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

Posted 军队

篇首语:那就是假话,所谓天才。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

2、一个墩台、十七个明军,人形高达的八旗军加六门大炮竟攻不下来

明末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

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清时,却只会听戏逗鸟抽大烟了?

当年后金及满清初期的时候,八旗兵正处于游牧民族的鼎盛期,全民族都是在严酷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大都是每天都要和大自然战斗的猎人和牧人,体力和毅力都是比较优秀的。刚刚经过八旗制度改革的女战士兵属于走入了专业化、规范化的强力军队,所以战斗力较为强悍。对明王国的战争又有巨大的利益推手,所以八旗兵在在经过武装后表现非常不错。

但是在占领了中原之后,八旗兵全部从战士、奴隶、牧民或者农民等转为了地主,根据制度享受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不需要劳作便有收入,在踏入了中原文化的花花世界之后这些曾经的老兵慢慢地也就都贪图享乐了。早期的八旗军就开始腐化、散漫了,何况几百年后的多少世纨绔子弟。 制度赋予的不劳而获的权利,人格上的优越感,奢靡的生活和空虚的精神都使得这些曾经是战斗民族的女真人迷失在了纸醉金迷的日子里。 其实在没有等到鸦片战争,在康熙年间和沙俄的尼布楚战争八旗军的战斗力就已经不行了,是依靠着汉八旗和绿营军依旧当地哥萨克等才打赢了战争。等到鸦片战争时,是连汉八旗和绿营军的战斗力也都不行了。制度的腐化、武备的松弛、国家观念的淡薄、战斗意志的薄弱,落后的军事制度和技术兵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是导致近代中国军队表现羸弱的原因。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几乎打赢了所有的硬仗?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关于明末八旗兵的故事,他们是一批战斗力非常强的一支军队,并且几乎都是场场战胜,令人敬畏。可是,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使得他们几乎打赢了所有的硬仗?

其一,他们的建军思想。努尔哈赤学习明军精锐的做法严肃军令,从而大大提高后金军的组织程度。并在明朝暂避锋芒、整训军队的时候将视野放在对辽东军事环境的适应能力上,然后拿出有力战绩,进而以此为基础扩充和编练军队。

其二,他们的组织结构。努尔哈赤创造的八旗制度,它是一套将建州政权不同部族统合到同一战争机器下的军事制度,这套制度有一个独特性,它借鉴了明军的卫所体系,从构成建州政权的各个地域的宗族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成员打散,重新按照军队的作战单位编组,从而使得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通过八旗这一组织形式,建州各部也得到真正统一起来,使不同区域和部族的成员建立起了对整个建州政权的忠诚,同时避免了除爱新觉罗外的其他家族在某支军队中影响力过于膨胀以致尾大不掉的问题。其三,他们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军事地理环境。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八旗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他们的组织架构基本和他们的建军思想,并且努尔哈赤主要是将目光放在建军上。

明清战争中八旗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是非常强大还是一般水平?

明清战争中满清八旗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从部队的两个因素看,一是单兵能力:八旗军的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士兵都是从小练习骑射,而且从不断的内斗中统一起来,彪悍程度可想而知。而汉八旗又是八旗军装备火器的的重装部队,而且孔有德等部在叛变明朝前就是装备先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比普通明军强。二是将领能力,“人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八旗军的几个旗主有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这些人,再加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以明清战争中八旗军是不缺将才的。

再看明朝,单兵能力不用讲,实话实说中原从小种地的军人怎么也没有关外从小骑马的军人的身体素质强。在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期,认为辽东经过多年战争,民风比较剽悍,所以坚持以辽守辽,以辽东子弟编练一支部队,就是后来的“关宁铁骑”,这支军队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挽回了大明帝国军队屡战屡败的颓势。但是我们知道野战最能体现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解放战争时,解放军早期都以野战军命名。而明军这些胜利不是固城坚守,就是背城而战,因为袁崇焕在尽量避免与八旗军野战,他担心在野战中关宁军不是八旗军的对手,袁崇焕手下大将赵率教的4000关宁铁骑入京勤王时在野外就与阿济格的八旗军相遇,结果全军覆没,这就证明袁崇焕的担忧是对的。 至于农民的起义军就更不用讲了,就是一群没有根据地的流寇和没饭吃的饥民,1636年明将孙传庭和洪承畴联军击败农民军主力,闯王高迎祥被斩了,李自成逃了,张献忠降了,海内几乎平定。再看将领,明军在辽东战场的将领大多不是酒囊饭袋、就是赳赳武夫,直到袁崇焕督师辽东还不错,能守住,但是想“五年平辽”很难。 再看看战争表现。在整个明清战争,明军输多赢少这是公认的,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袁督师虽然打赢了八旗军,但是根本没有给清军很大的杀伤,因为八旗军在入关时都不足20万,如果明军能给八旗军造成大的杀伤,满清就根本成不了气候,毕竟人口在那摆着呢。但是八旗军多年的征讨却给明朝带来很大的伤害。明朝为打赢满清,加派了“三饷”,而三饷是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明朝的精锐部队也是被八旗军消灭的,这点很多人粉明的人可能不乐意听,但是请看看,1636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基本平定了农民军,1639年明廷就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13万出关与清军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松锦之战”。明军这13万人马不仅包括辽东的精锐“关宁铁骑”,而且是明朝九镇抽出来的,参与镇压农民军的精锐之师,结果松锦之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以前的战役包括萨尔浒,明朝都输的起,因为泱泱大国,有的是国力打,但是松锦之战不同,明朝的此时已经很虚弱,而且把帝国的精锐都投入进去,根本输不起。明朝遗民、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评价“松锦之战”说“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此战一输,中原的农民军又趁机死灰复燃,而明朝却无力镇压了,最终导致灭亡。很多人说,满清入关是借了农民军的光,但是想一想农民军是不是也借了满清的光呢,不然九镇精锐若在,李自成根本进不去北京。 还有火器,明朝的火器运用很普及,但是只说两点,一是一分钟只能开几枪的鸟铳和一分钟能射十几支箭的弓到底谁更好使。二是至于火炮,不夸张的说“明清战争”到了中后期,明军有的东西,八旗军也都基本不缺了。 所以综合来讲,那时八旗的总体战斗力应该很强的,最起码强于同期明军和农民军,有人根据八旗后期的没落和无能,就说他们以前就衰是没有根据的,在毕竟和平环境里从来没有一支长盛不衰的军队。 我家就在辽宁,又是一名武警军人,所以对明清战争很感兴趣,发了很多感慨,仅是个人见解,都是一字一字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末叱咤风云的八旗军,后来为何变得不堪一击?

上级腐败,军事演练儿戏,官兵吸食鸦片,军人基本素质有待提高......明末的八旗军后来变得不堪一击,大致就有以上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吧。

第一个是军官腐败。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士兵们的上级在闲暇时候,会参与各种喝花酒、赌博、斗蟋蟀、玩票等活动。

一天到晚吃喝玩乐的他们,丝毫没有把军营的训练放在心上,还有甚者连最基本的骑马这项技能都无法掌握,可以说现状不能再惨淡了。

试想一下,这样的领导教导出来的士兵又能够优秀到哪里去呢?所以,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个就是他们的日常军事训练十分儿戏。如练习登云梯时,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简简单单完成任务,丝毫没有训练应需的紧迫感,因此在这样的训练中,士兵们很难得到提高。

还有另一个十分常见的训练就是骑射。骑射是当时非常重视的军事技能,按道理来说,经常练习的八旗军们,就算不能够做到人人全都中靶,但也不至于落到少有人能够命中靶环的地步。

而至于吸食鸦片这一点,或许不只是官兵,有许多隐藏着的官员也在悄悄吸毒。这一吸可好,直接吸得整个八旗军乌烟瘴气,让人看了都直担忧。

还有就是兵源问题。当兵的人大多都是一些游手好闲的,没有具备什么真正的上战场杀敌能力,基本素质有待提高,这的确也间接削弱了八旗军的战斗力。

所以从多个方面来讲,八旗军后来被打得不堪一击,这是有道理的。

明末的八旗军到底有多强

从一个数字就能知道八旗军多强了。

顺治年统计八旗人数,其中作为八旗军主力的——满洲八旗人数为“58000人” 5万多人就能击败明朝百万军队,打下一个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上亿的大国。 当然另外还有“汉军八旗”、“蒙古八旗”,但是数量都被严格限制,规模不会超过满洲八旗。入关后其他的汉奸军队另外编成“绿营”

明末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是哪支

当时满洲八旗的精锐全是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兵团,这一点在史学界基本没有争议; 明军中当时作战能力最强的是配备火铳重甲的关宁铁骑了,这支部队可以通杀中原包括李自成在内各路起义军,但仍无法与八旗兵在野战中相比,而更多是依靠坚固工事来作战。 还有一点也能侧面说明满八旗的战斗力,那就是满洲打服了蒙古,并且与之结成同盟,要知道明朝几百年都无法彻底消灭蒙古,可见蒙古骑兵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客观,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就被旗兵彻底打服,说明八旗骑兵是相当厉害的。

为什么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就不能超过八旗军

满族的八旗军属于骑兵部队,和其他朝代的侵略中原的外族一样,主要以运动战为主,而明朝军队在平原或草原作战受限,没有足够的马匹,粮草补给容易被切断,虽然明朝的国力在开国时期比较强,但明朝还玩宋朝的文官统帅武官那套把戏,等于外行人指挥内行人,明朝军队当然会不断受损,到了明朝末年只能驻守在坚固的城池,建造城池消耗巨大的国力,火器也受到制约,后来东林党掌控文官系统,等于是把理朝政,整个文官系统在大明江山身上贪婪的吸血,而镇守九边的军队军饷俸禄不断受到拖欠,崇祯皇帝把内库家底当了也无法填上口子,而且文官系统才从中抽头获利,明朝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打胜仗被清算,打败仗被杀头,属于恶性循环的死结了

八旗劲旅真实军事实力有多么强大?

这么说吧。八旗骑兵是将冷兵器玩到极致的,这是国际公认的。在整个世界,也没有任何冷兵器部队的单兵战力可以抗衡明末清初的八旗铁骑。但是,八旗人数太少,加上明军是半火器装备的,所以,其实八旗整体实力是远不如明军的。明朝是亡于内乱,而不是八旗。

其实在历史上,单兵战力最强的是金朝初期的真女真。而八旗是建州女真,是熟女镇的后代,其个人战力在金的时候,远不如真女真,熟女真也算不上金朝的统治者。所以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被称为往脸上贴金而已,根本不是金国统治者的后代。当然,八旗兵的装备是超过金朝的真女真的,这是几百年的历史进步造成的。 也就是说,但说人,金朝初期的真女真最强,其次是八旗。加上冷兵器装备,则八旗最强。要是玩火器,游牧民族没这个条件。 晚清(21)大烟(2)

一个墩台、十七个明军,人形高达的八旗军加六门大炮竟攻不下来

读明末清初战争史时,清方的史料,总给人一种感觉:八旗军是战无不胜的人形高达,每每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取胜。而对面的明军则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那么,历史真是这样的吗?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以崇祯十三年的辽东战事为例,做一分析。此时距离清军入关还有四年,八旗军数次入内地劫掠,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内忧外患严重。就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动乱时期,八旗军在辽东战场的表现也离清代史书中「 ”战无不胜”的形象相差甚远。蔡家楼台是「 ”锦北传烽紧地”,「 ”烽火严明”,是八旗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崇祯十三年五月初九黎明时分,八旗军「 ”马步四面合围攻台”。 驻守在墩台的明军「 ”设誓,人人竭力用命,有死无二”。对付距离稍远的敌人,他们用「 ”枪炮、弓箭射打”;对付靠近墩台的敌人,就「 ”掷火罐喷烧”。守军「 ”四面互为接应”,在「 ”台墙窄处”诱敌深入,等八旗军大举攻击之时,「 ”接放火罐三个”。八旗军「 ”一时不能转出,多被烧死”。由于墩台小而围者众,所以明军「 ”枪炮箭射俱无虚发”,给八旗军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使之不得不暂停攻势。 趁着这个当口,明军趁机下台割取首级六颗,想着能「 ”保全验功请赏”。不一会儿,八旗军发动第二波攻势。他们本想着一波流拿下墩台,不想守军如此顽强。所以这次八旗军拉来「 ”九道箍天字号大炮六位,四面架高冲打”,「 ”以至垛口渐被击倒”。八旗军趁势发起冲击,想要夺取墩台。明军又一次互相发誓死守,誓与墩台共存亡。面对攀援而上的八旗军,明军把衣服撕开包裹火药,制成简易炸药包,「 ”裂衣包药,乱掷烧焚,随掷随烧”。因八旗军挤作一团,死伤无数。守军每人都身中数箭,多者十余箭,少的四五箭。但明军「 ”箭不及拔,犹各奋力周围,奔顾四应”。到傍晚时分,八旗军才停止攻势。此时「 ”垛口尽坏,台身亦裂,无有遮拦,难以站立”。第二天二更时分,八旗军「 ”起喷烟,随烟而上”。此时,明军「 ”火药、箭炮击打等物,俱已用竭无已”,只能「 ”执短刀并木杠刺击”。但因众寡悬殊,墩台终被攻克。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八旗军,面对一个小小的墩台,用了一整天时间,在火炮的协助下,发动多次攻击,才以极大的代价攻占。那么守军有多少人呢?不过十七人。如果说这是堡垒攻防战,守军占尽地利,那么平地野战,八旗军的表现也不怎么符合「 ”战无不胜”的形象。崇祯十三年五月初九日,八旗军数千骑兵突袭宁远。明军主力与之正面对抗,同时埋伏在枣山等地的「 ”伏兵四起”,「 ”弓箭大炮齐发”,八旗军伤亡惨重,奔北三十里。之所以明军准备充分,是因为早在五月初七,明军的侦查部队就获悉八旗的动向踪迹,明前线指挥准确判断出八旗的作战意图,故有此胜。 五月十七日,八旗军五千余骑兵想要夜袭明军,不想被明军一千骑兵打了埋伏,八旗军溃逃。十八日,明军接获情报,八旗军万余骑兵欲突袭杏山。明军集结于夹马山,八旗军「 ”分头数十股”率先发动攻击。明军「 ”迎头赴敌,直捣中坚,连展数阵,砍倒大旗数杆”,八旗军大败而逃,明军进行追击。此时,八旗援军赶到,「 ”纠集余众拼命冲突”。见此情形,明军继续攻击,八旗军一「 ”戴金盔、执金刀”的将领被明军射杀,余众逃回大营。六月二十八日,明军侦查发现,八旗军「 ”分十余股,齐向锦城飞奔前来”,遂做好战斗准备。八旗兵「 ”黄白红蓝旗”一万五千余骑兵,「 ”三面飞绕锦城”,并且在锦州西北角集中多门火炮轰击城墙。 明军在城外列阵,严阵以待。锦州城中的明军火炮也轰击八旗军,「 ”炮到贼阵,遂开一路,伤虏纷纷落马,无如贼势严众,随分随合”。锦州西面跟南面两处的八旗军,「 ”倏进倏退,惕于我炮之急击,不敢骤深”。此时,西北方向的八旗军五百余骑兵突击,明军骑兵「 ”亦即奋迎,各相对射”。激战中,八旗一名将领中箭落马,余众溃散。明军发动反冲锋,这五百先锋骑兵被迫退回本阵。双方激战一上午,八旗火炮被明军压制,且损失惨重,被迫撤退。七月初八日,明军侦知八旗「 ”列营于壮军台、杨官屯一带”,于是前线四总兵「 ”密挑精锐,衔枚前进”,夜袭敌营。初九日「 ”四更时分直抵虏营”,八旗军毫无防备,被明军「 ”冲杀三阵,死伤无数”,余众溃逃。明军在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后,「 ”五更时分收兵回营”,用了两小时,干净利落。 七月十七日,明军侦知八旗多路集结,准备攻击锦州,于是做好战斗准备。当天八旗数千骑兵突袭锦州,明军分三路迎击。一路明军「 ”迎头由东西遏其首”,另一路「 ”由西南而冲其右”,第三路「 ”从西北而冲其左”。除此之外,还有一路明军作为预备队列阵于后,以便随时接应。同时,第五路明军以火炮「 ”相机远近徐进”。明军前三路骑兵「 ”奋勇接战,往来截杀,殆五六遍”,八旗军最终败退。明军追击数里,因八旗援军到达而撤退。七月二十六日,八旗数千骑兵攻击亮马山明军大营,被明军击退。第二天,八旗万余骑兵再次攻击,又被击退。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八旗对明军发动多次大规模攻击,大都以失败告终。而明军也不是清史中所描绘的一副衰败模样,反而是拥有优秀的侦察预警系统,既能够在守城时予敌杀伤,也能够在野战中正面击败敌人,还可以夜袭劫营,战斗素质不可谓不高。如果说上述史料只是戳破八旗军「 ”战无不胜”的神话,那么下面这则史料则是把他们讳败言胜、修改史料的行为直接暴露出来了。 崇祯十年,八旗军攻占皮岛。清代官方史书《清实录》对此役的记载显示,八旗军不过阵亡四十人,似乎又是一场人形高达式的胜利。但是盛京满文老档的一条关于此战的记录显示,八旗的伤亡要大得多。统计有:护军参领2人,牛录章京4人,章京10人,侍卫15人,梅勒/甲喇章京10人,护军校1人,骁骑校1人,军官合计阵亡43人。另有护军阵亡11人,披甲人257人,其余士兵73人----总计损失384人。由于原档有缺失的部分,所以不能确定这是否是皮岛之役八旗的全部损失。但即使如此,40对384,几乎十倍的差距,可见清初史料对己方人员伤亡的修改有多严重。 但最能体现此种心态的,还是原档文的一句话:dangse de araraku----不写入档子。只是由于当时某个书吏的疏忽,我们才得以一窥真相。八旗在明末的辽东战争中,损失绝对比史书中记载的要大得多。事实上,满洲的损失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皇太极时期不得不跑到黑龙江地区抓「 ”野人女真”来补充自己的人口损失。这些人被叫做「 ”新满洲”,如果不考虑老弱妇孺,只算「 ”丁口”(成年男性)的话,数量至少在1.4万人左右。而即使有了这么多新鲜血液的补充,到顺治五年统计人口时,满洲男丁数也不过55330人。而满洲最全盛时期有多少男丁呢?十万。至于这中间缺失的那一部分人哪里去了,只能是消耗在与明朝二十六年的辽东拉锯战之中了。 参考资料:《崇祯十三年辽东战守明档选》、《明清史料甲乙编》、《清实录》、《满文老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超重装轻骑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八旗军入关后战斗力最初为何那样强

我国历史上北方游牧部落之所以能入主中原,除了靠强大的武力以外,还有一个能保持强大战力的「”精神”。这里所谓的「”精神”就于北方部族的原始祭祀有关。特别是在清朝,清朝初期的战斗力之所以强大,因为从皇室到

一个墩台、十七个明军,人形高达的八旗军加六门大炮竟攻不下来

读明末清初战争史时,清方的史料,总给人一种感觉:八旗军是战无不胜的人形高达,每每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取胜。而对面的明军则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那么,历史真是这样的吗?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以崇祯十三年的

清朝八旗军的头盔上为何有一根避雷针

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清朝军队中,八旗军的战斗力最强。八旗军一般穿棉甲、戴头盔,清军头盔上有一根非常长的樱枪,被俗称为避雷针。那么,一根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清朝军队的头盔上,为何总有一根这样的东西呢?

科技才是战斗力,八旗军能战胜李自成

八旗军和李自成的较量是关系到17世纪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在一系列战斗中,李自成部屡战屡败,从山海关败到了九宫山。李自成的失败,骑兵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著名的潼关大战中,他的骑兵一度压制了八旗军骑兵,全

三藩之乱兵力对比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如何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从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举兵反叛,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吴三桂之子吴世藩自杀,清军攻下昆明止,历时八年时间。  兵力对比  在三藩之乱开始初期,清朝廷只是调集了7万军队。这些军

鸦片战争后,清军最硬气的一场战斗,近8000八旗兵烧死妻儿后自杀

八旗军一直是清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尤其是清朝中前期,八旗军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为清朝开疆扩土提供强大武力支撑。但到了清朝中后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的政治腐朽逐步渗透到军队内部,八旗军开始贪图享

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城,为什么打不赢八旗军

明末闯王李自成带领着起义军一路披荆斩棘,带着对明末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的痛恨,对剥削压迫劳苦大众的怒火。率领着敢于起身反抗的农民军,身先士卒,把生死置之度外,沙土豪分田地,一路士气高涨,直奔北京城。逼的崇

僧格林沁,为什么僧格林沁死了,八旗军就完了

为什么僧格林沁死了,八旗军就完了?因为僧格林沁死后,八旗军再也没有突出的将领,战斗力极差,从此不再组建八旗军。后来清廷只得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军事统帅以及湘军、淮军。八旗军不组建的原因:1、清朝满蒙旗人待

清朝八旗军灭亡敌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太祖秘史》。>  和网上一些人说的不一样,清太祖和清太宗并不是文盲。>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博物典汇》卷20《四夷》一文中写道:>  “(努尔哈赤)读书识字,好看、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  按

清朝八旗军灭亡敌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编组

和网上一些人说的不一样,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并不是文盲。明末大儒黄道周在《博物典汇》卷20《四夷》一文中写道:“(努尔哈赤)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按照萨尔浒之战中被俘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