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举兵八十万来攻,东晋为什么才聚集八万军队
Posted 胡人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前秦举兵八十万来攻,东晋为什么才聚集八万军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前秦举兵八十万来攻,东晋为什么才聚集八万军队
- 题/淝水之战:东晋是怎么做到用8万北府兵完虐前秦80万大军的?
- 文/福尔摩小登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八万东晋北府军将八十万秦军打得落荒而逃,北府军一战成名,在大家都在感慨东晋北府军强大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东晋作为南方政权,为什么只能聚集八万军队。而前秦却能举兵八十万?是因为东晋没兵吗?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下。
一、淝水之战
公元376年苻坚统一了北方,建立前秦政权。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开始南下攻晋,东晋谢安临危受命,命其侄子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前秦军队士气如虹,本想速战速决,那知东晋将领谢石先发制人,主动出击,为东晋赢得了战略主动权。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秦军,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
十二月,双方决战于淝水,秦军后退,计划让晋军渡河后半渡而击。结果东晋军队在秦军后退时,乘机出兵。东晋降将朱序见状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故意扰乱秦军,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二、淝水之战东晋兵力为什么如此的少
1、东晋特殊的体制
东晋的天下是世家门阀的天下,皇帝是一个如同傀儡般的存在。东汉时期,世家门阀就已经十分强大,他们靠着自己的雄厚的财力物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控,影响着各个王朝。
西晋末年,北方五胡乱华,西晋皇室被迫南渡,建立东晋政权。失去北方老家的西晋皇室,在南方过得并不如意。南方的世家豪门对这个逃难而来的皇帝,十分不屑。全亏司马睿的老朋友琅琊王氏王导,在他的左右奔波劝说下,南北方世家门阀联合,共同扶持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
但此时王权衰弱,世家门阀主宰朝堂,拥兵自重。东晋朝廷并没有军队,如果想打仗必须得靠支持皇权的几个豪门世家的私兵。当时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等豪门都各自拥有私兵。
除去谢安谢玄代表的陈郡谢氏外,其他几个世家都不怎么听皇帝的命令。当时龙亢桓氏统领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手握十余万重兵,但当时还是以自保荆州为主,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三千援兵,去支援淝水战场。
这也就导致了,淝水之战,只有谢玄自己的八万北府军迎战。
反观北方,他们的体制是国人制度。意思就是,汉人种地,胡人打仗。前秦的近百万军队实际上是整个前秦全部的兵力,苻坚可以说为了打这场战争,完全把家底掏空了,这也就导致了,前秦在淝水战败后被迅速瓦解。
2、南方人口确实没北方人口多
西晋末年虽然由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导致汉人数量急剧下降,但胡人数量却也在急速增长。整体来说,北方人口还是有不少的。
古代南方本就人口较少,三国末年,东吴孙浩昏庸无道,江东地区,民生凋敝。西晋时期四川地区又发生了胡人李家兄弟叛乱,天府之国的四川一片焦土。
东晋建立由于政权不稳,民生难以恢复。再加上桓温讨伐四川又死了不少人,整个南方简直惨不忍睹。人口远比北方少。谢玄的北府军的来源大多都是北方流民。
3、八万精锐打前秦确实也够了
在淝水之战前,东晋名臣谢安就明白,前秦军队完全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大杂烩。而且刚刚统一北方的前秦,内部政权并不稳定,其手下将领各个心怀不轨。东晋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其战力和装备却比秦军好很多。
秦军虽然有近百万的军队,但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角色,真正的主力也就苻坚率领的十几万嫡系部队。这也是谢安敢用八万军队打近百万秦军的原因。
三、总结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东晋朝廷得以续命,打击了北方胡人的嚣张气焰,但是同时也让北方再陷入战乱之中。前秦的统治被瓦解,多个胡人政权建立,开始互相攻伐。
北府兵,一个时代的标记,北府兵到底有多强?用今日头条APP搜索“北府兵”(长按点搜索也可)看看北府兵到底有多牛!
今日头条APP搜索引擎没有竞价排名的干扰,搜索结果更加精准和可靠,遇到不懂的记得使用今日头APP搜索一下哦!
更多晋朝历史可参见:
陈郡谢氏:淝水之战铸就的一代豪门是如何兴起的?
“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如何成为东晋第一望族?
历史上,这个女人差点葬送了整个汉族
东晋(9)胡人(2)前秦(2)前秦符坚八十万大军为何灭不了东晋
因昧于时势而惨遭失败,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83年发动的平晋之役堪称典型。在这场战争中,苻坚刚愎自用,仓促挥师南下,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今属安徽)地区遭到东晋劲旅的坚决抗击,惨遭失败,使得战前苻坚所表达的“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万丈雄心成为痴人梦呓,千古笑柄。而苻坚好不容易才统一起来的北方中原地区,也因前秦军队的淝水大败而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
苻坚的失败,首先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主观武断,轻易开战,水军薄弱,战线过长,未能在局部上真正形成优势,洛涧遭遇战小挫即动摇斗志,淝水决战时又轻易移动军阵,导致自乱阵脚,为敌所乘。
当然,苻坚失败根本的原因是在大战略上出现了失误,即违背了王猛临终前一再叮嘱的“不以晋为图”诤言,急于求成,在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便倾全国之力仓促发动统一战争。
前秦在北方地区的崛起是骤然而至的。苻坚在收用汉人谋士王猛为相治理国政后,“国富兵强,战无不胜,秦国大治”。在此基础上,他先翦灭南燕、仇池杨氏、前凉、代国等诸多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接着,苻坚就图谋顺势南下,吞灭东晋,实现统一。
应该说,苻坚对国家统一的向往是至诚的。苻坚本人深受儒学的影响,他以天下为怀,企求统一,正是“天下一家”文化理念浸润的自然反映。所以尽管他的统一方略并不能得到大多数臣属的支持,他还是最后作出决断:大举起兵,灭晋混同南北。可见,苻坚以天下一统为怀,其间包含着对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理解,充沛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然而,苻坚的统一努力最终以悲剧落幕,问题就出在他未能知彼知己,审时度势,在统一时机的把握上发生严重的偏差。因为前秦虽在较短的时间里统一了北方,但靠的是军事力量以征服手段完成的,内部的民族矛盾依然尖锐,前秦的统治秩序远未稳固。所以,对苻坚来说,巩固北方的统一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在内部整合巩固的基础上,方可谋求用兵南方。
就南方而言,晋室南渡后,虽偏安一隅,但却仍以中原正统自居。谢安执政后,选用贤才,团结大臣,“群臣辑睦,内外同心”、“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因中原战乱流寓到南方的民众,有保卫新家园以求安定的愿望,并未对东晋政权失望。这就是当时的现实,也就是所谓的“时势”。
相关参考
因昧于时势而惨遭失败,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83年发动的平晋之役堪称典型。在这场战争中,苻坚刚愎自用,仓促挥师南下,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今属安徽)地区遭到东晋劲旅的坚决抗击,惨遭失败,使得战前苻坚所表
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爆发了一场战役,史称淝水之战。谢玄以八万人击败了前秦百万大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就这样败给了东晋。后续对前秦和东晋的影响都非常大,前秦灭亡、东晋偏安。而这一场战争也给大家留下来
383年,来自北方的强大政权前秦带着统一全国之势,集合全国力量,向偏暗东南的东晋王朝发动了进攻,其目的就是消灭东晋,取得全国的统一。然而,在淝水决战之中,拥有八十万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的符坚,竟然败在了
383年,来自北方的强大政权前秦带着统一全国之势,集合全国力量,向偏暗东南的东晋王朝发动了进攻,其目的就是消灭东晋,取得全国的统一。然而,在淝水决战之中,拥有八十万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的符坚,竟然败在了
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东晋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北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太元八年(383年),东晋在淝水以八万人击败了前秦八十余万大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
东晋定都南京时,统治华北一带的前秦苻坚,发动百万大军,打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迎战的东晋,兵力只有八万(不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可是结局出乎意料,竟然让东晋打了大胜仗。 为什么占尽优势的前秦,
一、求个关于团结的故事1.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兵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2.管仲和鲍叔牙。
公元379年,在湖北襄樊发生了一场争夺和尚的恶战。前秦以十万大军占领樊城,猛攻襄阳。东晋守军以死力敌,连城中妇女也上了前线。最终,和尚被前秦抢走了,战争结束了。前秦皇帝苻坚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得到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苻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以八十万对战八万而崩溃惨败,这实属是不应该,如此巨大的悬殊,理应是轻松取胜,如何会失败?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发起者,前秦皇帝苻坚
...偏安一隅的东晋小朝廷来说,绝对是个意外之喜。八万对八十多万,这个兵力比,在冷兵器时代,搁谁心里都没底。但奇迹还是出现了,或许打仗靠人多真的不行。东晋挟此役余威,剩勇追穷寇,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尽收囊中,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