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談道的回歸

Posted 本真

篇首语: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讀《莊子》,談道的回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讀《莊子》,談道的回歸

2、宋代皇帝如何讀《通鑒》

讀《莊子》,談道的回歸

讀《莊子》,談"道"的回歸
文/若水
莊子,他的大道之術,其本真思想就是回歸自然,無為而作,順其本心,悠哉游哉,其樂無窮。「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拋棄聰明智巧,天下就太平。
那將是一個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沒有戰爭,沒有固域,我們可以遊歷山水,隨心所欲,到某一地你可以靠勞動換取食物和衣物,你也可以發展你的才能和愛好,做你喜歡做的事業或者藝術,你願意寫作,就去操縱筆桿;你願意畫畫,就忘乎山水之間;你願意研究動物習性,就去追蹤他們的行跡。人類的幸福原本離不開自然,那是我們幸福的源泉,取之於斯,用之於斯。應懷著怎樣的敬畏之心,善待生我養我的自然萬物啊!
遠古人類,狩獵採集捕魚縫製,是為了果腹禦寒,不受凍曬雨淋風暴的侵襲,有遮身蔽體之所。
今天科技發達,不論人類用何種手段提升自己生活質量,改善生存環境,都是為了自己生活的更舒適,更愜意,我們盡情享用豐富的物質,但是事情的另一面也盡顯無餘,那就是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枯竭,人類的貪婪沒有止境,攫取資源的步伐一刻不會停滯,競爭激烈,慾壑難填,就會使戰亂頻發,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災難。猶如一個龐大的怪物,一邊撕吃自己的血肉,一邊供養著自己的生長,壯大自己;一邊痛苦,一邊享樂;一邊流血,一邊粉飾;一邊死亡,一邊再生。這是多麼慘痛的怪象,為了滿足膨脹的私慾,最大極限的犧牲他人,消滅奴役他人,來延續自身的基因。
我們領悟上古哲人莊子的思想,明白人類的初心,就是回歸自然本真,享受天道,逍遙安適,不去追名逐利,外在物質只有單純的滿足溫飽的意義,剩餘無用之物,聚集它身累,追求它心累,要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無論風電雨雪,蟲魚鳥獸,百草花卉,只是我們的鄰里,我們不欺百物,不奪自然,人心復古,天樂人安,何樂而不為呢?
放下屠刀,回歸自然,這是人類必須走向的終極目標。幾萬年前地球上一定有過高度發達的文明,與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也被碰得頭破血流,終於回頭,可為時已晚,代價就是遠古文明的大滅絕,只剩一小部分人類,生活在森林中,成為了野人部落。他們從此完全遠離了文明社會,不再羨慕繁華,逃離喧囂。可見文明程度越高,災難的降臨就越快,這對雙生子是相生相伴的,享受到了極限,就是終日的宣判。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

宋代皇帝如何讀《通鑒》

南宋有名的文人劉克莊編纂的《玉牒初草》卷上嘉定十一年三月丁酉有一條記事,不是記載經筵講讀,而是對經筵講讀的回顧:
奏疏是講,在經筵上,《資治通鑒》已經讀完了,請將這件事傳達給史館,記錄到史書中。
寥寥數字平淡的記事背後,其實隱伏著令人驚嘆的事實。《玉牒初草》只是記事,沒有錄入奏疏原文。翻檢宋朝的檔案資料彙編《宋會要》,則全文錄入了徐應龍等人的奏疏以及寧宗的批示:
(嘉定)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太中大夫、守尚書吏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兼侍讀徐應龍,朝奉大夫、新除尚書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袁燮,朝請大夫、試右諫議大夫、兼侍讀黃序,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兼侍講李楠,朝奉郎、右正言、兼侍講劉棠,中奉大夫、行起居郎、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玉牒所檢討官、兼權工部侍郎聶子述,朝散郎、行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討官、兼太子侍讀宣繒言:「仰唯皇帝陛下天資沖澹,唯性高明。日御講筵,就學不倦。經籍奧義,以次咨訪,罔有逸遺。自慶元戊午,至嘉定丙子,凡十徹章。雖商高宗典於終始,周成王學有緝熙,殆不是過。猗歟懿哉!甚盛德也。厥今《通鑒》進讀,復告訖篇,非汲汲皇皇,疇克臻此!緬唯是書之作,昉我英宗,命司馬光論次於中秘。起周威烈,下竟五代,研精極慮,窮竭日力,久乃克就,卷帙昈分,綱目井列,不但稡擷故實而已,蓋將便清燕之觀,示元龜之鑒也。裕陵欽承先志,寵以序文,謂:『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摹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於是悉備。』顯謨大訓,炳若日星。怡燕後人,永永無斁。陛下篤意此書,肆命勸誦,其聞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或關宸聽,有悟聖心,渙發玉音,動與理會。前後侍臣之言,欽聆敬嘆,不一而足。維慶元乙卯二月,實始啟帙,除東西魏、陳、隋及五季瀆亂之事,有旨不讀,自余紀載,弗怠幡閱。逮嘉定戊寅季春,遂底終篇。陛下稽古之懋、典學之勤,可謂同符祖宗,有光帝王矣。昔唐開元中,日選耆儒侍讀,以質史籍疑義,然而銳始怠終,徒文亡實。秉史筆者猶且特書,以為美談。矧陛下歷覽前代興亡理亂之故,尊所聞,行所知,首末唯一,顧可不登之汗簡,以詔萬世?慾望睿慈,宣付史館。」詔從之。
這篇字數不少的奏疏,不僅披露的事實令人驚嘆不已,講述的道理也可圈可點。
司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史巨著《資治通鑒》,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記述了16朝1362年的歷史,凡294卷,字數逾三百萬。從治平四年(1066)置局始編,到元豐七年(1084)竣事成書,歷時19年。而我們從上述奏疏所披露的事實可知,在經筵上,宋寧宗和講讀臣僚從慶元元年(1195)開講始讀,到嘉定十一年(1218)終卷讀畢,也是整整歷時19年,與編纂時間居然完全相同。
《資治通鑒》儘管文筆生動,但篇幅過長,並且由於諸事紛雜,編年並記,對一件事的原委本末難以把握,比較難讀。《資治通鑒》不易閱讀,司馬光本人也清楚,他曾經講過:「自吾為《資治通鑒》,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能閱之終篇者,唯王勝之耳。」(《宋史》卷二八六《王益柔傳》)據司馬光所知,只有王益柔一個人通讀過他的《資治通鑒》,而一般慕名閱讀的人,讀不完一頁,就已經哈欠連天了。觀編纂者司馬光如此「夫子自道」,我們不能不佩服寧宗君臣的19年經筵閱讀。堅持19年,這需要君臣都有很大的毅力才能做得到。
為什麼君臣肯花如此之大的功夫去讀《資治通鑒》呢?從《資治通鑒》的命名便可以清楚,這是一部政治、歷史教科書。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以史為鑒,不僅是古老的傳統,並且是便捷易懂的途徑。與王安石共同發動熙豐變法的宋神宗,很理解《資治通鑒》之於政治的重要性。前引徐應龍等人的奏疏援引了神宗御制序文中的幾句話:「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摹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於是悉備。」神宗認為,從天人之間的互動報應、善惡盛衰的本原,到施政的效果、軍事乃至行政的借鑒,《資治通鑒》無所不包。為寧宗講讀的士大夫們進一步闡述了《資治通鑒》的意義:「其聞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或關宸聽,有悟聖心,渙發玉音,動與理會。」所載史實,正確的可以效法,錯誤的引以為戒,可以啟悟君主,使之言行與天理相應。奏疏中的「動與理會」,對「理」的強調,很顯然反映了慶元黨禁之後勃興的道學在經筵上的浸透。
對於《資治通鑒》的意義,為《資治通鑒》作注的宋末元初胡三省有更高層次的認識,他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新注資治通鑒序》)「 《通鑒》不特記治亂之跡而已,至於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尤致其詳。讀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唐紀》開元十二年注)按胡三省的說法,《資治通鑒》不僅是政治教科書,更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南宋通鑒學大盛,有袁樞改編的《通鑒紀事本末》,有朱熹改編的《通鑒綱目》,更有眾多的仿作、續作,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劉時舉的《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鑒》等。可見,胡三省的歸納其實是反映了南宋人的普遍認知。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認知,寧宗君臣才在經筵上堅持了19年的閱讀。
從奏疏還可以了解到一個有趣的事實,寧宗君臣的經筵閱讀,並非逐字逐句的閱讀,稍稍做了一些有意的節略,「東西魏、陳、隋及五季瀆亂之事,有旨不讀」。寧宗在未讀之前,怎麼會知道這些章節記有「瀆亂之事」?無疑是應講讀侍臣的請求而下旨的。因為侍臣講讀之前,事先需要認真備課。其時覺得這些章節「皇帝不宜」,所以才提出不讀的請求的。由此可見,用什麼內容做教材,如何教育君主,參與經筵的士大夫們是有著縝密心思和明確目的的。
對三百萬言的19年閱讀,寧宗很有成就感,不僅同意宣付史館流芳後世,還大張宴席,款待陪伴他一同閱讀的講讀官和相關人員。《玉牒初草》卷上在四月己未條載:「以經筵進讀《資治通鑒》終篇,賜宰執、講讀、修注官等燕於秘書省。」
從寧宗即位之始,士大夫們便通過經筵的方式,用《資治通鑒》給這位已經27歲的新皇帝上歷史課和政治課,並且一上就上了19年。其間,士大夫政治以極致的權臣專權的形式,經歷了韓侂胄和史彌遠主政。思想文化領域則經歷了慶元黨禁和開禁,從此道學成為弱勢王朝的精神支撐。後繼的皇帝繼承先皇的衣缽,大力提倡,還獲得了頗有褒獎意味的理宗廟號。
除了上述君臣花費19年時光讀完《資治通鑒》的奏疏,僅有兩年記事的《玉牒初草》,在卷下的嘉定十二年還有一些涉及《資治通鑒》的文字:
讀了19年《通鑒》,不是讀過就算了。老師不時還要抽查提問考試,看皇帝讀過的內容忘記了沒有。侍讀官徐應龍提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宦官勢力猖獗的唐代後期,老宦官仇士良在退休之際,把控制皇帝的不二秘訣教給了晚輩的宦官。這就是不能讓皇帝閑下來。皇帝一旦沒有吃喝玩樂的事情干,就要讀書,就要見士大夫,就會納諫,就會增長智慧,深謀遠慮,自然就不會再重用我們,我們宦官就不能弄權了。作為士大夫的侍讀官徐應龍要讓皇帝記住宦官的險惡用心。臨時的抽查,宋寧宗對答如流。於是老師表揚作為皇帝的學生說,記住了這樣的內容,是全天下的萬幸。
在宋代的士大夫們看來,作為教科書的《資治通鑒》實在是太重要了,讀過之後,除了不時測驗抽查皇帝是否牢記內容,而且還會反覆讀,溫故知新。在《玉牒初草》嘉定十二年九月我們又看到了君臣共讀《資治通鑒》的記載:
古為今用,讀史之際,關注的是現實。
或許《資治通鑒》給予皇帝最多的,並不是奮發有為,而是士大夫所期待的無為而治。如果從這一視點來看,士大夫的《資治通鑒》經筵講讀無疑是成功的。皇帝自律的平庸作為因素之一,帶給南宋的是中期寧宗、理宗兩代皇帝長達70年的平靜歲月。70年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以及百姓的安定生活,遠遠大於政治上的作為。
本文選《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隨筆》,王瑞來著,中華書局2019年9月出版。
王瑞來 著
中華書局 2019年9月出版
點擊上方書影 即可購讀
本書是著名宋史研究學者王瑞來教授有關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隨筆合集。時間上跨越南北兩宋,以事件或人物為線索,以小見大,為我們勾勒出兩宋時期的士大夫風貌和政治場景。內容鮮活有深度,讀後有知其所然之感。作者以深厚的文獻功底,穩健的文筆,帶領我們一覽兩宋時人的家國情懷、政治風尚、生存環境。
傳統思想現代化古典內容時尚化古代趣味雅緻化

相关参考

宋代皇帝如何讀《通鑒》

南宋有名的文人劉克莊編纂的《玉牒初草》卷上嘉定十一年三月丁酉有一條記事,不是記載經筵講讀,而是對經筵講讀的回顧:奏疏是講,在經筵上,《資治通鑒》已經讀完了,請將這件事傳達給史館,記錄到史書中。寥寥數字

讀《古文觀止》悟道德內涵

古語云:“文以載道”,《古文觀止》可謂是文以載道的典範。該書是清朝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選編的一部古文讀本。“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

讀《古文觀止》悟道德內涵

古語云:“文以載道”,《古文觀止》可謂是文以載道的典範。該書是清朝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選編的一部古文讀本。“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

眼看張翠山自盡在自己面前,張三丰為何不出手

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應該是武功最高的人。因為他德高望重,所以江湖中人基本都給他面子。在他百歲壽辰時,江湖中各大門派都派人前來祝壽。這本是大喜事,結果卻因張翠山的回歸,弄到以悲劇收場。當時各大

莊子妻死,莊子為何會鼓盆而歌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時宋國人。他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的人,而較孟子稍晚。他一生視仕途為草芥,因而過得窮困潦倒,靠講學、釣魚、編草鞋維持生活。《莊子》一書是否都是莊子的著作,歷來有很多爭論。但無

莊子眼中的顏色

《莊子》中「五色」歸類,先秦諸子對色彩的解讀,體現出他們的哲思和對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曰「非禮勿視」,不符合禮制的不要看,主張以禮來規範色彩的使用,推崇的是「青、赤、黃、白、黑」五種正色;墨子用「墨」

莊子眼中的顏色

《莊子》中「五色」歸類,先秦諸子對色彩的解讀,體現出他們的哲思和對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曰「非禮勿視」,不符合禮制的不要看,主張以禮來規範色彩的使用,推崇的是「青、赤、黃、白、黑」五種正色;墨子用「墨」

莊子乘雲氣、騎日月、游乎四海之外,他眼中的道是啥樣的

莊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是歷史上著名的混亂時期,諸侯國間之競爭激烈而紛亂。如此的背景,導致各國莫不積極延攬人才,而人才之選用,則皆以「政治實用」為取用之標準。莊子之思想,皆以本歸自然之態度,去尋求人生

YY女神芮甜甜公布喜訊,哦哥回歸上線豪刷13萬,這只是巧合嗎

YY女神芮甜甜公布喜訊,哦哥回歸上線豪刷13萬,這只是巧合嗎?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Y

熊夢蝶·蝶夢熊|和孩子一起夢《莊子》之夢

文章來源於童繪王國閱讀力研究院葉子老師《錦瑟》唐·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古有莊周夢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