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口气买325门克虏伯大炮,抗战时这些炮还能用

Posted 大炮

篇首语:一个人必须学习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然生活何其孤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一口气买325门克虏伯大炮,抗战时这些炮还能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鸿章一口气买325门克虏伯大炮,抗战时这些炮还能用

2、宰相气度竟丝毫没给中国丢脸 李鸿章访问欧美

李鸿章一口气买325门克虏伯大炮,抗战时这些炮还能用

德国的克虏伯兵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上给人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二战以前著名的军火公司,他所生产的大炮带给世界的震撼,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存在,可惜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也早就在1967年宣布改组,后来克虏伯集团更是直接破产,从历史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19世纪20年代自克虏伯兴建以来,清政府一直对克虏伯公司的大炮情有独钟,而在采购清单上,清政府购买克虏伯工厂所生产的大炮就高达2000多门,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为何清政府一定要采购克虏伯兵工厂的大炮呢?

这和清政府晚年的洋务运动不无关系,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大臣兴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历史上屡屡受到欺压,最关键的是武器装备的不如人,因此在1866年李鸿章派人出国考察欧洲各个兵工厂,并伺机采购一批装备,只是这样的行为在英法等国家遭到了十分冷遇。

由此可见英法并不希望清政府采购这样的装备,威胁他们安全,但只有在德国的时候,受到了当时克虏伯兵工厂的亲切接见,调查团不但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同时对克虏伯公司所生产的大炮威力记忆犹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同法兰西第二帝国开战,但是交战双方一接触,情况发生了惊人的逆转,由于普鲁士在战场上锁使用的大炮威力十分强大,法军死伤惨重,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军队伤亡9000多人,但法军死伤却超过了12万,而普鲁士炮兵当时所装备的就是,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3.5公里。

清政府看到了克虏伯兵工厂所带来压迫感,于是写信回国要求购买克虏伯兵工厂的产品,而李鸿章更是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上,将克虏伯兵工厂所生产的大炮夸耀了一顿,于是清政府下定决定,采购一批大炮,李鸿章更是一口气采购了328门克虏伯大炮回来,在清王朝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清政府采购克虏伯兵工厂的大炮多达2000门,除了北洋舰队装备以外,在沿海各个重要的炮台上,也分别安置了大炮。

但这些大炮并未阻挡清政府的灭亡,但这些火炮却仍然残存下来,其中一部分在40年以后抗战中还大显身手,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9月3日凌晨4时许,日军贸然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多艘舰艇在海面上挑衅,当时驻守南炮台的爱国官司兵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像日军开炮射击,并一举击沉了若竹号,震惊中外。

兵工厂(2)大炮(1)克虏伯(1)

宰相气度竟丝毫没给中国丢脸 李鸿章访问欧美

访问欧美八国时,李鸿章其实一身的病。到德国,他会见了德皇威廉二世,跑老远去视察克虏伯大炮,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儿。他还去了德国前首相、赫赫有名的俾斯麦家乡,东西两个“俾斯麦”进行了一次交心密谈。

李鸿章说:“在我们那里,政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我不知该怎么办。”

离开德国,李鸿章又上路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这里暂且不说,接着老人又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英国,谈了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关加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国家都说听英国的,英国人坚决不答应(可悲啊,一个主权国家想加点海关税都要去和别人商量)。然后横渡大西洋去了美国。

老人家在美国倒是风光了一回,人家把他看成是“地球上的老大哥来看地球上最年轻的小弟弟”。他像个电影明星一样。50万纽约人上街看他那“著名的黄马褂”。

李鸿章对西方报纸大谈“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他说:“你们不像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作坊。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李鸿章这一拍一拉,骂得美国人舒舒服服,服服帖帖。姜还是老的辣啊。

接着李鸿章说了一段超前了100年的话,他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

李鸿章一不小心又创了一个中国第一——“招商引资”。然后他从加拿大回国,在日本过界时,这个老头相当倔,为了履行自己的誓言“终生不履日本”领土,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让人在两只摇摇摆摆的船之间,颠颠簸簸地抱他过了踏板,这样他的脚就没有碰过日本陆地。

这次,李鸿章全程万里,一气呵成,并没有马革裹尸而归。早过了离休年龄的他,如果没有一个工作狂的心是挺不过这次远行的。

李鸿章也有绯闻:访美传中国总统和慈禧结婚

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

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的没有几人。而李鸿章凭着他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功勋,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黄马褂。对此李鸿章非常珍惜,只有重大节日或者皇上召见他才舍得穿上。

这次出使欧美,李鸿章觉得非常荣幸,同时也觉得是炫耀自己的最好时机,因此,李鸿章到了美国后,就一直把黄马褂穿在身上。

谁知,对东方文化毫不了解的美国人却错误认为李鸿章穿的是龙袍,而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着,所以当时美国媒体认为到访的是东方大国的中国最高领袖。

晚清重臣李鸿章出访美国

当地一些颇有影响的报纸,如《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总统李鸿章到访”,甚至还刊登了“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的这个轰动全球的新闻消息。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而光绪皇帝更是为此震怒不已。

后来,当随从幕僚将此事告诉李鸿章时,李鸿章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穿着黄马褂招摇过市了。好在慈禧太后对李鸿章并无猜忌,李鸿章出访回来后慈禧并没有为难他,否则李鸿章就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不知是因为李鸿章出访闹得慈禧不高兴,还是甲午战争失败受到挤压的原因,李鸿章出访回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坐冷板凳。

那么,美国媒体炮制的“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这则惊天的八卦绯闻究竟是怎么出笼的?难道真的是凭着黄马褂就能将“中国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的头上?

原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样新闻信息来自于加拿大温哥华,虽然相当八卦和震撼,但是美国媒体还是如获至宝,大肆报道。

报道上说,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的报纸。报纸说,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已在“新发”寺庙秘密结婚。

于是,1898年10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便转载了这则八卦新闻。但是,这则报道为了吸引人们眼球,便在标题上打了一个问号:《李鸿章结婚了吗?》(HasLi Hung Chang Married?)

据说,这批东方的报纸就是《中国邮报》(China Mail)。这张报纸也叫《德臣西报》(The ChinaMail),是香港的第二份报纸,也是香港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

据说,《中国邮报》报道说,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在1898年9月22日上午成婚。随后,这对新夫妻乘火车前往天津,为了防止他人尾随,他们还将经过的铁路均予拆除。

新婚夫妇们将到旅顺港欢度蜜月。这使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与愤怒之中,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再次结婚。

她在一个名叫“新发”的小寺庙中嫁给了中国最具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根据这样来历不明的消息,美国《纽约时报》不仅大肆渲染“慈禧太后下嫁李鸿章”的八卦绯闻,而且还把“中国总统”的桂冠戴在李鸿章的头上。

然而,美国《不久就发现这个消息只不过是八卦新闻而已。于是,就在报纸上更正说:《李鸿章没有结婚》(Li Hung Chang NotMarried),并明确地指出:显然,这是一则东方玩笑。

由此看来,美国媒体报道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的八卦新闻具有历史传统并非浪得虚名。

至于所谓的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报纸的消息,恐怕也是只是《纽约时报》为了掩盖自己虚假报道而开的一个西方玩笑吧!

相关参考

抗战时日寇普查中国知识分子,懂得英语的都是亲英美的要统统杀掉

原题目:抗战时日寇普查中国常识分子,懂得英语的都是亲英美的要一切杀掉汗青会被尘封,但不会被袒护,更不会被扭曲,让我们一路记住这些真实的史料!这是一系列别有效心的大残杀。从1941年12月起头至1942

抗战时日寇普查中国知识分子,懂得英语的都是亲英美的要统统杀掉

原题目:抗战时日寇普查中国常识分子,懂得英语的都是亲英美的要一切杀掉汗青会被尘封,但不会被袒护,更不会被扭曲,让我们一路记住这些真实的史料!这是一系列别有效心的大残杀。从1941年12月起头至1942

抗战时国军被说的一事无成,但在日本兵眼中,他们是这样评价国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率领的部队,带给后人的印象其实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这些国军胆小如鼠,在战场上经常就是临阵脱逃,虽然有着比八路军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其战斗力和八路军相比起来,则是有

林则徐部下买马桶、设道场对抗英国军舰大炮

林则徐部下买马桶、设道场对抗英国军舰大炮  1840年6月,英国船舰40余艘和4千余名士兵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双方打打停停,但浙江定海于7月初失陷。1841年元月,广东的大角、沙

在这场战争中,威力超过万门大炮

  文/快哉风  1863年3月,一名叫彼得·戈登(Peter·Gordon)的黑奴,从南方种植园逃到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北方军营地。谁也想不到,他带来的东西超过了10000门大炮的威力。图:彼得

李鸿章出访欧美轶事 曾称华人比别族裔勤俭遭仇视

李鸿章出访欧美八国时,其实一身的病。传闻他老不声不响地带着口棺材满世界地“误国”,让人家看了还以为我中华四万万里无人。有一张参观访问克虏伯埃森梅喷射击场的照片,我们看到这位老人是坐着轮椅披着厚呢披风去

抗战时的手枪威力有多差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抗战初期平津沦陷之后,战前在天津的青年救亡联合会中的一部分学生,基于强烈的爱国精神,自动组织了一个敌后武装团体——抗日杀奸团,专门刺杀敌伪头目

抗战时的手枪威力有多差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抗战初期平津沦陷之后,战前在天津的青年救亡联合会中的一部分学生,基于强烈的爱国精神,自动组织了一个敌后武装团体——抗日杀奸团,专门刺杀敌伪头目

抗战时沿海工业迁渝始末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为避战火而西行的沿海厂商,也纷纷随之来渝。图为重庆国民政府办公大楼。作者:谭洪安1938年1月25日,重庆城下半城望龙门附近的沙利文饭店,忽然来了十余位大多说着

抗战时张灵甫有多厉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反人类的手段,血腥、残酷地虐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19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