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合法存在“太监”的国家,至今仍有100多万
Posted 太监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唯一合法存在“太监”的国家,至今仍有100多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三国一奇才,75岁还能生儿子,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唯一合法存在“太监”的国家,至今仍有100多万
其实并非只有我们中国古代有太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这种制度,只不过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播深远。就想现在的印度依然还保留着太监,只不过在他们的当地并不是称为太监,而是称为海吉拉斯。
海吉拉斯,传统上一些男孩在10~15岁的时候,通过正式的宗教仪式被阉割,之后作为“海吉拉斯”。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婚丧嫁娶的场合为主人祈福、驱邪避祸。这种人严格地保持着自己的操守,不酗酒、不吸毒、不进正规医院就医、不与外人交友。
一般情况下,男孩要成为“海吉拉斯”,必须出于自愿或得到家长的同意,他们要请一位年长的“海吉拉斯”作自己的“导师”。入门后,学生要承诺服从和忠诚于自己的导师,她们要称自己的导师为“母亲”。
“海吉拉斯”大多住在条件较差的贫民区,她们每个人得来的收入都要交公,再由“母亲”进行分配。如果一个“家庭”的“母亲”去世,她们的房产将交给公社,由公社重新分配。
传统上认为“她们是神的使者,会保佑新人多子多福”。 海吉拉斯的来历可以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中找到答案。
《罗摩衍那》大约完成于公元前5世纪,主要内容是王子罗摩(印度人心目中的神)放弃王位,离开妻子和弟弟,自我放逐14年。在森林中他苦苦修炼并得到神力。
在这些年中,所有的男女仆人都离开了罗摩,只有一个被阉割的仆人等待了14年,一直等到主人归来。这个仆人就成了“海吉拉斯”的始祖。 因为“海吉拉斯”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罗摩的祝福。
因此,印度传统上认为“海吉拉斯”具有法力,是吉祥的人,能为人带来好运、驱除厄运,而遭到其诅咒的人就会失去性能力。 因为加入到“海吉拉斯”行列的人,认为自己就是女性,所以人们在提到“海吉拉斯”的时候,就用“她”或者“她们”来代指。
“海吉拉斯”在印度宗教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过去,她们主要为皇室、贵族和军队跳舞祈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她们自身队伍的日益复杂,她们逐渐被社会淡忘甚至抛弃了。但在农村,她们仍有很多信徒。
在印度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等地的婚礼上是少不了“海吉拉斯”的,因为人们认为“她们是神的使者,会保佑新人多子多福”。在婴儿降生的地方同样能看到她们翩翩起舞,我就曾看到过“海吉拉斯”为新生儿祝福的场面。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他们的处境越来越差,现在的他们都居住在贫民窟中,生活非常的艰难,而且挣的钱还要交给”母亲”管理。 现在的海吉拉斯为了生活,有的出卖色相跟人妖差不多。
“海吉拉斯”是宗教的产物,但如今已不再受到宗教的控制,逐渐演变为一个生活方式另类的人群。在外国人眼中,印度的“海吉拉斯”实际上等同于各国的同性恋组织,现在它不仅同世界各国的同性恋组织有联系,而且还派代表参加过国际同性恋者大会。
在印度国内,“海吉拉斯”中的很多人冲破重重阻力,在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2000年,在印度中央邦,婆罗门家庭出身的萨姆南当选中央邦议员。在文艺界,有人组织了专门的“海吉拉斯”演出团,为各国游客表演传统舞蹈。
自己的(148)的人(175)拉斯(1)三国一奇才,75岁还能生儿子,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导读:乱世三国,人才辈出,雄才大略的曹操、能掐会算的诸葛亮以及忠义双全的关羽,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甚至在国外都有很多铁杆粉丝。因为战乱频发,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平均寿命很短,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挂了,70岁以上的人都屈指可数。但是,却有这么一位牛人,他活到80岁才去世,75岁时还生了一个儿子。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一种发明,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此人就是曹魏名臣钟繇。
钟繇,字元常,汉末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帅哥,成为很多女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因钟繇心怀天下,立志要干一番大事,决不能因儿女情长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果断地拒绝了那些追求者。
20多岁的时候,钟繇被察举为孝廉,并先后被任命为尚书郎、阳陵令,后因为身体原因选择了辞职。身体痊愈后,又入朝为官,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初平二年,时任兖州牧想要与汉献帝联系,却受到了李傕、郭汜等人的阻拦,并差点将曹操派去的使者斩杀。钟繇看到了机会,从中为曹操斡旋,这才得以使者能够与天子取得联系。
之后,李傕胁迫献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功不可没,也因功被拜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在荀彧的推荐下,钟繇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并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总领后方一切事物,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可以先斩后奏。
钟繇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刚到达长安,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立马写信给西凉马腾、韩遂等人,未动一兵一卒就让他们二人将儿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官渡之战中,钟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曹操写信称赞道:“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草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您的功劳相当。”
因汉献帝西迁,加之连年战乱,洛阳地区的人口急剧下降。得知此情况后,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洛阳人口就恢复到之前的局面,经济也得到了改善,这都是钟繇的功劳。
魏国建立后,钟繇很快升迁为相国,还被赐予“五熟釜”,以表彰所做出的贡献。曹丕称帝后,改任钟繇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并在不久后成为太尉,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为三公,这也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公元230年,80岁的钟繇病逝,谥号成,并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作为三国不可多得的奇才,钟繇一生所做的两件事最令人钦佩。一是,他在75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之后灭蜀功臣钟会;二是,他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并发明了影响深远的楷书(小楷),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潜心研究钟繇的书法,才有了后来如此高的成就,故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很多人都非常纳闷,别说是70古来稀的三国,就算放到科技发达的现在,75岁都很难再生出儿子。而近两千年前的钟繇,为何能在75岁事还能老来得子?这或许将成为永远的谜团,除非穿越到三国,才能解开事情的真相。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