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了几年皇上怎么死的,雍正在位多少年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当了几年皇上怎么死的,雍正在位多少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雍正当了几年皇上怎么死的,雍正在位多少年
雍正在位多少年?是怎么死的?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个人比较喜欢雍正,相对于康乾,他更清廉,一生奋斗在朝政上。关于死因现在有争议。。他让乾隆代替祭祖,几天后早晨还好好的,晚上突然传出死讯。。有吕四娘刺杀说,用金头代替说,也有服食丹药过量说。未来开启陵寝的时候,死因将会揭晓....
雍正当了多少年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是:13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他在位的13年的官风是史上最清明的。他不但对官员严苛,对自己更是严苛。没有一个人想做皇帝像他这么费尽心机,更没有人像他一样做了皇帝之后尽心尽力。他是最勤政的皇帝,当他有过失的时候,但是他这13年的辛苦付出,或许会多少弥补他的过失。
扩展资料
雍正人物评价
雍正帝去世后(1735)至19世纪晚期:官私史书均对这位名列“列祖列宗”的“世宗宪皇帝”歌功颂德;
19世纪晚期至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近代民族主义在否定清朝中逐渐兴起,大量关于清代的负面评价与谣言浮出水面;对雍正帝的恶评作为这种大气候的一环出现,他被塑造为“夺嫡”、“凶残”的形象;
1920年代至1980年代清史学科逐渐发育:因袭上一阶段结论,仍然出于“恶评清朝”的缘故而对雍正帝持有负面评价
因此可以说,雍正帝“历史评价不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前期;而且这种“历史评价不高”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清朝的恶感。
对雍正帝的污名化,既是对清朝施加污名化的一个结果,又是对清朝施加污名化的手段之一,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雍正当了多少年皇帝
在位时间是:13年。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从1723年至1735年,前后共13年。
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亲王,即位后采用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登基,时年45岁。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总评: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史书评价: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相关争议
即位之谜:
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死因之谜: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说法。
雍正登基的时候是多大年龄?他怎么死的?
雍正登基的时候四十四岁,是病死的。
雍正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在北京城的永和宫出生,1722年的十一月十三日,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去世,康熙皇帝去世以后雍正在同年继承皇位,也就是1722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雍正,那时雍正皇帝已经四十四岁。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贪官经常批阅奏折到第二天的早上,最后在1735年八月十一日的时候患病,患病以后雍正皇帝还在正常的料理国家大事,在1735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去世。
扩展资料:
关于雍正的死因,民间有流传有很多种说法。雍正死因野史传说有吕四娘刺杀、宫女谋害、曹雪芹下毒多个版本:
1、吕四娘刺杀:民间传说,雍正是被侠女吕四娘刺死的,吕四娘是吕留良之女,吕留良因文字狱被雍正戮尸,吕氏一门也多被处死。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后,隐姓埋名拜师习武。后来,吕四娘乔改扮,混入宫中,乘机砍掉了雍正的脑袋,地宫中的雍正有身无头。
2、宫女谋害:在柴萼的《梵天庐丛录》中记载,雍正九年,一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等,趁雍正熟睡之际,用绳子将其缢杀。
3、曹雪芹下毒:在近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中,作者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名叫竺香玉。
进宫为公主伴读,却被胤禛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毒死了雍正。此后,曹雪芹将这段故事隐记在《红楼梦》中,而林黛玉等十二钗,就是竺香玉的化身。
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
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突然加剧,凌晨时就驾崩了。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官方记载认定他是病死的。
此后,还有人根据文献中对其病症的记载,认定雍正是中风而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皇帝当政多少年?雍正四年时乾隆有多大?
雍正当政13年,雍正四年时乾隆16岁。
(1)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1723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2)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扩展资料:
后世对雍正皇帝的评价:
(1)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2)著名历史学家郭福祥说:“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华、刚强的性格、传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满矛盾的思想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日本人亦尊重和推崇雍正帝,将雍正帝称为“希世仁君”。
雍正皇帝怎么死的?
现代关于雍正帝死亡原因,最为专家认可的,是丹药导致雍正重金属中毒
雍正到底怎么死的?
现代关于雍正帝死亡原因,最为专家认可的,是丹药导致雍正重金属中毒
雍正为什么只当了13年皇帝
以下就是你想要的答案了
雍正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1、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2、二说,胤禛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绳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绳,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zhé)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3、三说,胤禛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大臣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是什么病,说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后将贾道士处死。胤禛对道士、丹药感兴趣,特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4、四说,胤禛是患中风而死的。这个重要论断,需要史料证明。 5、五说,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这是编造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雍正(96)是一个(26)皇太极以后的皇上,皇太极当了几年皇帝
皇太极当了几年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扩展资料:
皇太极的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
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
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
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意愿。
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
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
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
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
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
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
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
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
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
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
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
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
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有些事情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与自己想的一样,因而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扩展资料: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大清皇朝定鼎燕京,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大清皇朝定鼎燕京,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军事史上,一项重大的军制改革。
皇太极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能取得上述文治、武功的显赫功绩?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谋略。
谋略是皇太极事业成败的关键,为了笼络蒙古,他在盛京沈阳册封“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通过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由此可见他的良苦用心和精细谋略。
皇太极最高明的谋略是巧设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他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箭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皇位继承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皇太极精心谋划了十五年,最后终于继承了皇位。但是,他的功过是非却让后人众说纷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
清世祖顺治—— 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 ——清高宗乾隆
1、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2、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3、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4、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扩展资料
清朝中后期皇帝介绍
1、嘉庆帝
嘉庆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儿子,嘉庆帝很想保持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再加上没有好的政策跟新鲜思想的摄入,导致整个清朝像死水一般。
嘉庆帝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和珅这个大贪官。嘉庆帝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在那种社会趋势下,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将清朝带向昌盛。
2、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嘉庆帝的第二个儿子,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已经内忧外患,极其腐败了。鸦片的进入,给中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导致经济不断的停滞。虽然清政府极力要求节俭,实行一系列的政策,保证国库的收支平衡。但已经无济于事,道光皇帝也无能为力。
3、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国库空虚,军事实力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太平天国起义内忧外患,咸丰皇帝已经无力回天。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也是在咸丰年间发生的事情,同时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由此看出当时的清廷已经是接近尾声了。
4、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只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傀儡而已,他在位期间,并没有自己的思想,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试想一下,五岁继位,即使没有慈禧控制,他也没有能力掌权。
5、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也是慈禧太后的傀儡,可光绪皇帝曾经有要摆脱慈禧太后控制的想法,但最终被人告密!无可奈何,他还是要听从慈禧太后的旨意。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离紫禁城,实在是让我们痛心疾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
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扩展资料:
最后的王朝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击败。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个月后清朝将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它在关内的统治。
世祖顺治皇帝在位的十几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部队及一些明朝的残余力量。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
公元1662年,顺治帝薨,其子玄晔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嘉庆皇帝不如康熙帝与乾隆帝一样有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统治上一直延续其父的政治方针,清朝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
其后中国的大门便被洞开,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清朝的实力几近崩溃。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不断的割地赔款。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最后的王朝 清朝简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清朝皇帝世系
皇太极是清朝哪位皇帝?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历史上皇太极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其实最没希望的就是他当皇帝
清朝四大贝勒,皇太极是老四 皇太极逼死了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坝亥, 说阿坝亥和当时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有私情 阴谋使皇太极成功等位 推荐看看阎崇年老师的《正说清朝十二帝》 有详细说明 太极(166)几年(8)相关参考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雍正在位多少年,雍正怎么死的(在位十三年成就)”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雍正在清王朝的统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雍正在位多少年,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但却收拾了康熙留下
秦二世胡亥当了几年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
乾隆当了多少年皇帝?乾隆帝在位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
雍正皇帝活了多少岁?雍正帝为何暴毙雍正在位13年,死时58岁!死亡原因众说纷纭,只知死相颇惨,七窍流血,所以很多人赞同他是吃丹药死的。死因一说,胤G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二说,胤G是被宫女缢死的。三说,
最近几年,四爷雍正时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雍正也因此大火了一把。 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让康乾盛世得以连续
雍正活了多少岁,他是怎么死的?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可谓是呕心沥血帮他老爹康熙收拾了康熙晚年给他留下了烂摊子。 事必躬亲,每天四点多起床看文件,一天处理一千多封奏折,中国历代皇帝从未有过的工作狂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几年皇帝?12年。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几年皇帝?12年。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还兼任伪“满洲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