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顺序,明代皇帝顺序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代皇帝顺序,明代皇帝顺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明代皇帝顺序,明代皇帝顺序
明代皇帝顺序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明朝的皇帝按顺序都叫什么
明朝皇帝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
分别是: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扩展资料:
很多人都会认为,明朝皇帝都很奇葩,像什么道士皇帝,木匠皇帝,不上朝皇帝等等。很显然,这些所谓的历史记载并不靠谱,毕竟清朝编写的《明史》并不可信,而且相对来说明朝的文人,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明朝有几位皇帝被变成奇葩也算正常。
不过,虽然是如此,但是明朝皇帝身上有一点是历史无法抹黑的,这一点就是明朝皇帝的不软弱。
不管是上到开国皇帝朱元璋,下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自明朝建立初期到明朝灭亡后期,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皇帝因为软弱而割地,赔款,和亲的,可见明朝的皇帝到底是有多么的硬气。
明朝曾经有一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获了,原本瓦刺想要利用明朝皇帝大捞一笔,结果一两银子都没拿到。还有,即便是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即便是在面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丝毫低头屈服的意思。
当时的大明朝可还是有大半壁江山的,陪都南京尚在,整个明朝的行政系统并没有被摧毁,崇祯完全可以去南京暂避,以后再慢慢打回去,谁知崇祯居然上吊自缢了,而且李自成也没有想过会逼死崇祯皇帝。
这也确实是体现出了明朝皇帝的骨气,不管崇祯煤山自缢到底是对是错,最起码他的精神和勇气都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明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朱元璋,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朝皇帝顺序
明朝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扩展资料:
明朝历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为“永乐大帝”的朱棣。但被后人评价最高的,却不是这两位。而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此时的大明江山,朝政混乱,国力日渐衰弱。
朱祐樘继位后,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提倡直言进谏,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朱祐樘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在朱祐樘的励精图治下,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活安居乐业。这段时期,被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
在用人准则上,朱祐樘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
他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对臣下宽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
这样,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
朱祐樘在内政上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成就就是大力兴修水利。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处黄河决口,明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明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彻底解决了江南水运的淤泥堵塞。经过此次治理后,以往水患多发的江南大地,从此水灾顿渐,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成为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朱祐樘也是成绩卓著。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周边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琉球、吐鲁番等,纷纷向明朝入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而明孝宗朱祐樘一生仅娶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卧,朝夕与共。这也给他一代明君的形象,增加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繁重的政务也渐渐拖垮了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代英主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6岁。死后埋在明泰陵。
与朱元璋、朱棣的文治武功相比,朱祐樘并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但朱祐樘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广开言路,重用贤才。这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有了朱祐樘的励精图治,才使得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将近140年,其功绩与他的两位先祖相比,也毫不逊色。
明朝天启年间首辅大臣朱国祯的评价是:“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的评价是:“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君主
明朝皇帝的排序
明朝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2、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3、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为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明史·后妃传》说其生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由孙氏抚养),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崩于天顺八年(1464年),死后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在位期间,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
返师途中,阴历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1450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
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朱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
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郕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釴《病逸漫记》)。郕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金山。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王翱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
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誉为德政。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4、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5、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 ,明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明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
嘉靖前期世宗在张璁的辅助下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见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明朝皇帝年号依次排序分别是?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一共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一、在位列表(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皇帝资料
1、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2、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3、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4、朱高炽
明仁宗(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太祖也挺欣赏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册封为燕世子。明成祖即位后立为皇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随父征战多年,知道创业很难,重用户部尚书夏元吉,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在位期间,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
他一即位,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脏病驾崩于钦安殿,庙号明仁宗。
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朱高炽虽庙号“明仁宗”,但是依然延续了明太祖、明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时生殉七名妃嫔。
5、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汉族,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于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
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瞻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明朝皇帝的顺序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年号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年号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年号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年号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年号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年号景泰,在位 7年。 八、英宗祁镇,年号天顺,在位 8年。(复辟) 九、宪宗见深,年号成化,在位23年。 十、孝宗佑樘,年号弘治,在位18年。 十一、武宗厚照,年号正德,在位l6年。 十二、世宗厚熜,年号嘉靖,在位l6年。 十三、穆宗载垕,年号隆庆,在位 6年。 十四、神宗翊钧,年号万历,在位47年。 十五、光宗常洛,年号泰昌,在位 l年。 十六、熹宗由校,年号天启,在位 7年。 顺序(41)明代(6)中国历史十大皇帝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
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
说明:以下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成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废帝溥仪、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参考资料:
皇帝 百度百科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历代皇帝顺序表
关于历史朝代顺序 有一首打油诗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自此完 至于你要的历代皇帝登记时间 我想不查资料的话 全中国都未必能有五个完整说出来的 你可以查一查相关资料中国历史所有朝代的顺序、汉朝所有皇帝列表
朝代的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国朝代简史: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刘婴、王莽、刘玄、刘盆子。
东汉: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王刘辩、刘协。
扩展资料: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
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
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第一个年号。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
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表 朝代表
秦 (秦代帝王无谥号,以世代作为帝号)
始皇帝 赢氏 讳政 二世皇帝 讳胡亥 汉 太祖高皇帝 刘氏 讳邦 孝惠皇帝 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恒 孝景皇帝 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彻 孝昭皇帝 讳拂陵 中宗孝宣皇帝 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奭 孝成皇帝 讳骜 孝哀皇帝 讳欣 孝平皇帝 讳衡 世祖光武皇帝 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炟 孝和皇帝 讳肇 孝殇皇帝 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 讳祜 孝顺皇帝 讳保 孝冲皇帝 讳炳 孝质皇帝 讳缵 孝桓皇帝 讳志 孝灵皇帝 讳宏 弘农王 讳辩 孝愍皇帝 讳协(又谥孝献皇帝) 三国 魏 太祖武皇帝 曹氏 讳操 世祖文皇帝 讳丕 烈祖明皇帝 讳睿 蜀 昭烈皇帝 刘氏 讳备 后主 讳禅(十六国时被汉王刘渊追谥为孝怀皇帝) 吴 武烈皇帝 孙氏 讳坚 大皇帝 讳权 晋 高祖宣皇帝 司马氏 讳懿 景皇帝 讳师 文皇帝 讳昭 武皇帝 讳炎 孝惠皇帝 讳衷 孝怀皇帝 讳炽 孝愍皇帝 讳邺 元皇帝 讳睿 明皇帝 讳绍 显宗成皇帝 讳衍 康皇帝 讳岳 孝宗穆皇帝 讳聃 哀皇帝 讳丕 废帝 讳奕 (无谥号) 太宗简文皇帝 讳昱 孝武皇帝 讳曜 安皇帝 讳德宗 恭皇帝 讳德文 南北朝 宋 高祖武皇帝 刘氏讳裕 少皇帝 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 讳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骏 前废帝 讳子业 (无谥号) 太宗明皇帝 讳彧 废帝 讳昱 (无谥号) 顺皇帝 讳准 齐 太祖高皇帝 萧氏 讳道成 世祖武皇帝 讳赜 郁林王 讳昭业 海陵恭王 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 讳鸾 东昏侯 讳宝卷 和皇帝 讳宝融 梁 高祖武皇帝 萧氏 讳衍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 世祖孝元皇帝 讳绎 敬皇帝 讳方智 陈 高祖武皇帝 陈氏 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蒨 废帝 讳伯宗 (无谥号) 高宗孝宣皇帝 讳顼 后主 讳叔宝 (无谥号) 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氏 讳珪 太宗明元皇帝 讳嗣 世祖太武皇帝 讳焘 高宗文成皇帝 讳浚 显祖献文皇帝 讳弘 高祖孝文皇帝 讳宏 世宗宣武皇帝 讳恪 肃宗孝明皇帝 讳诩 孝庄皇帝 讳子攸 前废帝广陵王 讳恭 (无谥号) 孝静皇帝 讳善见 北齐 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氏 讳欢 世宗文襄皇帝 讳澄 作者: 218.17.239.* 2006-5-20 14:31 回复此发言 -------------------------------------------------------------------------------- 5 转]中国历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和尊号 显祖文宣皇帝 讳洋 废帝 讳殷 (无谥号) 孝昭皇帝 讳演 世祖武成皇帝 讳湛 后主 讳纬 (无谥号) 幼主 讳恒 (无谥号) 周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讳泰 孝闵皇帝 讳觉 世宗明皇帝 讳毓 高祖武皇帝 讳邕 宣皇帝 讳赟 静皇帝 讳衍 隋 高祖文皇帝 杨氏 讳坚 炀皇帝 讳广 恭皇帝 讳侑 唐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氏 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世民 文德顺圣皇后 长孙氏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 武氏 讳曌 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 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讳适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诵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 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讳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哀皇帝 讳柷 五代 梁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氏 讳温 末帝 讳友贞 (无谥号) 唐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氏 讳存勖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讳嗣源 愍皇帝 讳从厚 晋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讳敬瑭 出皇帝 讳重贵 汉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氏 讳知远 隐皇帝 讳承佑 周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氏 讳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讳荣 十国-南唐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氏 讳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讳景 后主 讳煜 (无谥号) 宋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氏 讳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慎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祺 瀛国公 显 (无谥号) 建国公 是 (无谥号) 永国公 昺 (无谥号) 辽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天祚皇帝 讳延禧 金 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讳函普 德帝渊穆玄德皇帝 讳乌鲁 安帝和靖庆安皇帝 讳跋海 献祖纯烈定昭皇帝 讳绥可 景祖武惠成襄皇帝 讳乌古乃 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讳劾里钵 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讳颇剌淑 穆宗章顺孝平皇帝 讳盈歌 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讳乌雅束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完颜氏 讳旻,本讳阿骨打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讳晟 景宣帝 讳宗峻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讳宗尧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讳亶 废帝海陵庶人亮 字元功 本讳迪古乃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讳雍 作者: 218.17.239.* 2006-5-20 14:31 回复此发言 -------------------------------------------------------------------------------- 6 转]中国历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和尊号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讳允恭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讳璟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讳珣 卫绍王 讳永济 哀宗 讳守绪 元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讳窝阔台 定宗简平皇帝 讳贵由 宪宗桓肃皇帝 讳蒙哥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忽必烈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讳铁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讳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讳硕德八剌 泰定皇帝 讳也孙铁木儿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世束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帖睦尔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讳懿璘质班 顺皇帝 讳妥欢帖睦尔 明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氏 讳元璋 恭闵惠皇帝 讳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 恭仁康定景皇帝 讳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佑堂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 庄烈愍皇帝 讳由检 清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氏 讳努尔哈齐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讳皇太极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讳福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讳玄烨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讳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讳弘历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讳颙琰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讳旻宁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讳奕蟭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讳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讳载湉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叶赫那拉氏 宣统皇帝 讳溥仪(末代皇帝无尊号谥号.宣统为年号) ---完--- 付: 附:谥号考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bbs.iyaya/141/755457. 这个网站有更详细的 顺序(41)朝代(83)相关参考
明朝皇帝的顺序及年号是?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说明:以下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说明:以下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
宋朝皇帝顺序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具体顺序如下:1、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开宝九年(976),在位16年。2、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976)-至道三年(
清朝皇帝排位顺序大清帝国共一共存活了296年,一共有十三位皇帝。分别是塔克世、清太祖、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清朝皇帝的排位顺序是什么?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顺序为: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大清帝国共一共存活了296年,一共有十三位皇帝。分别是塔克世、清太祖、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清朝历代皇帝的排列顺序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
宋朝皇帝顺序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介绍宋朝有多少个宋朝共有18位皇帝。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
清朝皇帝排列顺序清朝皇帝按时间排列为: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12帝。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