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历史,清朝历史故事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历史,清朝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历史,清朝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故事:
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2、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与统一台湾
康熙帝于继位之初,三藩势力如吴三桂、耿精忠与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而反对,最后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与台湾明郑的郑经联合发动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吴世璠在昆明自杀,三藩之乱平定。同年,郑经之子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断导致不少将领降清。清朝派明郑降将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澎湖,逼近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明郑亡。
3、雍正时期,内部革新
雍正帝获得隆科多的协助继位,赖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然而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雍正帝在位时期,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以延续康雍乾盛世。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废杀与他对立的王公并削弱亲王势力。
4、雍正时期,对外政策
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
5、嘉道时期,民变不断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
扩展资料:
1、乾隆时期,“平定西北”:
对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国内诸子争位。乾隆帝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将阿睦尔撒纳为引导,以定北将军班第率军平定准噶尔,攻下伊犁。而后阿睦尔撒纳想要成为新一代准噶尔之主,由于没有获得乾隆帝支持而叛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轻军渡沙漠围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反被包围于黑水营。隔年清将富德率军解围,兆惠与富德最终攻灭大小和卓,并让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成为藩属国。
2、参考文献: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明已归顺,吴三桂为何又在突然间背叛李自成、康熙简介,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清朝皇帝传略》之努尔哈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关于清朝历史书籍
1.雍正王朝——两千多年来,以郡县制形成的高度中央集权与自耕农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改革是一种必然选择,历史上的王安石、张居正都尝试过,但只有雍正皇帝成功了。然而,他亲自选择的继承人乾隆又将其新政慢慢消解了,这深刻地预示了大清王朝必然覆灭的命运。
2.清朝大历史——《清朝大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重要资料。
3.中国历史大讲堂:清朝史话——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该从何处说起?
4.一本书知晓清朝——《一本书知晓清朝》是2010年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分别讲述清朝著名皇帝、著名皇后、文臣武将、著名事件及清朝科技文化的科技文化成就。
5.清史讲义——《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
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扩展资料
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
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各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
1912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随后孙文让位予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于北京。
后来,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统观使然,如同元朝灭亡之际,清亡时坚持忠于大清者汉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有些汉臣甚至舍身殉国。在民国建立后,部分汉臣终身以清朝遗老自居。
参考资料:清朝历史-百度百科
清朝的历史到底从哪一年开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中国人民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1、统一中国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打陕西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灭亡;派豪格攻灭四川张献忠,其余部投降南明以抗清。多尔衮接着对付位于江南、内斗分裂的南明诸势力。
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破史可法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芜湖被逮,弘光政权灭亡。明朝鲁王朱以海与唐王隆武帝分别在浙江与福建建立势力,然而双方不和,不久被清军各个击破,拥护隆武帝的郑芝龙也宣布投降。
之后桂王永历帝于广东的肇庆即位,期间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及其他明将先后收复华南各省,最后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叛变而节节败退。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逃亡缅甸的永历帝最后被吴三桂杀死(史称咒水之难),南明亡。
此时只剩下台湾的明郑(郑成功势力)和缅甸果敢的明军,清朝基本占领明朝全部领地。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
2、清朝覆亡
1912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随后孙文让位予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于北京。
后来,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
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统观使然,如同元朝灭亡之际,清亡时坚持忠于大清者汉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有些汉臣甚至舍身殉国。在民国建立后,部分汉臣终身以清朝遗老自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简单介绍一下清朝历史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专题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在位的历史。
清朝皇帝顺序表 清太祖努尔哈赤 -- 清太宗皇太极 -- 清世祖顺治 -- 清圣祖康熙 -- 清世宗雍正 -- 清高宗乾隆 清仁宗嘉庆 -- 清宣宗道光 -- 清文宗咸丰 -- 清穆宗同治 -- 清德宗光绪 -- 宣统帝溥仪关于清朝历史的书
1、《细说清朝》
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
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还阐释了顺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历史之谜。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2、《正说清朝十二帝》
该书讲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叙述了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无论是英明的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说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说一个王朝的兴衰没落,正说一个时代的岁月变迁。
3、《正说清朝三百年》
本书14个专题,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帝王”部分不仅仅反映各帝性格、功过,更企图通过叙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的轨迹。
“后宫”、“皇宫和皇家园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科举”、“文化” 这些专题既横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纵向性地逐阶段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发展。“灭亡”专题则专门叙述其灭亡过程。
4、《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5、《太监谈往录》
《太监谈往录》系多名晚清太监回忆录的合集,包括《宫廷琐记》(信修明著)、《清官太监回忆录》(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和《太监往谈录》(耿进喜述、朱家浯记)3个部分。
内容多为身之亲历、目之亲睹和耳之亲闻,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作者的太监生活及相关的宫廷见闻。
虽然他们在清官的服役时间、服务对象不尽相同,文化程度、思维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内容或多或少与事实存在误差,但由于都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却可以弥补史料之阙。将一个个零碎的细节连缀起来,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一段鲜活细腻、有血有肉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说清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说清朝十二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说清朝三百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史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监谈往录
明末清初的历史简介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七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攻占铁岭。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说:“开原,河东根柢也”。
他把开原、辽沈和京师视作一条不可分割的防守链条。而且开原城大民众,是明朝联络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镇。万历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619年9月3日),后金开始攻打铁岭。明军坚守英勇抵抗,从寅时血战到辰时,但被后金内应开城,遂陷,参将丁碧以下,将士殉国者颇多。
有千总卢孔时手执铁棍,杀死数十名后金军,力战身亡。铁岭被围时,同时向沈阳总兵李如桢和驻虎皮驿的总兵贺世贤求救,李如桢路近却不去,贺世贤路远却急驰往救,遇到援助后金的东蒙古各部联军,大战一场],因城陷而还。
后金占了开原,既形成了进取辽沈的有利态势,也导致明朝边患日益严重,还有了牵制蒙古的条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远的意义。万历四十八年,八旗军两入明边,略花岭山城,俘获约四百人。六月,八旗军“共二万余分为二股,一股自抚顺关进境,总兵贺世贤御之。
一股从东州地方直抵奉集堡,总兵柴国柱御之”(《明光宗实录》第4卷)。旋退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寨(国榷记载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发生在七月十七,)“挖取窖里粮食”(《满文老档·太祖》第15卷)而归。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努尔哈赤带领诸王大臣统兵围懿路、蒲河(焚掠很惨,引自明实录),兵临沈阳城下。熊廷弼乘马趋救,督将策应。八旗兵退屯灰山,后撤回界凡。努尔哈赤因师行不利,令将十余名官将捆绑,额亦都自缚请罪。
九月,八旗兵又进入懿路、蒲河地方,抢掠粮食,被贺世贤率兵斩杀八十九人。但是,正当明朝辽东形势初步好转,后金挥戈南进屡受挫折的时候,明统治集团内部发生重大政治变化。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死去。其长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日继皇帝位,是为光宗泰昌帝。
扩展资料:
结果:
明清战争的结果,清朝占领全中国,这和他们的政治野心有很大关系。虽然明朝有广大的幅员,人口众多,但是因为明朝的制度腐朽僵化,国力衰弱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性质:
明清战争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大明王朝维护祖国统一,镇压民族分裂活动的战争。战争的双方,一为清朝(后金),一为明朝,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这三个政权的性质各不相同。主要的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这场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
战争爆发时,清朝(后金)以“七大恨”誓师,发动战争,他们声称东北是自己的土地,在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吴三桂等的投靠下消灭了反清复明的民族力量。明清之际的抵御满清侵略的战争不是为了维系朱家政权的战争,而是为了维系“汉家天下”的战争。
历史影响:
明清战争与明清两个朝代的兴亡同步进行。清朝崛起之时,正是明朝衰亡之日。不可否认,这场战争是明清改朝换代的基本手段。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打击了封建的黑暗统治,直接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当世界已经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中国却是一个封建王朝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为后来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在近代遭受挨打埋下隐患。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铁之战
清朝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的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统一多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清朝从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可以说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
创造满洲文字。清朝创制满洲文字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东亚文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个东北亚地区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清朝之前没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创制了满文,才把整个东北亚满-通古斯各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记载下来,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大贡献。
编修文化典籍。把散藏在民间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过层层官吏把它收集起来,重新把它抄录了,汇集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清朝(423)历史故事(17)清朝历史上反清复明天地会大
导读:陈永华父名陈鼎。陈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西元1634年(崇祯七年),陈永华出生。后来,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1662年5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
永历十八年(1664年),金门、厦门丢失,陈永华随郑经回到台湾。第二年,晋升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了“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认为这刻不容缓。但是,郑经的回答却是“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认为此事为之过早。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淳朴,如果可以举荐有才能的人来辅佐政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养生息,便可以赶上中原地区。所以,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陈永华于是创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作为台湾最高学府,各府、州、县分别设立“府学”、“州学”、“县学”。此外,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也要设立“小学”,由此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同时,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陈永华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而且大力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在此之外,规定台湾境内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他还推行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以提高教育水平。他还推行了举荐人才的制度,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便可以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然后,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成为官员。
不久之后,陈永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开始建造圣庙学院。1666年 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由于在学校初建,中原文化。永历二十年,他又主持修建了台湾第一所孔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永历二十八年,由于发生了三藩事件,清廷因为无暇东进,郑经会师伐清,克臧监国,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几年之后,清廷处理完内陆叛乱之后,开始着手处理台湾事务,加之郑经在军事上不利,从大陆撤退,陈永华自惭护驾西征无效,十分心忧,终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与夫人合葬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县柳营陈永华乡果毅后,后来清朝把他的骸骨迁葬回泉州,现存的仅是空冢。在他死后,台湾郑氏朝廷给他谥号“文正”。
相关参考
历史上最奇葩的组织,元朝时要复宋,明朝时要复元,清朝时又要反清复明
唐、宋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一种叫做摩尼教的波斯宗教传入中国,并且赢得了极多信众。而这个摩尼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教。此后,摩尼教又与中国本土的佛、道、儒三教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名为白莲教的秘密教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其专制程度达到顶峰,统治者只顾维护其统治,对人民进行残暴专制镇压。有压迫势必会有反抗,如此境地下民间以秘密形式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大一统政权。那么清朝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因为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借鉴了之前历朝历代的各
历史并不是没有给清王朝机会,清王朝统治者也不是没有试图做过种种努力。一切伟大的变革都起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接替乾隆帝的嘉庆固然有革新的企图,但其思维还是历代王朝“中兴”的套路,与近代化的模式大相径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81年),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起兵反叛。吴三桂率军从云南出发,挥师北上,湖南很快被攻陷,反叛兵攻下了岳阳。这直接威胁到了长江北岸的重阵――荆州,清王朝的
导读:天地会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秘密会党,关于它的起源,据学者们考证,已可归纳为十二种之多,即: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天地会始于康熙十三年甲寅说;天地会始于雍正十二年甲寅说;福建藤牌兵创立天地会说;天地会
康熙帝的荣妃在整个清后宫嫔妃中并不是一个带有很多传奇色彩的人,她却是整个清王朝后宫嫔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人。她是幸运的,生育子女多代表她很受康熙的宠爱;她是不幸的,她生育的五子一女,有四个儿子先后夭折。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文宗咸丰皇帝简介咸丰最爱的儿子及皇后介绍”的详细内容!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
1.历史上雍正王朝的太子是谁首先告诉你,清朝自雍正开始没有了太子一说,因为清王朝不像汉人王朝有长子即位的传统,不再固定传位给皇长子,皇帝都是秘密建储的.所谓秘密建储制度确立的过程是这样的:乾清宫正殿高
清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何贡献或作用对历史的十大贡献第一,屹立世界东方。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