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曆法傳承至今,並留下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

Posted 日食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朝曆法傳承至今,並留下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夏朝曆法傳承至今,並留下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

2、此工藝我國已經失傳,為何卻在日本傳承至今

夏朝曆法傳承至今,並留下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

我國遠古的人民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最早的活動是以太陽為依據,後來進一步觀察夜晚天空的月亮和星星,並逐漸地掌握其出沒時間、方向的變化。
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和經驗的積累,得知作物的生長變化、寒來暑往和太陽、月亮的循環有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對太陽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得知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對天象的認識已積累了許多經驗。
相傳黃帝時,就已經有專門的人來觀測天象,並且以此來推定春、夏、秋、冬四季,制定一年366天,「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曆法(《尚書·堯典》)。雖然學者們對這些傳說的可靠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也有的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在四五千年前我國古代人們對天象的一些認識。
夏朝建立以後,由於人們生活、生產的需要,尤其是在社會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農業生產,需要按季節來耕種和收穫,所以對天文、曆法的重要性有了較多的認識。在夏王朝中還專門設立了「掌天地四時之官」,也就是說天文官。
古書中有這樣一個記載:「故《夏書》曰:辰不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左傳·昭公十七年》)。《夏書》指的是夏代的史書。辰是指「日月交會謂之日辰」。「辰不集於房」是說日月交會不入其正常位置,也就是說沒有安於房宿(後來的二十八宿之一)的位置,於是就發生了日食。
這次夏代的日食,據《尚書·胤征》說,是發生在仲康時期,此時的天文官,也就是堯時的羲和的後人,也叫羲和。可是這個羲和大不如他的祖輩。他好酒貪杯,整天沉湎於酒食中,擅離職守,經常跑回家中去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迷亂了本性,也不去觀察天象。
而這次日食,他沒有觀察到,未能及時報告,才引起了「瞽(樂師們)奏鼓、嗇夫(管理農事的官)馳,庶人(百姓,或說是奴隸)走」。也就是日食發生時,天昏地暗,於是人們大驚失色,忙擊鼓鳴鑼,嗇夫駕著車子跑,庶人們驚惶不安地往來奔走為的是準備祭祀天神以救日。
當時人們對日食這種天象的規律還沒有掌握,一旦發生日食,便把它看成天神作祟,或是「天狗食日」。經過一場混亂以後,仲康命令當時掌管六軍的大將、胤國的諸侯率兵前去「觀象台」征討羲和,胤侯奉王之命將羲和按罪正法。
關於夏代這次日食的記載,從歷史情況和具體時間上來說,學者們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大家都公認夏代發生過日食,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記錄。
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個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地支相配的「干支紀日」(或叫甲子紀日)法,是我國獨有的紀時方法。
相傳在曆法中紀日使用的甲子,是黃帝時就發明了。夏代是否也是使用干支紀日,目前雖然還沒有見到當時的文字記載,但是從夏朝的17個王的名號來看,其中的胤甲、孔甲、履癸(桀)三個都是以甲、癸天干為王號。
這種以甲、乙、丙、丁等為王號,見於商代的有三十一王。從商朝的甲骨文中證明了當時紀日就是以干支相配,從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到癸亥為止,正好相配為60日,然後又從甲子開始,周而復始。夏代紀日也是否如此,目前資料缺乏,不能確定。而甲骨文中甲子紀日是連續不斷的。
今天我國農曆(夏曆)中所用甲子紀日,一直是由商代延續下來,也有可能是從夏代就延續至今。這種在曆法中使用的紀時方法能夠延續三四千年,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夏朝的曆法是一種什麼樣的曆法,詳細情況今天還說不清楚。但是西漢戴德編的《大戴禮》中有一篇叫《夏小正》,這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傳授的《夏時》,相傳就是夏朝的曆法。但是現存的這篇《夏小正》分為「經」和解釋經的「傳」的兩部分。
根據近年來專家的校正,經文一共只有421個字。對《夏小正》的成書時代也有不同說法,不過都認為時代較早。有的學者認為《夏小正》寫成的時代應是在商代,最晚也是在商周之際。雖然它不完全是夏代的曆法,但是其中還是保留著一些夏代、甚至更古老的資料。至於《夏小正》中解釋經的傳文,則是戰國早期儒家的作品。
《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曆」的月份。在一年的12個月中,記載了每一個月的物候、氣象、天文、農事、田獵,以及與農事有關的活動。其中以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活動變化來進行農事活動的記載,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物候學。如在一年的12個月中都有一些有關物候的記載:
正月:雁飛向北方,雉雞振翼鳴叫(尋求配偶),魚從結冰的水底向上浮,田鼠出洞了,園中看見韭菜長起來,柳樹長出花絮,梅、杏、山桃開花了,農夫們修整耕田起土的農具耒耜等等。
二月:到田中去種黍,羊開始生羔,開始祭鮪(捕魚時候來到),堇菜長出來,開始採摘堇菜,昆蟲蠢動了,燕子來到了家中作巢,黃鸝開始鳴叫,芸菜也開花了。
三月:桑樹萌發,楊樹抽枝,螻蛄鳴叫,採摘蘵草,桐樹開花,斑鳩鳴叫。
四月:麥蚻鳴叫,園中的杏樹結果了,蛙開始鳴叫。
五月:浮游蟲大量的產生,伯勞鳥鳴叫,蟬也鳴叫了,開始分裁蓼藍(染色草),煮梅子的時候到了。
六月:煮桃子的時候到了,鷹開始學飛。
七月:蘆葦開花,小狸長大了,池水中長出了浮萍,掃帚草長成了,寒蟬開始鳴叫,這時雨也下得多了。
八月:瓜成熟了,棗也下樹,栗開始裂皮脫落,鹿開始交尾,鴽鳥飛去,田鼠多起來。
九月:大雁遷向南方,燕子升高飛去,各種野獸入穴,菊花盛開,開始種麥。
十月:冬季打獵之時來到,烏鴉忽高忽低的飛翔,夜長的時候到來。
十一月:狩獵開始,麋鹿解角。
十二月:弋鳥高飛鳴叫,冬風起,昆蟲潛入地下。
這是從遠古的時代起,人們就世世代代的從採集、打獵、放牧和農業的生產活動中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這種觀察自然界中的物候來安排農活的傳統,一直流傳了幾千年。到現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然保持著這一傳統。
從《夏小正》的經文里和其他有關夏代的資料中得知,夏朝使用的曆法——夏曆,一年稱做一歲,「夏正」是「建寅」。因為古代人們把12個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一年的十二個月互相配合,以通常有冬至的夏曆十一月配子,12月配丑,一月配寅,直至十月配亥。以哪個月為歲首,就稱該月為「建×」。
夏朝是以正月(一月)為歲首,正月初一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所以稱為「建寅」。這種曆法是與農業生產的季節密切結合的,所以人們就把夏曆也叫做「農曆(俗稱陰曆)。現在我們每年的春節,就是夏曆年的第一天。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夏商史話》。《夏商史話》作者為孟世凱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此工藝我國已經失傳,為何卻在日本傳承至今

斗拱相接,榫卯相連,整個建築不使用一顆釘子卻能使大型建築矗立千年不倒,這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木式古建築。
在日本有這樣一位木匠,他不僅登上了日本的小學課本,還受到來自天皇頒發的最高榮譽證書。此人一生只干一件事,那就是維修保存了1300多年的日本奈良法隆寺木式建築群。這個木匠一生只修造宮廷和寺廟的古建築,從不建造民宅。即便是他自己家的房子,他也是請民宅木匠乾的。
而像他這樣的維修古建築和宮廷的木匠,在日本被稱為「宮廷木匠」或「法隆寺木匠」。此人出身法隆寺木匠世家,3歲入行,16歲拜師,27歲就成為了日本宮廷木匠行業的總首領。請記住他的名字,他叫西岡常一。
·什麼是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
如今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工匠精神,那請去德國和日本參觀一下,而不是去看一切都為商業化運作的美國。
當你在午飯時間走進日本的小學校園,你首先會看到的是校長和老師帶著學生在一起吃政府統一發放的營養餐。
隨後,孩子們會輪流值日。不但要將餐具洗擦乾淨,就連喝過的牛奶盒也要挨個拆開洗乾淨,疊放整齊之後等著送餐師傅下次來拉捎走。
這既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從小就培養了孩子環保意識和工匠精神。
而西崗常一祖父三代都是日本「宮廷木匠」的首領,在日本尊稱他們為「棟樑」。
唐宋之後,中國精妙的古建築手藝已經失傳。
但在大唐時期,卻有大和尚鑒真將這項技術傳入了日本,並一直在日本延續至今。
如果你去過奈良,看過法隆寺體系里的唐宋建築群,你絕對會被那些建築的力量之美所震撼。
而這些建築能存活至今,離不開西崗常一這樣的工匠。
·為何說沒有一顆佛心就做不了日本木匠界的大師
西崗說:真正的大師必須要有一顆赤貧的心態。
西崗身為木匠界的領軍人物,卻在最窮時,為了維持生計,連自己家的林地都給賣掉了。
如果一個匠人,整天考慮的是自己怎麼發財,而不將心思用到研究工藝和手藝上,那他絕對成不了一代宗師。
而如果一個木匠沒有對神靈的敬畏之心,在神佛修造木塔大殿時心理還盤算著預算和自己得失的問題,他修建出來的東西也長久不了。
即便西崗好幾年都沒有工作,西崗也絕對不接民宅工程,因為修建民宅和打造寺院是兩個概念。
造民宅必須要考慮時間和成本,而法隆寺工匠只考慮建築的壽命、建築的美、建築自身的價值,至於成本和時間,不是工匠應該考慮的問題。
所以,即便是維修,從籌備到完工,有時一次也要一二十年時間。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換來的卻是千年的矗立不倒。
·不買木料要買一座山
很多人並不知道,像西崗這樣的人,一生都在關注奈良的各個古建築。
為此,他要到各個景區定時地去查看建築的現存情況。當然,這是不收門票的。否則,西崗早就餓死了。
像法隆寺和日本的御所,他們所使用的木材都來自一座山上,都是千年以上的木材。西崗說:千年木材方得千年建築,而現代工藝做出來的那些外觀華美的拼接板,最多只能使用三十年。
這既是對大自然的不尊重,又是對神靈的褻瀆。樹木使用的壽命,必須要和他生長的時間形成循環才是大自然。
為什麼維修古建築要買一座山呢?因為,市場上的木材來自不同的產區,木材自身的屬性就差異很大。
而修造木式古建築,使用同一座山上的木材,對建築本身是穩定性最好的。
山南邊的建築硬而細,北面的粗而軟,但都有各自的用途。每一顆木材,都西崗在維修十年前親手挑選的。僅僅風乾木材,就需要十年的時間。
這樣風乾的木材,即不容易變形,而且還能提前診斷出這些木材的所有缺陷。
·不按尺寸按屬性
中國木式建築里有個特性,就是嚴格的對稱性。
但如果你去法隆寺旅遊,你會發現每個柱子都有細微的差別。
這不是因為師傅粗心大意,這是故意設置的。
因為,房子在造好之後都會彎曲變形,如果你像搞鋼筋水凝土那樣弄出嚴格的尺寸來,反而會在力的作用下,使建築快速變形。
相反,根據木材不同的屬性,對他們進行量身打造。
比如:往右擰的木材,就要找一棵往左擰的樹來給它對應。這樣修造出來的房子,會在下沉之後將整個結構擠得更結實。
·手藝手藝,用手才有藝
當火器普及之後,武藝很快就落魄了下來。
同樣,西崗這樣的家族註定是發不了財的。因為,他們從事的工作,是逆時代而行的。
全手工由木匠挖出來的碗,雖然是藝術、是文化、是個性,但幾個人能用起呢?
而日本法隆寺木匠,幾乎都拒絕使用現代電動工具。
西崗說:電動工具能讓手藝人喪失靈魂。
電動工具打造出來的木料看似整潔,表面卻很粗糙。而純手工用刨子刨出來的木料,木滴都存不住。
當一萬個細微的差距疊加在一起,就能經受住千年時光的驗證。
而作為學徒,前三年乾的事,除了打雜,就是磨工具。
日本宮廷木匠的工資不算高,但他們隨身攜帶的三塊磨刀石就價值10萬多元人民幣,這還不算他們的昂貴工具。
喜歡日本武士刀的人都知道,日本名匠鑄造出來的寶刀即便給你一把,你想維護下去,也是很難養的。而且,每個人的工具必須要自己磨。
因為每個人的習慣和手法不同,所需要的刀刃角度就不同。
而現實中多數工匠則是,氣釘槍一壞,就完全喪失了幹活的能力。
·三年尋師,十年收徒
在法隆寺工匠里,用的是師父這個詞,而不是師傅!習武人說:師徒之間是以性命相托,並以性命相見。
不懂這句話的人,不是孩子,就是太過膚淺。
而宮殿木匠,為了將手藝傳承下去,找徒弟更是嚴格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西崗和父親都師從祖父,但作為後來者,西崗的成就更大,這就嚴重造成了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
在父親臨死前,西崗幫父親完成了他未完成的一座木塔。
但父親到死都不肯看一眼兒子的作品,因為他既不甘心,也不服氣自己會被兒子超越。
在完工時,西崗還是將父親的名字寫在了總棟樑的位置上了。
但面對記者的採訪,西崗毫不客氣地說:我父親的手藝確實很爛!
而西崗的徒弟小川為了拜師,不但苦苦等了三年,還當了快十年的學徒。
在這十年中,小川像苦行僧一樣吃住在西崗家。
西崗的兒子比父親的徒弟大十幾歲,但吃飯時必須要坐在小川的下手。西崗工作到84歲,活到87歲。
他死後,西崗的所有木匠工具都被他徒弟拿走了。
而作為西崗的兒子,卻完全沒法繼承父親的遺產。
因為西崗的兒子不是手藝人,沒有權利繼承木匠的衣缽。什麼是行規,這就是行規!
當你查找一下【金剛組】的資料之後,你會不會對他們的堅持和執著肅然起敬呢?
·同一個月亮卻照射出不同的人
僅僅是木匠這樣嗎?即便是陶瓷、絲綢、茶葉這樣原先在古代中國壟斷性的「高科技」產品,看看如今是市場上,真正的精品卻幾乎全被國外品牌所壟斷。
當很多人在將「差不多」這個詞放在嘴邊時,人家卻在發揚工匠精神。
當有人罵別人崇洋媚外時,為什麼不去想想有錢人怎麼總是喜歡購買進口商品呢?難道不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嗎?

相关参考

此工藝我國已經失傳,為何卻在日本傳承至今

斗拱相接,榫卯相連,整個建築不使用一顆釘子卻能使大型建築矗立千年不倒,這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木式古建築。在日本有這樣一位木匠,他不僅登上了日本的小學課本,還受到來自天皇頒發的最高榮譽證書。此人一生只

世界最早的女間諜,喬裝打扮深入敵人核心,讓夏朝得以復國

在中國歷史當中就已經有了第一位女間諜,而她更是在世界中有記載在當中的第一名女間諜。這位女間諜可以說才貌雙全,她為她的國家付出了很多。在夏商時代女性是可以上戰場的,她打探敵方軍情,來到敵軍陣營。在歷經千

中国最早的天文历史是这几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将一年分为十

是焉非焉——曹操墓事件全記錄

人文古墓:是焉非焉——曹操墓事件全記錄編輯推薦本書是對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輿論界對發現曹操墓事件大辯論大討論的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陳述和展示。本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兼容並包」的原則,編

是焉非焉——曹操墓事件全記錄

人文古墓:是焉非焉——曹操墓事件全記錄編輯推薦本書是對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輿論界對發現曹操墓事件大辯論大討論的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陳述和展示。本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兼容並包」的原則,編

爲何古代人用“瓷枕”,這麼硬枕着不難受嗎

爲何古代人用“瓷枕”,這麼硬枕着不難受嗎?專家:方便女子世界史上最早的使用枕頭的記錄是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使用的,而在我國,雖然沒有確切的最早出現枕頭的記錄或文物,但歷史發展到戰國

淺談春秋時期的天文和曆法

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也隨之得到了提高,如天文和曆法等在此時即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性發展。我國天文學的初步體系即是在這一時期得以確立。在古代,由於農業發展和政權統治的需要,統治者歷來十分重視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辅佐少康恢复夏朝

女艾,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搜集情报的始祖。辅佐夏朝少康帝(约公元前1868—1848年在位)消灭篡位的寒浞及其子浇和(豕壹)、复兴家国的大功臣和大臣,各支艾氏宗派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大盤點,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1先秦時期: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

夏朝是如何灭亡的

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时至今日依然是有争议的,不过争议夏朝存在不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外国学者。在《史记》中,司马迁是记载了夏朝的,《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详细的记载了夏朝的存在,以及发生的主要事情。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