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在位年表,清代所有皇帝在位年表
Posted 爱新觉罗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皇帝在位年表,清代所有皇帝在位年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皇帝在位年表,清代所有皇帝在位年表
清代所有皇帝在位年表
清代共十二位皇帝在位时间表如下: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1626年~1643年在位;
世祖章皇帝福临,1643年~1661年在位;
圣祖仁皇帝玄烨,1661年~1722年在位;
世宗宪皇帝胤禛,1722年~1735年在位;
高宗纯皇帝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
仁宗睿皇帝颙琰,1796年~1820年在位;
宣宗成皇帝旻宁,1820年~1850年在位;
文宗显皇帝奕詝,1850年~1861年在位;
穆宗毅皇帝载淳,1861年~1875年在位;
德宗景皇帝载湉,1875年~1908年在位;
逊帝溥仪,1908年~1912年在位。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入关后共传十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追封),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经历康雍乾三朝后,清朝走向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清代的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中国历史朝代)
求清代各位皇帝在位时间年谱
答: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朝的皇帝的在位年数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天聪)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 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1722年 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3年-1735年(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 嘉庆 )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1850年(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1年-1861年(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2年-1874年(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1908年(光绪) 无: 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911年(宣统)清朝大事年表
清朝历代皇帝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中国历史的朝代从远古的皇帝到清朝的年历表
夏 商 周 秦 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 唐 五代十国 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已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 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星) 东周(前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孝文王(嬴柱) 庄襄王(嬴子楚)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永平 章帝(刘怛)——建初、元和、章和 和帝(刘肇)——永元、元兴 殇帝(刘隆)——延平 安帝(刘祜)——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顺帝(刘保)——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冲帝(刘炳)——永嘉 质帝(刘缵)——本初 桓帝(刘志)——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献帝(刘协)——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国(220——280)[魏、蜀汉、吴] 魏(220——265) 文帝(曹丕)——黄初 明帝(曹壑)——太和、青龙、景初 齐王(曹芳)——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正元、甘露 勃帝[曹奂(陈留王)]——景元、咸熙 蜀汉(221——263) 昭烈帝(刘备)——章武 后主(刘禅)——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吴(222——280) 大帝(孙权)——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建兴、五凤、太平、 景帝(孙休)——永安 乌程侯(孙皓)——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晋(265——420)[东晋、西晋] 西晋(265-317) 武帝(司马炎)——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 怀帝(司马炽)——永嘉 愍帝(司马邺)——建兴 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建武、大兴、永昌 明帝(司马绍)——永昌、太宁 成帝(司马衍)——太宁、咸和、咸康 康帝(司马岳)——建元 穆帝(司马聃)——永和、升平 哀帝(司马丕)——隆和、兴宁 海西公(司马奕)——太和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太元 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兴、义熙 恭帝(司马德文)——元熙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宋(420——479) 武帝(刘裕)——永初 少帝(刘义符)——景平 文帝(刘义隆)——元嘉 孝武帝(刘骏)——孝建、大明 前废帝(刘子业)——永光、景和 明帝(刘彧)——泰始、泰豫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元徽 顺帝(刘淮)——升明 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建元 武帝(萧赜)——永明 郁林王(萧昭业)——隆昌 海陵王(萧昭文)——延兴 明帝(萧鸾)——建武、永泰 东昏侯(萧宝卷)——永元 和帝(萧宝融)——中兴 梁(502——557) 武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简文帝(萧纲)——大宝 元帝(萧绎)——承圣 敬帝(萧方智)——绍泰、太平 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永定 文帝(陈倩)——天嘉、天康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光大 宣帝(陈顼)——太建 后主(陈叔宝)——至德、祯明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道武帝(拓跋圭)——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神瑞、泰常 太武帝(拓跋焘)——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南安王(拓跋余)——永(承)平 文成帝(拓跋睿)——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献文帝(拓跋弘)——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建明 节闵帝(元恭)——普泰 安定王(元朗)——中兴 孝武帝(元攸)——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天保 废帝(高殷)——乾明 孝昭帝(高演)——皇建 武成帝(高湛)——太宁、河清 后主(高纬)——天统、武平、隆化 幼主(高恒)——承光 西魏(536——556) 文帝(元宝炬)——大统 废帝(元钦) 恭帝(元廓) 北周(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文帝(杨坚)——开皇、仁寿 炀帝(杨广)——大业 恭帝(杨侑)——义宁 唐(618——907) 高祖(李渊)——武德 太宗(李世民)——贞观 高宗(李治)——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中宗(李显,又名哲)——嗣圣 睿宗(李旦)——文明 武后(武曌)——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宗(李显,又名哲),复唐国号——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景云、太极、延和 玄宗(李隆基)——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建中、兴元、贞元 顺宗(李诵)——永贞 宪宗(李纯)——元和 穆宗(李恒)——长庆 敬宗(李湛)——宝历 文宗(李昂)——宝历、大(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会昌 宣宗(李忱)——大中 懿宗(李崔)——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哀帝(李柷)——天佑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乾化 末帝(朱真)——乾化、贞明、龙德 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同光 明宗(李亶)——天成、长兴 闵帝(李从厚)——应顺 末帝(李从珂)——清泰 后晋(936——947) 高祖(石敬瑭)——天福 出帝(石重贵)——天福、开运 后汉(947——950) 高祖(刘皓,本名知远)——天福、乾佑 隐帝(刘承佑)——乾佑 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广顺、显德 世宗(柴荣)——显德 恭帝(柴宗训)——显德 宋(960——1279)[北宋、南宋] 北宋(960——1127)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南宋(1127——1279) 高宗(赵构)——建炎、绍兴 孝宗(赵慎)——隆兴、乾道、淳熙 光宗(赵敦)——绍熙 宁宗(赵扩)——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理宗(赵昀)——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度宗(赵祺)——咸淳 恭宗(赵显)——德佑 端宗(赵是)——景炎 帝丙(赵丙)——祥兴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天赞、天显 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会同、大同 世宗(耶律阮)——天禄 穆宗(耶律璟)——应历 景宗(耶律贤)——保宁、乾亨 圣宗(耶律隆绪)——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兴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隆) 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天庆、保大 金[完颜氏](1115——1234) 太祖(完颜文,本名阿骨打)——收国、天辅 太宗(完颜晟)——天会 熙宗(完颜亶)——天会、天眷、皇统 海陵王(完颜亮)——天德、贞元、正隆 世宗(完颜雍)——大定 章宗(完颜璟)——明昌、承安、泰和 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崇庆、至宁 宣宗(完颜珣)——贞佑、兴定、元光 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开兴、天兴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拖雷(监国) 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乃马真后(称制) 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至元 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贞、大德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 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延佑 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至治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泰定、致和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天顺 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天历 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至顺 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至顺 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 惠帝(朱允文)——建文 成祖(朱棣)——永乐 仁宗(朱高炽)——洪熙 宣宗(朱瞻基)——宣德 英宗(朱祁镇)——正统 代宗(朱祁钰)[景帝]——景泰 英宗(朱祁镇)——天顺 宪宗(朱见深)——成化 孝宗(朱佑樘)——弘治 武宗(朱厚照)——正德 世宗(朱厚璁)——嘉靖 穆宗(朱载后)——隆庆 神宗(朱翊钧)——万历 光宗(朱常洛)——泰昌 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宗(朱由检)——崇祯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宣统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月10月1日成立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42240913.?si=6
中国历史帝系年表(从五帝到清朝)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姬轩辕 少昊己挚 玄帝姬颛顼 帝喾姬夋 帝挚姬挚 唐尧伊祁放勋 虞舜姚重华 夏朝 大禹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汤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高宗)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帝) 周朝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王子姬颓 周襄王姬郑 周王子姬带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王子姬朝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姬杰 秦朝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刘奭(shì)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 公孙述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吴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孙皓 晋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九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秦文王李流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梁王刘和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文帝石弘 武帝石虎 正帝石世 成帝石遵 仁武帝石鉴 兴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 昭王张实 成王张茂 文王张骏 桓王张重华 哀王张耀灵 威王张祚 冲王张玄靓 悼王张天锡 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后主李歆 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高昌王沮渠无讳 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开封公慕容详 赵王慕容麟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昌平王段随 中帝慕容觊 文帝慕容瑶 代帝慕容忠 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 武烈帝赫连勃勃 德武帝赫连昌 平武帝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 高祖苻健 厉王苻生 世祖苻坚 哀平帝苻丕 太宗苻登 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厉武王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 太宗拓跋普根 世祖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谯纵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元帝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后梁 宣帝萧詧 明帝萧岿 靖帝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炀帝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脩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高欢 *文襄帝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唐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唐朝复辟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chù]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渤海前废王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渤海宁王大彝震 渤海雍王大虔晃 渤海厉王大玄锡 渤海赧王大玮瑎 渤海后废王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瑱(朱友贞) 后唐 *太祖李克用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包括北汉) 高祖刘暠 隐皇帝刘承佑 湘阴公刘赟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十一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南楚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前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后废王马希崇 南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让帝杨溥 岐国 忠敬王李茂贞 桀燕(杰燕) 桀王刘仁恭 燕王刘守光 南唐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烈宗刘隐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前蜀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王宗衍) 后蜀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辽 辽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后萧塔不烟 辽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耶律屈出律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元懿太子赵旉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宋帝昺赵昺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安宗朱由崧,年号弘光 绍宗朱聿键,年号隆武 昭宗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唐代至清代的皇帝年表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清代(13)年表(5)明朝皇帝列表,在位时间,
明朝所有皇帝年号还有在位时间表
一、明朝皇帝年表:
1、第一位:太祖朱元璋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年号:洪武
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
陵墓:孝陵
2、第二位:惠宗朱允炆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年号:建文
在位时间:1399年-1402年
陵墓:无陵
3、第三位:成祖朱棣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年号:永乐
在位时间:1403年-1424年
陵墓:长陵
4、第四位:仁宗朱高炽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年号:洪熙
在位时间:1425年
陵墓:献陵
5、第五位:宣宗朱瞻基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年号:宣德
在位时间:1426年-1435年
陵墓:景陵
6、第六位:英宗朱祁镇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年号:正统、天顺
在位时间: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陵墓:裕陵
7、第七位:代宗朱祁钰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年号:景泰
在位时间:1450年-1457年
陵墓:景泰陵
8、第八位:宪宗朱见深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年号:成化
在位时间: 1465年-1487年
陵墓:茂陵
9、第九位:孝宗朱佑樘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年号:弘治
在位时间: 1488年-1505年
陵墓:泰陵
10、第十位:武宗朱厚照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年号:正德
在位时间:1506年-1521年
陵墓:康陵
11、第十一位:世宗朱厚熜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年号:嘉靖
在位时间:1522年-1566年
陵墓:永陵
12、第十二位:穆宗朱载垕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年号:隆庆
在位时间:1567年-1572年
陵墓:昭陵
13、第十三位:神宗朱翊钧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年号:万历
在位时间:1573年-1620年
陵墓:定陵
14、第十四位:光宗朱常洛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年号:泰昌
在位时间:1620年
陵墓:庆陵
15、第十五位:熹宗朱由校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年号:天启
在位时间:1621年-1627年
陵墓:德陵
16、第十六位:思宗朱由检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年号:崇祯
在位时间:1628年-1644年
陵墓:思陵
二、南明皇帝表
17、第十七位:安宗朱由崧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年号:弘光
在位时间:1644年-1645年
陵墓:无陵
18、第十八位:绍宗朱聿键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年号:隆武
在位时间:1645年-1646年
陵墓:隆武陵
19、第十九位:文宗朱聿鐭
贞天应道昭崇宁文宏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
年号:绍武
在位时间:1646年
陵墓:绍武陵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有哪些皇帝…年号分别是?在位时间?
皇帝、年号即在位时间列表:
庙号/谥号/姓名/年号/统治时间
1、
2、
3、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初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明朝的皇帝有几位,分别是谁,在位时间多少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有谁知道明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及排名?
明朝历代皇帝的在位时间及排名: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1368-1398)、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1399-140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1403-142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142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1426-1435)、明英宗正统/天顺帝朱祁镇(1436-1449、1457-1464 两次登基)。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50-1457)、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1465-1487)、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1488-1505)、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燳(1506-1521)、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1522-1566)、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1567-1572)。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20)、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1620)、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1621-1627)、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1628-1644)。
扩展资料:
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预定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对其大加诋毁。
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永乐帝采纳。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安宗为其平反,上庙号、谥号。清高宗再为其平反改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哪位明朝皇帝的在位时间是最长的?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
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
建文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
永乐帝朱棣;1403年——1424年
朱高炽,仁宗,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燳,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光宗,泰昌(1620年)
朱由校,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毅宗(原为思宗),崇祯(1628年——1644年)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他的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当时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所有明朝皇帝及其在位时间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明清时期的皇帝年表(包括皇帝名字,谥号,在位时间,按时间顺序排列)
明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明孝陵
明兴宗
懿文太子
孝康皇帝(子朱允炆追尊)1
朱标--明东陵
明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2朱允炆建文1398年-1402年(失踪)
明太宗
明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3
朱棣永乐1402年-1424年明长陵
明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洪熙1424年明献陵
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宣德1424年-1435年明景陵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正统1435年-1449年明裕陵
明代宗
郕戾王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4
朱祁钰景泰1449年-1457年景泰陵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天顺1457年-1464年明裕陵
明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成化1464年-1487年明茂陵
明孝宗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弘治1487年-1505年明泰陵
明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正德1505年-1521年明康陵
明睿宗
兴献王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
帝(子朱厚熜追尊)5
朱祐杬--明显陵
明世宗
钦天侓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嘉靖1521年-1566年明永陵
明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隆庆1566年-1572年明昭陵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万历1572年-1620年明定陵
明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泰昌1620年明庆陵
明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朱由校天启1620年-1627年明德陵
明思宗
明毅宗
明威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庄烈闵皇帝6
朱由检崇祯1627年-1644年明思陵
1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3]
(崇德帝皇太极初谥,后改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1626
天命
1616-1626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4]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
天聪
1626-1636
大清皇帝
2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4]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崇德1636-1643
-
成宗
(顺治帝福临尊,后庙号被剥夺)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顺治帝福临谥,后谥号被剥夺)
爱新觉罗·多尔衮3
1612-1650
-
-
睿忠亲王
(乾隆帝弘历追谥)
3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5]
爱新觉罗·福临
1638-1661
顺治
1643-1661
4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6]
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康熙
1661-1722
5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7]
爱新觉罗·胤禛
1678-1735
雍正
1722-1735
6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8]
爱新觉罗·弘历4
1711-1799
乾隆
1735-1795
7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9]
爱新觉罗·颙琰
(原名永琰)
1760-1820
嘉庆
1796-1820
8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10]
爱新觉罗·旻宁
(原名绵宁)
1782-1850
道光
1820-1850
9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11]
爱新觉罗·奕詝
1831年-1861年
咸丰
1850-1861
10
穆宗6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12]
爱新觉罗·载淳
1856-1875
同治5
1861-1875
11
德宗6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13]
爱新觉罗·载湉
1871-1908
光绪
1875-1908
12
废帝[14]
-
爱新觉罗·溥仪7
1906-1967
宣统
1908-1912
相关参考
明朝所有皇帝年号还有在位时间表一、明朝皇帝年表:1、第一位:太祖朱元璋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陵墓:孝陵2、第二位:惠宗朱允炆嗣天章道诚
【秦国历代国君】秦国国君列表及在位年表 秦国历代国君在位年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
朝鲜王朝的历代帝王在位年表是怎样的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太宗李芳远1367年—142
1.中国历史朝代详细表、悬赏100分—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末代皇帝—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三皇五帝年表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华胥氏伏羲
选C,顺序如下1.尼布楚条约签订时间1689年9月7日(《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
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Caesar)第一次率军入侵不列颠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
我想查看清代皇帝每个人的照片。您好,清代各位皇帝分别是:第一代: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卒于沈阳,终年68岁。第二代: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清朝历代皇帝排序(含后金)具体如下: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中国历史大事件年表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