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糧食,那為什麼隋末還有那麼多饑民呢
Posted 矛盾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糧食,那為什麼隋末還有那麼多饑民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糧食,那為什麼隋末還有那麼多饑民呢
2、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糧食,那為什麼隋末還有那麼多饑民呢
饑民的產生,與隋朝儲備了多少糧食是沒有多大關係的。饑民的產生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的問題,與隋朝的糧倉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多大關係,與地主家的糧倉有多少糧食也沒有多大關係。從表面邏輯看,隋朝建立那麼多的糧倉,不就是為了存糧備荒嗎?為何不開倉放糧呢?
只是,隋朝末年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自然災害。所以沒有開倉賑濟災民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隋末的糧倉,隋煬帝第三次討伐高句麗失敗後,所有的社會矛盾集中爆發。隋煬帝已經喪失了對政權的掌控。各地的糧倉實際上被各個門閥勢力所把持,是否放糧賑濟災民,隋煬帝說了不算。
例如,近代1929年經濟危機,美國大量的民眾失業,民不聊生。而那些大資本家,卻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為何不賑濟這些沒有飯吃,失業流浪的民眾呢?道理是一樣的。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的問題。
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的糧食,這個說法不靠譜。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洛陽附近找到了一個具有17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隋朝糧草,並且發現了一千多年前已經碳化的糧食。根據這個倉庫儲備糧食的規模看,這個倉庫夠當時洛陽城常住人口吃上40年。而這樣的隋朝糧倉,隋文帝開皇盛世之時,建立很多。
就因為這樣的考古發現,很多人通過對比隋朝的糧食儲備糧和唐朝立國時的人口規模,得出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的糧食,這樣一個誇張的說法。這顯然是違背常識的。單單就糧食的保存時間來說,就顯然不可能。
《新唐書》記載: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濕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著於令。這句話就是說,糧食的保存時間在隋唐時期,最長不得超過九年。即便是現代化的發達的存糧技術,也不可能將存糧保持五十年。
古代對糧食的消耗方式,與現代社會可不一樣。
各地義軍開倉的統計:「(李)密遣世績帥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濟河……開倉恣民就食……得勝兵二十餘萬」、「(劉武周)於是開倉以賑饑民……收兵得萬餘人」等,類似記載比比皆是,所以,「唐高祖平京師傾府藏以賜勛人。既而,又患國用不足。」
從這個記載看,唐朝立國之時,也面臨著嚴峻的糧食危機。各個門閥勢力投靠各地義軍後,糧倉也被啟用,從而作為這些義軍爭霸天下的軍糧儲備。唐高祖李淵能夠定鼎關中,自然也得到了隋朝的糧倉。
所以說,這些糧食都被隋末各地起義軍爭霸給消耗了,唐朝立國之時,也利用到了一部分,但只是短暫的利用。後續糧食,是陸續補充進去的。畢竟修建好的糧倉不可能不用。後續補充進去的糧食,這可跟隋朝沒有關係了。
隋末饑民的出現,不是因為沒有糧食,而是因為沒有土地。
隋煬帝楊廣為何要攻伐高句麗,不就是要搶地盤嗎?大量民眾傾家蕩產,跟隨隋煬帝,加入這場民族氣運之戰。如果搶到了地盤,設置了郡縣,輸出了人口,參戰的民眾根據均田制分到了耕地,將領因為戰功得到了封賞。那麼,什麼樣的矛盾都能消除。
失敗,意味著一無所獲,反而耽誤了生產。民眾失去了發展再生產的能力,門閥地主乘機兼并土地,無數民眾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辦法謀生,才導致饑寒交迫。這些饑民後來也不是餓死的,而是加入了起義軍,相互爭奪隋朝各地糧倉而戰死的。
即便隋朝開倉放糧,也解決不了耕地的問題。沒有耕地,失去了賴以維持生存的手段,這才是社會矛盾爆發的根源性問題。
綜上所述:隋朝歷經開皇盛世,耕地不斷增加,人口不斷上漲,各地區也建設了許多糧倉,儲備了很多的糧食。這個是事實。
然而,耕地的增加速度,跟不上人口上漲的速度。隋朝面臨著嚴重的人地矛盾,面臨著關中門閥與南方士族的矛盾,面臨著南陳舊勢力意圖割據南方的矛盾,面臨著北方突厥與高句麗入侵的矛盾。
各種矛盾都因為人地矛盾而不斷激化。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修建隋唐大運河,加強各地區的聯繫,以便消除地域矛盾。同時,囤積糧草物資,訓練軍隊,對外開疆拓土,奪取耕地,移民設郡縣。
隋煬帝征伐高句麗失敗後,無數民眾不僅沒有得到土地,反而因為征戰失去了再生產的能力,大量的土地被門閥豪族兼并。伴隨著無數民眾成為流民,饑民,其他所有的矛盾都跟隨著集中爆發,隋煬帝失去了對各個地區的掌控。
各地起義軍或是反叛門閥貴族乘機奪取各地糧倉,藉助這些糧草吸引饑民入軍,充當他們爭霸天下的兵源。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勢力的首領不具備這點呢?
其實,劉邦勝過他人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從善如流」,但凡是正確的意見,別人一提他就立刻能判斷真假對錯,然後果斷採納,這才讓臣子們對劉邦提供的平台有了歸屬感、成就感,願意誓死相從。
要說劉邦這個地痞流氓起家的小混混,脾氣是差的,也是貪財好色的,但關鍵時刻只要有人能夠善意提醒,他都能迅速反應過來,立刻改正,這是作為君主必備的條件。
蕭何、張良、陳平、酈食其等都曾出面勸說,也都在劉邦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反饋效果。
劉邦第一次展現這種品質,是在反秦起義時在向咸陽的進軍路上。
當時,高陽儒生酈食其經同鄉引薦,拜會劉邦。劉邦此人,素來輕慢儒生,覺得這群人空話說得多實事幹得少,毫無用處,平時見了儒生就把他們的帽子扯下來撒尿。
對於酈食其,劉邦起初也沒把他當回事,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這位儒生,態度上不是那麼得正經。酈食其一見,頗為不滿,質問劉邦既然要滅暴秦,為何卻對投奔他的長者如此無禮?
一句話如當頭棒喝,劉邦立馬轉變了態度,對酈食其禮敬起來。這一招立馬為劉邦帶來了好處。
酈食其憑藉自己跟陳留縣令的私人關係,幫著劉邦拿下了這座儲備有大量糧食的城池,並且他還把弟弟酈商也介紹給了劉邦。酈商可不是空手白來的,他整整帶了4000兵馬加入了劉邦的隊伍里!
而後,在楚漢戰爭中,酈食其更是施展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為劉邦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最厲害的時候竟然憑著一番勸說,讓齊國的田廣、田橫跟劉邦結了盟。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獲得了難得的人才和珍貴的資本。
劉邦進入咸陽秦宮時,從小混跡市井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的他,看到富麗堂皇的宮室、婀娜多姿的美人,不禁意亂情迷,立馬本性暴露,打算關上函谷關的大門,美美地享受眼前的一切。
樊噲、張良眼看情形不對,先後跑去提醒劉邦,天下未定,不可重蹈秦朝覆轍。
幡然醒悟的劉邦,封存宮室,還軍灞上,廢除秦朝嚴苛繁雜的酷法,用簡單「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約法三章來管理百姓。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贏得了關中人心。
此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遷居漢中,將士們思鄉心切,暗地裡紛紛逃走。
在這種困境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並且堅持推薦給劉邦拜其為大將。
韓信整軍備戰,施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天賦,率軍重回關中,並最終幫助劉邦攻滅項羽,平定了天下。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得到了一代戰神韓信,並且終於成就霸業。
當然,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
隨著他伐趙滅魏,擁兵自重的私慾逐漸膨脹,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大敗時,韓信就沒怎麼搭把手。後來與齊國田廣作戰,韓信更是為了自己的軍功,不顧酈食其的生死,突襲已經被勸降的齊國,導致酈食其被活活煮成了一鍋湯。
最過分的是,當劉邦召喚韓信跟他一起攻打項羽時,韓信卻藉機「敲詐」,聲稱齊地民風彪悍,希望劉邦能封自己做個假齊王,用來鎮壓齊國反對勢力。
劉邦聽到這個消息,火冒三丈,氣的直罵娘。關鍵時刻是邊上的張良、陳平二人,急忙用腳踢了踢劉邦。劉邦盛怒之下,居然能夠迅速心領神會,急忙改口乾脆封韓信當了真齊王,這才請動這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加入到了垓下戰場。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籠絡住韓信的心,在最關鍵的時刻徹底擊敗勁敵項羽,使打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有了結果。
做了皇帝的劉邦,還是不能高枕無憂。因為封功臣的事,群臣們你爭我奪,幾乎鬧得要造反。
十分不安的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給出的意見是,你最恨誰就封誰為侯,以此來斷絕功臣們對前途的擔憂。
劉邦最恨雍齒,此人在劉邦剛剛起兵的重要時刻,將劉邦的大本營豐邑送給了魏國,幾乎將劉邦扼殺在搖籃狀態。就是因為這件事,劉邦不得已投靠項梁,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寄人籬下。
正所謂降將易納叛將難容,任何一個君主,都不能允許臣子背叛自己,劉邦也不例外。他很多次都想找個借口把雍齒給殺了,只是因為顧念他曾經立過戰功,所以遲遲下不去手。
這次,為了內部的穩定,劉邦大張旗鼓地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多達二千五百戶。雍齒受封,令所有人都很震驚,之後卻也徹底放下了心,於是再也沒有不服的聲音。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能放下自己的仇恨,以大局為重,保住了朝中的穩定。
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用對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而與之相對的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放心大膽地重用,所以最後才有失敗的結局。
確實,作為一個成功的君主,身邊需要招攬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能聽進去人才的正確建議。如若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就只能眾叛親離了。
相关参考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
一沙僧為何被罰下天庭一直是個謎。按照他的說法,只因打爛了一個玻璃杯(琉璃盞),而且還是失手,就被玉帝重打了八百,還差點被殺頭,幸虧赤腳大仙求情,才被貶下流沙河,每七日還將飛劍穿胸百餘回。沙僧原來是什麼
嘉靖皇帝是明朝開國以來的第11位帝王,在這之前,明朝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使得各方領域都發展的趨於穩定,特別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一下子冒出了許多頂級人才,這些才子多數是經過寒窗苦讀十餘載,才考得功名。所以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
中華上下5000年,人類歷史也源遠流長,其中飲食文化更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一種。有一句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在老百姓眼中,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能把溫飽的事情解決了,其他的自然就是小事了。而現在的飲食文
中國人民很勤勞,歐洲農民耐力高,為什麼歷史上農民起義,歐洲比中國弱那麼多?東西方農民起義的戰鬥力真的不是一個級別,秦末農民戰爭、西漢綠林赤眉、東漢黃巾起義、隋末農民戰爭、唐末黃巢起義,還有後面時代的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龐大的信徒數量,而作為兩千年前就引入佛教的中國,自然也深受其影響。在中國,人們一提到佛教,往往就會想到檀香繚繞的寺廟、剃髮修行的僧人,以及各種清
好多學書法人的都會抱怨說,繁體字都已經那麼多了,為何還有那麼多的異體字呢?因為畢竟那麼多的繁體字記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經常見到的寫異體字的書法家可能是田英章先生,他的書法作品裡出現了不少此類的字,
各朝太宗們,為什麼多數皇位來的不是名正言順,卻能創造盛世呢?「賢」是他們普遍具備的特質。廟號的記述始自商朝,廟號的首字是朝代名稱的簡稱。中間字為對已故帝王的評價,當時只有四種,開國創業者叫「太」,對國
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連帶着各種類型的錢幣也是不勝枚舉,但是在如此多的古錢幣中,其中五帝錢最爲人津津樂道,用法也相當講究。秦始皇半兩錢現在我們常說的五帝錢都是指清代五帝錢,事實上,五帝錢是有大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