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舊衣服不要輕易送人,好心也會產生誤會,不是迷信是科學
Posted 迷信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家裡的舊衣服不要輕易送人,好心也會產生誤會,不是迷信是科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家裡的舊衣服不要輕易送人,好心也會產生誤會,不是迷信是科學
2、為什么新年不要輕易立flag,看看歷史上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真的慘
家裡的舊衣服不要輕易送人,好心也會產生誤會,不是迷信是科學
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我們就會發現,家裡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各種不用的東西,扔了可惜,留著又沒什麼用,衣服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朋友都會選擇把衣服送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衣服在送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點,不然可能還會引起別人的誤會。第一個要注意的是,衣服質量一定要有保障。因為是舊衣服,所以很多衣服的質量可能並不算太好了,有一些因為布料的問題,可能還會出現起球等問題,可能你覺得送給別人是一片好心,但也有可能會引起別人的誤會,覺得是是看不起人家。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貼身的內衣不要送。對於很多直接接觸皮膚的衣服,像是內衣內褲、秋衣秋褲,以及襪子等等,不要隨便的送人。一個是這些東西比較的私密,還有就是價格也不是很貴,實在是沒有比較送人,如果強送給別人,可能還會引起別人的誤會。
第三個要注意的是,小孩的衣服不要隨便的送人。很多的人都喜歡把自己家裡孩子當年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用來送人,因為都覺得自己給孩子買的衣服都是非常好的質量上也非常的有保障。但是,因為時間比較長的原因,可能這些小孩子的衣服會有很多的細菌,可能造成別人孩子皮膚出現問題。還有喜歡送鞋子的,每個人的腳型並不一樣,穿上不合腳的鞋子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發育出現問題,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
上面提到的這些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注意方法,不過如果合適的話,一些舊的衣服用來送人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選擇。你送過別人衣服嗎?你穿過家長帶回家的別人送舊衣服嗎?快來評論區告訴我吧!
為什么新年不要輕易立flag,看看歷史上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真的慘
1.《三國演義》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喜歡立flag,可惜故事情節疾轉如風,大多數flag都是「 ”即立即倒”,要不是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嚴肅的「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沒准會有人把它當成一個「 ”flag段子大全”。
舉幾個例子。蔣干向曹操自薦,去說服周瑜,立下flag,「 ”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結果自己中計了。於禁向曹操自薦,去攻打關羽,立下flag,「 ”生擒關某,獻於麾下”,結果自己被捉了。
不僅曹操手下,曹操本人也很喜歡立flag,比如赤壁之戰前後。
赤壁之戰前,曹操信心爆棚,大會諸將,說:「 ”收服江南以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結果大家都知道,一把大火,曹操血本無歸。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走,更是創下「 ”一天連倒三個flag”的記錄。當時曹操從小路逃生,走着走着突然一聲爆笑。眾人忙問,丞相你這是咋咧,難道經不住失敗的打擊失心瘋了?曹操邊笑邊說:「 ”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話音未落,趙雲帶兵殺出,曹操死戰逃脫。跑了沒多久,曹操又是一聲爆笑,說如果在這兒「 ”伏下一軍,如之奈何”,結果張飛殺出,曹操又是死戰逃脫。又跑了沒多久,曹操第三次一聲爆笑,說如果在這里”伏下一軍,如之奈何”,結果關羽殺出。曹操都「 ”死戰”兩次,這次實在沒招了,只好腆着臉,乞求關羽放一馬。
曹操的flag雖然倒得多,但還不是最慘的。《三國演義》中最慘的兩個「 ”插旗者”,得魏延和王朗PK一下,還不一定能決出勝負。
蜀國大將魏延,「 ”腦後有反骨”,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死前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 ”砍旗計劃”。魏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安排得妥妥的,自顧自地立起flag,在兩軍陣前連喊三聲:「 ”誰敢殺我?”早磨好刀的馬岱在魏延身後大喊一聲:「 ”我敢殺你!”手起刀落,魏延卒。
魏國謀士王朗,自覺口才出眾。諸葛亮和曹真在渭水大戰時,王朗立下flag:「 ”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而退。”沒想到諸葛亮除了五行八卦外,還擅長口遁,尤其放出了大招「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讓王朗倒撞馬下吐血而亡。
2.
flag即立即倒,不只發生在《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里,歷史上的真實事件,都是血淋淋的。
秦始皇登基時,立下flag:「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結果,秦朝二世而終。
北宋時,史官們編纂《舊五代史》,把後晉亡國之君石重貴一頓嘲笑:「 ”族行萬里,身老窮荒。自古亡國之丑者,無如帝之甚也。千載之後,其如恥何,傷哉!”
「 ”石重貴”對有些同學可能是個生僻詞,簡單說下他的故事:石重貴是後晉最後一個皇帝,亡國後被契丹擄走,最後死在今天的遼寧朝陽。所以北宋史官才譏諷他,說全家都被俘虜到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真丟人哎,一千年後人們會怎么看你呢?太可恥了,太憂傷了,呵呵呵。
結果沒用上一千年,二百年後北宋皇帝就重復了同樣的故事。不知嘲笑石重貴史官們,臉頰上是否會出現了大面積的紅暈?太可恥了,太憂傷了,呵呵呵。
這兩個例子離我們稍遠,再舉一個時間比較近的例子,蔣介石蔣公的例子,同樣慘烈。
1927年,蔣介石要娶宋美齡。不過,宋美齡信教,只能接受一夫一妻制,而蔣介石當時有一個妻子,叫陳潔如。這是「 ”蔣宋聯姻”的最大障礙。
蔣介石欺騙了陳潔如,說你先出國讀書,幾年後咱倆再恢復夫妻關系。為了忽悠陳潔如,蔣介石還在她家佛像前發了重誓,立下flag:
自今日起五年之內,必定恢復與潔如的婚姻關系。如果違反誓言,沒有將她接回,我佛將我擊斃,將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十年二十年之內,我不對潔如履行我的責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將我放逐永不許回來。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蔣介石的flag倒了,誓言也大都應驗了。
3.
立下的flag為什么總容易倒呢?其實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早有研究。
2009年,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找來49名心理系的學生,做了一個問卷:「 ”你要成為一個心理學家么?”
隨後,研究人員將「 ”我要成為心理學家”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研究人員對他們說,我知道你要成為心理學家,加油;另外一組,對他們啥也沒說,漠不關心。
一周後,有趣的現象出現了:那些被研究人員鼓勵、知道研究人員了解自己目標的學生,也就是立下flag並為人所知的學生,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變少了;而那些研究人員漠不關心的學生,不知道研究人員了解自己目標的學生,仍然像往常一樣認真學習。
簡單說,就是人們立下flag後,努力的程度反而降低了。這就是flag容易倒下的根本原因。
那下一個問題又出現了,為什么立了flag,人們反而不願意努力了呢?
心理學家分析說,人們在制定此類目標時,往往並不是很具體,而寬泛的定義會讓人產生虛假的成就感,尤其是在被別人了解和吹捧後,你會產生「 ”似乎我已經完成目標”的幻覺,並因此降低行動力。心理學家還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目標越狂熱,越容易受到「 ”他人認可”虛幻的影響。
比如,你公開立下flag要成為一個作家,然後寫出點東西發到朋友圈或微信群里,很多人就會出於各種目的瘋狂地吹捧你。而你「 ”彩虹屁”籠罩之下,會陷入一種「 ”身份虛幻”之中,這種「 ”身份虛幻”既會讓人沉醉,又讓人搞不清自己的真實水平。然後,你會越來越習慣於和「 ”粉絲”互動,滿足於贊揚和吹捧,閱讀和寫作的時間自然會大大降低,你甚至會感覺到自己天縱英才,根本不需要再去研究寫作技巧了。
當然了,立flag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光武帝劉秀。劉秀年輕時,立下一個flag:「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既要當大官,又要娶美女,和我們有志青年的目標差不多。
後來,經過努力打拼,劉秀真把心中的女神娶回家了,還當了比「 ”執金吾”不知道大多少的皇帝。所以,雖然心理學家說「 ”flag”容易倒,但最後會不會倒下,還得看個人有沒有強大的行動力。
最後,祝所有同學新的一年,都能實現成功三連:暴富脫單減肥成功。
嘿嘿。
相关参考
為什么新年不要輕易立flag,看看歷史上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真的慘
1.《三國演義》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喜歡立flag,可惜故事情節疾轉如風,大多數flag都是「”即立即倒”,要不是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嚴肅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沒准會有人把它當成一
為什么新年不要輕易立flag,看看歷史上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真的慘
1.《三國演義》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喜歡立flag,可惜故事情節疾轉如風,大多數flag都是「”即立即倒”,要不是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嚴肅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沒准會有人把它當成一
出宫后,这些女眷们散后便仍旧乘坐原先的肩舆回家,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只有一家出了问题。当时传闻说某京卿张某的老婆,回来的时候衣服虽然仍旧是原来的衣服,但人却已经面目全非,根本不是原来那个人。本文摘自《大
大多數人由於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歷史觀,所以很容易對古代社會產生一些誤區。雖然在落後政體的影響之下,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勞苦大眾,基本上都處於缺衣少糧的生活狀態之中,但在社會比較穩定的時候,他們的餐桌其實
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應該算得上歷史上少有的幾場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運動之一,最巔峰時期,他們幾乎佔領了半個清朝的領土。如果不是起義的幾位領袖在建立政權後慢慢出現了內部鬥爭,導致整個起義夭折,很有可能太平天
正所謂“有一千個觀衆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文學作品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爲讀者身份、閱歷、學識的不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觀感。比如《水滸傳》中的拼命三郎石秀,讀者對他就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看法。一部分讀者認
正所謂“有一千個觀衆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文學作品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爲讀者身份、閱歷、學識的不同,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觀感。比如《水滸傳》中的拼命三郎石秀,讀者對他就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看法。一部分讀者認
#元末明初#元末奸臣當道:元朝最終破滅其最根本,最要命的是身為丞相的綽斯戩是一個奸臣,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把不顧國家安危。一心考慮的並不是該如何平定元朝的動蕩局面,平定國家內亂,而是趁國難之際大撈橫財,
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很多的成語,用來形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人,這些成語背後一般都會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或者寓意。比如買櫝還珠,講的是買東西的人沒有看到貴重的東西,隻取走了自己想要的要一部分,又比如臥薪嘗膽
拋開從小被灌輸的家國仇恨,我對日本這個民族還是很佩服的,他們對我們唐文化的發揚、人與人之前的那種謙遜,面對外敵的那種同仇敵愾、自上而下的學習能力,加上不固步自封,尤其是他們對教育、對後代的那種重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