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格局看兩千多年前的荊軻刺秦王,是怎麼一回事
Posted 格局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用現代格局看兩千多年前的荊軻刺秦王,是怎麼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用現代格局看兩千多年前的荊軻刺秦王,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常說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影響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因素,此言不虛。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存在這種現象。所謂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是人性。你會發現,除了時代在變,時移世易,所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性。「彼竊鉤者盜,竊國者侯」,權力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最大的慾望。即便是富有四海的天子也不例外,他想要更多的土地,還想要活的更久,以便可以世世代代能夠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有時候讀歷史,你會覺得非常有趣,它折射出的往往是現實,這時你便會會心的一笑。
我們回到戰國時期,看看當時的這場「恐怖主義」活動。
上圖_ 公元前403年的趙魏韓 (三家分晉)
說道戰國,我們不得不從「三家分晉」開始,因為自此以後,戰國時期有了七個強國,即秦楚燕韓趙魏齊。起初秦國還比較落後,中原各國目之為夷狄。所謂「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楚國雖然在七國之中國土面積最大,但處蠻夷,歷來是被看作蠻人,不被各國承認為「文明國家」,在國際上沒有外交地位。
至於韓趙魏三家,本是晉國的大夫,三家瓜分了晉國,因此顯得勢均力敵,他們自詡為根正苗紅的中原之國,因此一個個都非常驕傲。至於燕國,雖然偏僻了一點,但畢竟人家姓姬,出身也好。且長期防禦匈奴,因此當地民風剽悍,以至於人們感慨道「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還有齊國,瀕臨渤海,有漁鹽之利,因此在七個國家裡是最富的。此時的國際環境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
上圖_ 李悝(kuī)(前455—前395年),魏國安邑人
魏文侯時期,孔子的弟子子夏於魏國西河地區講學,一時間培養出很多賢才,包括法家的重要人物——李悝。
由於魏國率先變法,因此漸漸強盛起來,對秦國造成壓力。尤其是在秦孝公以前,秦國對於魏國是根本無招架之力的。此時遠在東方的齊國,不僅是經濟強國,還是文化強國,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實鮮有人知道,這其實是指齊國的「稷下學宮」。
據史書記載,當時極盛時期,齊國的「稷下先生」就有七十多位。這些人都是各個學派的大師,因此齊國的實力是絕不可小覷的,看起來最有實力統一天下。
上圖_ 戰國七雄
至於韓國吧,一直就不太強,後來便逐漸的衰弱了,沒有了稱霸的野心,只求自保而已。
燕國有過燕王噲讓國的事件,導致國家一度陷入混亂,使得齊國趁機而入,整個燕國有亡國之虞。後來燕昭王廣求賢才,尤其是在名將樂毅的率領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使得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小地方。之後還是因為樂毅被撤換,田單用「火牛計」大破齊軍才扭轉了局勢,齊國免於亡國,但自此之後變得一蹶不振。
至於趙國呢,有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通過一系列改革使得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出現過李牧、廉頗等名將,也有藺相如等名相。
上圖_ 戰國商鞅方升,作為量器,它200毫升的容積是商鞅統一度量衡所規定的標準「1升」
上圖_ 記錄商鞅變法後耕作景象的石刻
然而,因為一件事,一切都變了。那就是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國力大增,使山東六國感到了空前的壓力,人們直呼「虎狼之邦」。
秦國強大之後,自然要東出,那麼魏國就首當其衝,可是此時的魏國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結果我們也知道了,那就是魏惠王遷都大梁,也就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梁惠王。到了秦惠文王時期,秦國繼承了商鞅變法的基本國策,國力進一步提升。
尤其是秦國出了一位戰神——白起。在他的率領下,楚國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只能遷都。至於趙國,長平一戰,被秦軍坑殺40多萬,此後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此時,能夠與秦國抗衡的也就是齊國了,這時候,秦王與齊王分別為「西帝」和「東帝」。此時的國際格局呈現出兩極化的態勢,即以秦國為首的進攻派,所採取的戰略是「連橫」;而以六國組成聯盟的防禦派,所採取的戰略是「合縱」。這有點類似於近代歐洲各國實行的「大陸均勢」政策。
上圖_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
秦惠文王以後,經過了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再到秦始皇,經過了五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一超多強」,國際政治格局變成了一極化。而後呢,自然是要統一天下。於是秦軍採取了各個擊破、分化瓦解的策略。「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之後又攻趙,圍邯鄲城,結果也是得趙王遷,趙國滅亡。「引兵欲攻燕」,兵鋒直指燕國。這時候燕太子丹非常的害怕,決定招募刺客,通過刺殺的手段來阻止秦國滅燕。
燕太子丹找到了荊軻,囑咐他去刺殺秦始皇。那時候沒有「炸彈」,可是有淬了毒的匕首,這屬於近身肉搏,因此荊軻去刺殺秦始皇是沒打算回來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次「自殺式襲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可見荊軻是準備好了捨身的打算。故事讀到這裡我們覺得很悲壯,覺得荊軻是一位義士。
上圖_ 荊軻刺秦王
這種解讀當然無可厚非,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不必拘泥於這種敘事套路,因為我們的視角比古人看的更寬廣。秦國實行「霸權主義」的政策,想要一統天下,先後滅掉韓國和趙國,讓作為弱國的燕國非常害怕。如果通過正面的軍事鬥爭,則無異於以卵擊石。那麼該怎麼辦呢?只有採取刺殺的形式,即派一個死士通過自殺式襲擊來阻止霸權主義。
試問有誰不愛惜生命,願意自殺式襲擊呢?這都是迫不得已。回到荊軻的時代也是如此,荊軻難道不怕死嗎?不是的,是因為秦國的霸權主義威脅到了燕國的安危,燕國才不得已採取的無奈之舉。儘管是螳臂當車,但讀來令人泣涕!
文:甪里先生
參考資料:《戰國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孫策遇刺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三國志》中有載: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東漢末年,豪傑逐鹿天下,群雄而並起,然而並非所有豪傑都能一展拳腳,亦非能留名青史。作為東吳集團的引路人,孫策無疑就是那個流傳後世的代表人物。
孫策,孫堅長子,孫權的兄長,亦是絕三國中英雄出少年的最佳代表人物。17歲時,孫策跟隨孫堅帶兵打仗,有江東小霸王之美稱,後人將其比肩霸王項羽,可見孫策之英勇謀略。
孫策勇冠三軍,得以威震天下,最終一手打下江東基業。但卻英年早逝,這樣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死因歷來都是一個飽受關注的話題。
「生子當如孫仲謀」,江東小霸王
在群雄爭霸的時代,孫堅靠著布衣之身收服江東,從此成為名震天下的豪傑。但令人惋惜的是,江東的基業還未穩定,孫堅就被奸人算計身亡。在孫堅死後,孫家並未敗落,因為其長子孫策青出於藍。
提及孫策,不可不說的一場戰役便是平江東之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的一場戰爭。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因袁術久未實現對孫策的承諾,因而孫策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於是毅然放棄了其父孫堅為之丟掉姓名的傳國玉璽,以助袁術攻打劉繇為借口,從而得到了袁術派出的兵馬。
第二年,孫策率其父所剩下的千餘兵渡江,進攻了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人。因為孫策的善於用人和軍紀嚴明,得到了周瑜及許多豪族的支持,在此戰中無一不勝。
正是經此一戰,孫策趁機招用了許多優秀,加之他的武功高強,奮勇殺敵,很快就聞名江東境內,更是贏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從而奠定了孫家在江東的基礎。
此後,孫策統一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諸六郡,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孫氏集團。由此可見,孫策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
在不到九年的時間裡,孫策便已經完成了其他人或許一輩子都完成不了的大業,最終為江東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甚至於,在他死後,他還為江東集團找了一個更強大的繼承人——孫權。
風光無幾,卻遇刺殺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小霸王在奠定了江東的極盛之勢後,卻在第二年身故了,死因是被暗殺。
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在討伐廣陵的陳登失敗後,駐兵與丹徒(鎮江丹陽)。
一日,孫策到山中打獵,因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馬跑得飛快,隨從騎兵很快就被甩在了後面。
突然,孫策碰到了三人。孫策問道:「你們是什麼人?」那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於是孫策回道:「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於是孫策開弓射出了一箭夠,其中一人便死了。餘下的二人看到孫策反應之快和箭術之精,十分的恐慌,當即就彎弓搭箭向孫策射去。
孫策在倉猝間因不及躲避,面頰上被射中了一箭,後來不治身亡。
孫策臨死前任命了孫權為江東的繼承人,孫權後來將刺客認定為許貢的門客,於是不再深追。
許貢其人,本是吳郡太守,因為對漢朝忠心耿耿,所以在看到孫策的驍勇和戰無不勝後,便立即上書獻帝,建議將孫策徵召入京,再藉此將其軟禁,最終以絕後患。
昔日,項羽與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之事何人不知,說項羽是漢朝死敵並不為過。而許貢這樣說就是指明了孫策是亂臣賊子。於是得知了此事的孫策非常憤怒,在邀許貢見面的會場上趁機將其誅殺。
此後許貢的門客不甘心,於是就想為主子報仇,潛伏在民間,以刺殺孫策,對於孫策的遇刺,這便是江東集團最終給出的答案。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在當時來看,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其一許貢被殺與孫策遇刺之間相隔了整整三年之久,其中難道沒有別的機會可以下手嗎?為何在三年之後才來報仇呢?
其二,孫策只是殺死了一個許貢,也並沒有對其下的門客下手,為了一個許貢,門客要將其刺殺,這個理由並不不充分。
那麼殺孫策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確切的沒有,有嫌疑倒是有好幾個。除了所謂的許貢門客說,還有曹操的陰謀說,以及與孫策有深仇大恨的南方士族。
真正兇手是誰?陰謀叢生
先來說一說曹操,其實曹操若是殺孫策,那麼動機就再明顯不過了。當時曹操正在與袁紹相持,後方空虛,而孫策則是趁機偷襲許昌,對曹操造成了威脅。
若是孫策死了,那麼無論是誰繼任江東,為了穩定江東的局勢,都必定會先放棄孫策此前制定好了的偷襲許昌的計劃。這就能夠使曹操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從而全身心投入官渡之戰中。再加上郭嘉曾有觀點——孫策輕率獨行的風格必然會導致被刺客暗算。
此外,因為在孫策死後最大的得利者便是孫權。所以有人認為兇手是孫權,並且提出:若不是孫權策劃,單憑許貢門客的身份,他們是如何準確知道孫策的狩獵地點和時間的。
儘管如此,孫權弒兄並沒有一絲一毫確定的證據。因為當時東吳的文臣武將是孫策一手提拔的,對於18歲不到的孫權來說,如何能夠一手策划了這起難度很高的暗殺呢?
再者孫策在有子嗣的情況下,還提前過把權力讓給了孫權,能夠把江山交給有才能的弟弟,可見孫策氣量很大,孫權又何必要殺了自己的親兄長呢?
相比之下,南方士族殺害孫策似乎更有依據。孫策在當時面臨著既要依靠北來僑姓世族的支持而立腳江東,還要靠爭取南方士族的接納以獲得穩定和發展的難題。
而孫策強勢的性格就成為了孫吳和南方士族融合最大的障礙。自從孫策東渡後對本地士族的大開殺戒以來,江東政權與南方士族就有了無法卸下的原罪。
強龍不壓地頭蛇,孫權比孫策更懂這個道理。
時至今日,不難得出,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只是江東對外的一種官方說法。
由於孫策已死,相比於真兇,對於孫權來說,穩定江東顯然是要重要得多。因此孫權沒有窮糾兇手,而是穩住了有著最大嫌疑的南方士族的情緒,這種既往不咎的態度才避免了一部分人狗急跳牆。最終,江東小霸王成了這場政治妥協的犧牲品。
此後,孫權開始了一步步的壯大江東的過程。他全力招賢納士,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並且不斷引江東豪族入仕,從而促進了與南方勢力的融合,推動江東的霸業的穩固。
小結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的歷史若是沒了這位江東小霸王又該是怎樣一番局面?許是孫策少年時的驚才絕艷,讓人不免試想,若是孫策不死,繼續開拓江東大業,那麼江東的發展是否能夠更加迅猛,三國之中最為強大者是否能夠易主?
孫策少年壯志,死守江東,必然會以為父報仇之機而奪取荊州,從而佔據兵家必爭之地,最終逐步謀圖中原,乃至與進攻曹操,恐怕最終的結局也很難料定。
參考資料:《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公元前227,勇士荊軻以慘烈的方式,完成了六國和即將統一的秦國之間一次傳奇的對抗,但他的壯舉激發了接連不斷刺秦行動。音樂奇才也加入到反秦的行列,並以血肉之軀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三國志》中有載: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
「八駿」的故事「八駿」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經久不息的母題,八駿是八匹駿馬的總稱,酒令劃拳中的「八匹馬」說的就是它們。這雅俗共賞的「八匹馬」不但信步於茶坊酒肆,還有一個高雅的源頭。西晉時河南汲縣戰國魏
「八駿」的故事「八駿」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經久不息的母題,八駿是八匹駿馬的總稱,酒令劃拳中的「八匹馬」說的就是它們。這雅俗共賞的「八匹馬」不但信步於茶坊酒肆,還有一個高雅的源頭。西晉時河南汲縣戰國魏
唐朝有個叫韓鄂的,寫了本書,介紹當時的社會風俗,叫《歲華紀麗》。裏面提到,說在雲南的某些地方,流行一種風俗,叫瓦罐墳。當父母年滿60歲後,子女就會把父母背到附近的山上,然後在山上挖一個類似於瓦罐的洞
美國新冠病毒數據又出烏龍事件。美國東部時間4月13日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更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為2019320人,美國確診病例為682619人,這和之前公布的56萬人相比,一夜之間增加了12萬多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並取得勝利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但是,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遭到了列強們的極大恐懼和敵視。從蘇聯成立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西方列強共同的反對和干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怎麼死的?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阿部規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源和基石,如果沒有了它,那麼這個民族就等於不復存在。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孝文帝就是這麼一個典型,他做了自己民族的掘墓人,而且是沒有動刀兵,不用一槍一炮,葬送了自己民族的近乎一切。衆所
齊魯兩國會盟於東阿,齊強魯弱,宴會上,桓公被魯國刺客用一把匕首劫持了。這與後來的荊軻提劍追著秦王有天壤之別,刀,已架在脖子上了。世界上很多事,無論過程怎樣發展,事實隻認結果,結果有無數種,能決定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