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同意卖了自己的车驾,为去世的颜回增加椁,是因为小气吗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不同意卖了自己的车驾,为去世的颜回增加椁,是因为小气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孔子不同意卖了自己的车驾,为去世的颜回增加椁,是因为小气吗

2、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怎么死的

孔子不同意卖了自己的车驾,为去世的颜回增加椁,是因为小气吗

《论语.先进篇》第七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颜回去世了,其父亲来找孔子帮忙,希望孔子能卖了自己的车驾,为颜回购置一付椁,但是孔子并没有同意。理由则是自己身为大夫不能徒步出行。很多人对孔子的所作所为想不通,认为孔子也太过小气了,还说是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居然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帮。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论语》记载此事的原文是: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路(前545—?),即颜无繇,儒家,春秋鲁国人,字路,因此又称颜路。他是颜回(颜渊)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

“椁”, 棺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则是指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使用棺椁形成制度:大概是在周代,但民间的风俗与制度之间却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周代关于丧葬的礼仪规定,天子要用二椁五棺,诸候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士用一椁一棺、棺和椁之间一般都不是紧密的靠在一起的,二者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存放一些陪葬品。所以椁就成为一种室,就是平常考古的术语所说的椁室。

“鲤”,是指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孔鲤育有一子孔伋,字子思,相传《中庸》为其所作。所有正统孔家后代都是孔鲤之子孔伋的后裔。

本章的译文是,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好替颜渊做一棺外之椁。孔子说:“不论是有才还是无才,都是你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并不曾卖了车徒步行走来替他做一椁。因为我要遵从士大夫的礼制,是不可以步行的。”

对于本章的理解,朱熹引用了胡安国的话“葬可以无椁,骖可以脱而复求,大夫不可以徒行,命车不可以与人而鬻诸市也”“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有无而已哉”,孔子在卫国时就曾经卖了自己的骖马,资助故人的丧事,足以证明孔子不同意把自己的车卖了,为颜回一具椁,并不是由于吝啬。不徒步出行是身为大夫的礼制。这种解释可以说是就是论事,就字面意思对孔子所说话的理解。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这样注释的“本章极多疑者。谓颜氏家贫,孔子何不能为办一椁?颜路请孔子助椁,何为独指明欲卖孔子之车?孔子不欲卖车徒行,岂更无他长物可卖?且孔子之车,当是诸侯赐命之车,岂可卖之于市?而颜路请之。孔子在卫,曾脱骖以赠旧馆人之丧,至是必别买有骖,颜路何不以卖骖请。窃谓孔子距今逾两千五百年,此等细节,岂可一一知之。所知者,伯鱼卒,孔子已年七十,不为办椁。翌年,颜渊死,孔子亦不为办椁。此则明白可知者。若上举诸疑,琐碎已甚,岂能必求答案。有志于学者,不宜在微末处骋才辩,滋枝节”。 钱穆先生认为本章很多内容令人生疑。但2500年以前的事了,哪里能把细节都搞明白,有志于求学的人,实不宜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锱铢必较了。

其实孔子的回答是比较好理解的,首先孔子不同意为颜回卖车买椁,并不存在小气不小气的问题,而是事关是否合乎礼制。颜回虽然是孔子最出色的学生,但其一生一直未出仕,也就是说一直只是一平民,按礼制士才能用一椁一棺,平民只能有棺不可有椁。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虽然尊礼守纪,胸襟豁达,但也未在仕途上有建树,故其去世时孔子也只为他购置了棺。孔子第二层意思就是也很清楚,虽然颜回非常有才华,孔鲤才华上要差一些,但是礼制并不应该就其才华而有所改变。孔子没有直言为颜回购置椁是违礼的,而只是说自己出行无车是违礼的,颜回刚去世,对其父亲直言,你儿子只是一平民,用椁违反礼制,虽然是事实,但总感觉不太近人情,还不如说自己出行无车是违礼的,相信颜路一听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也是对失去儿子的颜路当时的心情感同身受的表现。

孔子(76)礼制(1)卖了(1)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怎么死的

颜回怎么死的

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颜回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是其一生都是在践行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短短的四十载就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颜回画像

要想知道颜回是怎么死的,就需要了解一下颜回的家庭,颜回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在春秋的末期,贵族的权利已经被大大的削弱,颜回的父亲颜路正是没落的贵族,家中只有几十亩薄田,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几十亩薄田完全不能承担贵族的日常开支需要,所以颜回的生活是贫苦的。颜回的一生都不曾做官,一直最随着孔子,直到颜回三十八岁的时候才跟着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均已年迈,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颜回的身上,颜回选择了讲学。颜回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过着“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但是物质的贫乏让颜回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出现状况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再者,颜回觉得孔子的思想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习是无止境的,颜回一直以来就没有间断了学习,艰苦的学习让颜回的身体也出现了太多的不支,艰苦的生活、辛苦的学习让颜回的健康每况愈下,刚刚年至不惑,颜回就去世了。

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卒于公元前481,短短的四十载,留下的思想却光耀千秋。

颜回好学的启示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就连孔子的大弟子子贡也认为自己不及颜回的聪慧,说颜回是知一得十,而自己是知一得二,可见颜回是非常聪明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又非常好学,所以可以知道其学问有多高。

颜回画像

《史记》记载,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早早的白了,并且在刚刚不惑之年就去世了,孔子听说颜回去世非常的难过,痛哭说:“自从有了颜回,学生更加的亲近我。”并且赞扬颜回是第一好学的学生,从来不将自己的怒气随便的发在别人的身上,犯过一次的错误从来就不再犯,颜回死后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了。

颜回能够得到万世之师孔子这样的赞誉是非常难得的,更何况孔子的门生据说有三千人,在这三千人之中能够让孔子赞赏为唯一好学要有多么难得,可见颜回不愧是七十二贤之首,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特别是孔子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更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想发脾气,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很多无辜的人头上,特别是服务行业,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态度恶劣的情况,别人责怪他还毫不知错,觉得自己心情不好发泄一下是应当的,是可以原谅的,对自己的要求何其低也。“不贰过”更是难得的一种品质,犯过的错误如果不再犯,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少了多少悲剧,会多多少成功的人生,很多人不成功,就是因为总是在一个问题上不断的犯错,比如那些反反复复进出监狱的人,为什么总是会在一个地方摔到呢?

颜回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弟子,可能也是俗人眼中最无用的弟子,甚至是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一点,但是却能够成为万代的楷模,是需要我们认真的思索一下的。

颜回输冠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孔子画像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历代统治者给颜回的谥号很多,但是历史上的颜回却并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政绩,只是在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后在自己的家乡教过几年学生,生活窘迫的连衣食都难以维系,可孔子却反复的感叹“贤哉回也!”,为什么大家对颜回的评价这么高呢?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颜回剧照

首先颜回的贤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这一点想想我们自己能否做到呢?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摆着一张臭脸,总是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一个人可以犯错,但是很多人没有自制力总是在一个地方犯错,我们总是看电视到深夜,影响了明天的上班或者是上学,我们总是胡乱的花钱,导致月底的入不敷出,如果能“不贰过”这些都可以避免。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从来不会质疑,因为颜回能够完全吃透孔子所讲的一切,并且“足以发”,也就是说能够将孔子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这是非常难得的,颜回的学以致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圣人的标准。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也就是说颜回三个月之中能够做到自己的行为丝毫不会违背“仁”,也就是说颜回真正的是一个可以做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所以说其贤一点都不为过。

颜回的贤还表现在其“身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可以见颜回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是非常低的,能够做到在物质生活非常贫苦的情况下,保持积极的乐观的精神,并且三月不违仁,是大贤。

从上面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立体的感知到,颜回是一个贤人,孔子的那声感叹“贤哉回也!”颜回是完全当得的。

相关参考

南昌出土圣贤像 或为最早孔子像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14日进入主椁室清理阶段,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室清理出若干屏风组件。考古专家在屏风上发现人物像和题字,题字部分“孔子”“颜回”“叔梁纥”清晰可辨。专家初步确定,屏风上的人物像包括孔子像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有多高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最贤

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孔子北游农山。孔子面对美景,忽然心起忧思地叹了口气,说:在这种美好的地方,心中想的事,大概都能心想事成吧!你们三个,何不说说自己的心愿,让我听听看。子路第一个回答:在那种旌旗遮天

孔子弟子贤者居多,为何偏偏喜欢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

孔子的弟子中能者居多 为何认为颜回是最贤的?

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孔子北游农山。孔子面对美景,忽然心起忧思地叹了口气,说:“在这种美好的地方,心中想的事,大概都能心想事成吧!你们三个,何不说说自己的心愿,让我听听看。”子路第一个回答:“在那种旌

孔子的弟子中能者居多 为何认为颜回是最贤的

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孔子北游农山。孔子面对美景,忽然心起忧思地叹了口气,说:“在这种美好的地方,心中想的事,大概都能心想事成吧!你们三个,何不说说自己的心愿,让我听听看。”子路第一个回答:“在那种旌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

“亚圣”最初并非孟子 颜回也曾是“亚圣”

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颜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