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有遼、夏,後期有金、蒙,宋朝真的是生不逢時嗎
Posted 朝代
篇首语: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前期有遼、夏,後期有金、蒙,宋朝真的是生不逢時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前期有遼、夏,後期有金、蒙,宋朝真的是生不逢時嗎
縱觀歷朝歷代,宋朝可謂是一個獨樹一幟的朝代,它的經濟發達,並且文化發展的極其昌盛,所以有著「富宋」、「文宋」之稱。但強大的經濟、文化實力之外,宋朝的武力的確是讓人不敢恭維,對外戰爭可謂是輸得一塌塗地,因此不只是沒有實現大一統,開國以後還讓西北李氏崛起自立門戶,之後更是有了屈辱的靖康之恥。
可以說縱觀有宋一代,對外戰爭可謂憋屈至極,先有遼、西夏威脅,後有金、蒙元亡其國。
宋朝也在這些先後威脅之中,由局部統一的北宋,變成偏安一隅苟延殘喘的南宋,最後憋屈的亡國。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宋朝是生不逢時,換在其他時代,以宋朝強大的經濟、文化實力,對外戰爭中肯定不至於如此憋屈,不至於被外患壓成如此這般,那麼宋朝真的是生不逢時嗎,今天宋安之來具體分析分析。
一、宋朝對外戰爭如此憋屈,的確有生不逢時的因素,但並非主因
換個角度來看待中國歷史的話,其實會發現每個朝代都是下一個朝代的老師,他們會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下一個朝代,使下一個朝代來加以改正前朝的弊端,力求不再犯同樣錯誤。
而一般這樣的影響,分為兩種。一種是新朝總結前代的政治得失,以此來制定製度,盡量避免前代弊端。諸如歷史上皇權的威脅有藩王造反、後宮干政、外戚擅權、權臣欺主等等,到了明清時代,得益於制度上的完善,除了王朝初期的混亂時段,還有晚清的後宮干政,基本上避免了以上幾種皇權威脅。
還有清朝入關以後的「清承明制」,就是沿用了前明的制度。等於是上一個朝代有什麼好的,直接就拿過來為自己所用。
另一種則是屬於被動式,諸如宋朝就是被動受到前面唐朝的弊端影響。
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藩鎮林立,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以後,最後亡於藩鎮朱溫之手。進入五代十國,可謂是放大版的唐朝藩鎮混戰,武將擁兵造反自立為帝的事情,可謂是屢見不鮮,當時可謂是重武賤文。
有著這樣的歷史背景,有著這樣的影響,再加上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是武將造反登基為帝建立北宋的。所以宋朝自然是需要扭轉這種局面,於是乎矯枉過正,就出現了重文輕武的情況,軍隊戰鬥力自然是直線下降。
可能今天的我們看待過去的歷史,知曉了前因後果,開啟了上帝視角,會認為宋朝這樣被動式受前面朝代弊端的影響,所以矯枉過正,不能都推到前面唐朝弊端身上,也不能以此認為宋朝是生不逢時。
但就事論事來說,能結束七十餘年的五代十國,宋太祖趙匡胤還有以趙普為首的智囊團,並非是草包,反而是相當精明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精這樣做雖是矯枉過正,但是不這樣做,恐怕都沒有三百年的宋朝了,而又是一個亂世,畢竟不矯枉過正,做到剛剛合適,是真的太難了,所以說宋朝真有那麼一些生不逢時的感覺。
當然客觀來說,唐朝藩鎮弊端延續之下五代十國的重武輕文,宋朝矯枉過正成為重文輕武,雖然有著歷史背景的影響因素,但並非是主因,不能將宋朝的矯枉過正,都歸之於生不逢時的歷史背景之下的。
二、宋朝自身問題才是主要原因
雖然有著那般歷史背景,所以宋朝才會犯下矯枉過正的錯誤,但是宋朝自身問題是太大,犯的錯誤很是離譜,自然是先後被遼、西夏、金、蒙所以威脅著,壓的宋朝很是憋屈。
畢竟縱觀歷朝歷代,哪個朝代沒有外患,諸如漢之匈奴、唐之突厥、明之北元等等,他們可沒有使這些外患做大威脅到王朝,甚至最後因此而亡國。
而宋朝卻被北方強鄰遼、金、蒙一代又一代的壓制著,不只是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最後還被蒙元所滅,還有讓西北的西夏李氏自立門戶出去呢,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不爭氣,沒有一開始壓住外患,讓北方邊患威脅越來越大,所以最後釀成亡國之禍。
宋朝的重文輕武對自身破壞力有多大呢?
在宋太祖趙匡胤時代,經過兩次釋兵權收取中央和地方的兵權,終於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君弱臣強的局面。但是並沒有一刀切,在關鍵的邊境地區的將領,還有派大將出征,武將出身的趙匡胤都是給予其相當大的自主權,使他們擁有兵權,可以見機行事。
這時期雖然開始重文輕武,以文臣壓制武將,但是不至於很嚴重,還是有著一定的底線。
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以後,就開始變本加厲,在宋太祖趙匡胤的重文輕武基礎上,對於帶兵征戰的大將,竟然實施「將中從御」的方法,對大將在前線的行動加以限制,使其沒有主動權,不能見機行事因地制宜,自然是屢屢失敗,宋太宗可謂是運籌於深宮之中,致敗於千里之外,更要命的是,這種方法還成為一條家法延續了下去。
還有以文制武,擁有發兵之權的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不只是由皇帝直接控制,連最高領導人也都是由文臣擔任。
更要命的是,中央朝廷上皇帝不只是牢牢掌握著兵權,到了地方邊境,朝廷還經常性派文臣統兵和太監監軍,讓不知兵的文臣和太監統兵,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畢竟不是每個文臣都是能文能武的辛棄疾,不是每個太監都是童貫那樣的人物,更何況童貫這種人發揮不穩定,對戰西夏時屢屢得勝,面對金兵時卻如同老鼠見到貓一般,嚇得狼狽而逃。
北宋軍隊還有一個特色,便是派遣禁軍出外戍守,卻還採取「更戍」制度,一般是每三年變更一次防地,不只是消耗了不少錢財,還力求起到「兵無常帥,帥無常兵」效果。
總結來說,北宋重文輕武之下的軍隊,皇帝擁有兵權,武將沒有自主權,還對軍隊熟悉程度不夠,不了解軍隊戰鬥力。朝廷又經常性派不知兵的文臣和太監統領軍隊,內行的武將只能成為副手,這樣的軍隊哪裡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呢?
正因為太過重文輕武,太過防範武將,所以北宋的軍隊戰鬥力是越來越弱,這樣一來,怎麼打得過北方的遼、金、蒙呢?更是在開國以後,讓西北李氏自立門戶,成為西夏,成為宋朝在西北的一大邊患。
所以說宋朝雖然因為歷史原因,加之受到前代弊端影響,多少有些生不逢時的感覺,但關鍵是他自己非要矯枉過正,非要自廢武功,因此不能說它是真的生不逢時,只能怪自己不爭氣了,所以使對手越來越強大。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註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生不逢时的一代武林豪侠
大刀王五是清朝末年武师,王五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其事迹写成了很多文艺作品。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
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自开了顺源镖局。顺源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
王五不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一心护国的英烈,就这样惨死于卖国贼的屠刀下。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年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门的东西两侧,后来院里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来当了床板。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大旗,已经被公厕占了大半个地方。据说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
王五,一代豪侠,可惜生在了政治黑暗的清末,生不逢时。
相关参考
大刀王五是清朝末年武师,王五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其事迹写成了很多文艺作品。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
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山西朔宁县有一个班家,班家出了一系列历史名人。比如著有《汉书》的班固,他的妹妹班昭,他的弟弟班超。再上溯两代,班家有一个青史留名的才女---班婕妤。班婕妤的父亲班况为汉武帝出击匈奴立
在117年前的今天,1898年8月10日(农历荷月廿三),光绪帝要求内外诸臣议事莫“墨守旧章“。1898年8月10日,光绪帝下谕,指责内外诸臣“墨守旧章”,要求诸臣议论政事,不得“附会古义”,不得“缘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的意思是,唉!每个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衰老都没有得到升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世人都在叹息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正式灭亡。消息传到留都南京,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5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此后又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史称南明。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正式灭亡。消息传到留都南京,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5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此后又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史称南明。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是可恨的,也是悲惨的。有的亡国之君自取其辱,亡国活该;有的亡国之君是王朝积重难返,只是他生不逢时,碰到亡国之时。在历史上,几乎都是新君面对旧主,出现两个亡国之君在一起的情况只有一例,
赵孟\\是宋朝遗脉,皇室之后,为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遗脉的嫡系子孙。虽然作为皇室中人应该享受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待遇,但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明明可以靠祖辈吃饭,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才华来
東晉短短一百余年的歷史,幾乎就是皇帝與權臣的斗爭史。前期有王敦、蘇峻,中期有桓溫、桓玄、王恭,後期有劉裕等人。桓溫雖然能力不如王敦,人品不如劉裕,但他的機遇卻是最好的。縱觀桓溫一生,當屬命運的寵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