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会讲汉语吗,石敬瑭和吴三桂为什么被叫做汉奸?
Posted 石敬瑭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石敬瑭会讲汉语吗,石敬瑭和吴三桂为什么被叫做汉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石敬瑭会讲汉语吗,石敬瑭和吴三桂为什么被叫做汉奸?
石敬瑭和吴三桂为什么被叫做汉奸?
石敬瑭祖上唐初迁到中原腹地太原,到石敬瑭的时候已经有300年了,他写汉字说汉语他当然是后唐人,他出卖了幽云十六州损害了但是后唐的利益给契丹,所以相对但是的情况来说是卖国贼。
吴三桂也是相对明朝来说也是出卖了明朝的利益给清朝,所以也是卖国贼! 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引申为背叛中国投敌罪无可赦之人。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伪军。 现在很多时候会吧卖国贼叫成汉奸! 希望采纳!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汉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石敬瑭作为太原沙陀人,为什么说破他是汉奸呢?
这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翻案风愈演愈烈,只要是历史公认的好人好事,就必然要给他们抹黑,只要是历史公认的坏人坏事,就必然要给他们涂脂抹粉戴红帽子。从皇帝到宰相,从将军到文人,甚至连公认淫妇的形象代言人潘金莲也敢翻,管他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高兴了就翻,好的给翻成坏的,坏的给翻成好的。历史在一些人手中成了文字游戏,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说是根据某个集团的政治利益,进行公开翻案。
石敬瑭也不例外,现在就有一些人为这个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造成严重伤害的汉奸卖国贼喊冤叫屈,最常见的一种看法就是说什么石敬瑭并不是汉人,所以,称石敬瑭是汉奸卖国贼是不正确的,这几乎对石敬瑭汉奸卖国行为翻案的唯一看法。 先不说石敬瑭是不是汉人,在这里我要问一句,慈禧为首的满清政权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割土赔款,致使日本突然强大,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威胁,最终导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恶果。慈禧要为中国的惨败负上最主要责任的,但难道能因为慈禧不是汉人就认为慈禧不是卖国贼?哪有这个道理?!慈禧掌握的满清政权是当时代表着中国的政权,虽然当时汉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利益,但满清政权却在一定程度上有责任维护汉人的利益,因为满清是以统治汉族地区为统治基础的。满清当时是中国政权,所以慈禧的卖国行为自然就是汉奸的行为。汉奸其实是一种很广义的说法,并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至少在现在并不具备。只要是代表着汉人利益的政权出卖汉人的利益,就应该算是汉奸,所以慈禧就是汉奸,这是毫无疑问的,或者说是“华奸”。难道如果陈水扁不是汉族,就可以认为陈水扁搞台独的行为不是汉奸卖国贼的行为?难道如果汪精卫不是汉族,就可以认为汪精卫出卖中国利益的行为就不是汉奸卖国贼的行为?不管他们是哪个民族,只是汉族(部分地区的汉族)的利益在他们的政权权力所能包括的范围之中,他们出卖汉族的利益,就是彻头彻尾的汉奸行为,这有什么可以疑问的?石敬瑭同样要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石敬瑭所建立的后晋是中原政权,这是为后来历代所承认的正统合法政权,其统治基础也是广大汉族地区,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中原汉族人民的利益创造了毁灭性的损害,仅凭这一点,石敬瑭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打个比方,张三从小收养了李四,并入了自己的户籍,等李四长大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打骂毫无还手能力的养父张三,难道因为李四并不是张三生的就可以认为李四不是个逆子吗? 现在一些人为石敬瑭翻案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石敬瑭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一些史学家把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统称为沙陀三王朝,所以有些人一听石敬瑭建立的是沙陀王朝便四处招摇说石敬瑭不是汉人。可石敬瑭真的不是汉人吗?北宋薛居正等撰写的《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一》记载,石敬瑭是太原人,原是汉朝宰相石奋的后代,汉末大乱时,石奋之后流落到西部,其中的一支后来在甘州定居,石敬瑭的四世祖石景就是这一支石氏的后人。石景后来跟着后唐实际创建者李克用的曾祖父朱邪尽忠从灵武归附唐朝,这可能是后来一些人认为石敬瑭是沙陀人的依据所在。因为甘州等河西地区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被吐番占据近百年时间,也不排除这一支石氏后人娶了非汉族女子为妻,生下混血儿的可能性,但认定一个人的民族属性主要是看父系血缘。就如近代一些人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带有胡人血统就认定李世民是胡人一样荒谬可笑,北魏皇帝的汉人血统要比李唐皇帝的胡人血统大的多,也从没见这些热心“民族团结”的人士认为北魏是汉人政权,海宁查某笔下的“千古一帝”康三也有汉人血统,年号嘉庆的永琰也有汉人血统,却也没见这些人士认为康老三和永琰就是汉人。 石敬瑭的父亲叫石绍雍,因为能骑善射,并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受到后唐太祖李克用和庄宗李存勖的赏识,经常为后唐建立军功,曾经做过洺州刺史,后来死在任上。石绍雍有个胡人的名字,叫做臬捩鸡,这也是一些人把石敬瑭看做沙陀人的重要依据。其实这点也煞是可笑,如果现在某个人起了个英文名字,难道就可以认为是美国人了?难道杨志起了绰号叫青面兽就不是人类而是兽类了?简直莫明其妙。而且石绍雍只是有个胡人的名字,而不是以臬捩鸡名于世,换句话说,石敬瑭父亲的本名叫石绍雍,而不是什么臬捩鸡。唐朝以前的胡族皇帝多是汉姓,比如前赵的刘姓、后赵的石姓、前秦的苻姓、后秦的姚姓、后凉的吕姓等,他们虽然起了汉人的姓名,而且多汉化,但他们却是不折不扣的胡人,并不是汉人。难道因为他们起了汉人的名字就认为他们是汉人吗?恐怕那些热心“民族团结”的人士也不愿这样,在他们看来,汉族政权越少越好,干脆一个都没有最好了。满清酋长们的姓是胡人的,名是汉人的,难道可以认为他们一半是胡人一半是汉人吗? 欧阳呜呼先生在写《新五代史》的时候,不知道是想节省文字呢还是出于其他什么目的,干脆把石敬瑭的这段极重要的家史给省略了,直接说石敬瑭是出于西夷,甚至说什么不知道石家的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因为欧阳修的新史在金章宗被定为官史,而且欧史简而薛史繁,所以欧史远比薛史更出名,薛史渐渐淡出。直到清朝,才从《永乐大典》和《册府元龟》中找出来,但这个时候,欧阳修的新史已经流传了五百多年了,欧史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薛史则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把石敬瑭当成沙陀人的原因之一。 但从保存原始资料的角度来看,欧阳呜呼先生的史料价值则不如薛居正的旧史,薛居正等人基本上有五代时期的人生经历,而薛居正在宋朝建立时就已经有四十八岁了,石欧瑭建立后晋的时候,他也已经二十四岁了,薛居正生的时候五代才刚开始五年。这样的人生经历足以让薛居正对五代史有着非同旁人的亲身感受,而且更有条件了解五代的一些历史事件,薛居正是奉宋朝皇帝之命修的官史,更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接触当时的一些史料,所以薛居正旧史的权威性较强,即使现在出版的旧五代史中所保留的一些原始资料 极有历史价值,我们研究历史首先看重的是这部史书的历史价值,而不是文学价值。虽然欧阳修文章绝世,但欧史文笔简约,他写新五代史的用意也主要是对这个乱世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而不是为了保存历史资料和资鉴后世而写,至少在这两方面不如薛居正的旧史。 石敬瑭根本不是什么沙陀人,而是根红苗正的汉人,所以,即使从狭义的角度(血统论)来讲,石敬瑭也是地地道道的汉奸,更不用说广义的汉奸中俄也镜条约如不公平,哪谁是中国最大的现代石敬瑭?会什么结果?
世界历史上,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靠条约维持长久关系的。不要说条约,连会盟都可以一朝翻脸。
实力为王,丛林法则,哪里有什么公平可言。中华上下五千年儿皇帝石敬瑭概括
179 “儿皇帝”石敬瑭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 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 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 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 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 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 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 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 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 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 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 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 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 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 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 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 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 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 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 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 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 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 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汉 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 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 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 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 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 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 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 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 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汉语中有哪些表示玉的字?
玉:通俗的说法,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包括和田玉、缅玉、蛇纹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鸡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玉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 表示玉的字:
01.琼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03.球 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瑜 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环 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郑商。” 06.璇 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璧 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璞 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瑶 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碧 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瑰 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翠 硬玉。宋吴自牧 《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15.瑱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6.琮 瑞玉。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7.珂 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18.璎 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2.即璎珞。玉饰。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19.瓒 质地不纯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20.琛 指玉。《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21.珰 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2.璠 美玉。 晋陆云《答顾秀才》诗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 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24.珑 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25.珉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26.璆 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27.瑛 美玉。《魏书·阳尼传》:“ 采钟山 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珬。” 28.琯 玉管。《大戴礼记·少间》:“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29.瓘 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30.珏 相合之二玉。双玉。《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31.璋 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32.瑷 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33.圭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 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 36.琦 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无乘风之羽;沟浍之中,无宵朗之琦。” 37.琬 美玉。《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38.瑒 玉名。《广韵·平阳》:“瑒,玉名。” 39.玢 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 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 41.珲 美玉。《集韵·平魂》:“珲,美玉。” 42.琚 佩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3.珺 美玉。《改并四声篇海》:“珺,美玉也。” 44.琨 玉石。《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45.璐 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寳璐。” 46.玫 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 人卖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 47.璊 赤色的玉。《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48.珅 玉名。《集韵》:“珅,玉名。” 49.瑭 玉名。多用于人名。 五代有史建瑭 、 石敬瑭。 50.玮 玉名。《广韵·上尾》:“玮,玉名。” 51.琰 美玉。南朝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52.玙 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还未至,丙申,卒於 房 , 阳虎 将以璵璠敛。” ------------------------------------------------------------------------ 1、玎。音丁,玉石或玉器撞击时发出的声音。玎珰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悦耳的撞击声。 2、玏。念快乐的乐,一种黑色、较硬的玉石。 3、玕。音甘,形状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4、玙。音于,君子配带的一种美玉,称为玙璠或璠玙。 5、玖。音久,一种质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后武则天改此字用于“九”字的大写。 6、玚。读音一念唱,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一种带勺的玉圭,可用来盛酒灌酒;读音二念扬,一种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7、玛。玛瑙,一种具有不同颜色、多呈带状或环状分层的玉髓,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于工业,也可入药,还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8、玤。音棒,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9、玞。音夫,一种似玉的美石。 10、玮。音伟,一种珍奇的美玉。 11、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符信,后多作为装饰物佩带。古时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璧、瑗、环。边大孔小(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以上)的为璧,边小孔大的为瑗,边与孔大小相当的为环。 12、玠。音介,一种古代玉器,一尺二寸的大圭。 13、玢。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宾,一种具有花纹的美玉。 14、玱。音枪,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后也形容美妙动听的乐声。玱、玲、琤、琐、瑝等,均为玉声。 15、玫。一种红色的美玉。玫瑰,有三个词义:一是一种美玉的名字,也称为火齐珠;二是一种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就是大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玫瑰花。 16、玥。音月,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17、玦。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相传,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则意为绝,还要继续流放。所以,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 18、珏。音决,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古代交易时以玉、贝作为货币。五枚小玉或小贝系成一串可抵一块大玉或大贝,两串小玉称为一珏,两串小贝称为一朋。朋友的朋大概就是这么来的。珏的另一种写法是珏,更为形象。 19、珂。音科,一种极似玉的美石,有人说就是白色玛瑙。另外,产于南海一种珍奇的白色贝类也称为珂。 20、珑。音龙,古人在天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文;另用于形容玉石相击的声音。 21、珅。音申,一种美玉。 22、玲。玉石相互撞击所发出清脆的声音。 23、珍。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或人才。珍的异体字为珎。 24、珊。珊瑚,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形状象树枝,多为红色或白色,产于热带海洋中。珊珊,形容佩玉相互撞击时悦耳的声音。 25、珉。音民,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 26、珈。音加,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玉饰。古代王后和贵夫人用笄(音机)别住假发或插住挽起的头发,镶在笄上的玉饰就称为珈。 27、班。这个字大家都认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是编组的意思,如班级、班组等。其实,这个字最古的字义是指一对分开的玉。一对合在一起的玉为珏,一对分开的玉为班。后来,这个字由原始字义开始具有动词含义部分,并由分开、分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铺开、颁布的意思;而这个字的名词含义部分由分块、分部的意思逐渐转化为分级、次序的意思,再后来就成了现代常用的序列、组合的字义啦。 28、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魂,是一种美玉。 29、珪。音规,和圭是同音同义。珪(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为三角形,下端为方形。古代皇帝大臣上朝议事时、王公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 30、珥。音耳,古代用珠玉做的耳饰,相当于现代的耳环。后来古人把日晕、月晕也称为珥,意思是日、月四周的光晕如同玉光在人耳的两旁。 31、珙。音巩,一种大个的、椭圆形的玉璧,古人在祭拜天地等礼仪时手持着,常成对使用。 32、珰。音当,是一种用玉璧制成的瓦当,用来装饰在房屋的椽头。另外,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一种玉饰也称为珰。 33、珠。原义为珍珠,是指蚌壳体内结生的球状小颗粒,有光泽,多用做装饰物,也可入药。后来把和珍珠很相似的宝石也称为珠。 34、珽。音挺,古代帝王所持的玉笏,即三尺长的大圭。笏(音户)是古代君臣上朝议事时手里所拿的一种板子,狭长形,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天子所持玉笏为珽,意为方正于天下,珽然无所屈。 35、珩。音横,古代一组玉佩中最上端的玉件。古代玉佩一组分为三个部分,上端为佩首,是一块横玉,所以称为珩。珩的下面系着若干串玉佩。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如果是单数串,中间那串一般略长点,其最下端的玉称为冲牙)。串在中间的玉佩称为玢、珠、琚、瑀。 36、珞。音洛,一种似玉的、坚硬的宝石。 37、珣。音旬,一种产于辽宁医巫闾山的玉名,称为珣玗琪。 38、琤。音称,玉器相击的声音。也形容美妙悦耳的琴声、雨声或水流的声音。 39、璕。音寻,一种美丽的石头。 40、琉。音流,琉璃,一种色泽光润的矿石,学名青金石,又名天蓝石。琉的异体字为瑠。 41、琅。音郎,琅玕,形状象珍珠的美玉或美石。传说中红色的玉树,生长在海里称为珊瑚,生长在山间的则称为琅玕。琅的异体字为琅。 42、琎。音进,一种似玉的美石。古语读今。 43、琐。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另外,很细小的玉或玉的碎末也称为琐。琐的异体字为璅。 44、理。作为名词是指玉石的纹路;作为动词是整治、修平玉石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道理、治理等词义皆源于此。 45、琇。音秀,一种似玉的美石。 46、珺。音俊,一种美玉。 47、琮。音从,古代一种玉制礼器,方柱体,中间有圆孔。古人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48、琯。音管,古代一种用玉制成的乐器,六孔,象现代的笛子。后也用来泛指管乐器。有意思的是,古人还用这样的玉管来预测节气:把苇膜烧成灰,放进玉管内,到某一节气时,相应玉管内的苇灰就会自动飞出来。 49、琬。音宛,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玉圭,长九寸。而普通的圭,其上端是尖的,一般是三棱的角。 50、琼。一种红色的美玉。后来也用来泛指精美华丽的事物、超然杰出的人才。 51、琰。音炎,一种泛光的美色之玉。另外,上端斜削成尖锐形的九寸玉圭称为琰圭。 52、琛。音抻,一种可佩带作为装饰的美玉。后用来泛指珍奇的珠宝。 53、珷。音武,一种象玉的美石称为珷玞。 54、琪。音其,一种产于北方的美玉。 55、瑛。音英,玉的光彩。一种似玉的美石也称为瑛。 56、琳。一种青碧色的美玉,产于西北的昆仑山。 57、琦。音奇,一种美玉,常用来系组佩带。 58、琢。加工、雕刻玉石,使其成为精美的器物。古代对加工、雕刻不同材质的装饰品、工艺品,各用不同的动词:刻玉为琢,刻骨为切,刻象为磋,刻石为磨。 59、琥。音虎,雕成虎形的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白琥朝礼西方。古代发兵使用的虎符也称为琥。 60、琨。音昆,一种常用于佩带的美玉。环和琨,是古人常佩带的两种佩玉。琨中间的孔比环的小一些。另外,不同性格的人常佩带不同的玉。一般来讲,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佩环,性格内向、忠厚老实的佩琨。 61、琭。音录,一种很稀有的美玉。也用来形容坚硬的玉石。 62、琚。音居,古人佩带的一种美玉,系在珩和璜中间。一种似瑀的红色宝石也称为琚。 63、瑄。音宣,六寸大的玉璧,古代祭天时所用。 64、瑚。古代宗庙里装谷物或食物的礼器和食器,圆口,有两耳,夏朝时称为瑚,殷朝时称为琏,周朝时称为簋(音轨)。 65、瑊。音间,瑊玏,一种象玉的美石,黑色,较坚硬。 66、瑁。音冒,古代一种玉制礼器,长四寸,其下端刻成尖角,为天子所执。古代各路诸侯朝拜天子时手拿着玉圭,天子则手拿着玉瑁,盖在玉圭的上端,表示对诸侯的信任与共勉。 67、瑞。古代玉制的信物,称为瑞玉。古代有很多种瑞玉,如:班是一种中分为二的瑞玉,各执一块作为信物;琥是一种军队调动的瑞玉,作为传达命令的信物;珪和璧也是一种瑞玉,作为执政的信物,相当于现代的印鉴。瑞玉也分级别,如周朝时就分六级,按现在的级别应该是:主席执镇珪、部长执恒珪、省长执信珪、市长执躬珪、县长执谷璧、乡长执蒲璧。 68、瑗。音院,边小孔大的玉璧,一般内孔直径是边宽的两倍左右或更大,常作为佩玉。 69、瑜。音于,一种美玉,也用来指玉的光彩,后多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容貌。 70、瑰。一种珍奇的红色美玉,常作为佩玉相赠。 71、瑀。音禹,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古人将其系在玉佩的珩和璜中间,作为佩玉的一部分。 72、瑑。音篆,玉器上雕饰的凸纹,有图案,也有文字,中国书法中的篆体就是从器物上的瑑纹而来的。后来,古人将雕刻为纹也称为瑑。古人云:“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很象今天人们常说的那句成语:“玉不琢,不成器。” 73、瑢。音容,佩玉的品貌和佩玉相碰的声音。 74、瑭。音唐,一种碧绿色的美玉,较坚硬,可用来雕刻成玉器。 75、璈。音敖,一种古代乐器,可弹奏八至十个音阶。 76、瑨。音晋,一种似玉的美石。 77、璊。音门,一种红色的美玉。 78、瑱。这个字念天的去声,古人在帽子两侧用黄色丝带系着的一种玉饰,垂在双耳旁边,可以用来塞住耳朵,故又名“充耳”,有非礼勿听的意思。后来也把戴在耳垂上的玉称为瑱。 79、瑷。音爱,一种美玉。 80、瑶。一种红色的美玉,后泛称玉之美者为瑶。镶玉的琴称为瑶琴。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为铭记与酬报他人的深情厚谊,台湾一位现代女作家的笔名可能也源于此句。 81、璋。音章,古代的一种玉器,上端刻成斜角,形状象半个玉圭,也是一种端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赤璋朝礼南方。璋按尺寸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用途:大璋长九寸,宽四寸,王公大臣用来作为聘物;中璋长七寸,宽二寸,用于军队中。另外,璋等端玉在古代也曾作为交易的货币使用,圭可易马、璋可易皮、璧可易帛、琮可易锦、琥可易绣、璜可易黼(古代一种礼服)。 82、璇。音玄,一种美玉,也指似玉的美石。璇玑,古代一种可以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 83、瑾。音紧,一种红色的美玉。瑾瑜,均为美玉,后泛指所有美丽的玉石。 84、璜。音黄,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象玉璧的一半。古代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玄璜朝礼北方。也用来作装饰品或作为货币。另外,古代一组佩玉中,系在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 85、璀。念崔的上声,一种美玉,也指玉的光彩。璀璨,形容珠玉的色彩鲜明、艳丽夺目。 86、璎。音英,一种似玉的宝石。璎珞,古时由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相当于现代的项琏。 87、璁。音聪,似玉的美石,常作为一种佩玉。 88、璆。音球,一种美玉,常作为悬挂乐器的玉磬。古时的璆与球,作美玉讲时为同音同字。璆还指玉饰、玉佩等玉件相互撞击的声音。 89、璘。音林,玉的光彩。璘玢,形容玉石花纹驳杂或光彩缤纷的样子。 90、璞。音仆,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经雕琢的玉。另外,有一种瑰玉也称为璞。 91、璟。音景,玉的光彩。 92、璠。音凡,一种产于山东的宝玉。璠玙,深得孔子喜爱的两种美玉。 93、瓛。音环,古代一种玉圭,长九寸,朝廷议事时由大臣所执,也称桓圭。 94、璨。音灿,一种美玉,也指玉的光泽。 95、璩。音渠,古代一种美玉,常制成玉环,作为耳饰,相当于现代的耳环。 96、璐。音路,一种美玉。 97、璪。音早,一种宝玉,也指雕有如水藻花纹的玉饰。另外,用五彩丝线将玉石穿成串,垂在古代皇冠前面作为装饰,也称为璪。 98、瓒。音赞,一种玉石,其中五分之三为玉,五分之二为石。古时用玉很有讲究,只有皇上可以用纯玉,其他大臣则分等级:大公用珑玉(五分之四为玉,五分之一为石)、侯臣用瓒玉、伯臣用将玉(玉石各占二分之一)。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也称为瓒,祭祀或招待宾客时用来盛酒灌酒,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勺子。以玉圭作为勺子柄的称为圭瓒,以玉璋作为勺子柄的称为璋瓒。 99、镶。音乡,一种玉石,常佩于马带上作为玉饰。 100、瓘。音灌,一种白色的玉石,有气眼。古代一种玉圭也称为瓘。“安”姓的来源
起源:
远古黄帝有儿子叫昌意,昌意的长子叫颛顼,继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汉武帝时开始派使者至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始有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郡望: 汉置武陵郡,现在湖南省淑浦县。据《唐书世系表》记载:“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以安为姓。”望出姑臧、河内。 历史名人: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重荣: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起兵反,次年战败被杀 安民:宋朝陕西长安人。是个有名的石工,当时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笔。 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在山东德州的安氏家族,是古苏禄国(今菲律宾)国王的后裔参考资料: ://uname//Surname/1_156.s
汉语中有哪些表示“玉”的字?
玉:通俗的说法,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包括和田玉、缅玉、蛇纹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鸡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玉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 表示玉的字:
01.琼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03.球 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瑜 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环 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郑商。” 06.璇 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璧 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璞 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瑶 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碧 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瑰 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翠 硬玉。宋吴自牧 《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15.瑱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6.琮 瑞玉。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7.珂 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18.璎 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2.即璎珞。玉饰。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19.瓒 质地不纯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20.琛 指玉。《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21.珰 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2.璠 美玉。 晋陆云《答顾秀才》诗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 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24.珑 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25.珉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26.璆 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27.瑛 美玉。《魏书·阳尼传》:“ 采钟山 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珬。” 28.琯 玉管。《大戴礼记·少间》:“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29.瓘 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30.珏 相合之二玉。双玉。《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31.璋 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32.瑷 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33.圭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 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 36.琦 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无乘风之羽;沟浍之中,无宵朗之琦。” 37.琬 美玉。《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38.瑒 玉名。《广韵·平阳》:“瑒,玉名。” 39.玢 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 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 41.珲 美玉。《集韵·平魂》:“珲,美玉。” 42.琚 佩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3.珺 美玉。《改并四声篇海》:“珺,美玉也。” 44.琨 玉石。《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45.璐 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寳璐。” 46.玫 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 人卖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 47.璊 赤色的玉。《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48.珅 玉名。《集韵》:“珅,玉名。” 49.瑭 玉名。多用于人名。 五代有史建瑭 、 石敬瑭。 50.玮 玉名。《广韵·上尾》:“玮,玉名。” 51.琰 美玉。南朝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52.玙 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还未至,丙申,卒於 房 , 阳虎 将以璵璠敛。” ------------------------------------------------------------------------ 1、玎。音丁,玉石或玉器撞击时发出的声音。玎珰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悦耳的撞击声。 2、玏。念快乐的乐,一种黑色、较硬的玉石。 3、玕。音甘,形状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4、玙。音于,君子配带的一种美玉,称为玙璠或璠玙。 5、玖。音久,一种质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后武则天改此字用于“九”字的大写。 6、玚。读音一念唱,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玉器,一种带勺的玉圭,可用来盛酒灌酒;读音二念扬,一种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7、玛。玛瑙,一种具有不同颜色、多呈带状或环状分层的玉髓,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于工业,也可入药,还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8、玤。音棒,一种质地一般的玉石。古时制成平圆形、中间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带上,用以悬挂左右配带的饰物。 9、玞。音夫,一种似玉的美石。 10、玮。音伟,一种珍奇的美玉。 11、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符信,后多作为装饰物佩带。古时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璧、瑗、环。边大孔小(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以上)的为璧,边小孔大的为瑗,边与孔大小相当的为环。 12、玠。音介,一种古代玉器,一尺二寸的大圭。 13、玢。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宾,一种具有花纹的美玉。 14、玱。音枪,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后也形容美妙动听的乐声。玱、玲、琤、琐、瑝等,均为玉声。 15、玫。一种红色的美玉。玫瑰,有三个词义:一是一种美玉的名字,也称为火齐珠;二是一种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就是大众最熟悉和喜爱的玫瑰花。 16、玥。音月,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17、玦。音决,古时配带的一种玉器,环形,有缺口。相传,古代大臣因罪流放边塞,三年之后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块玉环,则意为还;若送去的是一块玉玦,则意为绝,还要继续流放。所以,玦有回绝、拒绝的意思。 18、珏。音决,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古代交易时以玉、贝作为货币。五枚小玉或小贝系成一串可抵一块大玉或大贝,两串小玉称为一珏,两串小贝称为一朋。朋友的朋大概就是这么来的。珏的另一种写法是珏,更为形象。 19、珂。音科,一种极似玉的美石,有人说就是白色玛瑙。另外,产于南海一种珍奇的白色贝类也称为珂。 20、珑。音龙,古人在天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龙文;另用于形容玉石相击的声音。 21、珅。音申,一种美玉。 22、玲。玉石相互撞击所发出清脆的声音。 23、珍。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宝玉。常用于比喻贵重的器物或人才。珍的异体字为珎。 24、珊。珊瑚,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形状象树枝,多为红色或白色,产于热带海洋中。珊珊,形容佩玉相互撞击时悦耳的声音。 25、珉。音民,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 26、珈。音加,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玉饰。古代王后和贵夫人用笄(音机)别住假发或插住挽起的头发,镶在笄上的玉饰就称为珈。 27、班。这个字大家都认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是编组的意思,如班级、班组等。其实,这个字最古的字义是指一对分开的玉。一对合在一起的玉为珏,一对分开的玉为班。后来,这个字由原始字义开始具有动词含义部分,并由分开、分给的意思逐渐引申为铺开、颁布的意思;而这个字的名词含义部分由分块、分部的意思逐渐转化为分级、次序的意思,再后来就成了现代常用的序列、组合的字义啦。 28、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玉名时读魂,是一种美玉。 29、珪。音规,和圭是同音同义。珪(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为三角形,下端为方形。古代皇帝大臣上朝议事时、王公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 30、珥。音耳,古代用珠玉做的耳饰,相当于现代的耳环。后来古人把日晕、月晕也称为珥,意思是日、月四周的光晕如同玉光在人耳的两旁。 31、珙。音巩,一种大个的、椭圆形的玉璧,古人在祭拜天地等礼仪时手持着,常成对使用。 32、珰。音当,是一种用玉璧制成的瓦当,用来装饰在房屋的椽头。另外,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一种玉饰也称为珰。 33、珠。原义为珍珠,是指蚌壳体内结生的球状小颗粒,有光泽,多用做装饰物,也可入药。后来把和珍珠很相似的宝石也称为珠。 34、珽。音挺,古代帝王所持的玉笏,即三尺长的大圭。笏(音户)是古代君臣上朝议事时手里所拿的一种板子,狭长形,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天子所持玉笏为珽,意为方正于天下,珽然无所屈。 35、珩。音横,古代一组玉佩中最上端的玉件。古代玉佩一组分为三个部分,上端为佩首,是一块横玉,所以称为珩。珩的下面系着若干串玉佩。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如果是单数串,中间那串一般略长点,其最下端的玉称为冲牙)。串在中间的玉佩称为玢、珠、琚、瑀。 36、珞。音洛,一种似玉的、坚硬的宝石。 37、珣。音旬,一种产于辽宁医巫闾山的玉名,称为珣玗琪。 38、琤。音称,玉器相击的声音。也形容美妙悦耳的琴声、雨声或水流的声音。 39、璕。音寻,一种美丽的石头。 40、琉。音流,琉璃,一种色泽光润的矿石,学名青金石,又名天蓝石。琉的异体字为瑠。 41、琅。音郎,琅玕,形状象珍珠的美玉或美石。传说中红色的玉树,生长在海里称为珊瑚,生长在山间的则称为琅玕。琅的异体字为琅。 42、琎。音进,一种似玉的美石。古语读今。 43、琐。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另外,很细小的玉或玉的碎末也称为琐。琐的异体字为璅。 44、理。作为名词是指玉石的纹路;作为动词是整治、修平玉石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道理、治理等词义皆源于此。 45、琇。音秀,一种似玉的美石。 46、珺。音俊,一种美玉。 47、琮。音从,古代一种玉制礼器,方柱体,中间有圆孔。古人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48、琯。音管,古代一种用玉制成的乐器,六孔,象现代的笛子。后也用来泛指管乐器。有意思的是,古人还用这样的玉管来预测节气:把苇膜烧成灰,放进玉管内,到某一节气时,相应玉管内的苇灰就会自动飞出来。 49、琬。音宛,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玉圭,长九寸。而普通的圭,其上端是尖的,一般是三棱的角。 50、琼。一种红色的美玉。后来也用来泛指精美华丽的事物、超然杰出的人才。 51、琰。音炎,一种泛光的美色之玉。另外,上端斜削成尖锐形的九寸玉圭称为琰圭。 52、琛。音抻,一种可佩带作为装饰的美玉。后用来泛指珍奇的珠宝。 53、珷。音武,一种象玉的美石称为珷玞。 54、琪。音其,一种产于北方的美玉。 55、瑛。音英,玉的光彩。一种似玉的美石也称为瑛。 56、琳。一种青碧色的美玉,产于西北的昆仑山。 57、琦。音奇,一种美玉,常用来系组佩带。 58、琢。加工、雕刻玉石,使其成为精美的器物。古代对加工、雕刻不同材质的装饰品、工艺品,各用不同的动词:刻玉为琢,刻骨为切,刻象为磋,刻石为磨。 59、琥。音虎,雕成虎形的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白琥朝礼西方。古代发兵使用的虎符也称为琥。 60、琨。音昆,一种常用于佩带的美玉。环和琨,是古人常佩带的两种佩玉。琨中间的孔比环的小一些。另外,不同性格的人常佩带不同的玉。一般来讲,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佩环,性格内向、忠厚老实的佩琨。 61、琭。音录,一种很稀有的美玉。也用来形容坚硬的玉石。 62、琚。音居,古人佩带的一种美玉,系在珩和璜中间。一种似瑀的红色宝石也称为琚。 63、瑄。音宣,六寸大的玉璧,古代祭天时所用。 64、瑚。古代宗庙里装谷物或食物的礼器和食器,圆口,有两耳,夏朝时称为瑚,殷朝时称为琏,周朝时称为簋(音轨)。 65、瑊。音间,瑊玏,一种象玉的美石,黑色,较坚硬。 66、瑁。音冒,古代一种玉制礼器,长四寸,其下端刻成尖角,为天子所执。古代各路诸侯朝拜天子时手拿着玉圭,天子则手拿着玉瑁,盖在玉圭的上端,表示对诸侯的信任与共勉。 67、瑞。古代玉制的信物,称为瑞玉。古代有很多种瑞玉,如:班是一种中分为二的瑞玉,各执一块作为信物;琥是一种军队调动的瑞玉,作为传达命令的信物;珪和璧也是一种瑞玉,作为执政的信物,相当于现代的印鉴。瑞玉也分级别,如周朝时就分六级,按现在的级别应该是:主席执镇珪、部长执恒珪、省长执信珪、市长执躬珪、县长执谷璧、乡长执蒲璧。 68、瑗。音院,边小孔大的玉璧,一般内孔直径是边宽的两倍左右或更大,常作为佩玉。 69、瑜。音于,一种美玉,也用来指玉的光彩,后多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容貌。 70、瑰。一种珍奇的红色美玉,常作为佩玉相赠。 71、瑀。音禹,一种似玉的白色美石,古人将其系在玉佩的珩和璜中间,作为佩玉的一部分。 72、瑑。音篆,玉器上雕饰的凸纹,有图案,也有文字,中国书法中的篆体就是从器物上的瑑纹而来的。后来,古人将雕刻为纹也称为瑑。古人云:“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很象今天人们常说的那句成语:“玉不琢,不成器。” 73、瑢。音容,佩玉的品貌和佩玉相碰的声音。 74、瑭。音唐,一种碧绿色的美玉,较坚硬,可用来雕刻成玉器。 75、璈。音敖,一种古代乐器,可弹奏八至十个音阶。 76、瑨。音晋,一种似玉的美石。 77、璊。音门,一种红色的美玉。 78、瑱。这个字念天的去声,古人在帽子两侧用黄色丝带系着的一种玉饰,垂在双耳旁边,可以用来塞住耳朵,故又名“充耳”,有非礼勿听的意思。后来也把戴在耳垂上的玉称为瑱。 79、瑷。音爱,一种美玉。 80、瑶。一种红色的美玉,后泛称玉之美者为瑶。镶玉的琴称为瑶琴。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为铭记与酬报他人的深情厚谊,台湾一位现代女作家的笔名可能也源于此句。 81、璋。音章,古代的一种玉器,上端刻成斜角,形状象半个玉圭,也是一种端玉。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赤璋朝礼南方。璋按尺寸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用途:大璋长九寸,宽四寸,王公大臣用来作为聘物;中璋长七寸,宽二寸,用于军队中。另外,璋等端玉在古代也曾作为交易的货币使用,圭可易马、璋可易皮、璧可易帛、琮可易锦、琥可易绣、璜可易黼(古代一种礼服)。 82、璇。音玄,一种美玉,也指似玉的美石。璇玑,古代一种可以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 83、瑾。音紧,一种红色的美玉。瑾瑜,均为美玉,后泛指所有美丽的玉石。 84、璜。音黄,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象玉璧的一半。古代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礼仪时作为礼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时以玄璜朝礼北方。也用来作装饰品或作为货币。另外,古代一组佩玉中,系在每串最下端的玉称为璜。 85、璀。念崔的上声,一种美玉,也指玉的光彩。璀璨,形容珠玉的色彩鲜明、艳丽夺目。 86、璎。音英,一种似玉的宝石。璎珞,古时由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相当于现代的项琏。 87、璁。音聪,似玉的美石,常作为一种佩玉。 88、璆。音球,一种美玉,常作为悬挂乐器的玉磬。古时的璆与球,作美玉讲时为同音同字。璆还指玉饰、玉佩等玉件相互撞击的声音。 89、璘。音林,玉的光彩。璘玢,形容玉石花纹驳杂或光彩缤纷的样子。 90、璞。音仆,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经雕琢的玉。另外,有一种瑰玉也称为璞。 91、璟。音景,玉的光彩。 92、璠。音凡,一种产于山东的宝玉。璠玙,深得孔子喜爱的两种美玉。 93、瓛。音环,古代一种玉圭,长九寸,朝廷议事时由大臣所执,也称桓圭。 94、璨。音灿,一种美玉,也指玉的光泽。 95、璩。音渠,古代一种美玉,常制成玉环,作为耳饰,相当于现代的耳环。 96、璐。音路,一种美玉。 97、璪。音早,一种宝玉,也指雕有如水藻花纹的玉饰。另外,用五彩丝线将玉石穿成串,垂在古代皇冠前面作为装饰,也称为璪。 98、瓒。音赞,一种玉石,其中五分之三为玉,五分之二为石。古时用玉很有讲究,只有皇上可以用纯玉,其他大臣则分等级:大公用珑玉(五分之四为玉,五分之一为石)、侯臣用瓒玉、伯臣用将玉(玉石各占二分之一)。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也称为瓒,祭祀或招待宾客时用来盛酒灌酒,功能相当于现代的勺子。以玉圭作为勺子柄的称为圭瓒,以玉璋作为勺子柄的称为璋瓒。 99、镶。音乡,一种玉石,常佩于马带上作为玉饰。 100、瓘。音灌,一种白色的玉石,有气眼。古代一种玉圭也称为瓘。 石敬瑭(3)汉奸(4)大汉奸?石敬瑭为何出卖了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是悬在中原汉民族政权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中原的王朝换了一个又一个,北方草原的主人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但是南北对抗、华夷之争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正能够立足中原上百年历史的少数民族不多,而燕云十六州则是横亘在中原政权和北方蛮族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北方蛮族的骑兵可以随时南下入侵,而中原政权的步兵根本无法阻挡。
北方异族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北部地区。在五胡乱华时,燕云十六州曾经落入异族之手,所幸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被汉族同化,鲜卑族与北方汉族融合成了新汉族,燕云十六州以这种方式又回到了汉族人的手中。
燕云十六州
但是汉人第二次失去燕云十六州则长达四百余年,而且对其间的宋朝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宋朝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国家富而不强,皆因为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异族捏在手中。
很多人对燕云十六州如何丢失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卖给了契丹,并且做了契丹的儿皇帝,很多人都认为石敬瑭是个大汉奸,他出卖了汉族的固有领土,让汉族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殊不知,我们“冤枉”了石敬瑭了,他虽然出卖了汉人的利益,但是我们真的无法称其为汉奸,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汉族,他是沙陀人。
沙陀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突厥的一支,因为生活在名为“沙陀”的沙漠一带,因此被称为“沙陀突厥”,简称为沙陀。沙陀人以雇佣兵而著称,起初依附于吐蕃人,并被吐蕃利用称为侵略唐朝的先锋,沙陀人作战勇猛,为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也让雇主吐蕃产生了不安,于是他们想让沙陀人离开自己的地盘到别的地方居住,因为受到猜忌,沙陀人觉得反叛吐蕃,归附唐朝,于是沙陀首领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于公元808年率领三万部众归附唐朝,从此成了唐朝对抗吐蕃的雇佣军。
唐朝末年,因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沙陀人又成了唐朝皇帝镇压农民起义的急先锋,沙陀人的领袖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赐姓“李”。黄巢起义攻下首都长安,沙陀人奉命在李克用的率领之下入京镇压黄巢,最终李克用击败黄巢,黄巢被迫退出长安,李克用也因此被封为河东节度使,为之后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奠定了基础。而石敬瑭则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的部将,沙陀人,而且石敬瑭娶了李嗣源的女儿,成了李嗣源的女婿。
之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朱温的后梁不断争斗,并建立了后唐,消灭了后梁,之后李嗣源夺了后唐的皇位,也许是因果报应,李嗣源传给自己儿子的皇位也被自己的养子夺去了,这个养子就是唐末帝李从珂。
而李从珂登基之后与石敬瑭互相猜忌,由于石敬瑭此时已经是镇守一方的河东节度使了,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基本就是称霸一方的土皇帝了,个别有野心有能力的节度使能够从土皇帝变成真皇帝,比如朱温和李存勖。
无奈之下,石敬瑭只能起兵造反,但是他的兵力又不足以与后唐的兵力抗衡,所以石敬瑭病急乱投医,做出了影响中原政权数百年的举动——他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北方契丹对他的支持,最终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击败了后唐的军队,建立起了后晋,而石敬瑭在当上皇帝之后居然没有忘记之前的承诺,毫不打折的将燕云十六州如数交割给了契丹,这让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不敢相信,如此战略要地竟然这么轻易的得到了。
也许因为石敬瑭是沙陀人,他对中原的土地本身就没有任何感情,只不过是他争取权利的一个砝码而已,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将会对中原政权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汉民族的民族特性。
相关参考
石敬瑭为什么被叫做“儿皇帝”?儿皇帝不是幼儿时候就当皇帝,而是对契丹成父皇,自称儿,又当了皇帝,才被称为儿皇帝的。公元933年,唐明宗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即唐愍帝。愍帝素与明宗养子李从珂有矛盾。公元
石敬瑭是民族英雄吗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更客观公平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
石敬瑭墓,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6大卖国贼有哪些,第4位丢失一百多万
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6大卖国贼有哪些,第4位丢失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地?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不仅存在英雄好汉,也存在着一些卖国贼,我国最著名的卖国贼有6位,分别是汪精卫,秦桧,吴三桂,石敬瑭,咸丰君王
石敬瑭为称帝不惜戴绿帽子石敬瑭在成为后晋开朝皇帝之前曾是李从珂的手下,但因其势力过于强大并且有叛逆之心,皇帝李从珂就在石敬瑭的身边安排了一个眼线,那就是石敬瑭的妻子魏国公主。石敬瑭为了称帝不惜戴绿帽子...
石敬瑭简介石敬瑭(892年—942年),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还在...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还在...
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