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不是太监,郑和是太监吗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和是不是太监,郑和是太监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郑和是不是太监,郑和是太监吗

2、明朝历史 郑和是太监吗

郑和是不是太监,郑和是太监吗

郑和是太监吗

  是。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   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只去世。后被掳入明营,遭宫刑。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 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   1404年(永乐二年 甲申) 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是不是太监?有没有后代,他的后代是不是郑成功!

郑和是太监,自已不能生育,后代为哥哥过继长子马恩来,郑成功不是郑和(本姓马)的后代。

一、郑和介绍:

郑和(1371年 - 1433年 ),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入宫前经历不详。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1404年(永乐二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宣德八年),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后代介绍:

到郑和晚年时,他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

郑成功—百度百科

郑和——百度百科

郑和怎么是个太监

洪武十三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郑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当时是被俘虏的,明朝有这么个规矩,打完胜仗,女的挑几个当宫女,男的挑几个阉了进宫伺候人,郑和不幸成了其中一个。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扩展资料:

郑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无疑是久远而巨大的。至今南洋一带无处没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遗迹与纪念物。作为明代最具有开拓象征意义的郑和下西洋也一直受到后世史家的积极评价。已故著名史学家吴晗认为郑和下西洋一是经济上有收获,二是政治上弘扬国威,三是文化传播,“使南洋诸国均染华风”,四是华侨移民增加,“使中国人在南洋的地位陡然提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明明是太监,为什么却子孙满堂

郑和十余岁就被明军所俘虏,后来被阉为太监,但是据新闻报道,现在却有几百个郑和后裔分布在南京、云南、泰国等地。

原来,郑和并非家中独苗,他还有兄弟和姊妹。郑和自己确实没有子嗣,但是他的哥哥马文铭将自己的长子恩来过继给了郑和,并且郑和还收养了两个亲侄,这两个亲侄分别留在云南和南京。到现在,郑和后裔已传至第21代。 此外,那些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部下们,在郑和去世以后,自愿改姓为郑,并在牛首山为郑和守墓,600年来,郑和部下的后人们世世代代与郑和的墓相伴,在牛首山一带聚居,形成了今天牛首山南面的郑家村,他们自己也成了没有郑和血缘的郑和后裔。

郑和是不是太监?

对的。朱元璋在平定云南叛乱时,抓获郑和,随之到南京,进宫为太监。不过当时不是所有宦官能叫太监的,只有做到一定位置一定地位才叫太监

郑和是不是太监

郑和是太监。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是不是太监?

  是的

  就是三宝太监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   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州同时举办明成祖赐郑姓六百周年纪念活动。   据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透露,郑和作为一名宦官,何来子嗣?这曾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争议。江苏作家朱芳进在《郑和》一书中虚构了“为郑和找老婆”的情节,说郑和老婆名叫妙云,原是明成祖身边的侍女,并生有儿子。郑和后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郑自海介绍说,在郑和的故乡云南发现的《郑和家谱》称:“马文铭长子立嗣(郑和本姓马。马文铭是他的哥哥,其子被郑和收为养子),移居南京三山寺,名曰马府口。”由此可见,郑和的后裔是由其养子繁衍下来的。   他表示,郑和在故乡云南的一支后裔,系由郑恩来的长子所繁衍。其中一部分在清朝末年因不堪官府的压迫而逃往泰国。当时郑和第十七代孙郑松林跟随马邦来到泰国北部的清迈省,并娶了当时管理清迈的士司的女儿,从此在当地落地生根。由于年代久远,泰国后裔已经不会说中文,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来历。现今泰国的一支后裔大约有一二百人;而生活在云南的一支后裔现在约百余人。   南京的一支后裔系由郑恩来的次子所繁衍。郑和家谱《首序》的后面原有单独一页用毛笔正楷书写的二十个大字“大尚存忠孝,积厚流自宽,藩衍更万代,家道泰而昌”,这象征郑家兴旺发达的诗句,也是南京郑和后裔的排行字辈。因郑和曾任南京守备,一生定居南京,部分舰队官兵也随郑和居住南京,并逐渐改姓郑,故在南京牛首山山南村形成了郑村。当年郑和还收养了两名亲侄子,一名留在云南老家,一名跟随郑和到南京,其后代也可能作为郑和的后裔。   经过郑自强的寻访,查到南京有五百四十四人,除已死去的一百五十四人和从南京调往外地或在外地出生的一百十人以外,目前南京还有二百四十二人,在苏州的后裔估计有二百人,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的石狗头、大营、东营居住着郑和的后裔。   居住在云南玉溪、江苏南京两地的郑和后裔,都各有自己的家谱。郑自强说,碑刻是了解历史,寻觅祖先足迹的瑰宝,原在玉溪龙门村(今大营)旁的《建龙马桥募化引》碑,碑文中的郑溥为郑和后裔九世孙。《媲美后先》碑现存于玉溪市红塔区东营清真寺内,碑文列郑居正、郑居广、郑有法、郑有才等人,系郑和十世孙、十一世孙。至今东营还居住着郑和的后裔郑云章、郑云良等。   有关专家认为,玉溪的郑和家谱与碑刻,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以及其后裔在玉溪的发展历史,是研究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及其后裔发展的珍贵文献资料。

“郑和”到底是不是太监

  是。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   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只去世。后被掳入明营,遭宫刑。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服役, 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   1404年(永乐二年 甲申) 马三保因战功显赫,获成祖赐姓“郑”的殊荣,从此改称郑和,并擢拔为内官监太监。 太监(131)郑和(3)

明朝历史 郑和是太监吗

郑和是太监吗?怎么还能有后裔呢?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

  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又懂兵法,在“靖难”中立了不少战功。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奖赏“靖难”功臣的时候,晋升三宝为内官监太监(内官监太监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职)。

  过去说“马不能登殿”,明成祖亲自写了一个大大的“郑”字赐给三宝,让他以郑为姓,从此,便叫郑和了。

  有一天,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那时候,把现在苏门答腊以西的整个印度洋都叫“西洋”。就当时的航海技术说来,西洋是海陆险远的地方。袁忠彻想了想,说:“无论从相貌还是才能,三宝在宦官中都是没说的,完全可以胜任。”

  郑和是回族,远祖从西域来到中国,祖父和父亲都曾有过航海的经验,郑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懂得了一些进行海外贸易的知识。所以,郑和确实是完成明成祖联络各国、发展海外贸易的最好人选。

  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别使命,经过充分准备,各方面都就绪之后,选定吉日,启程远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和告别了欢送的官员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队中最大的船只——宝船,缓缓向东驶去。这只船队总共有208艘船,光是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术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翻译、医生等。

  郑和此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相互间的了解,发展了海外贸易。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28年的航海活动,耗尽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公元1433年4月上旬),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最后一次航行的归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大公网讯】郑和二十世裔孙郑宽涛告诉记者,全面搜集记录郑和后裔相关情况的《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资料汇编》将于6月底出版。这是目前郑和家世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

  郑和六世祖是元代大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为纪念先祖,郑和在南京定居后,其族谱就称为《咸阳世家宗谱》。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大败当时统治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十二岁的郑和被俘后到当时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因此郑和本人没有子女。晚年,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郑和后裔便是从这一支发展而来。

  据郑宽涛介绍,郑和后裔主要分为三支,南京支系现有200多人,如今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郑和后裔就是从南京支系发展而来﹔云南支系有玉溪和沙甸共170多人,还有一支郑和后裔定居在泰国。清末郑和第十七世孙郑松林跟随马帮到泰国清迈进行贸易,后娶了当地土司的女儿定居下来。现在泰国的这一支大约有20多人。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修订并公开出版家族族谱,是郑和后人共同的心愿。”郑宽涛说,从1985年起,他的父亲郑自海和堂伯郑自强发起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郑和后裔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南京支系的情况。之后到1994年,陆续与全国各地以及泰国的郑和后人取得了联系。2004年,南京的郑和后裔恢复了中断100多年的家族茶会,即在正月初一郑和被明成祖朱棣御笔赐姓“郑”的纪念日,到清真寺举行茶会。今年年初,郑自海到云南,将修订的总族谱初稿交给云南支系审定、并决定由云南晨光出版社出版。

  《郑和家世资料汇编》以图谱的形式,记录了目前能统计到的所有郑和后人的名字,同时还收录了各地家族聚会的照片、与家世相关的遗迹资料、郑和后人对郑和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北京发现的南京郑和族谱的首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郑和后裔中有很多人都是工程师,且不少人取得了一定成就。郑宽涛说:“或许我们家族的血液里就有著科学探索的精神,郑和留下的祖训就是‘谦恭谨密,不避劳勤’。”

相关参考

郑和是圣裔, 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直系子孙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太监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现在的非洲、埃及红海、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明朝初年间大太监,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大明洪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先讲讲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大背景和所处朝代。>此事发生在大明帝国永乐皇帝执政期间,在公元1405年7月11日,皇帝下旨郑和率领一只几百艘大小船只,统领数万人组成的大

《如懿传》中太监吃药后调戏贵妃的情节合理吗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和。>《如懿传》自播出后,全网热映,里面出现的各种剧情、人物角色,乃至于各种宫廷中所出现的事物,一桌一椅,头饰服装都曾引起

郑和下西洋带回麒麟,这到底是什么动物

对郑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了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命令三宝太监郑和带领大明的水师舰队下西洋拜访各国,一方面是加强大明和世界的交流,宣扬大明的

盘点三位留名青史的明代太监,他们做了哪些事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

南京发现明朝太监墓,墓志铭上的记载,狠狠地打了外国专家的脸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存有争议的研究课题。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明史》中记载的郑和下西洋所乘载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大宝船。这个大宝船的长宽尺寸折合成现今的尺寸

回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郑和(1371—1433),明初航海家。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洪武时入宫为太监,又称三宝太监。赐姓郑,始名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

十大著名太监

十大著名太监: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蔡伦、王振、魏忠贤、刘瑾、郑和、李莲英。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

郑和下西洋不带漂亮女子而带老太太,原来是这样,难怪没人反对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他是太监,却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少有的精神上没有被阉割

郑和下西洋不带漂亮女子而带老太太,原来是这样,难怪没人反对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他是太监,却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少有的精神上没有被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