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Posted 炮台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編者註:昨天發的傅惟光先生的文章《嫩江草原七千年鷹的形象》,關鍵的七千年前鷹的照片沒發,這裡補上。(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1685一1686年兩次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歷史見證,現存黑龍江省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和齊齊哈爾炮台屯
單麗麗 傅惟光
(齊齊哈爾市文物保護中心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摘 要】清初黑龍江設置火器營,齊齊哈爾市區有地名炮台屯,演練火炮之所,現仍稱炮台屯。
【關鍵詞】齊齊哈爾炮台屯 黑龍江火器營建制 炮台屯名副其實
【齊齊哈爾有個炮台屯】
齊齊哈爾市區,火車站東南有個地名叫炮台屯,乘火車到齊齊哈爾,馬上要進站了,看到一排排紅磚的樓房,這裡就是齊齊哈爾的門戶炮台屯。
炮台屯是一個古老的村屯,曾經有久遠的歷史。據1992年齊齊哈爾《地名志》記載:「炮台屯,在鐵鋒鄉政府駐地西南2公里。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聚落與城區相連,呈長方形,面積0.8平方公里。」建屯的歷史要早於齊齊哈爾清代駐防城的歷史。
【清代黑龍江火器營的設置有關的歷史】
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置,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駐黑龍江城(黑龍江左岸老璦琿),於嫩江西岸齊齊哈爾屯,始設齊齊哈爾水師營制,設總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於江西齊齊哈爾屯又增設火器營,置參領。
黑龍江將軍駐地,1684年由左岸遷至黑龍江右岸新璦琿(今黑河璦琿鎮),1693年遷至墨爾根(今嫩江縣),1699年黑龍江將軍駐地移駐齊齊哈爾。據魏毓蘭所著《龍城舊聞節刊》記載:「火器營舊在內城東北隅,即大人府之左近,清康熙三十二年,建『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庫正三楹。左『神威將軍』炮庫,又南為鉛丸,苘麻庫,右為子母炮庫,又南為軍械庫,各三楹。前建樓門一楹,門外左右各建官兵值班堆撥一所。四周繚以土牆,其右廂則木柵圍之。又西一面外築土牆,長十五丈五尺。今改參謀處。」
清代加強了黑龍江的防務,特別注重了火炮的使用。重點的邊防重鎮,都配置了火炮。關於火炮的配置,西清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前後所著《黑龍江外記》,已有記載。西清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是鄂爾泰的曾孫。西清於嘉慶十一年,從北京來齊齊哈爾,入黑龍江將軍衙門,任銀庫主事兼義學教習。在齊齊哈爾任職期間與謫戍此地的文人廣交朋友,遍訪民間庶人,所見所聞一一錄之。遂寫城筆記體裁的《黑龍江外記》八卷,開黑龍江志書之先河。其中第172條記載:「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皆有炮,曰『神威無敵大將軍』,齊齊哈爾、黑龍江各四位;曰『神威將軍』,齊齊哈爾,黑龍江各十二位,墨爾根八位;曰龍炮,齊齊哈爾六位;曰威遠炮,齊齊哈爾、黑龍江各二位;曰子母炮,齊齊哈爾二十位,墨爾根、黑龍江各十位。其雅克薩城所獲羅剎炮三位,烏寧克爾、珠爾亨等處所獲羅剎炮二位,並殘毀子母炮一百九十五位,行營炮四位,皆齊齊哈爾庫貯,永遠不動。」
清代為了鞏固黑龍江的邊防已經廣泛使用和配備火炮,在抗擊外來入侵和保衛祖國北疆發揮了重要軍事作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爆發的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都統彭春率水、陸軍北進,反擊沙俄入侵。陸軍萬人,攜巨炮200門,自江西齊齊哈爾屯出發,進擊雅克薩。
西清在《黑龍江外記》173記述「《八旗通志?將軍郎談傳》:『臣等愚意,欲取雅克薩諸城,非紅衣炮不可破。記奉天府有紅衣炮數座,若速遣官得之,十炮即可濟用』。又言:『令副都統溫岱等潛進紅衣炮於城北攻之,護軍參領博里秋等於兩翼放神威將軍炮夾攻之』。又言:『率護軍參領馬世基以龍炮擊之』。然則今日庫貯炮,具皆平定羅剎故物也。」是時指出,火炮在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庫貯的大量火炮,都參加過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是歷史的見證。
【炮台屯為黑龍江火器營操練之所】
黑龍江大清炮隊,每年都要到城東十里炮台屯,操練演習火炮。據《黑龍江外紀》卷四191,「炮以霜降日在齊齊哈爾城東十餘里演放,將軍、副都統或去或不去,事亦責在參領」。即由參領負責,每年霜降之時於炮台屯操練,演放火炮。第174條記載了,演放火炮用火藥等事項。「操放槍、炮,每槍例火藥六斤六兩,轟葯一兩二分,鉛彈五百三十三枚。神威無敵大將軍一位,例火藥一百八斤。神威將軍一位,例火藥五斤一兩。龍炮一位,例火藥一斤六兩五錢,轟葯一兩八錢,鉛彈九枚。每歲京師、奉天、吉林遞送之數止此。其諸城備用數目,統計火藥三萬五千七百三十七斤、轟葯三百四十九斤、鉛彈八十二萬四千三百五十枚。而白布三百四十一丈、火繩六百丈、線麻七千九百八十斤,附貯藥引火所必需也。」
清代的火炮為前膛炮,從前方炮口填充火藥和彈丸,用線麻和布塞緊。炮後上方引信,點火放炮。火藥分橫、順,轟葯是橫起爆炸作用,順葯起發射作用。用藥比配很嚴格,否則出炸膛自傷事故。放炮產生熱量,霜降之後進入初冬,火器營在初冬操練。城東十里這處演練靶場,就是炮台屯名稱的由來。
火藥庫在磚城東北角,後來改建北關電影院,現已拆除。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1975年5月,發現於齊齊哈爾建華機械廠。年初建華廠的宣傳幹部沙濤到哈爾濱參加學習班,省直文物系統的專業人員講述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過程和關於「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情況。沙濤回到齊齊哈爾後,開始尋找銅炮的線索。在原建炮庫的所在地,建華廠十五車間廢料堆中找到了「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一位。原有四位僅存此一位,報告給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省博物館派專人取走 「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並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連同一枚彈丸一起在省博物館展出。
關於沙濤的名字,差不多齊齊哈爾人家喻戶曉,後調到齊齊哈爾市檢察院,作書記員,1983年11月7日在搶救落水青年時壯烈犧牲,年僅34歲。沙濤舍已救人廣為人知,但是沙濤發現國家一級文物「神威無故大將軍」銅炮,從來無人披露。我們應該銘記沙濤發現國家一級文物的重要貢獻。
「神威無故大將軍」銅炮,是雅克薩對俄自衛反擊戰的歷史見證。炮重1000公斤,炮身通長248厘米,炮口內徑11厘米,外徑27.5厘米,底徑34.5厘米。炮身鐫刻滿漢兩行文字為「神威無故大將軍」、「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炮身前細后豐,並有相間的五道隆起,中部有左右兩個柱狀耳,炮口底部正上方有瞄準用的星和斗,後部上方有 放火繩的圓孔。遺存實心鐵彈丸一枚,重2.7公斤。
【神威無敵大將軍和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十七世紀中葉沙俄帝國不斷進犯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掠奪,構築城池,對我國北疆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清廷決定對沙俄侵略者進行堅決有力的打擊。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夏,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奉命率領清軍一千人,駐守黑龍江北岸的黑龍江城(老璦琿,今俄方境內維笑勒依村)。八月,康熙皇帝下令薩布素統領吉林烏拉、寧古塔駐防的滿洲八旗兵和增派的達斡爾官兵一千餘人,攜家眷移往黑龍江城。與盤距雅克薩的俄人呈對對壘之勢。由於俄人拒絕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所以清廷不得不採取自衛反擊的立場,堅決徹底清剿沙俄入侵。為了決戰雅克薩,清軍作了充分的準備。康熙二十一軍(1682年),前往雅克薩偵察的副都統郎坦,全面了解敵情後,曾上奏康熙皇帝,清撥「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第二年「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經吉林運抵齊齊哈爾(嫩江西岸齊齊哈爾火器營),後隨軍北上,運至黑龍江城,雅克薩前線。固守雅克薩的俄人不滿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清軍三千人,有駐防璦琿的滿族官兵、京營八旗、吉林和齊齊哈爾的水陸兩軍和善用藤牌和刀片的福建藤牌兵。還有齊聚於前線的索倫、達斡爾族官兵。火器營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等巨炮蓄勢待發。康熙命令清軍分水陸兩路進取雅克薩。五月二十二日,清軍各路兵馬,自璦琿齊聚雅克薩城下,向俄軍發出最後通牒。俄軍非但不撤退,反於次日晨發兵來犯,被清軍殲滅。對於如此頑敵,當晚,前線都統彭春等遂下今清軍合圍攻城。一面於城南布兵,設擋牌、土壟掩蔽,施放強弓 弩。又一面,將紅衣炮潛進城北形成南北夾擊,兩翼配置神威將軍炮,形成火炮夾攻強大的攻擊火力。同時另一面進戰船於城東南,以水軍進攻,堵其退路。郎坦又下死命令,於城下三面積柴火,焚城。在清軍強大的攻勢下,俄軍頭目托爾布津,出城投降。清軍以必勝的決心和強大的實力,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薩戰役的勝利。但是侵略成性的沙俄賊心不死,被投降釋放後,又拼湊人馬重占雅克薩,托爾布津不識改悔,又一次與中國人民為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爆發了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六月初,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都統郎坦率二千清軍,分水陸兩路包圍了雅克薩城。附近各族群眾派來了弓箭手參加支援。俄軍憑藉洋槍洋炮,死守城池。清軍在古城島高地布置了「神威無敵大將軍」等重炮火力群。經過三次激烈戰鬥和近兩個月的圍囤,城內彈盡糧絕,匪首托爾布津被火炮炸死,固守的俄軍八百多人,僅剩一百多人落荒而逃。「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在雅克薩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雅克薩城夷為平地。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抗擊沙俄入侵,保衛祖國北疆的一次重要戰役,以輝煌的戰績載入史冊。雅克薩停戰後,兩國舉行了邊界談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9月7日),中俄簽定了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以黑龍江為界,延續了二百多年邊界的長治久安。
雅克薩戰役後,以「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為首,戰功頗豐的眾火炮榮歸黑龍江將軍駐地,興建炮庫於齊齊哈爾封存,愛護有加。直至1975年,沉寂了二百八十九年之久,僅剩一位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被沙濤同志發現,才重見天日,人們才目睹了國家一級文物「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威嚴尊容。讓我們成為永遠的記憶,雅克薩之役,「神威無敵大將軍」和發現「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的有功之人沙濤同志,讓歷史告訴未來,千秋永續。
【炮台屯歷史文化名城的傳承印跡】
保護傳統地名,就是保護城市的歷史。齊齊哈爾地名志的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年),就建有炮台屯,是比齊齊哈爾清代駐防城歷史還早的古老村屯。三百五十八年以來,炮台屯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承載了齊齊哈爾城市歷史的文脈。炮台屯位於齊齊哈爾中心城區東南,地勢較高的砂阜,每年霜降過後黑龍江火器營的大清炮隊在這十里之外打靶、演練,又在雅克薩之戰,盡顯了神炮的神威無敵。火器營成為了久遠的歷史。炮台屯的存在和僅剩一位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是難得的歷史見證。
炮台屯作為一個地名,卻很少有人知道,炮台屯名字的由來,與炮有什麼關係。炮台屯的名稱就緣於,這裡曾有炮台,是黑龍江火器操練火炮之所。
地名就是城市的記憶,記載了城市的歷史,保護地名就是保護城市的歷史,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記憶,失去記憶的的城市將失去魅力。齊齊哈爾的古老地名追述著這個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血脈。齊齊哈爾的名稱,是從嫩江以西的齊齊哈爾屯帶過來的,卜奎或稱西站未自卜奎驛站,龍沙來自三百多年前方式濟所著的《龍沙紀略》,是記述黑龍江齊齊哈爾的第一部志書。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忽略了對地名的保護,很多地名丟失了,包括齊齊哈爾數不清的傳統衚衕名稱,洋名怪名干擾了城市的歷史。建築界有一句被建築師們經常重複的話:「建築創作從尋找城市開始。」既然是歷史文化名城,就是應該不要讓城市失去記憶,要尊重歷史、敬畏歷史。防止在城市建設中,亂拆歷史建築,亂改歷史遺留下來的地名,失去城市的記憶。
【今日炮台屯的守護】
炮台屯,有一陣子出名了。1982年前後,齊齊哈爾的鐵路部門開發了炮台屯,在這裡建起了三十八棟鐵路家屬居宅樓房。隨後炮台名聲大振,相繼建起了學校、商店、鐵路俱樂部、浴池、衛生所……,一時間成為了一處繁華之地,還有一所教堂。炮台屯確實火了一陣子!但是經過三十幾年市裡城區的發展,這獨處市區東南一隅的炮台屯,由於閉塞、交通不便,有點兒與世隔絕,並逐漸走向蕭條。道路不好,唯一的3路公交車,拒絕駛進炮台屯為終點。因為拉不到乘客,計程車拒載去炮台屯的乘客。炮台屯蛻化為,急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棚戶區。
由於閉塞交通不便,缺少開發,已致於很少有人涉足炮台屯,這裡成了他鄉僻壤。通往炮台屯的路上,一處處倒閉的工廠,破廠房接二連三的映入眼帘,更增加了所有的破敗。
炮台屯有過光榮的歷史,輝煌的過去,現在卻成為了城市的一角,沒有人再關注這個地方,齊齊哈爾的南大門,南來的火車載的客人,第一眼見到的齊齊哈爾,就是炮台屯。有居民證實,炮台屯靠近南貨場一側,確實有炮台。歷史文化名城關鍵是歷史文化,我們不能作沒有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規劃中,要抓住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核心。保護開發齊齊哈爾的門戶——炮台屯。
齊齊哈爾炮台屯,是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名片,是清代黑龍江的重要史跡。黑龍江清代在維護祖國統一,保衛祖國北疆,抵禦外敵入侵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不少歷史遺存由於歷史的原因已經不復存在,然而齊齊哈爾炮台屯和「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依然保留了下來,成為黑龍江軍民抗擊外來入侵的真實可靠的鐵證。
近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將炮台屯列入了老舊小區改造日程。炮台屯樓群和環境整治已經啟動,計劃三年完成全面改造,炮台屯將再現往日生機。
參考文獻:
齊齊哈爾志稿《地名志》1992年
《龍沙紀略》清 方式濟
《黑龍江外記》清 西清
黑龍江省志第五十三卷《文物志》
1984年版齊齊哈爾地圖的炮台村
【作者簡介】
單麗麗:(1978年—)黑龍江省肇東市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傅惟光:(1944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滿族文化網
扎龍乾屍大清公主親王女兒
扎龍乾屍大清公主親王女兒作者傅惟光
扎龍乾屍大清公主親王女兒
齊齊哈爾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源於烏裕爾河濕地,是鳥類的天堂,丹頂鶴的家鄉。1999年發現了清墓的女性乾屍。十幾年來這具乾屍一直是個謎,他是誰無人知曉。通過研究,讓我們破解這道謎。
齊齊哈爾扎龍清墓乾屍愛新覺羅氐,布特哈達呼爾署副都統兼護軍統領希朗阿之妻,清睿僖親王仁壽第四女,光緒十八年(1892年)卒。
扎龍清墓發現乾屍
1999年6月,齊齊哈爾鐵鋒區扎龍鄉扎龍滿族村修路,在村南500米處取土時,於路西土崗發現青磚券頂古墓。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於6月22日,對古墓進行了清理。該墓青磚券頂砌築,高1.8米、寬3.2米進深4米,為夫妻二人合葬墓。兩覆斗式木棺保存完好,彩繪艷麗如初。葬式按頭朝南腳朝北,男左女右擺放。男屍身著斑豹武將官服,屍骨完全腐朽。女屍身著綿綉,保存完好,成為乾屍。女乾屍口大張,仰面屈肢葬,體下有胎盤。女乾屍兩耳各戴三環金圈耳環。同時清理出土的有「乾隆通寶」銅錢,繡花枕頭、荷包、煙具、頂戴和朝珠等器物。女屍棺木上方,有一個圓形木牌,書寫了滿文。根據出土器物判斷,該墓為清代墓葬,墓主是什麼人呢,木牌的滿文寫的是什麼呢,夫妻二人是何身份呢?一連串的問號等待我們去解答。
滿文木牌留下了線索
破解女屍棺木上的滿文牌上的滿文,是一個重要的線索,然而齊齊哈爾現今無人能破解滿文。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求助於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的副所長研究員黃錫惠先生,為我們解讀了木牌上的滿文。滿文的內容很簡單,寫的是:「愛新覺羅氏」。至此只得知女墓主為愛新覺羅氏,仍不知為何許人也,但畢竟有了點兒眉目可以追尋。
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齊齊哈爾氏族中並無愛新覺羅氏。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帝的姓氏,女墓主的身份絕非一般。
(第一代睿親王多爾袞雕像)
尋找齊齊哈爾的愛新覺羅氏
文獻記載齊齊哈爾氏族,沒有愛新覺羅氏,可是墓牌的滿文又明白地寫著這一姓氏,也許只此一人姓愛新覺羅,又為皇族。遍查《黑龍江志稿》,在卷五十八,人物誌·表,找到唯一的一位女性為「愛新覺羅氏」。原文:「愛新覺羅氏,布特哈達呼爾署副都統兼護軍統領希朗阿之妻,清睿僖親王仁壽第四女也。光緒十六年,歸都護希朗阿。雞嗚戒旦,淡泊撙約,自甘粗糲,一若貧家。遇下一秉謙和,從無疾言遽色。清制:郡君下嫁,例以宦者隨從。氏以家微,不便留侍,毅然遣回。夫妾張氏,相愛如姊妹,門以內雍雍然。生子克興,以產疾卒。」記載雖然簡略,但已很明確。這位愛新覺羅氏,實為大清睿僖親王仁壽的四女兒,親王女兒稱郡主,滿族多稱「格格」。這位親王之女下嫁給達呼爾人,署理布特哈的副都統、護軍統領希朗阿為妻。此女勤勞儉樸,對人親和,家人及鄰里關係非常融洽,猶如平民。此女是布特哈人郭克興的生母,因生郭克興難產而卒。
睿親王,始封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睿親王,曾被稱為「台星可汗九王、墨爾根王」。從始世襲至清亡,出現過十位睿親王。第十代睿僖親王愛新覺羅仁壽,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生。仁壽道光三年(1823年),賞戴花翎,道光六年(1826年)八月襲睿親王。道光七年(1827年),擔任正白旗總族長,後任鑲白旗漢軍都統、正紅旗蒙古都統等職。管理過左右兩翼宗學,做過玉牒官總裁,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初十日卒,年五十五,謚禧。
郭克興家世
郭克興,曾用名克興額、郭克為,字起衰、又字勤宣、興武。為郭博勒氏,達斡爾族訥莫日扎蘭,正白旗人。生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農曆四月。祖籍布特哈莽鼐屯(今訥河龍河鎮),郭克興出生在一個尚武的官僚貴族家庭。祖父五世穆騰阿,父親六世希朗阿,郭克興為第七世,愛新覺羅氏所生。其母因生郭克興難產而卒,即死於光緒十八年農曆四月。
祖父穆騰阿,曾任西安將軍,因戰功准於紫禁城騎馬。後兼任神機營大臣、雲梯兵健銳營大臣、稽查城外七倉大臣、監督崇文門稅務等職。生平習漢文,工書翰,為黑水諸將中文墨最優者。有奏議二卷、炮陣圖說一卷傳世。
父希朗阿,字紹庭。同治元年(1862年)以大員子弟授四等侍衛。光緒五年(1885年),擢御前侍衛,補正黃旗漢軍副都統,調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守西直門。晚年因「旗營積弊深難正理……親貴用事,朝局阢隉乞休」,在家閉門讀書,自名書房「退一步想終日」。光緒三十二(1906年)卒於北京。希朗阿兄弟五人均為武將,希朗阿排行第五,其兄皆先卒。
郭克興,按清朝的制度給功臣的子孫以讀書或做官的特權,年滿15周歲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授蘭翎侍衛,宮門行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肆業於貴族子弟的陸軍貴胄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辭去蘭翎侍衛,即任四品郎中。後歷任交通大學教授、畿輔大學法學教授、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諮議、交通史纂修、陸軍大學教官,鐵路、航空、交通等協會編輯、編輯主任等職。郭克興不但精通滿、漢文,而且造詣頗深,著有《黑龍江鄉土錄》、《黑水郭氏家乘》等著作,為研究黑龍江的民族、歷史,尤其為探討達斡爾族郭博勒氏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郡主額附合葬墓因何葬於扎龍
郭博勒氏是達斡爾族十八個哈拉(姓氏)中的四大哈拉(敖勒、郭博勒、莫日登、鄂嫩)之一。原居住地在精奇里江(今俄境的結雅河)下游左岸布丹河口的郭博勒阿彥屯。17世紀中葉,由於沙俄的侵擾南遷於嫩江流域。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招撫了居住在精奇里江的索倫各部。其中的一個重要策略,即為「和親」,下嫁公主招額駙(即駙馬)。繼達斡爾薩哈爾察部長巴爾達齊,招為額駙後,清皇室與達斡爾,一直延續著姻親關係。
希朗阿只是額駙之一,更有祖籍莽鼐屯郭博勒氏八世榮源之女婉容,為末代皇帝溥儀之皇后。郭博勒氏中,有八世多人為清廷重臣或身居要職。布特哈莽鼐屯,戰功卓著,成為首屈一指的將軍屯,並有顯赫的家族墓地在莽鼐屯(今訥河龍河)。但為什麼額駙希朗阿夫妻合葬墓,不在莽鼐屯,而葬於扎龍是何緣由。
郭克興的父親希朗阿,光緒五年(1885年)即為御前侍衛,供職為京師。其母愛新覺羅氏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京陪護其父,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郭克興卒,應卒於北京。希朗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也卒於北京。愛新覺羅氏較希朗阿早亡14年,合葬的時間,最早也只能是14年以後。希朗阿71歲卒,喪妻時57歲,愛新覺羅氏近40歲,大齡產婦難產而亡。先葬的愛新覺羅氏,14年以後合葬於齊齊哈爾扎龍。所見扎龍墓主自然是少婦和年長老者。先葬的成為乾屍,後葬者腐朽。究其原因,愛新覺羅氏卒於陰曆四月,季節尚早,不具備腐敗的條件。再者當時家境正盛,又為親王之女,入殮處理得當、乾燥、密封條件好,屍體得以保全成為乾屍。另有原因,當時有停柩的習俗,最少停柩三年,沒有直接下葬。除寺廟外,還專門設有停柩所(原三十四中舊址即為一停柩所)。愛新覺羅氏屬於二次葬,保存14年後才合葬。
希朗阿1900年後,因痛疾朝廷腐朽乞休,已不當政並無權勢。郭克興年方14歲,不見有兄長的記載,恐能力有限,將父母屍骨還鄉絕非易事。清末郭博勒氏,己見逐日衰落。清廷不斷徵調郭博勒氏征戰,每當戰爭結束「其慶生還者十不一、二也」,莽鼐屯幾近寡婦屯。1900年沙俄乘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之機,進犯黑龍江,所過之處洗劫一空,莽鼐屯成為重災區,難民逃竄,哀鴻遍野,郭博勒氏祖籍已不再是安生之地。這種情勢可能是,希朗阿夫婦不能魂歸故里的主要原因。齊齊哈爾淪陷後,更是亂象叢生,已無法安息。且壽山將軍的靈柩,衝殺出重圍葬於杜爾伯特蒙古旗地。
為什麼將希朗阿夫妻葬於扎龍呢,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究其原因,扎龍尚有清兵駐防可以依託,扎龍,為扎蘭音轉,意為兵營。因沙俄入侵,可能達斡爾訥莫日扎蘭,遷至扎龍。運送靈柩的馬隊靈車必走驛站大道,經特穆德赫往北至博爾多、迎刃而上凶多吉少,由特穆德赫北進,扎龍是最近的地方,無奈之下葬於扎龍。
扎龍是一個滿族村屯,亦有逃避戰火而來的難民,也許有郭博勒氏之親族,為之看墳守墓。據說有當地滿族姓蒼的,曾指認該墓為自家祖墳,應該是守墓之後人。
希朗阿夫婦墓,選擇了扎龍西南的沙崗,不受水患,沒有耕地,向陽乾燥,無人侵擾。是為一處風水寶地,得以安寢百年。況且莽鼐屯的郭博勒氏家族墓,早已面百皆非,風水不再。
扎龍乾屍大清郡主
扎龍女乾屍愛新覺羅氏,大清睿親王之四女,通常稱為郡主、公主、格格。棺牌上有滿文愛新覺羅氏,《黑龍江志稿》人物中有記載,並非平民墓。券頂磚室墓也略顯品級。該墓與先期發現的塔爾岱將軍墓形制近似,但沒有發現像塔爾岱將軍之墓牌。愛新覺羅氏為希朗阿之妻,希朗阿為大清駙馬達斡爾族郭博勒氏。這位親王家的公主,就是郭克興的生母,郭克興雖為達斡爾郭博勒哈拉人,但又具備滿洲皇家愛新覺羅氏的血統,也算皇親國戚。
郭克興文武雙全,任過陸軍大學教官,法學教授,並著書立說,直至1925年兼任交通大學教授,此後沒有記載,不知卒於何時,也不知其後人流向何處。在歷史的長河中,百年只是瞬間。郭克興是郭博勒氏第七世,當時已傳至八世,現在應傳至第十幾代,應該有郭克興後人薪火相傳。齊齊哈爾氏族中,唯一的愛新覺羅氏,竟然是位公主,郭克興生母。
中央電視台CCTV10曾播齣節目走進科學、「乾屍復活之謎」,沒有說乾屍為何許人也。
大清公主幹屍出土乾屍的兩具木棺
【作者簡介】
傅惟光:(1944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地方史。
滿族文化網
相关参考
在黑龍江,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只要在黑龍江上行駛的船上有山東人,就會平安無事。因為守護黑龍江的龍神,就是在山東出生的。關於這個說法,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在很久以前,人們都依靠黃河生存,過著安居樂業的
扎龍乾屍大清公主親王女兒作者傅惟光扎龍乾屍大清公主親王女兒齊齊哈爾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源於烏裕爾河濕地,是鳥類的天堂,丹頂鶴的家鄉。1999年發現了清墓的女性乾屍。十幾年來這具乾屍一直是個謎,他是誰無
黑龍江的境外回國人員,絕食鬧事的事情,真的是顛倒我們的三觀呀。不得不說他們的無理取鬧又一次刷新了我們對某些歸國人員的認識!本來我們中國人民都是很善良的,都是很能體諒別人的,可是,有一些人出國了,回來之
50歲大叔60根筷子搭出古代四樑八柱結構“梅花樓”,不用膠不用釘
你見過用筷子建“大樓”的嗎?今天就帶你長長見識,看一看冰城奇人李宗廷是怎樣突破極限,用60根筷子搭建一座“四樑八柱梅花樓”,黑龍江哈爾濱大街上50歲的李宗廷正在表演他的筷子絕活。(圖片來自ICphot
·熱點新聞/Headlines【黑龍江省博物館發布閉館公告】按照省文旅廳轉發國家衛健委和文旅部的通知「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要求,黑龍江省博物館於4月20日起暫時閉館
如果不是遭遇境外的疫情輸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綏芬河在哪?我國東北黑龍江省東南有個牡丹江市,綏芬河就位於牡丹江市的東部。牡丹江市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多全國知名的景點,比如寧古塔,鏡泊湖、雪鄉,但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做武器的国家,最迟在北宋时代,中国军队就已将火器列为正式装备。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又发明了具有速射和连发功能的枪械,先后出现了七星铳、十眼铳、五雷神机等连发火器。而在连发
【话说军世】在之前所写《乾隆时武备与国外的差距有多大》中,有些朋友说,「”清代更重视火器,清末武器很先进”,这里俊赫君要说的是,,我国古代王朝,直至清朝康熙时期,甚至到乾隆前期,都没有被世界拉开很大的
晋北地区,即今山西省北部,以大同市为主要地区的一带,此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的王朝只要守住此地,则中原安全无忧,而失去此地,北方的游牧民族即可随时控马南下,骚扰中原。从战国到清代,晋北地区有
明朝太監的天量財富清代有個歷史學家,叫做趙翼,著有一部《廿二史札記》。在這部歷史札記中,趙翼提出了一個定律:「賄隨權集,權在宦官,則賄亦在宦官;權在大臣,則賄亦在大臣,此權門賄賂之往鑑也。」翻譯成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