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全集,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
Posted 海防
篇首语: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左宗棠全集,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左宗棠全集,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
左宗棠的治兵原则是什么?
左宗棠兵法——以治心之学治兵,克己之功克敌怎样治军?左宗棠回答说:“治军先养气,治病先养心,乃不易之理也。”(《左宗棠全集》第10册,书信1,第264页)。以士气的盛衰来判定兵事之强弱胜败,历来是军事家的常识,左宗棠独特的地方时他将这种“养气”说和他所服膺的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和发挥。左宗棠所强调的“气”就不单纯是一般所说的士气,更主要的是产生这种士气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坚决捍卫体现“天理”的封建统治秩序的自觉性。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有我无敌的气概。所以左宗棠强调兵之强弱系于将,时而强调兵之强弱在乎气,这两种提法是统一的,那就是由将领的“治心”而达到全军的“养气”,使军队具有为封建统治效力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样才能够收到“克敌”的效果。那么,如何“养气”呢?他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 练兵首重“练心”、“练胆”。他说:“练兵之要,首练心,次练胆,而力与技其下焉者也。”(《左宗棠全集》第11册,书信2,第488页)。以此作为“养气”强兵的重要一环。因为“打仗以胆气为贵”,而“胆气”从根本上说是“练心”。即使以后洋枪洋炮等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左宗棠仍然将“练心”、“练胆”视为练兵的基本一环。战争毕竟要靠人力来进行,如果不注重练心、练胆之术,只求“修器之精、技之长、阵之整”,到了紧要关头,有时便会“穷矣”。这是很有见地的军事思想,非常难能可贵。左宗棠这种练兵重在练心的思想自然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但如果撇开“忠义”、“爱民”、“敬上”等练心的具体内容和特定含义,作为一般的练兵原则,那也不乏合理成分。正因为他注意从“练心”入手,激发弁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在国内战争中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反侵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民族而战,所以湘、楚军队就成为所谓“有思想”的武装,因而特别强悍耐战。例如左宗棠在湖南精心培养的王(金字下面2个王字)部队,长年用《四书》、《小学集注》、《孝经》等“课士”,虽然人数不过三千,但数年内,历经近百次战斗,“前后杀贼不下十余万,克复城市二十余处。”(《骆文忠公奏稿》卷7,第29页),显示了“练心”、“练胆”的功效。但愿人民军队永远记住自己是为谁打仗。2) 重视纪律,使弁兵“习劳作苦”。左宗棠于“楚军”建成之初,即详订“营规”,每天都以此教育和警戒各营,没有一天不以此为课程。他自诩:“吾军在楚人中最晚出,最讲营规。”(《左宗棠全集》第10册,书信1,第419页)。在重视纪律、严守营规方面,他显然是学习和吸收了王(金字下面2个王字)训练楚勇之法。王是罗泽南的的学生,中过秀才,传说他是在湘乡首先建议办团练的人。王确实是个将才,驭下极严,严而有恩。兵士滥取民间一物立斩,军官执行命令而超过时限也斩。官兵的大部分薪饷与赏金,由部队径送官兵的家,不许官兵随身携带银钱太多,多到10两以上的斩。左宗棠认为他和古代名将相比毫不逊色。左宗棠崇尚“精兵悍将”,欣赏“以少击众”的战法。这就必须使这支军队纪律森严,令行禁止,能以一当十。左宗棠在西北曾向各军颁发《行军必禁》。特别是在进军新疆征讨阿古柏匪帮的过程中,他不仅从策略上、从眼前的军事上、而且从战略上、从长远的政治特别是边防需要上看待这个问题,反复叮嘱将士不得扰害而须要保护人民,使新疆人民“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此后长治久安亦基于此。”(《左宗棠全集》第12册,书信3,第148页)。这是十分正确和高明的,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必须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一高度了。左宗棠的军队遵此而行,果然“师行顺迅”,新疆各族人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到2年,就使各族人民摆脱了阿古柏的残暴统治而回归祖国怀抱。不仅如此,左宗棠还有意识地安排弁兵只要军情允许就从事农业和其他各种劳动生产。前期在浙江就已经开始,后期在西北更大力倡导。他这是为了“以习劳练其筋力,以作苦范其心思”,免致嬉游腐化和“扰累百姓”。他总结说:“治军者知以习劳戒逆为教,恤民勤事为心”,这样的军队必定有战斗力,关键时可用。3) 将领要严于律己,做到“公”、“诚”、“廉”。左宗棠在这方面率先示范.a) 任人唯贤、唯能而不唯亲。左宗棠吸取向荣统帅江南大营“忌克而不爱惜人才”而遭致失败的教训。他在湖南掌理军政时“未曾引用一私人”。在西北还谆谆函嘱杨昌浚说:凡是我的亲戚中有滞留在你那里要求收录者,决不宜用,这样也可以省你一累,不必为这些事而耗费精力。左宗棠也喜欢任用同乡、故旧、学生如刘典、杨昌浚、周开锡等,但“皆平时道义切劘,清洁自矢,堪共患难之人。”(《左宗棠全集》第6册,奏稿6,第342页)。他没有出于私利重用亲信,而且这些人也比较称职。b) 秉公论功、议罚。左宗棠说:“明赏罚,别功罚,一号令”,乃是一个统帅的主要职责,否则就会导致“士心”解体。左宗棠在向朝廷奏奖和参劾有关将领时,总要检查复检查,尽可能允当无误。发现有谎报军情、骗取军功者,即从严惩处。否则“兵事之贻误者大也。”c) 诚以待下。左宗棠曾批评李鸿章:“淮军以诈力相高,合肥(婉指李鸿章)又以牢笼驽驭为事,其意在取济一时,正虑流毒无底。”他鄙弃这种做法,终生和李鸿章顶牛合不来。他坚定认为:“所持者,诚信不欺,丝毫不苟,不敢以一时爱憎稍作威福,致失人心。”(《左宗棠全集》第6册,奏稿6,第342页)因此左宗棠在军中有较高的威信。虽远征新疆,将士们也都“自请随征出塞”。历年“虽欠饷积多,尚无异说”(同上书)。这在此前西征诸雇佣军中是不可能做到的。d) 廉以率属。左宗棠一向将“廉”视为“士节”的重要一项。统将如果贪财好利,那么平时营伍就难以足额,军民就会交困,战时就会虚冒战功,误人误己。左宗棠一直严于律己,与士卒同甘共苦。杨昌浚在《左文襄公全集》卷首奏折中说:“绾钦符十余稔,从未开支公费;官中所入,则以给出力将士及亲故之贫者,岁寄家不过20分之1,而自奉简约。”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奇闻啊!左宗棠能够“勘定西域”并不是偶然的,留给我们很多启示
左宗棠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说简单一点......
左宗棠是维护英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的官方和民间舆论都认为左宗棠是维护领土的英雄,左宗棠当初如何,都是以国和民族大义为先。
左宗棠在镇压由回逆组织的同治陕甘回变时,带领湘军为了被回逆屠杀的汉族报仇而对回民进行报复性屠杀,所以他在回族人中评价极差,称之“左屠夫”。捻军与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军重返关中,引发甘肃回民的起义。
左宗棠提出:”先将逆回痛予剿洗”,”痛加惩创”。并制定”剿抚兼施,以剿为主”的决策。因此就有了大量对回民无分别的杀戮。在诱降后,对放下武器的回民集体屠杀。甚至在西宁,他曾下达过见回格杀无论的命令。
《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义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为1945.9万人,战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达1455.5万人。
扩展资料
左宗棠晚清重臣,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是韧性极强的一个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建议大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捻军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的事件,其初期的主要首领有赫明堂、马生彦、马振和、白彦虎等。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回民暴动,其主要首领有马兆元和马化龙。
参考资料来源:左宗棠_百度百科
概括左宗棠的海防思想
“海防与塞防并重”,加强国防建设,是左宗棠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宗棠 “海防与塞防并重” 左宗棠是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横溢,且提出了符合当时实际的军事思想。其中,加强国防建是设构成左宗棠军事思想重要方面组成部分。左宗棠说:“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 册,第 188 页。这样,“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国防观,几乎代表了左宗棠在对近代中国抵御外国军事侵略的基本看法。 一、左宗棠的“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提出 19世纪70年代.大清的台湾与新疆同时告急。1867年原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投靠俄国。1870年,俄军占领伊犁,西北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运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海上大门,1874年,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中国的海防问题空前严峻。这一切使清廷认识到海疆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左宗棠提出了“海防与塞防并重”。 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抗外来侵略者,然而,中国的武器却大大落后与西方,根本无法与之相对抗。在左宗棠的海防思想中,他便针对于中国武器的落后提出这样的主张:改变传统水师专恃帆篷舟楫的状况,代之以新式轮船,实现水师向近代海军的转变,以顺应海防近代化的潮流。他指出:中国“防沿必用海船,海船不敌轮船之灵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林文忠公政书〉叙》,《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 274—275 页。然而,一个国家的国防,不仅需要先进的军事武器,而且还需要正确的海防军事战略。对海岸防御上,左宗棠主张“慎以求慎”,把此视为海防的重要环节。左宗棠的军事眼光,远远比别人深远。因为,他看得出,一个国家海防实力的增强,需要以庞大的经济基础为根基,而经济又是以民本为支撑。他巧妙的把“民生”问题运用到了海防思想中:把“民为邦本”、“民得所养”视为巩固和加强海防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左宗棠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而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对渔团加以裁撤的动议。 从左宗棠的戎马生涯中,我们不得不看出,左宗棠是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思想,他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扰乱沿海防线,并且侵占祖国领土。从其海防思想可以看出,从塞防思想亦可以看出。 在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中,他就十分看重新疆。他认为: “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左宗棠把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 《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二。作为其塞防思想中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并把“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二的军事方法和“筹饷”、“筹粮”、“筹转运”的筹备方案视为规复新疆以重塞防的可靠保证,三者构成了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体系。 清廷鉴于历史上北骑南下、入主中原之事屡见不鲜,且其本身就是发迹东北,叩关南下,建立大帝国的,因此一向重视陆疆。而面对着海疆危机的空前加重,左宗棠提出了“海防与塞防并重”的观点,指出海防和塞防两者都是国家安全的保障,若放弃其中,国家安全难保。 二、海防与塞防之争 纵使“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提出具有合理性,但是,面对连年的战争,清政府已国库空虚,兼顾海防和塞防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海防与塞防之争。而其中“海防与塞防并重”与“片面海防”之争为主。 “片面海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提出了重海防、轻塞防的论断。其理由有四:一是新疆各城,即无事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两,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为不值”。二是即使有事出兵,“兵力饷力万不能逮,不必急图进取”,缓兵之计也。三是当务之急在海防,日本为第一要患,中国自古以陆军为立国之本,而海军力量建设几乎为零,而其他国家却以坚船利炮为重,因此,中国不能落后于他们。四是历史经验的教训,中国海岸线过长,而防守松弛, 针对李鸿章的观点,左宗棠论述了以下个观点:第一,塞防、海防同等重要。新疆是中国西北的屏藩,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第二、军饷问题可以解决。左宗棠指出:海防费用主要是制船造炮和招募水师,现成船渐多,购船之费可省,雇船之费可改为养船之费。”又“沿海各口风气刚劲,商渔水手取才非难……较之招募勇丁,费节而可持久。”(注:《左宗棠全集》第6卷,第189页。)至于新疆,他主张在南北各要地,兴办兵屯、民屯,可以节饷。第三,“剿抚兼施”,“粮运兼筹”,新疆完全可以收复。 “海防与塞防并重”与“片面海防”之争,范文澜 先生提出了其实质是派系利益之争的观点:李鸿章淮系盘踞于北洋,因而格外强调海防。而左宗棠湘系势力从东南移到西北,所以反对“渐弃新疆”。本人认为,利益之争的说法用于李鸿章身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面对这海疆的严峻性,左宗棠能理出“海防与塞防并重”而不是湖南巡抚王文韶的“塞防论”,实为难能可贵,这不仅符合当时实际,适应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光复故土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左宗棠“慷慨筹策,以恢拓全局为言,以收复故地为志,乎疏力争,中朝动色”《戡定西域记》,见《回民起义》(四),第324页。 经过反复的斟酌,清政府决定采取海防与塞防并重的方针,一方面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速筹进兵,节节扫荡”;一方面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最后,左宗棠成功收复了除伊犁意外的新疆地区。 左宗棠的海塞防并重思想,体现了当时晚清海防和塞防的实际需要,也体现出了晚清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左宗棠在继承了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观和自身在新疆带兵的实践中,提出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观点,丰富了中国的海防思想和边防思想,推进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保卫了国家的疆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简介!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扩展资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之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左宗棠不但会打仗还是伯乐,一道折子如何推出两个总督和一个巡抚?
众所周知,左宗棠是一个军事天才,还担任过大清朝的军机大臣。在他当上军机大臣没多久,朝廷就下诏,希望朝廷官员能推荐有才能的人到朝中做官,左宗棠便上了一道《遵旨保荐人才折》,一块儿举荐了四个人,还向朝廷保证,如果这几个人犯有过失,可以一同受罚。虽然在举荐的过程中也遭到别人的弹劾,但慈禧太后选择相信了他,而他这推荐的这几个人并没有让他失望,都有不错的表现。
左宗棠举荐的这四个人分别是,一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二是江西布政使德馨,第三个是甘肃新疆布政使魏光焘,最后一个是是江宁布政使梁肇煌。在历史上记载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关系并不好,但左宗棠还是在曾国藩时候举荐了他的长子,可以看出左宗棠确实是一个不计前嫌,有家国情怀的忠臣。而梁肇煌则是左宗棠的属下,对他非常熟悉,所谓举贤不避亲,左宗棠向朝廷对他做了重点推荐。
左宗棠为了清朝的发展,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为朝廷推荐人才的同时,还是遭到了别人的弹劾,说左宗棠奏章内所写与事实不符,要求将左宗棠对曾纪泽的推荐取消,还好慈禧太后没有听取他们的话,选择相信了左宗棠。
左宗棠推荐的这四个人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还出现了曾纪泽这样一个著名的优秀外交官,而左宗棠一道折子推出两个总督和一个巡抚,也成了一段佳话。
左宗棠时是哪位皇帝?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清仁宗1796年~1820年
清宣宗1820年~1850年
清文宗1850年~1861年
清穆宗1861年~1875年
清德宗1875年~1908年
左宗棠对联欣赏
左宗棠对联:
“五风十雨岁则熟,左图右史身其康。”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或风拂雨露庄稼才能成熟,只有多读河图洛书、经史典籍,身心才会健康。
2.“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自古以来,只有爱好读书,明理学道,才能造就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之人。
3.“吟诗妙得忘荃意,读史频闻拍案声”。吟诵诗词可得“得鱼忘筌”的惬意,读诗可得“拍案惊奇”的欢心。
4.“家藏古史存疑是,天与高才割爱难。”多读书,把自己做强做大,成为高才、大才,不怕没有用武之地,上天或他人想割爱都难。
5.“读破万卷诗逾美,朝作千篇日未晡。”多读书,创作的诗词才更加优美。学养学养,多学才能养才。
扩展资料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朴存阁农书》(失传)等。其奏稿、文牍等于清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20世纪80、90年代岳麓书社与湖南省社科院又编纂了《左宗棠全集》,内容增较前书加了三分之一[2]。《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亦收录有其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左宗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做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志向,只求中等的缘分,不可强求,重要的是,能够放低姿态,过普通人的生活,享受普通人的福气就好。
这是左宗棠的一幅对联的上联,下联是“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下联则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看问题要长远,低调做人,凡事给自己,给别人留余地。
这是李嘉诚最喜欢的对联,是他书房中唯一书法对联,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向导。
扩展资料: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
左宗棠(6)原则(1)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左宗棠的故事
看待某一历史人物,向来都是要用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看待,不仅要看到其正面性,自然也要看到其反面性。对于左宗棠、李鸿章、曾国潘这类存在于晚清时期的人物,更不能草率判定其人为何。
晚清不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那是一个极为艰苦的时代,也是个看见希望的时代。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体制,与现代化的思想进行碰撞,火花四溅。在这么一个时代铸就功名的人们,如何能够轻视。细细想来,静静思考,评判是非功过,绝不是一人能定。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功绩过错,后世人已经无法平定了。
对于左宗棠此人,学术界最开始的判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是帮助了清王朝延续寿命,是维修满清统治之人,是镇压太平天国和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是片面的,毕竟左宗棠一生不可能只做了镇压太平天国这一件事。
左宗棠不是科班出身,并没有考中进士,因此他的起名,并不是像传统官僚一样升上去的。左宗棠最后的成功,是靠着浴血战斗的军功,破格提升的。他起名于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个时候给曾国潘做幕僚,屡立战功。而真正让他成就不朽功名的,是以垂暮之年,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就是在判断左宗棠是非功过时,最主要的问题,一味看见他镇压太平军,而忽略了收复新疆的伟业。
我们要知道,左宗棠在清王朝积弊,列强环饲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最关键的是,他制定的”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体现了他极高的军事素养。而垂暮之年,抬棺出征吗,誓要收复新疆,更表现了他热血果敢的磅礴气概。要知道若是当年左宗棠没有收复新疆,现在的新疆已经不属于我们国家了。所以说,左宗棠的功绩是利在千秋的。
李鸿章说左宗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潘祖荫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胡林翼赞其:”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
梁启超称其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不说现在,只说当时,左宗棠的功绩是时人有目共睹的。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其名声自然不小,因此民间也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小故事。据说在左宗棠筹措好军饷,兵强马壮,即将前往收复新疆之时,在街上遇见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摆了一个棋阵,并在旁立了一牌匾,上书:”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自小学习围棋,自负棋艺高超,因此觉得老人太过狂妄,前去挑战。没想到这老人,竟不堪一击,连连溃败。左宗棠大笑着,取了牌匾而去。
等左宗棠收复新疆回来,没想到又在新疆遇见了这个老人。他又立了一个牌子在旁边,左宗棠见了极为气愤,上前便想将牌匾取了。那老人抬手阻止了他,并让左宗棠再与他对弈一局。没想到这一次,左宗棠竟然次次败北。他惊讶于老人的棋艺竟然进展如此迅速,讨问原因。老人笑着回答:”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凯旋归来,我就不必客气了。“左宗棠听后,才知自己鲁莽,而心服口服。
左公柳
左宗棠当年率部出征,一路修桥筑路,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清代诗人肖雄诗云:
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相关参考
导读: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道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清朝左宗棠被太监敲诈事件是真的吗?欢迎阅读哦~其实左宗棠和李鸿章到底有没有被敲诈过,说实话无人可知。现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左宗棠被太监敲诈的版本可谓是多种多样,有说在当年左宗棠因平定捻
左宗棠夫人左宗棠作为清廷四大中兴之臣的其中一个,不但在战场上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在仕途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群优秀的女人默默的奉献着。左宗棠的原配夫人周夫人,原名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
左宗棠为何敢出征新疆?左宗棠军费从哪里出?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湘军将领,同时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曾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晚清回乱,收复新疆,为晚清安定做出重要贡献。所以后
左宗棠还是布衣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声名显赫,身居高位了。虽然两人都是湖南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曾国藩还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帮助和提携了左宗棠。但是两人在通往功成名就的道路上,却是越走越远,最终交恶。>左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长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他们从交情甚笃走向恩断义绝,很多人也曾很好奇,曾深入的研究过其中的隐秘,两人的交恶可以说是晚清历史上颇有意思一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左宗棠和曾国藩...
左宗棠,晚清重臣,与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字季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今亮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左宗棠年轻的时候所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才能堪与三国时著名的诸葛亮相比,因此自己给自己署名
导读:左宗棠娶妻周诒端,字筠心(1812-1870),湘潭黄荆坪辰山人;曾国藩娶妻欧阳氏,其岳父是欧阳凝祉,和左宗棠又怎么成的连襟?左宗棠最近,一则《出身多么重要》的帖子在网间热传。该帖大致内容如下:
导读: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