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将军,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Posted 将军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施琅将军,如何看待施琅将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施琅将军,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2、施琅大将军的故事

施琅将军,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卖国贼是也,与国姓爷一比高下立判。国姓爷在其父亲投靠满清的情况下任然坚持抗清,以复兴华夏为己任。施琅怎么做的,为了个人恩怨和荣华富贵抛弃民族大义,实在令人不齿。这方面他还不如当年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在民族危亡之时联合南明坚持抗清。

石井有个海,那施琅将军将军的石像的。那个海在哪?

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惠安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於故里,后代有重修,所以保存较为完整。后殿即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塑有一尊靖海侯施琅将军坐像,着清代官服,一脸和气,似可亲近。殿上高悬“忠勇性成”御嘉木匾,褒括了其人之平生,由是观瞻,遥想此公生前叱咤海疆,令人顿生敬慕之感。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

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 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 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 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政府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 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传奇,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将军纪念馆之类的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要写它的过去的故事之类的和历史意义的作文教程

施琅纪念馆设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施氏大宗祠。以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介绍清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与平定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展厅面积400平方米。

施氏宗祠系施琅于1687年重建,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设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衙口施氏大宗祠内,隶属于晋江市博物馆。新馆将搬迁到修葺如故的靖海侯府内,重新设计、征集实物、重新布展。中厅安放施琅将军石雕像,次间到第三进大厅布置实物、图片、文字、音像,以展示施琅这位军事家、政治家的戎马一生及其历史功勋。10多年来,已接待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游客数十万人次。 施琅史迹如府衙、大宗祠、小宗祠自西往东成一字形排列,周边还有尚武墩、养马场,风物犹存,令人幽思怀远。 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坐北朝南,占地2500余平方米。系施琅受朝廷封赏,返乡大兴土木重建祠堂,并建造家庙、侯府、都衙、东衙、西衙等8座相毗连的庞大官邸。人们在府衙门口买卖集散而成市,“衙口”一名由此而来,进而取代原地名南浔。其中侯府始建于清朝初年,成于康熙28年(168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三落(现存二落)双护厝大型建筑,墙体大多采用“出砖入石”和“一斗一卧”。硬歇山顶式的典型皇宫式,五开间、穿斗式建筑,结构精巧。前附石埕,后带花园,呈长方形,规模恢弘。由于年久失修,整座侯府破损严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复,靖海侯府与其面前修建的侯府广场连为一气,重现往日宏伟气势。 将军(19)如何看待(6)

施琅大将军的故事

  施琅(1621—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泉州晋江人,享年75岁。
  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清军渡海收复台湾。
  托梦
  有一年,施琅母亲病重,施琅四处问药都未见功效。一日,他听说永春百丈岩马氏娘娘施药普济众生,甚是灵验,托嘱妻子照看好母亲,自己专程赶到百丈岩,其时天色已夜,当夜在百丈岩住宿,睡中入梦,他梦见马氏娘娘要他宽心,病十日内即可痊愈,正要问施什么药时,天亮了。他急忙披衣到寺堂焚香叩救赐药,一位和尚急匆匆走过来说:“敢问施主可是施琅大人?”施琅点头称是,和尚取出九包草药,教他如何煎制,顷刻间不见了。施琅急忙忙把药带回晋江,如法炮制,服过三贴药后,母亲病已有好转,再服三贴已能下床,最后服完三贴,母病即已痊愈,一家人十分欢喜,皆称马氏仙药灵验。
  向天烛
  施母病好之后,叫儿子要抽时间专程到百丈岩道谢。因当时操练水师繁忙,一拖就是半年。一个暑天中午,施琅躺在屋后龙眼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并且作了一个梦,梦中的人事物醒来仍然记得清清楚楚。第二天,他带领几个弟兄,依梦所指,风尘仆仆来到永春,询问有没有一座雪山岩,那里是不是火山口,当得到肯定答复时,他十分惊讶,同梦里所说完全吻合。于是他请人在雪山处查找一块火成岩石,其状其貌均按梦中所述,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山顶上的一个槽里找到它,同他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可是,这么大的石头怎么搬动呢?他请来能工巧匠,用木框架好,下山用推,上山用拉。说来奇怪,几吨重的石头像听从人意似的,下坡滚动从不出轨,上坡时忽然变得轻如羽毛,只要几个人拉便可顺利登山。这块石头搬动了三天三夜,终于依梦所托登上百丈岩寺。中午时分,石头不偏不倚下落在马氏庙前,随后下了一阵西北雨,将石头清洗得干干净净,民工们像洗了一个淋水澡,不断地欢呼雀跃着。一会儿,雨停了,大家这才看清这块巨石底部大,顶部小,像一台蜡烛。忽然间,石顶金光闪闪,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熄灭。后来人们把巨石叫向天烛,也叫神烛!
  如今,向天烛仍然巍然耸立,金光闪烁,成了百丈岩的一处胜景。
  镇海石
  康熙皇帝要施琅统率水师收复台湾。临战前,施琅又来到百丈岩,当他登上山腰时,猛地看见一只梅花鹿匆匆向他跑来,四下一望也没人追赶。梅花鹿在他身边绕了三圈后,拿起玉石放在施琅手上,然后又绕行三圈,沿山上跑了,一会儿就不见了。施琅拿起玉石一看,只见眼上穿着一条红线,似乎佩带,正面写一个“海”字,背面写一个“施”字,他把玉石揣在怀里,一再揣摸仍不解其意。登上马氏庙,烧了三柱香,抽了三回签,仍然不得其解,只见一位和尚告诉他:“海战时一定要佩带它”。一天,水师云集海上,一声炮响,千船竞发,向着台湾岛进军。施琅不忘把玉石挂在脖子上,紧贴怀里。邻近台湾岛时,郑军万炮齐轰、万箭齐发,海面火光冲天,此时突然海浪冲天,海水漫进船舱。施琅一面沉着指挥作战,一面亲自烧了三柱香放在船头,忽听“咣啷”一声玉石坠地,施琅突然明白过来,捧起玉石,高高地举起狠狠地往水中一掷。说来奇怪,海浪平静下去,海水碧波荡漾,水师们一鼓作气,冲杀过去,登上海岸,打得郑军落花流水,最后郑军全军覆灭,施琅收复了台湾,又一次统一了祖国。后来,有人说那梅花鹿是马氏娘娘变的,玉石是镇海石,也是镇妖石。
  收复台湾后,施琅向康熙皇帝缴旨并受到嘉赏。回晋江后,他专程来到百丈岩叩谢,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咏百丈岩》:一峰高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真个凌云为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登临已是虚空上,潦倒无非秀佛前。 谢得苏君能醉客,指看桑梓数峰悬。
  台湾归还荷兰密议
  “三藩之乱”期间,福建主政者耿精忠与广东主政者尚之信均鼓励手下商人前往日本与东南亚贸易,以支应财政开销。台湾主政者郑经也占领福建海澄、广东南头(珠江口东北面)水域,以经营对中国的贸易。1680年代起,在清廷逐步掌握闽、粤两省后,开始整肃耿、尚两藩下的外贸商。以沈上达为首的广东外贸商,遭受到全面压制;而福建外贸商则在总督姚启圣筹备征台军需的借口下,得以苟延残喘。郑氏势力在撤出中国沿岸后,因清廷对闽、广外贸商之整肃,以及台湾天灾、暹罗洋米涨价等因素之影响,发生了军饷与军粮周转不灵的现象。1683年夏季,清军水师在施琅率领下,于澎湖击败郑军。东宁明郑集团决定投降清廷“举国归命”,以免因洋米被截,导致饥荒。施琅在与英、荷两国滞台人员接触后,计划以“台湾归还荷兰”等方式,诱引英、荷两国人前往福建或台湾贸易,并以“外国贪涎”为由,力促清廷维持海禁,以达成让福建外贸商垄断中国外贸的目标。然施琅此一企图,并未获得荷兰当局支持,遂于1684年,在康熙帝坚持开海,以及福建、两广总督不予配合的多重因素下破灭。
  施琅与妈祖
  施琅底定全台,上奏清廷建议奉台湾民间信仰的妈祖“天妃”赐晋天后(宋徽宗时期,中国朝廷已颁福建所信仰的妈祖以“正妃”称号、元朝皇帝进封“天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准奏,且进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敕号,改台南宁靖王府为大天后宫,派满族大臣礼部侍郎(三品)雅虎致祭。雍正四年,皇帝又御书“神昭海表”匾,由台湾镇总兵林亮迎至天后宫敬悬,乾隆时期清廷又颁旨改官祀,天后宫之名称逐渐普及至今。
  当时施琅从湄洲岛带的古妈祖黑面二妈,如今安置在鹿港天后宫,供众信徒膜拜,此尊神像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全世界仅此一尊,大陆本有两尊开基妈,但都毁于文化大革命。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相关参考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大将军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

大将军施琅是如何一举收复台湾的?

施琅收复台湾一事,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件大事,总体来说,他维护了国家的领土统一完整,并且也正式在台湾设省,从法律上确定了台湾属于中国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当时是谁收复台湾的呢?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

大将军施琅是如何一举收复台湾的?

施琅收复台湾一事,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件大事,总体来说,他维护了国家的领土统一完整,并且也正式在台湾设省,从法律上确定了台湾属于中国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当时是谁收复台湾的呢?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

施琅降而复叛:为何背叛郑成功投降清朝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海峡两岸的英雄人物,人们会对驱除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油然而生敬意,而对于平定台湾的传奇人物施琅大将军则

施琅简介,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的生平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

康熙朝名将施琅,世袭靖海侯誉满天下

施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泉州人。生于明朝末年,施琅早年追随郑芝龙,郑芝龙降清后,施琅开始追随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能征善战的施琅很快成了郑成功最有力的

施琅曾多次反复,清廷在坐稳江山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

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施琅剧照)​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

简述名将施琅一生的故事

>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

施琅为什么会背叛郑成功投降清朝

施琅,生长在明清之际,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使当时各种人物的抉择颇伤脑筋,同时,也使得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时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准确把握。安然摆脱了所谓正统观念。对施琅反复多变的前半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定

一個是吳三桂,一個是施琅

公元1683年10月3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這個日子估計,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康熙收回臺灣之日。這一年,在臺灣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等率領文武官員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