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的另类用人之道——你杀我侄儿我还要重用你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温的另类用人之道——你杀我侄儿我还要重用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朱温的另类用人之道——你杀我侄儿我还要重用你
朱全忠原名朱温由于在家排行老三,小名叫朱三。朱温出身教育世家,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老师,本应该有个不错的家境和前途,却因父亲的英年早逝被打破。朱温的母亲王氏抚养他们兄弟三人,靠给县太爷家做佣人维持生计。由于,缺乏管束,朱温从小就混迹于街井之间,逐渐成了一名地痞流氓,经常出去赌博,让她的母亲操碎了心。然而,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一代帝王。
朱全忠
早年跟着二哥朱存一起参加黄巢起义,朱温因屡立战功被黄巢重用,从一名士兵升到大队长,最后成了黄巢的左膀右臂。可惜的是他的哥哥朱存,已经战死沙场了,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亲兄弟,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因此出人头地后的朱温一直不敢回家,就怕母亲问起二哥朱存。二哥朱存的死成了朱温心中无法治愈的伤痛。然而旧伤未愈,新伤又来。
青州之战,朱存之子朱友宁战死
青州之战背景:唐天复元年,唐昭宗被李茂贞绑架到陕西凤翔就是今天的宝鸡,李茂贞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手里握着四镇兵权,怎么可能受李茂贞摆布呢,于是朱全忠率四镇之师来夺昭宗。这时李茂贞与宦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入援凤翔,讨伐朱全忠。这时对唐王朝表示效忠的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和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览诏。王师范派军攻击朱全忠的大后方,结果被地方民兵打的大败。收拾完李茂贞,朱温腾出手来教训青州的王师范。
青州之战过程:天复三年(903年)三月,宣武节度使朱温派侄子朱友宁率军在青州攻打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王师范不支,向杨行密求援,杨行密便派王景仁率兵七千援救王师范。朱友宁是朱温死去的二哥朱存的儿子,朱温一直把朱友宁当亲生儿子来对待,对他也是非常的器重。《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记载朱友宁曰:
朱友宁
“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迁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然而,在哪个混乱的的时代,不幸总是围绕着你,绕都绕不开,朱友宁碰上了他的克星王景仁。史书记载:
“王景仁,庐州合淝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
朱友宁攻打王师范很卖力,王师范防守的也很吃力,防线接连被突破,此时的王景仁,一直在观望,经过好几天的持续战斗,他料定朱友宁的军队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于是“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就这样,年轻的朱友宁死在了老道的王景仁手中,还被斩下了头颅去邀功。
王景仁
当时,朱温正攻打郓州,听说朱友宁死了,他亲率大军二十万以加倍的速度赶到青州,他又想到了死去的二哥,心中充满了愤怒。如果王景仁落到朱温手里,千刀万剐估计都嫌少。王景仁确实是个久经沙场的老选手,面对朱温的二十万大军,表面示弱,心里却一点都不惧怕。史书记载:
“王景仁闭垒表示胆怯,等待朱温军怠惰,毁栅而出,驱驰激战,战斗正酣,突然退却安坐与诸将饮酒,然后再战。”
朱温登高望远,看到王景仁如此动作,不由得一颗爱才之心胜过了仇恨。朱温叹气说:“我若能得此人为将,天下不难平啊!”王景仁虽然屡次战胜朱温,但毕竟兵力悬殊,七千人打二十万实在是太难了,最后还是兵力不支而撤退。青州之战王景仁逃回淮南,王师范献城投降,朱温胜出。
此役,朱温失去了一员爱将同时也是他的亲侄子, 他都无法面对死去的哥哥,然而他也有收获,发现了王景仁这样的帅才,尽管此人亲手杀了他的侄子朱友宁。
朱温招降王景仁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从宣州回来继位,派王景仁代替镇守宣州。王景仁心中很郁闷,跟随杨行密这么多年,经历了大小战斗无数,到最后功劳给一个毛小子坐享其成了。杨渥继位后,想要把自己宣州的东西要回来,王景仁却不给他,两人闹翻了,杨渥派兵攻打王景仁。
天祐三年(906年),王景仁率领手下心腹投奔吴越王钱镠,此时的钱缪表面上对朝廷还是毕恭毕敬的。钱镠向朝廷上表任命王景仁为宣州节度使。当时唐朝的实权在朱温手中,他对王景仁是又爱又恨,爱惜他的将帅之才,恨他杀了自己的侄子。此时,唐朝已经油尽灯枯了,微风一吹帝国大厦就会坍塌,在这人才急需的节点上,朱温放下仇恨以大局为重招揽王景仁到开封,并许诺要重用他。此时的王景仁空有一腔热血无处喷洒,没想到朱温竟有如此心胸,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归顺了朱温。
朱温用人真是高明,王景仁自知有愧于朱温,肯定对他忠心耿耿。以不怒而治乱世,朱温为我们上了一课。
梁晋争霸的高潮——柏乡之战,后梁主帅王景仁
柏乡之战,是梁晋争霸以来最关键的一战,经此一战,晋军威大振,使后梁在河北的势力退至魏博以南,后梁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如此重要的一战后梁的主帅竟然是投奔朱温不满四年的王景仁,如此看来朱温用人实在是不拘一格。虽然柏乡之战王景仁战败了,但并非他个人能力不足。《新五代史.王景仁传》记载:
“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朱温也是知道当时王景仁无法管辖韩勍、李思安两位悍将,也就是说参加柏乡之战的梁军,统帅部是不和谐的,那么军令就难以统一,也难以很好的指挥这支精锐的梁军,打败仗也是可以理解的。王景仁被罢官数月后就官复原职了。
朱温死后他的儿子末帝得立,他同样重用王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怎奈后梁已是强弩之末,回天乏力。王景仁很无奈,兵败回京后不久,就病故了,被追赠为太尉。
朱温任用杀害亲侄子的王景仁是我万万也想不到的,王景仁确实有才,朱温对人才十分渴慕。他利用王景仁对他的愧疚,让其忠心于他,不得不说,朱温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
之战(27)节度使(11)青州(3)武则天为什么重用骆宾王?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徐敬业起兵反叛时,诗人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文中攻击漫骂武则天,文笔极为精彩,有声有色又有气势。檄文送到宫中,武则天呌内待读给她听。内待不敢不从,只好硬着头皮读。不料,武则天非常平静从容,一边听一边与人议论,甚至被檄文中优美的文笔所吸引。当她听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时,竟拍案呌绝,忙问檄文是何人所写。左右告知是骆宾王。武则天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才,怎么让他流落?这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啊!”
武则天还很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公元684年,她下令奖励农桑。规定凡耕地增加,家有余粮的地方,地方官可以得到奖赏,如果户口减少,就要受处分。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户口数从唐太宗李世民时,以每户五人计算,全国有三百八十万户,人口一千九百万人,上升到六百十五万户,人口九千零七十五万人。人口增加四到五倍。只有人民生法,安定提高才有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社会是全盛时期。这应该是武则天领导建国的功蹟。
相关参考
东方朔取而食之。汉武帝大怒,欲处东方朔死刑。东方朔曰:皇上何必动怒?试想,如果该药吃了真是长生不老,那么我吃下去了,我是不会死的。你杀我也不会死,何必多此一举?如果你能杀死我,则证明这不是长生不死之药
曹操用人之道 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
曹操用人选材确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曹魏政权除了占有天时,拥有各类优秀人才也是其较吴、蜀强盛的原因。 最难能可贵的是曹操用人不计前嫌: 1.不杀陈琳--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
宋太祖赵匡胤,在对仕宦的褒贬擢降方面,有其奇特的用人原则,归纳起来为:忠于己者未必用,忤于己者未必不消;毋忝厥职者必用,失于职守者不消。据史料,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死后,便挥戈返京夺权。陈桥驿在陈桥门
宋太祖赵匡胤,在对仕宦的褒贬擢降方面,有其奇特的用人原则,归纳起来为:忠于己者未必用,忤于己者未必不消;毋忝厥职者必用,失于职守者不消。据史料,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死后,便挥戈返京夺权。陈桥驿在陈桥门
正德十四年八月,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南巡作乐,顺便微服私访。朱厚照换上百姓衣服带领几位大臣与数十位保镖从京城出行,按照惯例是不能带妃嫔出去的。朱厚照与最受宠的刘爱妃相约在鸡笼山附近见面,以一把簪为信物
引言在群雄逐鹿华夏的东汉末年,曹操将一多量强人、智者群集在麾下,文有端朴直直的荀、“奇佐”军师郭嘉、深谋远虑的程昱,武有雄武过人的典韦、“虎痴”许褚、忠勇无双的庞德等。在东汉这种群雄纷争割据的情形下,
引言在群雄逐鹿华夏的东汉末年,曹操将一多量强人、智者群集在麾下,文有端朴直直的荀、“奇佐”军师郭嘉、深谋远虑的程昱,武有雄武过人的典韦、“虎痴”许褚、忠勇无双的庞德等。在东汉这种群雄纷争割据的情形下,
导读:“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
导读:“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