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是指什么,历史上的八旗子弟是什么意思, 八旗具体是什么

Posted 白旗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旗子弟是指什么,历史上的八旗子弟是什么意思, 八旗具体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八旗子弟是指什么,历史上的八旗子弟是什么意思, 八旗具体是什么

2、清朝的八旗是指什么人,清朝的“八旗”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八旗子弟是指什么,历史上的八旗子弟是什么意思, 八旗具体是什么

历史上的八旗子弟是什么意思, 八旗具体是什么?

八旗主要是由努尔哈赤建立的,主要是用来掌控军队的,因为用八中不同颜色的旗帜来指挥,所以叫八旗。一开始八旗都是由满人来担当,后来越来越多的蒙古人,汉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八旗是指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历史上,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分别以牛录额为首领,初置红、黄、蓝、白四旗。之后又增设了镶黄. 镶白,镶红,镶蓝,这样八旗制度确立,八旗制度从确立开始到之后清王朝覆灭,一共存在了296年。在八旗当中,上三旗没有旗主,所有的士兵都是皇帝的亲兵。其中皇宫侍卫也是从上三旗中选择,下五旗需要统领是贝勒. 贝子,亲王。只要职能是捍卫京师。

八旗的各位旗主主要负责统领,他们需要听从统帅的指挥,而旗主和旗奴的关系,完全是指挥和听从的关系,甚至比以前的奴隶制度还要耸人听闻。而且八旗制度规定,只要旗奴的身份没有变,那么就要永远听从旗主的吩咐。

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东海女真,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主干人员。八旗和清朝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盛转衰的过程。这个制度让清朝在康熙和乾隆年间走向鼎盛时期,最后也走向衰落。八旗是清朝贵族的象征,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会由盛转衰的,它的衰落证明了清朝的衰落。

八旗子弟指什么

“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蒙古旗”和“汉军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先代的“光荣”,祖辈的“福荫”,特殊的身份,闲逸的生活(靠领月钱过日子),使得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玩票〕指非职业演员从事戏曲表演。,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以忙的。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到了家道日渐中落,越来越入不敷出的时候,恃着特殊的身份和机灵的口舌,就干上巧取豪夺,诓诓骗骗的事儿了。他们大抵爱赊买东西,明明口袋里有钱,偏要赊,已经寅吃卯粮了,还是要赊。当时好些人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广州曾经是“旗下人”聚居的城市之一,至今市区还留下“八旗二马路”这么一个名称。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早年有个“旗下人”到茶馆喝茶,当堂倌取来冲茶用的盖盅,还没有冲水的时候,他就把一只小鸟放在盅里,加上盖子。当堂倌揭开盖子的时候,小鸟呼的一声飞走了。于是这旗人就撕开颜面,缠着堂倌索取赔偿,狠狠敲了一笔之后,才扬长而去。直到今天,广州的茶馆里,服务员为茶客泡好茶,如果茶客饮后自己不揭开盖子的话,服务员是不会主动来冲水的。传说这种习惯就和这个故事有关。姑不论这是真是假,直到现在仍有这样的故事流传,可见当年“八旗子弟”给人的印象了。 周恩来同志曾经提到的“八旗子弟”,应该说是一个特定名称,它指的不是清兵入关前后,策马弯弓,英勇善战的旗籍青年;也不是辛亥革命之后,逐渐变成了劳动人民的曾经有过旗籍的青年;也不是指具有旗籍的一切人。“旗人”之中,也有出类拔萃、不同凡响的人物。清代的大作家曹雪芹,就是正白旗人。现代作家老舍,就是正红旗人。他们“旗下人”的身份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它指的是清末那些凭借祖宗福荫,领着“月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沾染恶习,腐化沉沦的人物。 老舍先生因为是满族的旗人(不像曹雪芹那样是原属汉族而祖先进了满洲旗的旗人),因此,他对于满族旗人,对于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为是知之有素的。在他的《正红旗下》那篇自传体的文章中,曾对早年旗人生活作了绘声绘色、入木三分的揭露。这里我想引他的两段话,以窥见不少旗人沦落的原因以及他们当时的生活方式: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旗人是没有什么自由的,不准随便离开本旗,随便出京;尽管可以去学手艺,可是难免受人家的轻视。他应该去当兵,骑马射箭,保卫大清皇朝。可是旗族人口越来越多,而骑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粮钱,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这种制度曾经扫南荡北,打下天下;这种制度可也逐渐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还有多少人终身失业。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浮沉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是呀,以大姊的公公来说吧,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倒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认为他应当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颏儿(注:一种小鸟)。同样地,大姐丈不仅满意他的“满天飞元宝”,而且情愿随时为一只鸽子而牺牲了自己。是,不管他去办多么要紧的公事或私事,他的眼睛,总看着天空,决不考虑可能撞倒一位老太太或自己的头上碰个大包。……他们老爷儿俩都聪明、有能力、细心,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与刺激。他们在蛐蛐罐子、鸽哨、干炸丸子……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他们的一生像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有点糊涂的梦。 这类人物去当什么“参领”“佐领”以至什么名义上更大的官儿,自然没有办法不把事情弄糟。当年帝国主义军舰开到中国沿海耀武扬威,初次见到那些艨艟〔艨艟(méngchōng)〕也写作蒙冲,古代战船。这里借指军舰。时,扬言“此妖术也,当以乌鸡白狗血破之”的,不就是官阶虽然比他们高得多,但无知和胡混的程度,和此辈也在伯仲之间的八旗王爷将军一类的人物吗! 清朝的覆亡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八旗兵”的颟顸〔颟顸(mānhān)〕糊涂且马虎。腐败,也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后来的“八旗兵”已经变得腐朽透顶,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和清军初入关时那种秣马厉兵、能征惯战的景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迫使清廷不得不搁起这支老队伍,另行去编练新军。而编练新军,又没法阻止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前来参加,起义新军终于构成了声势浩大的革命军的洪流之一。 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人不是凭真才实学,凭艰苦奋斗,而是凭血统关系,躺在祖先的福荫之下,享受特权,闲逸度生,是终究非衰颓腐败下去不可的。这样的事情,该是顺治、康熙所始料不及的吧!早期的八旗将领,可以说过的是相当艰苦的生活。今天如果到沈阳的故宫参观,可以看到金銮殿下的广场上,两旁分列着八座小殿宇似的建筑,那是八旗主帅进见努尔哈赤,入朝议事时的驻宿之处。那些房屋并不大,大概只相当于现代旅馆每天十块钱的房间的大小,那就是早期“主帅”们的生活标准了,较之后期的王侯公卿的生活水平来,也是相去很远的。 凭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可以使人日渐腐朽,终至于烂得不成样子。这种事情,实际上并不独“八旗子弟”为然,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无数这样的事例。这真是“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前车虽覆,后车不鉴”了。在清代之前,明代原本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活剧。明初朱元璋分封王子为各地的王,这些王的儿子,嫡长的就继承王位,世袭不已。其他的王子王女,也各有封赠。由于人数越来越多,一代代传下去,封号和食禄就依级递减,例如“镇国将军”之下就是什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下就是什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下就是什么“奉恩将军”之类。有人统计过,明代开国时的几十个帝王子弟,到了明末,繁衍出来的人数已经数以万计,这些人躺在祖先荣誉、血统关系的账本上,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大抵都成了营营扰扰的庸碌之辈。明朝的覆亡,和这么一大群人都直接间接向农民进行各种各样的需索,使人民负担越来越重,不胜其苦,也是很有关系的。辛亥革命以后,明清式的世袭王公大臣没有了。但是许多地主人家,他们的儿女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地过着另一种“世袭”的老爷少爷、奶奶小姐式的生活,在血统关系的账本上度不劳而获的日子?而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谁知道究竟滋生了多少的浪荡子弟、花花公子、赌徒和鸦片烟鬼? 在这方面,西方的资产阶级,却是不简单地把大量的财产很快付托给儿女,在给他们以相当的教育之后,就鼓励他们从事一定的工作来获取酬报。例如小孩补篱笆、种树之后才给予一定的奖励,成人参与某种工作之后才按月领薪,并不给予特殊照顾之类。这是有他们比较深远的用心的。资产阶级至少在这些方面,比较历史上各个剥削阶级,显得稍有见地一些。 在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里,照理说,干部子弟不会也不应该变成“八旗子弟”式的人物,然而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一回事,各家各户的具体环境、具体教育又是一回事。在我们社会里,尽管有大量干部子弟成长得很好,不自命特殊,不躺在父母亲的功劳簿上,也不依靠先辈遗传下来的“染色体”过非分生活,因而,能真正成长为革命的接班人。但是有些父母教育子女自命高人一等,对儿女千依百顺,处处让他们得到非分享受,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来给他们玩耍;他们干了坏事,就百般包庇,肆意纵容,走后门,企图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致把儿女变成了新型的“高衙内”“鲁斋郎〔鲁斋郎〕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的一个“高衙内”式人物。”(按:这都是历史故事里著名的白鼻公子)。作为司令公子的“杭州二熊”,后来一个被枪决,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就是著名的事例。这样的事情决不是“绝无仅有”的,而是有那么一小批,因而也就时有所闻了。某市一位副市长的儿子,某县一个县委书记的儿子,因杀人伤人而被处以极刑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等而次之,没有受到极刑,但已锒铛入狱,或者路人侧目的,那就数量更多了。周恩来同志告诫“莫学‘八旗子弟’”,在我们这个封建习气还严重存在的国家,看来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那些特权人物、特权分子是错估了我们的形势和现实了,因此不必等待“五世而斩”,立刻受到“现眼报”了。 其实,不仅要教育孩子不可变成“八旗子弟”,对于某些大人来说(按:请注意这个“些”字的准确性),毋宁说自己就必须警惕自己不要变成“八旗子弟”,因为人是会变的。一个人从革命者变成了老爷和蛀虫,在历史上,在现实中,事例是常见的。自命特殊,高人一等,自以为置身于法律之上,吃喝玩乐,逍遥度日,以至于利欲熏心,巧取豪夺,肆意横行,违法乱纪,因而落得个众人摇头、身败名裂的事,难道就很罕见吗?不!这也是不时听到的。 这样看来,“莫学‘八旗子弟’”的告诫对象,比“干部子女”还要广一些吧。 写到这儿,《哀“八旗子弟”》这篇杂文,是可以结束了。最后,我想借用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牧的两句长期应验在某些人身上的话作为结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八旗中的各旗都分别代表什么民族?

八旗各旗并不代表民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立的管理制度。他把女真各部统一之后,按照八旗颜色来划分。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也就是归皇族直接领导。其他五旗分别由指派的心腹之人统领。要说有民族之分是后来又成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僧格林沁是蒙古八旗,曹雪芹是汉八旗。

“八旗子弟”指哪几个?各个旗的最高领导者又是谁?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清朝时期满族人都属于“八旗子弟”吗?

所谓八旗子弟,一般是指八旗贵族或大户人家的二世主,一般指他们纨绔不堪,不如祖宗罢了。从意思上来说,跟普通老百姓应该没关系。

但是如果从字面上讲,理解成“八旗所属民众的子弟”的话,满族百姓应该都算是其中的。后金时期编八旗的时候,是整个满族都编了的,是满族人都有自己的属旗,不存在当官的有老百姓没有的情况,只是地位高低尊卑有区别罢了。

八旗子弟数字代表几

八旗子弟代表数字8。无论是八旗还是八杆,八枪,八枝,八分,八房,八栋,八月,八张,八仙,八弟,八块,都可以用数字8代表。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流氓子弟。

满族明星有哪些?纯正的八旗子弟。

满族明星: 关之琳、周海媚、吴京、胡军等。

1.关之琳:1982年便已经出道的香港女星关之琳也是满族人,她的满族姓氏是瓜尔佳氏,出道多年的关之琳在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给我们演出了N部经典的电影。

2.周海媚:和关之琳一样都是大美人一个的香港女星周海媚,也是满族人,她是满洲镶白旗人。不过周海媚在电影上没多大建树,不过在电视剧方面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3.吴京: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1989年进入北京市武术队从事专业训练,师傅是吴彬。1991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对练冠军。1994年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

4.胡军:满族,1968年3月18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198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91年就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从事话剧表演。

拓展资料: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

“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等族人)。

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

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

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蒙古旗”和“汉军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这三旗所属部众统称旗人,后来的满族。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参考资料:八旗子弟-百度百科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满族八旗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头旗,上三旗之首。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

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就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此后清代就成了定制。

镶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旗和镶黄旗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是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蓝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赤裸裸显示了满族落后的部落制度,淋漓尽致的刻画了狭隘民族主义以及对汉族的压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子弟 (八旗旗人及其后代)

历史上(70)

清朝的八旗是指什么人,清朝的“八旗”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清朝的“八旗”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 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清代的八旗 是指哪八旗,他们的先后顺序是如何排列的??

八旗指的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镶红旗。

同理的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万历二十九年由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扩展资料:

八旗制度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

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清朝八旗子弟具体有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清朝八旗什么意思?

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 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各旗代表了什么

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明万历二十一年)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1] 清朝年间,八旗头旗为镶黄旗,其次是正黄旗,正白旗作为上三旗。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每个旗分别代表了什么?

由皇帝控制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 正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 【总人口】:约15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正白旗 : 上三旗。 (最初是下五旗、顺治帝初年、多尔衮统领后编入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婉容、荣禄、曹雪芹 镶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的皇后)、慈安等 正红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74个佐领、兵2万3千 【总人口】:约11万5千人 【其中著名人物】:代善、和珅(乾隆皇帝旁的宠臣)、老舍 镶红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6个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珍妃(光绪帝宠妃) 镶白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4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 阿桂、善耆(肃亲王) 正蓝旗 : 下五旗。 (最初为上三旗、正白旗提升后降格为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2万6千 【总人口】:约13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崇绮(1864年状元。戸部尚书。同治帝皇后阿鲁忒氏之父)、启功 镶蓝旗 : 下五旗。 【清末时兵力】: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2万7千 【总人口】:约13万5千人 【其中著名人物】:侯宝林(相声艺术家)、慈禧太后(咸丰帝贵妃)、肃顺(辛酉政变处死的户部尚书)

清朝的八旗都是那八旗?都是 那个家族掌管的?

清朝的八旗分别是指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正白旗、镶黄旗。

掌管的旗主分别为:正红旗的旗主是代善、镶黄旗的旗主是阿济格、正黄旗的旗主是多铎、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的旗主是褚英之子杜度、镶红旗的旗主是岳托、镶蓝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

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扩展资料:

八旗军兴衰与军队管理

八旗源于女真部落的武装组织。在早期的女真部落中,有一种自愿组织的“牛录”战斗体。女真民族对内对外作战,都采用“牛录”的形式组织部队。随着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原始的牛录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女真战争的需要。

从公元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首领先后对“牛录”这种组织形式加以改造,充实和强化了军事性管理。例如:按照以地域为主、以血缘为副的原则进行组合,按照武器装备和作战性能,将武装力量区分为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串赤为牛皮盾牌)和能射军。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创立了“牛录”的上一级组织——旗。

这级组织以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四种不同颜色的旗帜命名,分管各“牛录”。这种四旗制度延续了14年,由于“归服益广”,四旗制度又发展成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制度。

在女真族传统的具有围猎和战斗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旗军制,实行行政、军事、生产一体化,在管理上体现出具有女真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既适用于平时生产,也适合于战时打仗,提高了军队的管理效应。在辽阔的平原地带作战,这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比以步兵为主的明朝军队机动性更大,战斗力更强。这也是八旗军在萨尔浒、辽东等战场上大胜明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旗军固有的弊端是实行子袭父职的世袭管理制度,这是对战斗力的弱化。编入八旗的人户称为“旗人”,其子孙户口籍贯也要按此旗注册,不许外籍人假冒入旗,也不许旗人远离本旗居住。八旗实行世袭兵役制,旗兵在年满16岁以上的旗人中挑选。

靠这种官兵世袭制,奴隶主贵族永享高官厚禄,将帅军官“世袭罔替”、“世袭诰命”,儿女还享有爵位,一代代世袭,永世不变。八旗军入关后,以高贵民族自居,享有种种特权,虽有失职,也不受影响,即使犯法,也不受当地政府受理,只受旗内处理。

这一做法助长了满族上层贵族的优越感,削弱了竞争机制,不利于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八旗军的衰退埋下了祸根。八旗军采取国家发展经济和旗丁自筹经费的军需管理制,比明代的招募制优越,但由于后金政权长期不断地进行战争,大批青壮年应征从军,不得不卖牛典衣,卖马制装,家私微薄,破坏了生产。

许多人听说应征,就抱着妻子家人痛哭。为了分享一份“战利品”,军人在打胜仗后,肆行屠杀抢劫,使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军队管理变革不同于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是一种隐性的变革,从某种角度看,这是隐藏在武器装备和技术发展背后的深层次的变革,它对军队战斗力生成机制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曾经作为黄埔军校教材的《曾胡治兵语录》提出:管理部队要以勤为本,久弛必难应敌;训练部队要做到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娴熟其技术。清朝中期以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未能认真执行。

八旗军在军纪上、生活上腐败不堪,官兵贪图优惠待遇,迷恋安逸生活,训练雇人顶替,行军要民丁抬轿,结果成为不堪一击的老爷兵。随着汉族地主阶级建立团练和勇营,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而起,八旗军逐渐失去了昔日雄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八旗军兴衰与军队管理

清代八旗代表的主要有哪八种颜色?有何意思?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大清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抵御沙皇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首创的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政治、军事、生产三种职能。旗有旗主,皆为世袭。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旗人男丁世代为兵。八旗兵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种旗帜为标志,以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为特点。初定编制,以300丁为1牛录,由牛录额真(佐领)率领,下分4达旦,各置章京率领。又以5牛录为1甲喇,由甲喇额真(参领)率领;以5甲喇为1固山,由固山额真(都统)率领,约有兵7500人,是为1旗,共有八旗。至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合为24旗。   “八旗”以旗帜的颜色命名,分别称为: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 清朝(422)是由(8)

相关参考

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分封制。皇太极征战多年,身兼两黄旗的主子。直到1644年后,多尔衮带

清朝的八旗是指什么人,清朝的“八旗”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清朝的“八旗”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

建立八旗制度的是,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分封制。皇太极征战多年,身兼两黄旗的主子。直到1644年后,多尔衮带

汉军八旗旗主是汉人吗,汉八旗和蒙八旗的旗主分别是谁

汉八旗和蒙八旗的旗主分别是谁?有很出名的历史人物吗?蒙八旗和汉八旗是没有独立旗主的,蒙汉八旗也归满旗旗主进行统领。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由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来掌控。

八旗子弟打一个数字,八旗子弟打一数字

八旗子弟,猜一个数字?根据谜面提示这个数字是“2”八旗子弟猜三个数字八旗子弟猜三个数字872“八旗子弟”,是指八旗旗人,八旗制度终结后,多指八旗旗人的后人。清末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

汉军八旗和满洲八旗的区别,蒙古、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是平行的关系

蒙古、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是平行的关系,还是上下级关系?蒙古、汉军八旗和满洲八旗是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八旗是在战争中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组织,具体说来当时是军队为了适应战争而组成的聚集军e

汉八旗姓氏,清朝时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其中汉八旗有哪些姓

清朝时分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八旗,其中汉八旗有哪些姓氏?没有明确记载。首先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俗称,现实当中并非那么绝对。所谓满八旗主要是指努尔哈赤时期与皇太极时期在东北地区收编的人员

清朝时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兵”是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

绿营兵什么意思,绿营兵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区别,绿营兵图片八旗兵都是满族人,而绿营兵一般都是汉人清朝前期时绿营兵是很重要的常备军,后来因为国力衰弱操练不力,最后变成了巡防部队;而八旗兵一直都被清朝皇帝当做自己的最精

正白旗包衣什么意思,正白旗“包衣”是什么意思

正白旗“包衣”是什么意思?满洲八旗:八旗排列次序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另外满洲八旗分左右两翼即左翼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