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品级及服饰,清朝官职衣服上图案的意思
Posted 清朝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官员品级及服饰,清朝官职衣服上图案的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官员品级及服饰,清朝官职衣服上图案的意思
清朝官职衣服上图案的意思
1、文官:
一品文官补子: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中,仙鹤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凰象征皇后,而仙鹤则官居一品。
二品文官补子:锦鸡。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
三品文官补子: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文官补子:鸳鸯。鸳鸯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五品文官补子:白鹇。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并且吉祥忠诚。
六品文官补子:鹭鸶。鹭鸶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鹭鸶是吉祥之鸟。
七品文官补子:鸂鶒。鸂鶒又称紫鸳鸯,是一种吉祥的瑞鸟。作为官员的补子,寓意百官要造福百姓。
八品文官补子:鹌鹑。鹌鹑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
九品文官补子:蓝雀。蓝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2、武官:
一品武官补子:麒麟。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仁厚祥瑞,又象征“武备而不为害”的形象。
二品武官补子:狻猊。狻猊是一种像狮子的神兽。作为武官补子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武官补子:豹。在古代神兽排名中,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作为武官补子亦是取其勇猛之意。
四品武官补子:虎。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之气。老虎威武勇猛,古来颇受将帅崇拜。
五品武官补子:熊。作为武官补子的形象,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武官补子:彪。在古人眼中,彪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补子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武官补子:犀牛。用犀牛做武官补子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八品武官补子:补子同七品武官。
九品武官补子:海马。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因此以海马作为补子。不过这个海马可不是动物的海马,而是一种能在陆地行走,又能在海上飞驰的神兽。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獬豸乃神兽,专司辨别忠奸。
扩展资料: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官、武官两种。清代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官服补子类似。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官服制度
清朝的官员等级制服是怎么分的?
1、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2、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 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23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12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扩展资料
顶戴的顶珠:一、二品都是红色(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四品都是蓝色(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六品都是白色(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以下为金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级别较高的官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乾隆年后部分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
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蓝翎为鹖鸟羽毛所做,无眼,赐予六品以下以及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给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在阶级分明的阶级社会练就火眼金睛识别官级的大小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等级森严是皇权社会的特征,更是激励官员积极办事的动力,从而壮大朝代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阶
清朝官员等级的品级详解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正一品、从一品。此外还有超品官员,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视为超品。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 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 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 两大类相互交错。其中,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 各部院左右侍郎; 文职外官:巡抚;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品级区分,通过服饰与顶戴区分。以顶珠为例,官员品级高低一目了然。 顶戴区分: 一品珊瑚,表面光华,俗称亮红顶; 二品起花珊瑚,俗称暗红顶,即顶珠正面雕刻寿字; 三品蓝宝石,俗称亮蓝顶; 四品青金石,俗称暗蓝顶; 五品水晶; 六品砗磲石; 七品素金,即表面光华的金顶; 八九品镂花金顶。 补子区分: 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素金顶绣犀、八品阴纹镂花金顶绣犀牛,九品海马。 俸禄: 正俸: 正从一品 俸银180两 禄米90石; 正从二品 俸银155两 禄米77石5斗; 正从三品 俸银130两 禄米65石; 正从四品 俸银105两 禄米52石5斗; 正从五品 俸银80 两 禄米40石; 正从六品 俸银60 两 禄米30石; 正从七品 俸银45 两 禄米22石5斗; 正从八品 俸银40两 禄米20石; 正九品 俸银33两1钱1分4厘 禄米16石5斗5升7合; 从九品、未入流 俸银31两5钱2分 禄米15石7斗5升。清朝官职各等级正从官员补服图案有什么差别?
清朝官职各等级正从官员补服图案正从没有区别,一品到九品补服的图案是不同的,文官和武官也不同:
1、文官: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
2、武官:
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獬豸乃神兽,专司辨别忠奸。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
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
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扩展资料:
清朝贵族补服图案:
1、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2、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3、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4、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5、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6、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员服饰
清朝的官员的品级对应怎样的官帽和官服?
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清代官员顶戴分为朝冠与吉服冠两种。朝冠的定制是: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指未入流的文九品)。会试中试贡士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吉服冠的定制是:亲王至贝子均用红宝石顶,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官用镂花珊瑚顶,三品官用蓝宝石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官用水晶顶,六品官用砗磲顶,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贡士用素金顶,举人冠顶为银座,上衔素金顶。贡生用镂花金顶,监生、生员均用素银顶。 按:清初确定百官朝冠制度,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四品官朝冠上衔蓝宝石,五、六品官朝冠上衔水晶,七品官朝冠为起花金顶,中嵌小蓝宝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顶,九品官用起花银顶。雍正五年,开始议定了冬夏所戴的凉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顶戴: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六品用水晶顶,七品以下及进士、举人、贡生均用金顶,监生用银顶。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镂花水晶顶。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顶,六品官用砗磲或白色涅玻璃顶,七品官仍用金顶。从此以后,朝冠的形制及饰物遂成为定制清朝顶戴。(官员品级)?
清朝官员服饰分类:默认栏目
清朝官员服饰 shl9203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在线 ://hs.hnol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雄狮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棕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彪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犀牛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犀牛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海马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无 文官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 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 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 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 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 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皇室人员 前胸/后背 两肩 皇子 正龙 正龙 亲王 正龙 行龙 郡王 行龙 行龙 贝勒 正蟒 无 贝子 行蟒 无 注:1、凡昂首竖尾,状如行走的龙纹称行龙;盘成圆型的龙纹统称团龙,又分正龙和坐龙:头呈正面称正龙,侧面称坐龙。 2、龙与蟒的主要区别在于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 顶戴 蟒袍 补服(文/武)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雄狮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棕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彪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犀牛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犀牛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海马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无 文官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 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 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 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 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 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皇室人员 前胸/后背 两肩 皇子 正龙 正龙 亲王 正龙 行龙 郡王 行龙 行龙 贝勒 正蟒 无 贝子 行蟒 无 注:1、凡昂首竖尾,状如行走的龙纹称行龙;盘成圆型的龙纹统称团龙,又分正龙和坐龙:头呈正面称正龙,侧面称坐龙。 2、龙与蟒的主要区别在于龙为五爪,蟒为四爪。清朝文武官员的品级和官服前的补子有什么关系?
补子的定义:
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区分)的。 补子的起源: 相传补子起源于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则天上朝时赐给官员们绣了花的官袍。因为十分好看,又是御赐之物,所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补子就从这里而来。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补子的分类:文官:文官一至九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an2),六品鹭鸶(lu4 si1),七品来鸠,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文官的补子图案均为飞禽。 武官武官一至六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二品为麒麟,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品七品为彪,八品犀牛,九品为海马(样子和马一样,但站在海上) 武官的补子图案均为走兽。 其他法官的补子图案为:獬豸(xie4 zhi4)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清朝官员什么级别用什么宝石和服饰
品级高下与职能所属,通过服饰与顶戴区分。以顶珠为例,官员品级高低一目了然。
顶戴区分: 一品珊瑚,表面光华,俗称亮红顶 二品起花珊瑚,俗称暗红顶,即顶珠正面雕刻寿字 三品蓝宝石,俗称亮蓝顶, 四品青金石,俗称暗蓝顶 五品砗磲(chequ)石 六品水晶 七品素金,即表面光华的金顶 八九品镂花金顶 补子区分: 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 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朝(423)官职(26)清朝官员衣服,清朝官员的衣服上的补子图案都是什么?
清朝官员的衣服上的补子图案都是什么?
明代的补子为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补子又称胸背,简称补,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
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扩展资料:
起源:据说补子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武则天时。
《旧唐书舆服志》“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但实际上仅知那时开始有以在服饰上装饰动物表示一定的等级、职务,其与明、清的补子存在者怎样的关系、或是否有关系尚需材料进一步证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补子
清朝的官员如何从衣服上区分?
补子的定义: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区分)的。 补子的起源: 相传补子起源于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的官吏制度)。一天武则天上朝时赐给官员们绣了花的官袍。因为十分好看,又是御赐之物,所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补子就从这里而来。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补子的分类:文官:文官一至九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an2),六品鹭鸶(lu4 si1),七品[溪鸟][支办鸟](无此字)(xi1 chi4),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文官的补子图案均为飞禽。武官武官一至六品的图案依次为: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武官七、八品的图案为:犀牛。武官九品的图案为:海马(样子和马一样,但站在海上)武官的补子图案均为走兽。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为什么清朝官员衣服颜色不同
这是因为官员等级、文武职位以及特赐荣誉不同的原因。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 一品——红珊瑚顶戴(纯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亮蓝),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孔雀。武官补服豹,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暗蓝),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雪雀。武官补服虎,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白鹇。武官补服熊,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鹭鸶。武官补服彪,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七品——素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鸂鶒,武官补服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戴(白),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海马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黄鹂补服。 (监察御史、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的顶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级,但补服的图形却一律绣獬豸,以示司法公正。)清朝官员衣服的图案都是什么?
我国清代文武官员穿着补服,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筛,称“补子”。它又因丝绣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艺术珍品。
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武则天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来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这种创意一改朝服等级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同。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 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官员所缀绣的补子图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采用飞禽饰样,武官采用走兽图案,用以显示出武官的威武气势。而官员的元配夫人为朝廷命妇,亦可随夫婿官阶,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缀有补子。 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武将等官员。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氵+鸡)(氵+束+鸟),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当时,也有官员因自己的职位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绣工制作的。加工厂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制作比自己官职高的补子,但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发生。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皇家织造衙门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各种绣丝彩料,运用和继承精湛的织绣技术手法,织绣出了誉满天下的传统服饰。这些补子如今已成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了。清代官员服饰为什么有黑有蓝
原因:
清代官员的官服主要有朝服和吉服,前者为比较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如面见皇上),而吉服则是官员日常工作时的服装。尽管二者有一定的差别,但从头到脚都包括顶戴花翎、朝袍(袍服)、朝褂(补服)、朝带以及朝靴。这几部分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顶戴花翎为官员帽子上的朝珠(顶珠)和孔雀翎羽。朝珠的材质和颜色不同,一品到九品的顶珠分别为:红宝石、红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砗磲、素金、阴文镂花金、阳文镂花金。翎羽则分为蓝翎和花翎,级别高的官员翎羽上面还有圆斑(称为“眼”)。
扩展资料: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
朝冠顶珠见下顶戴的介绍;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
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员服饰
古代各个官员穿的衣服都是什么颜色
以明朝为例:
五至七品穿青色;
八九品穿绿色;
四、五品的官员可以穿红色;
三品以上穿紫色。
中国古代老百姓的服饰在主要以白衣为主,因为白衣造价很便宜,又不需要染色、最适合没有钱的老百姓。
扩展资料: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帝王官员的服饰制度达到了最完备、最繁缛的地步。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这是明代才开始形成的礼仪制度。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这种绣龙的帝王常服,是明代皇帝最常穿的服装,是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的。
除了织有金盘龙纹的圆领窄袖黄袍外,还有折角向上巾,玉带和皮靴几种成分。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代官服制度
清朝官员所穿的衣服,图案服饰都有等级划分,衣服上图案是什么寓意?
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子图案为走兽。由于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则,所以基本上同个级别的官员,“飞禽”补子的地位要高于“走兽”。
武官官服图示
文官官服图示
清朝时期 官员衣服上的补子图案个代表什么?
清朝官员的品级由官员的顶戴和所穿官袍上的补子上面绣的图案,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几品官依规定:
一品官员顶戴为红宝石,补子文官为仙鹤,武官为麒麟 二品官员顶戴为珊瑚,补子文官为锦鸡,武官为狮 三品官员顶戴为蓝宝石,补子文官为孔雀,武官为豹 四品官员顶戴为青金石,补子文官为雁,武官为虎 五品官员顶戴为水晶,补子文官为白鹇,武官为熊 六品官员顶戴为砗磲,补子文官为鸳鸯,武官为彪 七品官员顶戴为素金,补子文官为鸿鶒,武官为犀牛 八品官员顶戴为阴文镂金花,补子文官为鹌鹑,武官为犀牛九品官员顶戴为阳文镂金花,补子文官为练雀,武官为海马 清朝(423)都是(115)相关参考
清朝官员衣服的图案都是什么?我国清代文武官员穿着补服,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筛,称“补子”。它又因丝绣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艺术珍品。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
清朝官员衣服的图案都是什么?我国清代文武官员穿着补服,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筛,称“补子”。它又因丝绣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艺术珍品。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
清朝官员的衣服上的补子图案都是什么?明代的补子为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
求解清朝官职对应现代官职概述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
清朝官员级别大小排名图,清朝官职各等级正从官员补服图案有什么差
清朝官职各等级正从官员补服图案有什么差别?清朝官职各等级正从官员补服图案正从没有区别,一品到九品补服的图案是不同的,文官和武官也不同:1、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
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职权相近总督如何统领巡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谈清代的官员关系,我们首先要弄清他们的品级。根据清代九品十八级的官制来看,提督、总督、巡抚三者当中,提督的实际品级最高
清朝各级官职名称及对应职责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分为正、从两级。同时也有一些本朝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
七品芝麻官并不是清朝最小的官职,还有比它小整整4个级别的官员
清朝最小的官职是什么?可不是大家熟知的七品芝麻官。清朝官员的品级繁多而且复杂,在很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皇帝拿到一份奏折时,突然会来这样一句话:「”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怎会如此嚣张跋扈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