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Posted 明史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一直是後世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也說:「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
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當時明朝官方是認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這一說法的。也就是說,朱棣對外宣稱的,就是朱允炆自焚而死。
但是,後世有很多民間記載,說朱棣實際上並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到哪裡去了,他甚至也在到處尋找。以至於他派鄭和「七下西洋」,表面上是為了誇耀明朝的國力,開展明朝與海外的交流合作,實際上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朱允炆。
那麼,朱棣究竟知不知道朱允炆到哪裡去了呢?
我認為,朱棣是知道的。
無論是《明史》還是《明實錄》,記載的都沒錯,朱允炆確實被焚燒而死了。只不過,朱允炆被燒死,很有可能並非自焚,而是被朱棣燒死的。或者說,朱棣先派人殺掉朱允炆,再製造自焚現場。
為什麼說這火,很有可能是朱棣放的呢?
首先,朱棣必須讓朱允炆死。
朱棣打了四年的仗,終於才打進京城。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想自己當皇帝。
如果朱棣打進南京城的時候,發現朱允炆端端正正坐在皇帝寶座上,笑眯眯地看著他,他如何自處?他不可能直接上去,把朱允炆拉下來,自己坐上去吧?
可能那時候,他唯一能做的,還就是讓朱允炆繼續當皇帝,他當輔政大臣。然後再想辦法,慢慢讓朱允炆「暴死」。但是那樣一來,將是一件多麼麻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他將獲得「權臣」的名聲。同時,朱允炆「暴死」,他肯定脫不了謀害的嫌疑。再說了,就算朱允炆死了,皇位也不一定就是他的,他還得扶持朱允炆的兒子當傀儡,這樣又得再想辦法讓朱允炆的兒子「禪讓」。
這個過程,多麼煎熬和愁心。哪有直接讓朱允炆在兵荒馬亂中死掉方便啊。
所以,無論如何,朱棣要搞死朱允炆。
其次,朱棣有辦法讓朱允炆死。
為什麼我們說,朱棣有辦法讓朱允炆死呢?道理很簡單,因為朱棣之所以能夠打進南京城,是因為有大將李景隆與谷王朱橞給朱棣開門。
事實上,整個「靖難之役」,朱棣一直打得不順暢。畢竟只是一個偏師,要想對抗中央軍,本來就是很困難的。要不是最後姚廣孝給他指點迷津,讓他別去攻城拔寨,直接殺到京城,拿下京城,一切都解決了。朱棣要不這樣做,很難說他能取得勝利。
但是姚廣孝給他出的這個主意,其實是有個前提的,就是不能曠日持久打京城。因為一旦這樣做,全國各地勤王的軍隊,早就趕到了。那時候朱棣被內外夾攻,他照樣無法成功。所以,必須要不費什麼勁就能打進去。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內應。顯然,大將李景隆與谷王朱橞就是朱棣發展的內應。
這兩個人,既然能做朱棣的內應,自然會聽朱棣的話,先把朱允炆殺掉。同時為了掩人耳目,再製造自焚現場。
?既然朱允炆很有可能是朱棣殺掉的。那麼,朱棣有沒有四處尋找朱允炆呢?
我認為,朱棣肯定也在這麼做。
有人可能就奇怪了,既然朱棣已經殺掉朱允炆,為什麼他還要四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呢?
我認為,朱棣之所以要這樣做,其實是想掩人耳目。
皇宮中放的那場大火,雖然很巧妙,但就像上面我們說的那樣,其實還是經不住推敲的。如果這件事,讓民間反覆推敲,必然有人會把朱棣放火燒死朱允炆的事情記載下來,這對朱棣顯然是不利的。
要想不被議論,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裝出不知道朱允炆下落的樣子。注意,必須是裝出。如果認可朱允炆下落不明,那麼朱棣就坐不穩皇位;如果認可朱允炆被燒死,那麼朱棣會被懷疑是兇手。唯有表面上認可朱允炆被燒死,暗地裡派人去尋找,同時又把這種尋找故意泄露出去,才能讓朱棣既能坐穩皇位,又能擺脫放火燒死朱允炆的嫌疑。
可見,朱棣的這一招,實在是心機深沉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等)
明朝疑案|朱允炆為何要求不準任何人殺朱棣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讓他擔上殺叔罪名。
正是這道口諭,燕王朱棣在四年的「靖難之役」中,才敢於親冒矢石,在兩軍陣前縱橫馳騁而毫發不損。聯想到建文初年,徐達之子徐輝祖曾力勸建文帝扣壓朱棣之子,建文帝十分猶豫,居然沒有同意,結果放虎歸山,讓朱棣可以無所顧忌了。二是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薦了平叛的統帥,他的好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正是這個渾蛋,既打了敗仗,又打開金川門迎賊。在此之前,已有人對建文帝說李景隆有異志,但「帝雅信孝孺,遂不復疑,坐成開門之變,蓋不免於誤國雲」(明薑清《薑氏秘史》)。等到最終方孝孺如夢初醒,強烈要求建文帝殺李景隆時,一切都為時已晚了。三是朱棣軍渡過長江,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方孝孺又支了一個最臭的招兒。其時,「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孺立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
眼看南京不保,有人勸說建文帝暫避,畢竟,大半個中國,仍在建文帝控制之下。好漢也不吃眼著虧嘛。可是方孝孺力主守城,以待援兵。他甚至說:「即事不濟,當死社稷」,居然要讓皇帝以死酬志,可見迂腐之極。結果是陳碹以戰艦降燕,李景隆打開了城門,建文帝也在一場大火之後「不知所終」了。
本文來源:我們愛歷史相关参考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为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临终前他立下遗诏,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朱允...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为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临终前他立下遗诏,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
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初,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裡。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叔朱棣,以免
書接上文,學弟繼續講評:建文帝朱允炆這個皇帝是朱元璋一手扶上皇位的,起初遭到了朱元璋大多數兒子的反對,當然這些王爺都是手握兵權的,不然定然不敢與朱元璋放肆,這也是朱元璋允許王爺在外帶兵遺留下的弊端,這
書接上文,學弟繼續講評:建文帝朱允炆這個皇帝是朱元璋一手扶上皇位的,起初遭到了朱元璋大多數兒子的反對,當然這些王爺都是手握兵權的,不然定然不敢與朱元璋放肆,這也是朱元璋允許王爺在外帶兵遺留下的弊端,這
...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而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故事也经常被搬上大荧幕。朱允炆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而这样的举动也得罪了当时很多的诸侯将相,最后朱棣开始...
...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而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故事也经常被搬上大荧幕。朱允炆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而这样的举动也得罪了当时很多的诸侯将相,最后朱棣开始...
朱標在的時候,沒有人敢覬覦他的太子之位。一來有朱元璋罩著,二來他本身就是嫡長子,名正言順,三來朱標自身有能力,讓人心服口服。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他各方面比不上父親朱標,又是小輩,眾位叔叔肯定不容易對
正史看《大名風華》,史書中的一個細節明確表明朱棣找到了朱允炆
大名風華最近熱播,盡管劇情嚴重偏離了史實。該劇一直是繞着朱允炆為主線,那么有一個問題,朱允炆到底去哪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元璋在位時一心將朱標培養成接班人。從小給朱標找最好的老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