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某明一案,放在清朝,該當何罪
Posted 法律
篇首语:愿你纵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鮑某明一案,放在清朝,該當何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秘闻 為防止大臣交頭接耳,皇帝發明一種帽子,讓他們戴出了條件反射
鮑某明一案,放在清朝,該當何罪
近日,鮑某明一案刷新了我的認知下限。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在對待惡人上,有著最樸素的價值觀,即善惡有報,且不啻於用最惡毒的詛咒和語言攻擊觸犯道德底線的人。大家可以批判我,我並不堅持。微博上鳳凰財經發起了一個小調查,調查普通老百姓認為鮑某明入獄會被判幾年。我做了個簡單的小圖表,發現有54%的人認為應該判死刑,27%的人認為應該判無期徒刑。換言之,81%的老百姓認為,鮑某明應該論以重罪。(截止4月12日下午)
然而,這份民意調查也僅僅是民意而已。現代的法律體系並不能完全被民意左右,要講求證據、要經過充分的法律程序,才可量刑。而在古代,一方面需要考慮成文法,而另外一方面民意和道德判斷則更具有"權威性",這被稱作是"春秋決獄"。
董仲舒曾作"《春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其基本原則被概括為"春秋之義,原心定罪"。即根據嫌疑人的作案動機、善惡評價來定罪量刑,實際上是意圖用儒家的道德觀念指導司法實踐。如果主觀上遵循儒家道德觀念,即便客觀上造成了犯罪事實也會從輕處罰甚至不處罰。
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東漢這樁青史留名的"辱母案"。董黯,據傳董仲舒的六世孫。他自幼喪父,家境貧困,和母親相依為命,十分孝順。但鄰居王寄是個頑劣土豪,也不孝順。有一次董母和王母嘮家常,談及自家兒子孝和不孝的話題,讓王寄聽見了,王寄十分嫉恨王母這"碎嘴的老娘客",趁著董黯外出就去毆打辱罵董母。
董母由此卧病不起,不久便病逝。董黯悲憤至極,殺母仇人就是鄰居,這抬頭不見低頭見,常人怎忍得?但他考慮到王母年事已高,不能讓她有喪子之痛,於是隱忍數年。等到幾年後王母離世,董黯怒而斬王寄首級,祭奠母親後,自縛向官府自首。
此案震動天下,董黯立刻被捧為了孝道的典範。在東漢儒家思想神學化後,此案層層上報,最後到了天子漢和帝的御案前,漢和帝考慮後"釋殺罪,召拜議郎"。(東漢的郎中,屬於尚書的智囊,在今天看來就是中央部委直屬公務員)。
董黯呢,他拒絕了,歷史上寫他在大隱溪終老。就是現在咱浙江餘姚市大隱鎮,而這條大隱溪後來就改名叫慈溪,現在也是浙江寧波的一個縣級市,也是中國現在最富有的縣級市之一。
這場"辱母案"名留青史,董黯也被認為是"海內聞名,昭然千秋"。然而在近乎相似的案例發生在現代後,法律的判決顯然不同。如2018年聞名互聯網的"於歡辱母案",最終於歡被判處故意傷害罪,有期徒刑五年。
《春秋決獄》最終在隋唐時期失傳,只在董仲舒的文集《春秋繁露》中記載了基本的幾個原則,和五六例實例。但《春秋決獄》的精神,則隨著儒家思想地位的不斷上升,逐漸成為了我國古代量刑的重要思想。
實際上將道德觀念引入司法實踐,是在生產力不足、成文法死板僵化的條件下的最優選擇。人們可以憑藉共同認知的樸素價值觀進行判斷,一方面大幅度減少了制度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強了道德維繫社會的作用。在歐洲的中世紀,宗教法代替了原有的羅馬法體系,也是這一個原因。
而強姦罪這種人神共憤的大罪,在中國古代王朝的法律體系當中,幾乎都被列為了一級重罪,要受絞、斬等極刑。
春秋決獄看似大快人心,但是卻有著致命的缺點。我們先來看看鮑某明如果在清朝犯這事兒,那會如何量刑?
上圖是由網友整理的,知道出處的可以在評論區里指出,感謝整理
性侵幼童在清朝屬於重罪。《大清律例》明文規定:"如強姦十二歲以下,十歲以上幼童者,擬斬監候;和姦者,照奸幼女雖和同強倫律擬絞監候。將未至十歲之幼女誘去強行姦汙者,照光棍例,斬立決。"而對於未遂者,則"杖一百,流三千里"。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有許多案例就是按照《大清律例》明文規定的來處罰,比如嘉慶二十四年直隸案,兩人輪姦十二歲幼童已成,一人斬立決,一人絞監候(斬立決:砍頭立即執行;絞監候:絞刑緩期執行)。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清朝強姦罪是不論男女的,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貌似也是唯一一個朝代)將強姦男性列入刑法,這和清朝男風盛行有關。
枷刑 即遊街示眾
但也看到許多案件,就算是既遂,其後果只是以"罰俸"、"充邊"了事。如道光四年,"和尚雞姦十歲幼童",只被勒令還俗,仗一百流三千,枷號兩個月;道光十二年,"雞姦年甫十二同母異父之弟",還只是發近邊充軍。 前者可能有階級的原因;後者是因為受害人剛剛脫離"幼童"的法律規定年齡。
而鮑某明本身就是精英階層,很有可能會拿到功名,因而有了"儒師"的身份。要知道,封建王朝的法是維護統治階級的秩序的法,本身就沒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現代法律意識。儘管我們知道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樣浪漫主義的口號,但在實際的司法實踐當中,對特權階級的維護是中國古代法律的特徵,是赤裸裸的不平等。
如"親王將學戲幼童奸宿",只罰俸五年;"儒師雞姦學生/學徒",只有杖70/100、徒一年半、枷號1個月/四十日,這都免去了"發配三千里"的刑罰,這是最類似的案例結果。
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曾上演過女子告強姦罪的戲碼
但根據案件的複雜性,也有可能會無罪宣判,甚至沒人報案,為什麼?
到了宋元明清,實際上是將三綱五常的社會倫理,納入到司法實踐當中,這更是導致了對受害者的剝削。
在清朝,女子告官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按照《大清律例》規定,只有受害人強烈的、始終的反抗才會認定為強姦罪。甚至加害人用兇器脅迫、口頭威脅,都不能算強姦罪,而一律按通姦罪處罰。
這自然是因為所謂的"失節事大"的綱常倫理限制的。女子遭受了侵犯,不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告官,還要先打80或90大板(未婚和已婚)。
難以取證、社會整體對女性的道德壓迫,這都導致了清朝強姦成案者寥寥無幾。
但根據案件的曝光程度和群情洶洶的客觀現實(當然這跟如今的互聯網信息發達有關),更大的可能是被處以極刑,為什麼?
在聽聞案件信息後(即便是不充分的),「縣官老爺」怒極,他一拍板說:「這種人渣留在世界上幹嘛?拖出去颳了、割了,然後在喂狗,犬決、炮決,數罪併罰加宮刑"。(By 羅翔)。違背公序良俗,衝擊社會道德底線,在春秋決獄的法律思想中,自然是應該當被繩之以法的典型。
(以下論述相當程度上參考了羅翔老師)
借用今天鮑某明的案件,我們也可以看到現代法律制度的一個致命的缺點:法律有時候並不能有效的打擊犯罪。
現代的刑法有兩個機能,一個叫保護機能,懲罰犯罪(保護被害人的人權);第二個叫保障機能,保障人權(保護犯罪人的人權)。法律是一把雙刃劍,一把刃砍向犯罪分子,一把刃砍向公權力機關,要讓司法機關的懲罰權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懲罰。
借用羅翔老師的原話:"如果司法權不加以限制,那任何人在座的每一個人包括我,都有可能成為刑罰權,任意打擊的對象。因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犯罪是可怕的,但比犯罪更可怕的是什麼呢?是不受約束的刑罰權。"
"如果刑罰權不受限制,那一切正義都可能被架空,而且往往是以正義的名義來架空正義。"
所以,很遺憾的。正是因為有一把刃掣肘著司法機關,現代的法律制度往往會被有心之人鑽空子,儘管洶湧的民意對惡咬牙切齒,但司法必須要經過客觀的、公正的程序才能展現其力量。
2011年,鮑某明曾撰文《從"嫖宿幼女"看未成年人保護的差距》,"呼籲有關部門儘快採取有效可行的立法和司法舉措,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盡量避免給有特權的人物以可乘之機。"
2015年,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屠龍的少年成為惡龍",還是"偽君子不再願意偽裝"。他利用了小姑娘母親的愚昧,自己成了那個鑽"可乘之機"的人。
我們樸素的價值觀往往要求對惡人以最惡劣的方式進行打擊,以此「還社會一個朗朗乾坤」,並且要求以我們的道德判斷來作為「量刑標準」,愈惡的不啻於千刀萬剮。
但「春秋決獄」思想,終究只是中國古代在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用制度成本較低的道德觀念來維繫社會的整體穩定的"權宜之策"。我們現在不能忽視道德的重要性,可最重要的還是交給相對公正的司法程序來判斷。
鮑某明一案中更令人遺憾、憤慨的事情,是某些基層警官的熟視無睹。我們在考察中國古代政治變遷的時候,常常微觀到吏治方面去考察。因為基層吏治是國家的晴雨表,換到現在的話說,就是"人民感受是"晴雨表""。
假如警察叔叔沒有用了,那誰還會保護下一個受害的小姑娘呢?
真誠希望鮑某被繩之以法,且今後補定法律,讓惡魔再無可乘之機!
這裡作為羅老師的雲學生,我也借用他的原話呼籲各位可能存在的受害人:"如果在座的或者你的朋友是這種被害人的話,一定要保留證據,有了證據就好搞定。因為法律是強調證據的。"
历史秘闻 為防止大臣交頭接耳,皇帝發明一種帽子,讓他們戴出了條件反射
在古代,官帽又被稱為「 ”烏紗帽”,這既是官位的象征,現在也被用來指代「 ”權力”。
實際上,歷朝歷代的烏紗帽,樣子都是由區別的。 其中最為個性的,要數宋朝的官帽。宋代的官帽,名叫展角,另外一個通俗且形象的名字是長翅帽。這是因為,這種官帽的兩個邊,各配有一根又平又長的「 ”翅”。而傳說,這種官帽的發明人,正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為何會發明這種奇形怪狀的帽子呢?
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年齡不大,只有33歲而已。而他原來是北周的大將,通過「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方式走上帝位。因此,當他當上皇帝以後,下面許多大臣其實都是他原來的同事。而且,不少人在「 ”陳橋兵變”中有擁立之功,因此,他們並未對這個皇帝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有一次,趙匡胤上朝,他正襟危坐在朝堂上,聽下面的臣子向他奏報。可是,本來嚴肅庄重的朝堂上,不一會便傳來了嘰嘰喳喳的竊竊私語聲。趙匡胤皺了皺眉頭,往下一看,原來幾個大臣並沒有專心「 ”聽課”,而是湊在一起開起了「 ”小會”。
趙匡胤當時內心極為憤怒,但是礙於情面,他並未在滿朝文武百官面前發作。
可沒想到,眾臣卻把他的這種反應當成了軟弱,後來這種現象愈演愈烈,每次上朝,總有一些大臣在下面交頭接耳、嘀嘀咕咕。長此以往,這可成何體統?趙匡胤於是便想了一個辦法,給這些大臣立立規矩。
不久,他命人做了一批新的官服、官帽,讓所有大臣必須着新官服上殿。這官服沒有什么新奇的,唯獨官帽讓大臣們感到很奇怪。
這種官帽上面左右各有一支長長的翅,而這種翅是用薄鐵片或者竹片做成的,長度在一尺以上。
官員們戴着這種帽子上朝,才發現了皇帝的用心。原來,只要官員們再動一動腦袋,帽子上面的長翅也會跟着晃動,這樣,只要誰在下面亂動,皇帝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不僅如此,戴上這種長翅帽後,要想交頭接耳,就必須歪過頭去面對面談話,否則兩個帽子的長翅就會碰到一起。用了這個方法,朝臣們再也不敢造次,朝堂上就安靜了許多。
趙匡胤讓大臣們戴這種長翅帽,久而久之,竟然還讓他們產生了條件反射,即便是不上朝時,他們也總感覺自己是帶着長翅帽的,因此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宋真宗時期,宰相寇准一次去體察民情。他打扮成一個書生的模樣,與一名鄉下老者交談。雖然寇准衣着隨意,也沒有什么排場,可這個老者卻始終對他出奇的尊敬,談話舉止也異常拘謹。
寇准非常納悶,於是便問老者:「 ”您是長輩,我是晚輩,還是一個窮書生,為何您對我如此尊敬呢?”
誰知老者聽罷呵呵一笑,對寇准說:「 ”您是朝廷命官,小人怎不敢尊敬呢?”寇准一聽,當時就覺得很奇怪,他這一身普普通通的裝扮,怎么就讓老者看出來自己的真實身份呢?
幾經追問,老者這才開口解釋說:「 ”大人雖然沒有穿官服,可走路的時候小心翼翼,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到您的帽子,這肯定是長期戴着官帽養成的習慣!”寇准聽後,大笑而去。
這說明,頭上的帽子容易摘去,然而扣在心里的帽子,已經摘不掉了!
相关参考
国民党、共产党同时在庆阳执政,双方的情报、保卫机构也明里暗里角斗陕甘宁边区的前身是陕北苏区和陕甘苏区,辖区包括陕西的北部、宁夏南部的盐池县和甘肃的陇东部分地区。陕西北部贫瘠,宁夏南部苦咸,惟有这陇东,
1982年7月30日早晨.上海这个中国第一大都市又拉开了喧闹繁忙一天的序幕.晨风中.一驾机号为50258的乳白色“子爵号”专机.静静地停在虹桥机场。应邀前来我国访问的非洲某国陆军总司令M少将率领的高级
毛泽东和斯大林1950年国庆节前夕人们正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之中北京市公安局却得到一个重要情报:有外国间谍可能在国庆节那天进行重大破坏活动。北京的公安人员立即展开侦查很快掌握了这个特务组织的人员名单和住址
卫庄公有个儿子叫州吁,是其所宠信的小妾所生。州吁恃宠而骄,喜欢兵事,庄公从不约束禁止。庄公夫人庄姜很讨厌这个小子。大夫石F向庄公进谏说:“我听说如果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教之以大义,而不要使其沉浸于歪
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在协助吕蒙攻取荆州时崭露头角。夷陵之战烧毁蜀国辉煌,气死刘备,吴蜀之间再无战事;石亭之战,大败魏军,使魏国折损曹休
SHR震知卓见济宁市兖州区内有一座兴隆塔,该塔高54米,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其塔身逐层递减,最上六层骤然缩减,形成了“塔上塔”的独特造型,成为塔中奇观。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武松杀嫂之后,被刺配到孟州城。孟州牢城营小管营施恩对他礼遇有加,让他夺回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后,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可是,张都监派人请武松到府上,又是给他做新衣服,又是给他说媳妇,武松不知是计,被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一首描写左宗棠的诗歌生动形象,流传很广。诗歌的作者叫杨昌濬,杨昌濬是左宗棠的心腹爱将。杨昌濬,字石泉,湖南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
满清入主中原后,历朝皇帝对汉人势力崛起都是十分忌掸的。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势将燎原,八旗兵马望洋兴叹之际,朝廷才违心扶持起以曾国藩为首的的湘军,使之在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大做强,逐渐形成为不可小视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