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哪有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Posted 鬼谷子

篇首语:孙竹新添绿玉枝,稚禽学习绕檐飞。动中会取归根意,雨过白云横翠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哪有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哪有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2、英軍照片里出現一把諸葛連弩,從哪兒來的

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哪有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鬼谷子》的第四章《抵巇篇》,巇的意思是縫隙,而在《鬼谷子》中的意思為潛在的隱患或者容易忽視的問題,抵巇就是指消除潛在隱患的意思。在鬼谷子的第四章,「抵巇第四」的開篇為「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意思就是:世間的萬物都有著自然發展的規律,所有事情都有著聚散離合的道理。雖然距離很近但是互不了解,雖然距離很遠但是相互熟悉;距離近的看不見是因為沒有去考慮對方的言語和行動,而距離遠卻熟悉,是因為會經常的來往,可以更多地觀察對方。
我認為鬼谷子先生在抵巇篇開頭所闡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離你越近的你越不了解,而離你遠的你卻能夠了解。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近處的東西你因為經常看見所以不會去特意的去注意他,所以根本不了解他的細節,而遠處的東西,你不經常看到,所以你才會去注意他的細節。而細節就是你會不會熟悉他的關鍵,只有將細節都觀察到位,才能真正地了解這個人或者這件事。
在《荀子》中有一句話叫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千里的行程都是靠一步一步走來的,而無邊的江海,都是靠一條條流水匯聚而成。不要忽略任何一點不起眼的小事,要明白「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如果你想做一件大事,那就要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的積累而成,又或者你害怕出現無法彌補的錯事,那麼你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如果所有細節都防範好了,那麼也就不會發生無法彌補的錯誤了。
《荀子》
而我們要明白的事情就是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不但能夠決定一件事的成功與否,還能觀察出一個人的真心和誠意,一些心理學家能夠一眼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或者想法,就是通過觀察對方的動作或者表情上面的細節。細節表現出一個人對待事情的用心程度和他希望達到的效果與期待。越小的事情才越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小事都做得不好的人,又能做出什麼大事呢?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的大事都是由小事做起來的,而小事最重要的就是細節了。
在十八世紀拿破崙戰爭的時期,在俄國與法國的一場戰爭中,拿破崙的一位將軍在開戰前,讓鐵匠為自己的戰馬上馬掌,但是由於鐵匠的不注意,馬掌上少上了一個釘子。在戰爭開始之後,將軍騎著戰馬衝鋒,但是由於馬掌沒有固牢,戰馬的馬掌掉落,導致戰馬在奔跑時跌倒,將軍直接從戰馬上掉落下來,被敵人俘虜,最終導致了這場戰役的失敗,而這場戰役的失敗又直接影響到了這個國家的命運,而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一個鐵釘。由此可見細節對於成敗的重要性。
而在我們的現實中,也有著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比如說上學的時候考試,老師總會告訴我們有一個卷面分,那就是要你字寫得整潔,尤其是語文寫作文時尤其重要。就算你寫得再好,但是字寫得不好看,那麼改卷老師也不願意往下看,那又怎麼會給你高分。而之後走向社會,又會有工作面試這一項考核,而我們都知道,面試最重要的就是達到他的要求,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技術達到了要求之後,卻還是沒有通過面試呢?那就是因為自己的細節沒有做好,就比方說形象,如果你穿著個睡衣去面試,我相信如果面試你的是一家正常的公司,那麼你一定通過不了,還有一些說話和舉止上的細節,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
很多人都會抱怨社會的不公,為什麼別人出生在有錢的家庭,而自己卻什麼都沒有,總想著做大事,卻又沒有與野心般配的實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雜事從來不願意去做,卻又一直認為沒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但事實上,生活本就是平淡無奇的,沒有那麼多想像中的大事給你做。但是如果你連平時的小事都不去做,在大事正真降臨的時候,你又拿什麼去完成它呢?其實真正偉大的事,並不是什麼成功的大事,而是那些蘊藏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的事。

英軍照片里出現一把諸葛連弩,從哪兒來的

歷史是由細節決定的。很多細節,是教科書無法描述的,但卻能從細微之處闡釋深邃的歷史規律。
今年(2020年)是八國聯軍入侵120周年,也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周年。這兩段沉重的歷史,給中國人留下了牢記上百年的教訓。
大沽口炮台出現了一把神秘的諸葛連弩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的中國軍隊經歷了三次大沽口保衛戰、張家灣之戰、八里橋之戰等戰役,都是東西方軍事技術碰撞的典型案例。重新溫習一些戰場細節,我們可以發現,當時一些中國將士作為個體,也曾用各自獨特的方式保家衛國,甚至為推動中國軍事技術進步做過一些成功或失敗的嘗試。
在這裡,我們講一講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保衛戰的一個奇怪謎團,它隱藏在在幾張著名的戰場照片中。在照片中,出現了一個與場景格格不入的物件——諸葛連弩,而且擺放的地點十分微妙,信息量非常大。
這幾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8月21日的大沽口北炮台。當天上午,英法聯軍對大沽口北炮台發起總攻。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僅英軍火炮就有47門,法國火炮數十門,還有大批艦炮支援),2500名英法聯軍發起衝鋒,以白刃戰方式突入北炮台。守衛炮台的清軍誓死抵抗,包括直隸提督樂善在內大部殉國。
北炮台之戰發生在上午7時到10時之間,戰鬥結束後的中午時分,英國兩位隨軍攝影師——費利斯·比托和亨利·赫林進入炮台,拍攝了一批第一手現場照片,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信息。這些照片提供的內容,至今都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研究經常引用的。
我們要說的,是其中幾張展示戰死的清軍守軍照片,這些照片中隱藏了一個細節,只有放大了才能被注意到:在炮壘圍牆的頂部,竟然有一具諸葛連弩!
為什麼這把諸葛連弩會讓我們感到奇怪呢?
這把諸葛連弩從何而來?
首先,諸葛連弩曾經是一款傳奇性的武器。連弩發明於漢代,諸葛亮曾經進行過改良,被稱為「元戎連弩」,因此連弩也一度和諸葛亮聯繫在一起。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發明的連弩作為蜀漢軍隊的神器,被歷代讀者津津樂道。
明朝時候,一款重新設計的連弩再次被冠以「諸葛弩」的名字。這款連弩設計巧妙,能夠快速連發射擊,可裝填箭矢十發之多,但缺點是力道弱,射程短,並非軍用武器。
《天工開物》介紹這種連弩的時候講到:「技巧雖工,然其力綿甚,所及二十餘步而已,此民家防竊具,非軍國器。」
同時期的《武備志卷一百三·軍資乘·戰·器械二·一》也介紹說:「(諸葛弩)東南人喜用之,然力輕而不能傷人。」
在明朝時,弩作為軍用武器早已式微,地位逐步被火繩槍所取代。連弩作為一種特殊的弩,地位更是尷尬。由於威力不足,無法穿透鎧甲,所以諸葛弩只能作為自衛武器,往往多用於民間。進入清朝後,諸葛連弩的民用性質也沿用了下來。
第二點要說的是,連弩並不是清軍的制式武器。在清朝前期和中期,八旗兵和綠營兵的武器均以火繩鳥槍為主,弓箭也只是次要武器。
不過在乾隆年間,諸葛弩作為自衛武器,曾一度被用於二線的後勤部隊里。道光年間官方繪製過一套《兵技執掌圖說》,諸葛連弩被列入其中,作為綠營官兵需要學習的一種武器。但從種種跡象看,諸葛弩仍然是一種武藝練習工具,或是防身裝備。
這種諸葛弩在明代發明以來,幾百年里並沒有大的變化。但是由於使用簡便,射速很快,而且機匣內連裝10-12支弩箭,很便於平民習練。就像明末《武備志》所言:「此弩懦夫閨婦皆可執以環守其城,一弩連發十矢,鐵簇塗以射虎毒藥,發矢一中人馬見血立斃……」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諸葛弩早已經遠遠過時。相比之下,英軍這時已裝備恩菲爾德M1853式來複槍,口徑15毫米,射程高達1800米,每分鐘射速超過3發。即使和老式火繩槍相比,射程不到20米的諸葛連弩在戰場上也會顯得非常可笑。
第三點則要強調,清軍使用諸葛連弩,應該是一次極特殊的個人行為。
在大沽口保衛戰中現身的諸葛連弩,即使對於清軍,也是一種格格不入的裝備。在大沽口北炮台的戰後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若干清軍的裝備,包括多種口徑的前膛裝火炮,還有就是幾桿很顯眼的抬槍。
從這些武器看,清軍在戰爭中還是很重視火器的,尤其吸取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一些改進。清軍首先改良了老式火炮的一些設計,例如可旋轉式炮座,還有就是增加抬槍的裝備比例,以提高部隊的火力輸出。
抬槍,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少有的「優勢武器」。作為一種重型長管火繩槍,清軍抬槍在射程上超過了英國的褐貝斯燧發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少數幾次戰鬥中曾發揮過奇效。但是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早已淘汰了褐貝斯燧發槍,1800米射程的恩菲爾德來複槍,對射程不過幾百米的清軍抬槍形成了碾壓。雙方的裝備差距,比20年前還要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使用諸葛連弩就不可能是一種官方行為。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這把連弩是某個清軍將士的個人財產。
這把諸葛連弩在戰鬥中經歷了什麼?
1860年8月19日大沽北炮台之戰,是大沽口保衛戰的決定性戰鬥。這場局部戰鬥的戰場指揮官是清朝直隸提督樂善。
伊勒忒·樂善,蒙古正白旗人。1859年6月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樂善作為河北鎮總兵堅守炮台,在僧格林沁指揮下重創英法聯軍,取得了對西方列強的少有大勝。樂善也因戰功直升為直隸提督。
樂善作為直隸總督,部下肯定會有不少京師八旗出身的士兵,多數都在見過或用過諸葛連弩,將其帶上戰場是可能的。在炮台最後的白刃戰中,清軍笨重的抬槍根本拼不過英法聯軍的刺刀,倒是適合近戰的諸葛連弩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英軍攝影師拍攝的這把諸葛連弩,遺落的位置十分微妙,其中包含了不少信息,可以讓我們還原當時的一些戰鬥過程細節。
戰鬥打響後,英法聯軍首先以上百門火炮轟擊炮台,將夯土建築的炮壘外牆摧毀了不少,並且殺傷了大批守軍。隨後,2500名英法步兵開始衝鋒,並在炮壘外牆上架起十幾個梯子,開始攀爬進入炮台。
這時候,一個歷史細節鏡頭出現了。一位手持諸葛連弩的清軍士兵或軍官,勇敢地跳上了炮壘外牆,對準爬上梯子的英法聯軍步兵,用手中的諸葛弩連發數支弩箭!
這位清軍將士的英雄行為,僅僅迸發出了幾秒鐘的光芒,隨後的下場只能是被英法步兵的槍彈打死,然後從外牆摔到了地上。英軍攝影師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幾具清軍將士的遺體,其中一位可能就是他。在他們的遺體旁,散落著大炮、抬槍、炮彈,還有英法聯軍留下的幾個梯子,以及被炮火擊穿多處的炮壘外牆,都說明這個地點就是英法聯軍的突破口。
不能否認,在這短短的幾秒鐘,這位手持諸葛弩的無名清軍將士是整個戰場最耀眼的一顆流星。因為英軍攝影師的照片可以作證,他英勇戰死的地方,也就是諸葛連弩遺落的地點,是戰場最危險的炮壘外牆上,而不是炮壘的掩體內。(作者:陶慕劍)

相关参考

英軍照片里出現一把諸葛連弩,從哪兒來的

歷史是由細節決定的。很多細節,是教科書無法描述的,但卻能從細微之處闡釋深邃的歷史規律。今年(2020年)是八國聯軍入侵120周年,也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周年。這兩段沉重的歷史,給中國人留下了牢記

秦朝、隋朝為什麼成為了短壽王朝

首先,秦朝是一個開天闢地的朝代,討論的時候往往將秦之前劃作一個階段,秦之後劃為另一個階段。秦之前,天子將天下分封給諸侯,稱為國,諸侯將國分封給大夫,稱為家,以此類推,整個貴族階級奉天子為共主。整個商、

資質最差的文徵明,憑什麼成為四絕全才

江南四大才子指的是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也可以稱為「吳中四才子」。而四大才子中,文徵明算是資質最差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唐伯虎天資聰穎不用說,16歲考中秀才,成績是第一名,後

明、清兩朝的登基大典有什麼區別

無論在哪一個朝代,皇帝登基都是一個國家首當其衝的大事。登基又稱即位,即:皇帝即位。《春秋左氏傳》的編纂成書較晚,而《春秋》所據的魯史原文年代較早,因此即位在《左傳》中的用法不是指新君在新年的改元即位,

明、清兩朝的登基大典有什麼區別

無論在哪一個朝代,皇帝登基都是一個國家首當其衝的大事。登基又稱即位,即:皇帝即位。《春秋左氏傳》的編纂成書較晚,而《春秋》所據的魯史原文年代較早,因此即位在《左傳》中的用法不是指新君在新年的改元即位,

李世民和武則天都沒有殺程咬金,是因爲有什麼忌憚之處嗎

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程咬金的生平,程咬金也是出身於貧寒家庭,自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尤其在長大一些之後,開始了販賣私鹽的勾當,而也正是因爲如此被抓了起來,進了大牢。隨着隋煬帝繼位,大赦天下之後,

開發少兒培訓APP有什麼好處

開發少兒培訓APP有什麼好處?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隨著社會的進步,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

佛塔有什麼意義

佛塔原來是指為了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磚等構造的建築物,但是到了後代,多與「支提」混同,而泛指於佛陀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般涅處、過去佛陀經行處、有關佛陀本生譚的聖地、辟支佛窟,乃至為了安置諸佛菩薩像

路翁是什麼,路翁有什麼作用,泰國佛牌路翁介紹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泰國的佛教聖物——路翁,分以下幾個部分來介紹:1.路翁是什麼2.路翁的由來3.路翁的功效4.路翁的禁忌5.路翁的心咒讓大家更加清晰系統的認識了解路翁,如果想了解其他天神和佛可以翻看師

秦鍾到底有什麼好

按作者嚴優,作家、專欄作者、文藝時評者和民間文藝研究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和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著有長篇歷史傳奇小說《小妹掛帥》、《華麗之傷》、《顛倒火焰》和當代中短篇小說、雜文若干。本文是關於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