北省外並無多少人知曉。
湖北頭號軍官張彪,和黎元洪並不相互同屬。此人是張之洞的老衛兵,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黎元洪從此以辛亥首義元勳的身份登上了全國的政治舞臺,實現了從一個地方軍官到全國性政治領袖的飛躍,進而影響了此後的十幾年的民國政壇走向。這一切歸根結底,都要拜他在協統任上的“資望”所致。那麼黎元洪的“資望”到底如何積累,他又究竟是如何贏得士兵信任的呢?1911年10月16日,距離武昌起義不過6天,遠在上海的《申報》刊登了一篇名爲《武昌革命軍總統黎元洪歷史》的小文章。《申報》不愧是當年國內最爲出色的華文報紙,其新聞的不僅及時,而且有料。這篇不足五百字的小文介紹了黎元洪的早年,這一段黎氏私人歷史恐怕是其最鮮爲人知的一段經歷。這篇文章披露,黎元洪曾是海軍,在甲午海戰時落水遇救,回到湖北家鄉後轉投到傳奇鄂督張之洞門下,從此開始了其陸軍軍官生涯。
身穿北洋海軍軍裝的青年黎元洪
據這篇文章說,官職高黎元洪一等的張之洞愛將張彪,雖然陪護張之洞左右,“不過好佔面子”而已,而一切具體的軍事安排都以黎元洪爲主謀。由於黎元洪的海軍背景,1906年底張之洞向日本訂購的楚字號淺水炮船到貨後,也劃歸黎元洪監管。
楚字艦當年歸前海軍軍官黎元洪監管。其中命最硬的幾艘硬是挺過軍閥混戰和抗戰、解放戰爭的去
由此可見,照片上留着滑稽鬍子的胖軍官黎元洪實際上是一個相當精明的幹才。黎元洪是水師學堂的畢業生,對西方近代軍事技術有系統性瞭解,他的練兵方法相當得張之洞認可,張之洞在給清廷的奏摺中親自誇獎黎元洪“訓練極爲得力”。衆所周知,在1900年以前,留學之風雖已萌發,但大規模的出洋之風尚未開啓。而早在1898年,黎元洪就率領湖北軍官二十餘人赴日本考察。這批湖北軍官親自進入日軍聯隊內實地練習,經過這次經歷,黎元洪對當年在甲午戰場上差點要了自己性命的日本軍隊有了更爲直觀的認識。
喝了洋墨水的黎元洪一身洋打扮
學成歸國後,黎元洪剛一回到湖北就力勸張之洞多派軍官赴日留學。這批湖北留日軍官生學成回國之後,剛好趕上清末新政時期的新軍編練,一下子成爲各地爭搶的高端人才,可以說除了擁有獨立的武備學堂教育體系的北洋軍之外,各省新軍內大都有湖北軍官的身影,武昌起義之後各地雲集響應,與此也不無關係。因此,在清末有人感慨,“至今軍界學界人才如此之盛,皆當日元洪一言之力也!”
末代湖廣總督瑞瀓與湖北新軍軍官合影,很多人是黎元洪帶出來的。相信讀者都能找到站在前幾排的黎元洪
赴日本鍍金歸來的海歸黎元洪回到湖北,一下子成爲張之洞倚重的愛將,升任護軍前鋒一、二、三、四營督帶。然而,這個位子並不好當。湖北處於長江咽喉,又是南北通衢,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流動人口密集,有很大的社會治安隱患。而這裏偏偏又水網密佈,地形破碎,還有很深刻的民間結社傳統,充斥了各路反政府武裝。湖北北部的一個麻城縣,被美國歷史學家羅威廉號稱有七個世紀的暴力史。長江上游是袍哥會勢力的邊緣,南部的湖南則有哥老會在往來逡巡,以東的江西則有洪江會等結社,而這些民間結社,湖北本地都有,還有像樣板戲《洪湖赤衛隊》中的“白極會”那樣的無數中等規模團體。這些民間結社往往有數萬人以上的動員能力,這一帶的“會匪警訊”響徹了整個清朝。
嚇人的書名揭示了一個事實:湖北北部民風彪悍,黎元洪疲於奔命
辛亥革命前後,四川的保路運動中,袍哥會就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辛亥革命後湖南省的第一任都督焦達峯本身就是哥老會的老大哥。在這麼一個是非之地,作爲官軍頭領的黎元洪自然是如坐鍼氈。1904年夏天,長江中下游會黨大串聯,播及湖北、湖南、江西等數省,遠播江蘇等地。黎元洪領兵乘坐輪船進入湖南境內,跨省抓捕會黨。經審訊,此次的天目堂“梟匪頭目”公開結黨之餘,還在結社內設立“元帥”、“某侯”、“某伯”等職務,可見此時的會黨已經形成嚴密組織,太平天國當年就是如此興起的,任何地方官面對這種民間勢力都不會掉以輕心。這支會黨武裝抗拒官軍,當地方官評價其“勢甚猖獗”。兩江總督魏光燾不無僥倖地誇獎黎元洪不分畛域,“異常出力”,不久得到了朝廷的嘉獎。
在應對當年朝中有名的強迫症領導:練兵大臣鐵良時,黎元洪又一次證明了自己。
強迫症患者、練兵大臣鐵良,雖然長得比較憨厚,其實爲人精明,很不好糊弄
1904年底,練兵大臣鐵良南下視察各省軍務,其中一站就是黎元洪任職的武昌。鐵良被譽爲當年滿人中最爲傑出的人才之一,早年是北洋大臣榮祿的幕僚,也去日本喝過洋墨水,還幫袁世凱練過北洋軍,即使不考慮其滿人的因素,也稱得上是當年朝廷中最爲“知兵”的少壯官員之一,可不是個好糊弄的角色。鐵良此番南下,一路開啓了吐槽之旅,他在北方呆的太久,一直看着中央財政養活的北洋軍,以爲全天下的新軍都該是這個樣子,然而南方各省實際相當於各省督撫自己籌錢,替朝廷錢兵,這怎麼可能上心呢?一般都招不夠人數,武器裝備更是亂七八糟,還有不少老幼病殘。就這樣,經過幾輪的刺激之後,鐵良來到了武昌。
鐵良心目中的新軍
他實際見到的大部分新軍
鐵良定睛一看,校場上精壯雲集。他翻開下屬遞上來的名冊,驚喜地發現湖北新軍今天出動了10518人,數字精確,未到場者都有詳細的病假記錄。這些軍人手持湖北兵工廠自產的漢陽造步槍,制服筆挺,特別難的的是揹包、乾糧袋、水壺、杴钁、雨衣、裹腿、皮靴一應俱全,軍容嚴整,不亞於西方部隊。步兵演示了諸多戰術,雖然不能稱之爲盡善盡美,但仍頗爲可觀。炮隊射擊儘管不能百發百中,但官兵將山炮擦得鋥光瓦亮,很得鐵良歡心。騎兵演示也是“秩然有序”,然而強迫症患者鐵良認爲白馬太多,顏色分配不夠均勻。
鐵良當年見識過的湖北新軍山炮隊,後來在武昌起義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考察過輜重、工程部隊之後,鐵良走近湖北新軍的營房。當年舊軍隊的營房一向狹小逼仄,而湖北新軍的內務顯然不錯,士兵的生活用具都碼成了一條線,有條不紊,鐵良頓時感覺自己的強迫症得到了治癒。他高興地向朝廷報告說,湖北新軍中新兵很多,還在磨合,但軍容已經如此雄壯,真是沿江各省中的第一強兵。這一切成績,黎元洪當然功不可沒,黎協統當年還有一個頭銜,就是漢陽的湖北省兵工廠武提調,相當於副廠長的職務,所以湖北新軍手中的漢陽造與鄂造山炮中,也傾注了他的心血。
新軍內務。清末新軍是中國第一支疊豆腐塊的部隊。事實證明,內務好的部隊執行命令就是堅決,就是有戰鬥力。
鐵良特別注意到,湖北新軍中士兵識字率相當高,是一支很有文化修養的部隊。鐵良很欣賞這一點,把這一條作爲湖北練兵的成績向朝廷彙報。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湖北新軍中很快組織起共進會、文學社等“文藝社團”,開始傳閱當年最火的禁書,就是宣傳排滿革命的《猛回頭》、《警世鐘》、《揚州十日記》等。這類書籍,雖然大部分都是安徽、江蘇等地印刷,但很快也傳到了內陸的湖北,在省城武昌城內也經常能見到。
辛亥年印刷的《猛回頭》,宣揚排滿革命
如此“反書”大行於世,這還了得?在上級的催逼下,堂堂黎協統也還不得不經常帶兵上街去查封禁書。本來查封禁書這類活是老巡防隊和當年剛剛設立的警察的職責,但那時警力不足,而且傳閱禁書者經常有新軍士兵,這些片警協警之流還真沒辦法。得益於黎協統平日裏狠抓訓練,湖北新軍士兵體力很足,當年的幾個片警都不一定打得過一個大兵,有時候幾個大兵甚至敢直接把巡防隊員抓回到軍營裏,吊起來打。遇到這種情況,黎協統也不得不奉命走街串巷抓人。
黎元洪的“資望”,不僅僅在於處理這些小事,更來自於士兵們對其軍事領導才能的認可。張之洞麾下的湖北新軍在清末是全國新軍的一支標杆,其實力僅次於吃中央財政的北洋軍。1906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府(今安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參演的湖北新軍在與北洋精銳對抗中不落下風,一時成爲中國南方最爲精幹的武裝力量。這一切都傾注了新軍協統黎元洪的心血。
彰德秋操是清末三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之一,新軍面貌一新,獲得外國軍官的讚譽
要知道,黎元洪對陣的是怎樣的豪華陣容:這次演習中,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錕,算上黎元洪自己,未來中華民國的五任大總統全部亮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演戲的裁判是段祺瑞,後來叱吒風雲的馮玉祥,在這次演習中只是個上不了戰報的低級軍官。北洋軍是當年中國最強的武裝,黎元洪能不落下風,實在是不容易。
參考文獻:1906-1911年間的《申報》
相关参考
文/歷史九點半107年前的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與冰山相撞,造成船體中部斷裂解體,3小時後,船體完全沉入大西洋3700米深海底。泰坦尼克號殘骸泰坦尼克號,是全世界最爲人所熟知的豪華
關於武昌起義時期的黎元洪,最爲深入人心的形象恐怕就是那個躲到牀下被衆士兵拖出,口中仍高呼“莫害我”的窩囊形象。衆多歷史教科書以此爲依據,認爲武昌起義的革命軍缺乏徹底的革命綱領,將起義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胡信佳于12月4日去世,享年95岁。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只剩79人。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
新华社南京12月11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近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撰写,讲述了父亲作为幸存者普通又不平凡的一生。1937年12月13日,日军
陈德寿老人讲述当年遭遇。1213将至,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从战时到战后再到今天,始终在延续和传承,它经历着从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城市记忆,到国家记忆、世界记忆的过程。随着时间流逝,幸存者正陆续凋零,
二戰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都說時間會沖淡記憶,然而在許多人的內心深處,對於那場戰爭的記憶依舊無法忘卻。我們再來看一看那些令人心酸的照片,重溫歷史,緬懷英雄,不忘教訓。圖為三名倖存者逃過德國人和烏克蘭幫凶
二戰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都說時間會沖淡記憶,然而在許多人的內心深處,對於那場戰爭的記憶依舊無法忘卻。我們再來看一看那些令人心酸的照片,重溫歷史,緬懷英雄,不忘教訓。圖為三名倖存者逃過德國人和烏克蘭幫凶
1865年,巴拉圭軍沿烏拉圭河南下,奪取了烏拉蓋亞那城,但不久便遭到了盟軍的包圍,終因饑渴而降,數千倖存者被強行充入盟軍。小洛佩斯得此消息,如聞晴天霹靂。為了發泄不滿,他甚至把一種酷刑命名為「烏拉蓋亞
原典的創建、敘事和流變: 從《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殺》開始的知識考古
摘要:1963年南京大學日本史小組編著的《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殺》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專著堪稱"原典"。《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殺》分析了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具體歷史環境分屠殺、性暴力、搶劫和破
圖為日軍酸素吸入器等部分文物人民網南京12月8日電(馬燾燾)12月8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史料新證一一2014年新征文物」新聞記者會。記者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