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4位兵團政委,只有他一人授了上將,後來成就更大

Posted 司令

篇首语: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野4位兵團政委,只有他一人授了上將,後來成就更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野4位兵團政委,只有他一人授了上將,後來成就更大

2、历史秘闻 志願軍12軍,軍長是中將,旗下師長軍銜卻比軍長還高

三野4位兵團政委,只有他一人授了上將,後來成就更大

第三野戰軍,它是由新四軍以及八路軍的一部分部隊擴編而來的。三野也是所有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軍隊,解放戰爭期間,殲敵數量也排在榜首,共殲滅敵軍240多萬,其中包括國民黨軍隊中戰鬥力排在榜首的整編74師、以及另外兩大王牌主力部隊第5、18軍,還有實力僅次於國民黨5大主力的第26、46軍等部隊。
第三野戰軍之所以實力那麼強是因為下面有很多猛將,比如人稱「無冕元帥」的粟裕將軍、被稱為「許和尚」功夫不凡的許世友將軍、孟良崮戰役擊斃張靈甫的王必成將軍、還有被稱為解放軍「工程兵之父」的陳士榘等人。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下面有四個兵團的編製,分別是第七兵團、第八兵團、第9兵團第10兵團,而司令員分別是王建安、陳士榘、宋時輪、葉飛將軍,這4位兵團司令,建國後都被授予上將軍銜,不過他們的搭檔四位兵團政委,卻只有一人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就是韋國清。
韋國清,廣西東蘭州縣人,他前半生帶兵打仗,後半生從政,一身很傳奇。早年他的父親是東蘭縣地區農會副會長。也因這個原因,他很早就跟隨父親在區農會做事,後來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被反動派殺害,他的母親後來也改嫁。無依無靠的韋國清料理了家事後,就參加了農民自衛軍,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事業。一九二九年他加入了共青團並參加了鄧老總等人領導的百色起義,後被編入紅七軍。
三野的司令員陳毅,曾經說過,韋國清很會打仗。紅軍時期,紅軍長征突破烏江天險時,他帶頭在激流中激鬥了30多個小時,終於把浮橋架到了對岸,為紅軍鋪就了一條生命之路。抗戰時期,他擔任新四軍第3師第九旅政委時,曾率領部隊五戰五捷,殲敵三千餘人。
後第九旅划到第四師編製,他任旅長,並回到皖東北繼續作戰,建立抗日根據地。一九四四年,新四軍第4師的師長彭雪楓犧牲後,作為第四師副師長的韋國清,繼續指揮部隊,經過數月奮戰,擊敗了日偽軍以及國民黨的頑固派,從而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
解放戰爭時期,韋國清擔任蘇北兵團司令員時,奉命負責阻擊東援的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這兩個兵團都是蔣介石的王牌兵團,實力不可小覷。不過韋國清接到命令後,立馬分析戰場形式,認為只有靠近敵軍狠狠地打,抓住其要害打,才能拖住兩軍。
於是他指揮旗下各縱隊,加速向敵軍側背進逼,打擊敵軍,最終有效地拖住了東援之敵,從而減輕了正面阻援部隊的壓力,對華野主力消滅完百韜兵團起到了關鍵作用。1949年他被任命為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政委,與葉飛將軍搭檔,參加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後又進軍福建,為解放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國後,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是三野四位兵團政委中唯一的上將。韋國清將軍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戰爭年代他當過戰士、排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務帶兵打仗,建國後又奮鬥在建設第一線,擔任過省長、書記等職,1973年後,他更是進入了政治局,後擔任過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軍委常委等職,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我軍的十位大將都沒進入政治局,韋國清作為上將卻進入政治局,令人佩服。1989年韋國清將軍在北京去世 享年76歲。

历史秘闻 志願軍12軍,軍長是中將,旗下師長軍銜卻比軍長還高

志願軍,很多人都知道,是抗美援朝時成立的,下轄六個兵團27個軍,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可是他麾下的師長後來卻超過軍長,反而授了上將,這是為何?這個軍就是志願軍12軍,隸屬於陳賡、王近山統領的第三兵團,軍團其他兩個軍分別是第15軍和第60軍。
第12軍軍長曾紹山,安徽人,小時候家裡很窮,只讀了三年書就輟學了,15歲時加入的紅軍。在軍隊中,剛開始曾紹山不過是普通的傳令兵,可是他作戰勇猛,善於學習,逐漸成長為軍隊中數一數二的猛將。
建國後,曾紹山率領12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第四次、第五次戰役,還有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戰果斐然。1955年,資歷夠、軍功也不差的曾紹山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15軍軍長秦基偉,湖北紅安人,秦基偉參加過黃麻起義,也是位15歲就加入紅軍的老革命,在紅四方面軍,秦基偉以能征善戰而著稱。
建國後,秦基偉帶領第15軍,在上甘嶺戰役打出了名氣,秦基偉也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第60軍軍長韋傑,廣東人,60軍在抗美援朝損失比較大,不過韋傑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第12軍下轄31、34和35師,第31師師長趙蘭田、第34師師長尤太忠和第35師師長李德生,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看到這裡,讀者問了,這不還是少將嗎?上將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接著往下說。
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在1955年,當時不管是軍銜的制度還是軍服,很大範圍內都是參考蘇軍,到了60年代,兩國關係越來越惡化。所以,在1965年,中國取消了軍銜制。我們在很多電視劇中看到的帽子上一顆紅星、領子上兩面紅領章的軍服,就是出自於這一時期。
因為沒有領章的區分,官大官小根本看不出來,和平時期一個部隊大家都認識,也無所謂,到了戰爭時期,就看出來問題了。1979年的越南戰爭,很多部隊參戰,大家互相都不認識。
所以誰都不知道別人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因此不認識的軍隊領導根本指揮不動軍隊。對越反擊戰之後,中國就開始計劃恢復軍銜制,1985年開始大裁軍,又拖了幾年,這樣一直到1988年,中國軍隊才又開始恢復了軍銜制。
這次授銜的時候,曾紹山已經離休,離開一線部隊很久了,所以,他沒能趕上這次授銜。秦基偉當時是國防部長,資歷夠所以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韋傑在1987年已經去世,沒能趕上。
尤太忠,他當時是廣州軍區司令員,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李德生,當過北京和瀋陽兩個大軍區的司令員,當時是國防大學的政治委員,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相关参考

二野的三位兵團司令員,兩位參加過援朝戰爭,一位擔任過炮兵司令

第二野戰軍簡稱二野,是由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野戰軍改編成的一支鐵馬雄師。在解放戰爭時期,該部隊戰淮海,揮師渡江,直搗蔣介石的老巢南京,對蔣家王朝實行雷霆之擊。讓蔣介石率軍撤退到西南,想依靠西南四省為基地

他身為兵團級將領卻沒軍銜,去世後,周總理親自為他執紼起靈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時,在南京同時舉行著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當時作為南京警備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的袁仲賢。正陪同二野政委鄧老總以及南京市市長劉伯承元帥,檢閱百

志願軍的三個政治部主任,後來兩個都是上將,只有一個是中將

在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先後有三個政治部主任,他們都是長期從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裡手,在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過突出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志願軍的三個政治部主任都是誰?他們都曾擔任過什麼職務?後

他當旅長時,秦基偉是副旅長,1955年授銜,秦是中將,他是大校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劉元帥任司令員,鄧公任政委,下轄3個兵團,共9個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是陳賡,轄第13軍、第14軍、第15軍。第15軍的軍長是秦基偉,政委是谷

司令是開國上將,政委卻是大將,還享受元帥待遇

導讀:司令員和政委,是一支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兩位主官,司令員負責軍事,政委主管思想後勤工作。雖然在級別上政委與司令員一樣,但在1955年,全國第一次大授銜時,大部分司令員的軍銜都高於政委,少數資歷、戰功

同村6人參加新四軍,最後只有他活下來,兒子是上將,親家更厲害

自古戰爭出英雄,我們的開國將領里,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今天,我們不講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今天講的這位將軍,軍銜不高,建國後擔任的職務也不起眼。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與他一起參軍的五個同鄉,只有他一人

二野十虎將,兩位在建國後授予大將軍銜,只有一人享受正國級待遇

第二野戰軍又稱中原野戰軍,也是解放戰爭中,我軍比較有影響力一支部隊。這支部隊一直由劉,鄧二人領導,後人也把他們稱作為劉鄧大軍。雖然,第二野戰軍的人數規模,比不上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但是,在解放戰爭

二野十虎將,兩位在建國後授予大將軍銜,只有一人享受正國級待遇

第二野戰軍又稱中原野戰軍,也是解放戰爭中,我軍比較有影響力一支部隊。這支部隊一直由劉,鄧二人領導,後人也把他們稱作為劉鄧大軍。雖然,第二野戰軍的人數規模,比不上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但是,在解放戰爭

他是塔山阻擊戰的隱形功臣,後來沒有參加授軍銜,可是官至副國級

塔山阻擊戰是影響遼瀋戰役走向,乃至最終結局的一場阻擊戰。當時,由於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的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和第11縱隊,奉命死守塔山陣地,為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攻克錦州開創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他是塔山阻擊戰的隱形功臣,後來沒有參加授軍銜,可是官至副國級

塔山阻擊戰是影響遼瀋戰役走向,乃至最終結局的一場阻擊戰。當時,由於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的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和第11縱隊,奉命死守塔山陣地,為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攻克錦州開創了十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