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负绉被俘后,赵王迁,魏王假,韩王安,燕王喜,楚王负刍,齐王

Posted 楚王

篇首语: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楚王负绉被俘后,赵王迁,魏王假,韩王安,燕王喜,楚王负刍,齐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楚王负绉被俘后,赵王迁,魏王假,韩王安,燕王喜,楚王负刍,齐王

2、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楚王负绉被俘后,赵王迁,魏王假,韩王安,燕王喜,楚王负刍,齐王

赵王迁,魏王假,韩王安,燕王喜,楚王负刍,齐王健都是怎么死的?

1、赵王迁

赵王迁,生卒年不详,亦称赵幽缪王。赵国邯郸人(今邯郸),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母赵悼倡后,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赵王迁继位后,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城池。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打赵国。赵王迁派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秦国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向赵王迁诋毁李牧、司马尚,说他们图谋反叛。赵王迁听信谗言,于是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而让赵葱、颜聚代替他们。

公元前228年,秦军大败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遭俘后,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中。

2、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7—公元前225年在位。《烈女传》曰:“秦杀假。”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杀害。

3、韩王安

韩废王亦称韩王韩安,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9年。韩王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

公元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

公元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4、燕王喜

燕王喜,姬姓,名喜,燕孝王之子,战国时期燕国最后一任君主。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秦国攻燕,兵临易水(河北易县)。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等人以献督亢之地图和秦将樊于期首级之名,图刺秦王政,图穷而匕见,事败。

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王派王翦率军伐燕,同年十月破燕都蓟城,燕王徙辽东,杀太子丹献秦以求和。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贲破辽东活捉燕王喜,由于燕国策划了刺杀嬴政,燕王喜被斩首后,尸体和头颅被挂起来示众,燕国灭亡。

5、楚王负刍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熊悍之弟,楚哀王熊犹庶兄,一说楚考烈王弟。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

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楚王负刍被俘后结局不详。

6、齐王建

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称齐废王、齐共王,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战国时期齐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

齐王建在位期间,齐国因得太后君王后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公元前221年,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灭亡。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王迁

百度百科-魏王假

百度百科-韩废王

百度百科-燕王喜

百度百科-楚王负刍

百度百科-齐王建

楚王负刍怎么念

【拼音】:fù chú

【解释】:1.背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 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秦国灭掉六国后,六国末代国君的最后结局,没有

第一个是韩国,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第二个,魏国,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魏王假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是生是死,但是有一些其他的野史说,魏王假直接被杀了。 第三个,赵国,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就基本上是苟延残喘了,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6年曾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战败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赵王迁遭俘后,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中。后史再没有记录他是生是死。 第四个,燕国 前222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很郁闷的是,史书上,也没有记录燕王喜最后是怎么死的。 第五个 楚国 在灭掉北方的几个国家后,李信灭楚,一直受阻,后来派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相持一年,前223年,大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军将领王翦、蒙武率军攻进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国取消楚国名号,将楚地设置为郡。 楚国灭亡后,楚王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拥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作为屏障,占据吴越之地。后来,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负刍没有记录生与死。 第六个,齐国 齐国是最后被灭的,齐国最初是姜子牙建的,在进入战国时,被田氏夺了,后由田姓田氏传下来,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亲君王后辅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齐王建在史书上有比较明确的记录是死了,怎么死的?很是可笑,秦国围齐打的时候,秦王政派宾客陈驰诱骗齐王建,只要投降秦国,秦国便赐给他五百里的封地。此时,后胜也劝说齐王建不要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齐王建听从他们的计策,于是投降秦国 ,齐国灭亡。秦王政把齐王建安置在边远的共地 ,居处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就是把他放在五百里的大森林中,不让出来,也算是给了五百里封地,并且,只是把他一个人放那了,你想啊,一个皇帝一般的人,那象贝尔似的,有那么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在不给供给齐王建食物的前提下,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楚国被秦国灭掉之前的最后一个国君是谁?

战国时期, 楚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是昌平君。

昌平君(前271年---前223年),芈姓熊氏,战国末期楚王,公元前223年在位。其母亲为秦国公主,外祖父为秦昭襄王。《史记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秦始皇)立以为(秦)相,后徙于郢城,项燕立为荆王,史失其名。” 他是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王政之臣。前238年,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国,迁郢陈以安抚楚民。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反秦于郢陈,后作战不利,向江南败退。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负刍被俘。昌平君被楚将项燕拥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国。王翦、蒙武率秦军来攻,昌平君兵败身亡,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兵进攻嫪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这是昌平君事迹最早的记载。司马贞《史记索隐》据此,解释道昌平君是楚国公子,在秦国当官,秦王立他为相。学者胡正明认为,昌平君此时并非为秦相,司马贞的理解是因为他对史记文字的句读有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韩国首都新郑爆发反秦之乱,昌平君前往前楚国首都郢陈。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韩王安死,昌平君居住在韩王的所在,有死者。 综合以上史料和历史背景,韩国于数年前为秦国所灭,而韩王安在前一年即秦王政二十年被转移到为秦国攻占的前楚国首都郢陈,而新郑反秦,为韩国灭亡的余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陈稳定局势,也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史记·王翦列传》记载,当年秦国李信等将兵二十万讨伐楚国,朝东南方向深入楚国腹地,攻击平舆和寝丘,大胜楚军,兵锋指向楚国首都寿春。然而此时李信却转向西北去进攻后方的郢陈,攻破郢陈后继续西进,楚军追随秦军西进,大破李信军,秦军败走。楚军继续西进。 郢陈久为秦国所占,田余庆推测,郢陈叛秦事件,关键在当时居郢陈的秦国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国公子身份在秦军后方反秦,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韩国的人民响应,虽然在李信回军后,郢陈一度被秦军夺回,但最终楚军击败了秦军。不仅收复了楚国前首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更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秦王惊恐,不得不起用王翦。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翦以六十万人伐楚国,取得郢陈以南至平舆,俘虏楚王负刍,秦王政到郢陈坐镇监督。楚国的将军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于淮南继续反秦。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当年秦国征发大军攻楚国。四月,与昌平君一样,同为楚国公子而仕于秦的昌文君死。 《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击破楚军,杀其将项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虏其王负刍。” 没有项燕立昌平君为王的记载。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不同,而和《史记·王翦列传》《楚世家》相同。《项羽本纪》也说:“(项)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可见:1.项燕是被秦军所杀;2.楚王负刍是在项燕死的第二年被俘的;3.立昌平君者另有其人,或根本就没有这事,司马迁记错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军最终击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而《史记·王翦列传》记载,王翦在决战中击败楚军,杀项燕,后俘虏楚王负刍。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先楚王负刍被俘后项燕自杀的顺序有所不同。 年表基本根据田余庆的文章《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此处转引自陈苏镇、张帆编:《中国古代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75页。

楚国是谁灭亡的?楚王是谁杀死的?可以把经过详细地说出来吗?

楚国最后是王翦灭了。秦昭王时期,张仪欺楚,而后白起破楚,灌鄢郢,焚夷陵,楚国被迫迁到寿春。嬴政统一时,派李信率军二十万伐楚,结果被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爷爷杀了个大败。嬴政起用王翦,动用六十万大军,攻破寿春,楚王负刍被俘后废为庶人。项燕在江南奉昌平君为楚王。最后项燕在蕲南战死,楚国灭亡。

秦国的丞相昌平君为什么要成为楚王?

秦灭六国的战争,史书记载极为简略,很多只能推测。

昌平君本就是楚国人,也许是楚怀王遗留于秦国的后裔,或是以它故留秦的楚公子。前韩国首都新郑爆发反秦之乱,昌平君前往前楚国旧都郢陈稳定局势,就是想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当时李信南征楚国,击破由寿春前来迎敌的楚军,楚国岌岌可危,存亡只是旦夕间的事。这时候昌平君也许是出于故国之念,也许是出于其他利害关系考虑,由附秦变为抗秦。 昌平君到达郢陈后得到与众多楚民接触的机会,封邑在郢陈附近的项燕,此时应当在抗秦的楚军前线,他无疑是以其实力促成昌平君转变立场的主要人物。 昌平君初起兵时,楚王负刍尚在,所以他并未称王。楚王负刍被俘后,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于淮南继续反秦。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六国的国王都去哪了?

先来说一说秦灭六国的顺序:1、灭韩。2、灭赵。3、灭魏。4、灭楚。5、灭燕。6、灭齐。东方六国被灭后,六国的国王去向和下场分别是这样的:

1、韩王安:投降被俘,被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5年后,亡韩故臣在韩国的旧都新郑起兵叛乱,不久即被秦军平定。随后,秦始皇下令把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王安处死,以绝后患。

2、赵王迁:投降被俘,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最终饿死山,死时15岁。流放期间曾作如下亡国之歌:“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不闻调琴奏瑟兮,唯闻流水之汤汤!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故乡!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惹秦王。”代王赵嘉:赵王迁之兄。赵国被灭后,逃到代地复国,被拥戴为代王,并与燕国共同聚兵抗秦,6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终。

3、魏王假:投降被俘。关于魏王假的最终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正史,但记载不详,只说秦军水淹魏都大梁,俘虏魏王假,灭魏国,魏地设为秦国的郡县。

4、楚王负刍:投降被俘。秦王政亲自前往樊口接受负刍的纳降,当面斥责其“弑君之罪”,并宣布将其废为庶人。这是因为负刍本是楚幽王、楚哀王的庶兄。楚幽王去世后,楚哀王即位。但是仅两个多月,负刍就令党羽袭杀楚哀王,自立为王,所以秦王政说他有“弑君之罪”。

5、燕王喜:投降被俘。关于燕王之死,正史记载不详。但是野史记载,燕王喜被俘后,由王翦率军押往秦都咸阳,“途中,饥渴而死。”走一路没有管吃管喝,活活饿死和渴死了。

6、齐王建:投降被俘。对于齐王建正史中所述极多:齐王建在位40多年没有遭受战祸,任命舅舅后胜担任相国。后胜接受秦国间谍大量金钱,派很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他们很多钱,宾客回来后搞反间活动,劝说齐王不要于秦国为敌。因此秦灭五国时齐国置之不理,视若不见。等五国灭亡秦军攻入山东临淄,百姓没人反抗,齐王建投降秦国。

都是(115)王安(1)

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韩王信。韩王信本名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同时分封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兄长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儿子刘恢为梁王、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儿子刘恒为代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当时,九个同姓王占据全国大部分地盘。全国五十四郡中,诸侯国拥有三十九郡,仅齐国就占有七郡,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十五郡。当时全国共二百七十七万户、1300万人口,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九十七万户、450万人,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略强一点。刘邦为防止诸侯王位被异姓篡夺,特地杀白马为盟誓,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恒是刘邦第三子,最初被分封为代王,建都晋阳(今榆次)。西汉经历了诸吕之变,刘恒因缘际会,被宗室拥立登上帝位。为宠络刘氏宗室,他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王。此时各诸侯王业已长大,他们的势力迅速膨胀,宫制百官同中央没有二制,甚至有的诸侯王自制法律,公开抛弃不用汉朝制定的法律《九章律》及一系列律令诏命,成为事实上的另一个中央政府。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乘文帝率兵出击匈奴时发兵叛乱,进袭荥阳,事败自杀,济北国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勾结匈奴发动叛乱,兵败后被废封号,迁徙蜀地时死于道中。直到此时,汉文帝才感到皇权威胁,遂接受大夫贾谊的建议开始削藩。削藩同诸侯王利益严重冲突,内战注定无法避免。吴王刘濞是诸侯王中最强大的一支,削藩对他欲望的继续扩张打击最大,更加之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曾因琐事将吴王刘濞世子用棋盘打死,新仇旧恨促使吴王刘濞终于爆发。

吴王刘濞与胶西王刘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后,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胶西王刘昂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诸事齐备后,吴王濞设谋杀掉吴国境内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藉口举兵西向,在几乎没有抵抗情况下打到河南东部,并自称东帝。目的很明确,要夺汉景帝宝座。也不奇怪,同是所谓的“龙种”,血亲距离能差几何?你能当皇帝,我为什么就不能当!汉景帝幼稚,自以为杀掉晁错就可以息事宁人。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晁错被腰斩而息兵,吴王吴王刘濞不仅继续进攻,并自立为皇帝,公开向皇权发出挑战。已经没有了退路的汉景帝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周亚夫以奇兵断绝叛军粮道,耗费了10个月时间才平定叛乱,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形势并没有任何改变。刘兴居的反叛只是一个信号,而更大规模的反叛活动接踵而来。

汉武帝总算从血腥教训中清醒过来,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级编制。这同汉初诸侯王爵位、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规定大相径庭,是手段极为巧妙的削藩。“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的结果,使封国越分越小,势力愈来愈弱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里”。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继续削藩,规定祭祀祖先的酎金不动国库,由嫡系子孙诸侯王献助“酎金”,接着借口酎金成色不足色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以上。通过一系列措施,才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刘邦原以为通过分封血亲子弟能藩屏王室,使家天下万古长存,孰料亲骨肉之间因对皇权觊觎导致的血腥屠杀,几乎使西汉王朝灭亡于萧墙之内。不夸张地说,刘邦用心良苦搞起的诸侯藩屏,不过是西汉王朝的绞刑架工程!

相关参考

刘邦称帝,汉承秦制

  刘邦称帝,定都长安>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诸侯王和文武大臣联名上书刘邦,请求刘邦称皇帝:“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共同请求大王陛下:秦王朝

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秦亡

揭秘刘邦为何要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芮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秦亡

“皇帝”这个称谓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赢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

小人物的悲哀,燕王喜小心思不断,却不过是苟延残喘

一、欢天喜地燕王喜燕王喜是战国时期燕国的最后一任君主,他的名字饱含欢乐喜庆之意。燕王喜的一生或许有过许多欢乐,但却一点也不喜庆。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于是喜继承燕国国君之位

燕王喜知道这个计划吗

  荆轲是由燕太子丹派遣前去刺杀秦王的,事情不但没有成功,荆轲被杀死在秦宫大殿,还引来了秦国大军,一定要将燕国先灭掉。秦始皇二十年(前227),秦王嬴政诏令攻击赵国的军队攻燕,带兵将领是大将王翦。燕国

西汉燕王刘建逃得过吕后迫害,却没能躲过狂犬病

作者:贺清令,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刘邦一生共有八子,分别是长子刘肥、次子刘盈,以及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虽然他们贵为天子或王子,但是命运却十分坎坷,吕后临

太子丹与荆轲积极谋划刺杀秦王 燕王究竟在干啥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赢政为报复幕后主使太子丹,遂诏令原计划攻赵的军队攻燕,并于次年攻占了其都城。燕王喜、太子丹率兵东撤,秦军紧紧相随。燕国同盟国代国的国君写信给燕王喜说:“您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王,一

盘点刘邦封的四位同姓王,他们分别是谁

在历史长河中,刘邦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刘邦在跟项羽交战的四年中,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赵

荆轲刺秦王燕王喜知情吗

荆轲是由燕太子丹派遣前去刺杀秦王的,事情不但没有成功,荆轲被杀死在秦宫大殿,还引来了秦国大军,一定要将燕国先灭掉。秦始皇二十年(前227),秦王嬴政诏令攻击赵国的军队攻燕,带兵将领是大将王翦。燕国、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