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
Posted 边塞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
华池几片残瓦的背后,隐藏着范仲淹一段煌煌征战史
华池范公祠中范仲淹塑像
庆阳几名文博爱好者手中收藏着几块毫不起眼的宋代残瓦,瓦面有少量布纹痕迹,内壁为粗布纹,这是典型的宋代板瓦。一些瓦面上的“大顺城”“大顺城官”“官”等字样,表明这几块残瓦不同寻常的身份。
这些残瓦背后,不仅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城,还有一位北宋名臣的影子,深入了解,从它们厚实坚硬的残躯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一首耳熟能详的宋词《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正是范仲淹在庆州大顺城填写的。
1 塞外春风寒彻骨
1038年,位于西北地区的党项人李元昊从大宋疆域中裂土建国,建立西夏,从此宋夏交界的庆州、延州(今庆阳、延安)一带战火不断,沦为边塞之地。
面对李元昊裂土“创业”,北宋自然不答应,于是战事立起。然而北宋自建国后重文轻武,虽然到宋仁宗时期,全国常备军队从20万扩充到120余万众,但战力不强,面对战斗经验丰富的西夏骑兵,几乎是被压着打。
1040年初春,宋夏发生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
1041年的春天,春寒料峭,来势汹汹的李元昊亲率10万大军进攻北宋泾原路,北宋以优势兵力与西夏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大战,结果中了李元昊的埋伏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好水川上血没腕,春风带寒寒彻骨。这股倒春寒很快刮进了北宋汴京城里,因为西北门户洞开,导致关中危急,宋廷震惊,朝堂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早在好水川之战前,范仲淹就到达西北前线,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国力和兵力的现状,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反对深入西夏境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巩固边防,持久防御。
危急时刻,北宋采纳了之前提出过以守代攻策略的范仲淹的主张,决心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修城筑寨即是践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措施之一。于是在环庆一代,北宋秘密酝酿建立一条以城、寨为支点的西北立体边防体系。
大顺城遗址
2 范仲淹偷筑大顺城
这一重任落在了时任庆州知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的范仲淹肩上。
1042年3月的一天,范仲淹率领大军进击西夏。进入西夏境内,他秘密派遣其子范纯?和番将赵明,率军占领位于今天华池县的马铺寨,并运去了提前准备好的筑城工具和材料,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前往柔远寨策应。
马铺寨早在宋天禧五年(1021年)就已设置,属于北宋。1038年李元昊称帝反宋后,即被西夏占据。西夏人明白马铺寨的重要性,因地理之便有通讯报警的作用,所以派人日夜防范。两军对敌,要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修筑一座大规模的城堡,其难度超乎今人的想象。
范仲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他早将当地地形地貌了然于胸,筑城的各种细小环节都准备妥当。宋军抵达后马上派一支先遣队悄悄占领山顶,然后范仲淹亲率将士抵达,按照军城的规范要求,指挥数千将士依据山形地势填沟削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用短短10天时间,一座周长3500米、高5米至6米、顶宽1.5米至2米,用黄土夯筑的土城拔地而起。这座占地面积达750亩的城池,便是史书中多次提及的大顺城。大顺城是北宋西北立体防御系统的中心之一。
大顺城坐落于华池县山庄乡雷圪崂村二将川河与铁匠沟水交汇处南侧山梁上,全城跨两山,依山势而筑,平面呈长方形,中间跨越大沟,分为南北二城。南城又分为东西两城,共有东、西、南、中4道门,中间城门有吊桥相通;东城建有军营、仓房、草料场;西城南郊建有瓮城和廨署,其余分擘为街巷。北城依山而建,筑有女墙。同时在城下川道筑坝设置水寨,使全城东南北三面环水,控扼要塞。
大顺城遗址中发现的带有戳记“大顺城”“大顺城官”等字样的瓦片,就是当年修筑城中建筑的材料之一。
新筑的大顺城能够驻军1万人以上,城中设施齐全,军资粮草齐备。
范仲淹所筑大顺城,能够以守为攻大量杀伤敌人。他令人在城的四周辟出绝壁,深挖堑壕,令敌骑兵难以逾越;又在水寨周围和水中布撒铁蒺藜,在城中训练大批娴熟的弓手,城上安置弩箭,这些武器,成为西夏骑兵的噩梦。
一夜之间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一座大宋军城,这还了得,西夏人立即前来攻打,精锐席卷而来。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兵甲,他诱敌深入设伏将敌人悉数歼灭。
大顺城与柔远寨、荔原堡等一系列边寨构成了一条坚固的防御线。此后几十年中,大顺城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西夏攻击,前后数十万西夏军队从未能够越雷池一步。
千年时间转瞬即逝,大顺城在元代废弃,残砖碎瓦埋没在厚厚的黄土之中。上世纪90年代,当地人陆续在大顺城遗址捡拾到大量的带有“大顺城”“大顺城官”等戳记的瓦片、条石和碎瓷片。据说当地发现的破碎瓦块瓷片能装几卡车。华池县县志办郭含殿、文化馆干部黄克义、当地村民杨学兵等人都藏有带字的宋代板瓦残片。
大顺城出土的残瓦
3 孤城浊酒人不寐
大顺城建成之后,宋夏进入军事相持阶段。而范仲淹也只在庆州待了三年。1043年4月入朝,7月担任参知政事(副丞相),范仲淹出将入相,成为以武功成就人生理想的宋代文人的特例。
范仲淹在西北抗击西夏,1041年的秋天应该是他最为郁闷纠结的一个秋天。大顺城草创,沿边堡寨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而西夏军又在虎视眈眈,朝堂中反对的声音不时泛起。范仲淹拍拍堆积在大顺城中的瓦石木料建材,看着役夫们疲惫的身影,五味杂陈。他来到西北边塞,已经很久了。看着眼前这座楔入宋夏夹界间的孤城,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句。
如今偏僻冷寂的大顺城已经成为荒山一角,只留下隐隐约约的一点残墙,当年波澜壮阔的抗击西夏的兵戈之声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唯有这一块块残破的瓦砾透射着一位诗人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先忧后乐”的思想节操。
几片残砖碎瓦铮铮有声,保存的记忆让一座古城和一位诗人永恒。
撰文丨黄建强 图丨王文元
西夏(10)范仲淹(3)大顺(3)商纣王自焚背后隐藏着什么
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江山易主,政权更迭。对于殷商而言,随着牧野之战的失败,末代君王商纣帝辛以一把烈火,宣告了一个朝代的终结。取而代之的西周接纳了商的土地和奴隶,成为中华大地新的主人。
然而,历史的滚滚车轮一往直前,数千年后,一切都已如过眼云烟。无论是胜利的号角还是失败的哀号,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粒落定的尘埃。三千年的漫长岁月,无论殷商还是西周都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然而,同样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一个历史空白,不仅没有随着漫长岁月而被人忽略,反而是一直吸引着众多史学名家纷纷猜想。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相关资料残缺不全,至今没有一个可以令世人都信用的答案,于是就有了这个在当今依然是无人知晓的未解之谜,这个谜就是在殷商灭亡后,勤王未果的攸侯喜以及跟随他的十五万官兵消逝在史书和记载之间,去向无踪,无迹可探。
要知道,十几万人突然人间蒸发,不可能不引起惊世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史书再也没有明确记载。于是一场关于以攸侯喜为首的十五万的大军,究竟在一夜之间去往何方的讨论从未间断。近年来,由于中外考古学界的相关发现,关于这十五万的殷人的去向再次成为了史学关注的热点。
就目前现在流行的观点来看,相对而言有一定依据和可能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东渡说,就是殷人东渡十五万大军东渡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先祖。其次是宋国说,十五万人,在宋公微子封地转军为民,过起百姓生活。再次是洛阳说,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即十五万人在牧野战役后,回到河南洛阳界,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开始从事商业,成为中国商人的先驱。第四种是朝鲜说,即这些人在东征之路上,归顺箕子,从此生根于箕子的朝鲜封地,成为了高丽人的祖先。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灭亡说,其实在周灭商之后,即这十几万大军也在之后被逐渐消灭,已经于世无存了。对于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依据,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在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更为科学的结论,那就是,从当时及随后的政治形势、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相关资料记载的来看,所谓的十五万殷人既未东渡,也没有被灭族,而是化整为零,散落在以殷商贵族封地为主的茫茫大地上,融入了悠悠华夏的芸芸众生中。
为什么说十五万人散落在殷商贵族封地更有可信性,这个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可以从攸侯喜的身份看出端倪。攸侯喜这三个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而是代表着三层意思,攸,是代表商王武丁之子——子攸。侯,是子攸及其后代的身份地位,诸侯。这个子攸在商代诸侯封地就被叫做——攸侯国,它主要存在在淮夷一带,商代末年在对防范东夷入侵方面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喜是攸侯国子攸的后人,与当时的皇帝商王帝辛同为商代开国之主武丁的后人。攸侯喜就是名为喜的商纣王时的末代攸侯,多年来一直在纣王身边。所以说攸侯喜也是属于殷商贵族,与后来周王封的所有商代贵族是同宗一脉,所以率队回归后,见帝辛已去,对于宗族观念十分看重的商周时期,攸侯喜选择依附于其他宗亲具有最大的可能性。
再者,从十五万大军的行进方向上看,回归河南一代的可能性也更大。武王伐纣之时,攸侯喜正率领十万大军在远征东夷,也就是现在的江淮一带,西周大军发兵朝歌后,攸侯喜率领十万商军和五万俘虏回转朝歌,全力勤王。但是未及赶到,帝辛自焚于鹿台之上,此时攸侯喜的大军必然已在回归路途之上,而在接到相关信息之后的攸侯喜所部的十五万大军应该就在河南一带,应该是在宋公微子封地附近,就地而化的可能性更大。
再者,攸侯喜所率的十五万之众,这一数字是否真实可信,据相关史料记载,攸侯喜是率领十万大军东征的,经过激烈战争而俘虏敌人五万,在这种情形之下,十万大军毫发无伤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定然已经损失过去。再说那五万俘虏,在商朝灭亡之后,是否依然臣服于攸侯喜,也是未知之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回师勤王的攸侯喜所率部队应该已经没有十五万之众,而且部队构成十分混杂,所在在商代灭亡之后,这些部队十分可能已经就地解散,各奔前程,而对于攸侯喜所率的亲卫部队来说,应该会随着攸侯喜一道并入了宋公的封地。
再说,为何史书对于这部分人的去向没有记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使大量史册付之一炬,关于这个事件的记载极有可能也在其中,所以后世看来也就成为了空白。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时的周代也刚刚建立,对于历史记载不够重视,而且经过牧野之战以后,西周的战事并没有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及时记载的可能性很大,而后来,随着这些人的分崩离析,不再掀起什么波澜,根本没有引起西周史官的注意,而成为了被历史忽略的一笔。
相关参考
秦始皇在统一方面的建树,还有货币、度量衡制度,影响也很大。《史记。蔡泽列传》说: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平权衡,正度量,……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这方面的事也
北京最热的一周,我去了国家博物馆,只怪它最近太热闹。「”万里同风——新疆文物展”堪称流量展馆,要说展览中,最吸引的人是什么,非各种各样的动物纹饰莫属。它们出现在金饰上,纺织品上,还有青铜器上,有表现独
在时下的一些涉及到格格婚后的私的影视作品中,那些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格格们与自己的驸马,也就是额驸,大都是过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你拥我包、极尽风流的令人艳羡的夫妻。> 但是,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
清朝四大冤案既有大家熟知的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有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那么这些案件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名伶杨月楼冤案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
清朝四大冤案既有大家熟知的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有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那么这些案件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名伶杨月楼冤案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其是西安的最为着名,它与兵马俑、秦腔并列为西安的三大特色。有一句俗语“不吃羊肉泡馍,不算到过西安”,更能体现羊肉泡馍的名气。羊肉泡馍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
奈何吴王寿梦的四个儿子不愿继承王位,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奈何吴王寿梦的四个儿子不愿继承王位,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奔驰于道公元前5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在吴国都城的王宫中,吴王寿梦躺在寝宫中的病榻上望着身边的王子和朝臣
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背后其实是有理由的。佛家说,缘定三生,在那只奇怪的石头前面拜了三拜,你还能说没有理由吗?初读红楼,黛玉喜欢香菱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性格孤傲的冷小姐为何对一个无名无姓的
“大意失荆州”这句成语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而这句成语背后的故事,相信国人也都知道一些,但是好多历史也许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表面那么简单,关羽大意失荆州背后还隐藏了一些罕为人知的秘密。关羽指挥不当,终
导读:古代四大美女流传千古,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然而这两句,不能反过来念,因为这四件事是分别跟四大美女对应的。网络配图历普(历史普及)一下常识:西施的事——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