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家声垂后裔 新安门第继遗风
Posted 进士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宝家声垂后裔 新安门第继遗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国宝家声垂后裔 新安门第继遗风
位于梅州东升村荷树岗的延绶公纪念亭,是为了纪念入梅始祖古延绶而建。受访者供图 |
成之公祠是宋朝岭南第一个中进士者古成之在梅州的故居。 |
宋朝“岭南首第”古成之的画像。 |
古氏宗祠之一成之公祠内部。 |
位于程江长滩的古氏革堇巩公祠。受访者供图 |
清光绪《嘉应州志》记载:“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古氏是最早进入梅州地区生活的客家姓氏之一。
1000多年前,信安县令古延绶退休后游山玩水,看到梅州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便爱上了这里,从此在此开枝散叶。
古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属于人口较少的姓氏。全国古姓人口以广东为最多,全省各地级市中以梅州为甚。梅州是客家古姓的大本营,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当前全球20多个国家的古姓人口中,70%以上根源在梅州。全球60万古姓人口中,近半根源在梅州。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黄培强 通讯员 赖俊权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除署名外)
南迁入粤始于唐代
未有梅州先有“古”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步入位于梅江区城北镇的五里亭,一座外表并不起眼的客家建筑却因大门上的“成之公祠”四个大字显得熠熠生辉。“古成之是梅州古氏开基祖古延绶之子,也是岭南第一位进士。”梅州古氏宗亲联谊会副秘书长古柏英指着挂在墙上的“八世祖成之公”画像,和笔者说起了古氏的渊源。
关于古姓,源出有四,其中普遍认可的是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成之公祠里,厚厚的《古氏族谱》将梅州古氏历史记载得原原本本,脉络分明。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河东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人古云应,由进士官任洪州通判(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后为避战乱南迁赣州,再迁至南雄珠玑沙水村,成为古氏唐代第一位南迁者,后世尊称为南迁一世祖。
古全望之子古延绶生于唐明宗长兴元年,乃梅州古氏开基祖。古延绶任信安县令,告老致仕,游梅州,见山水秀丽,人物淳雅,便于梅州开枝散叶。关于古氏在梅州定居繁衍,清光绪《嘉应州志》亦有记载:“父老相传,皆云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进一步佐证古氏是最早定居粤东梅州的中原衣冠士族之一。
成之公祠大堂内悬挂的“岭南首第”牌匾,便是为了纪念古成之。其子是勋都骑尉、殿中丞古宗悦。古宗悦娶三妻生四子,即凤仪、凤仁、凤信、凤俊,组成广东古姓的四大支系。其中,古凤仪支系是广东的古氏客家语系,居处最广,散居广东各地,主要居住在梅州。
“十世古凤仪生三子,分别是古革、古堇、古巩,梅州古氏基本上是古革和古巩的后裔。”古柏英告诉笔者,古革的裔孙中,古牧于宋代迁居梅县石坑都,古敌于宋代迁居梅县万安都,古敏于宋代迁居蕉岭石窟都。古巩任广西宾州知府,告老致仕后隐居长乐县(今五华县)。“梅州古氏主要分布在各个县(市、区),其中以梅县区、五华县、梅江区居多。”
“2014年,由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发起,梅州古氏宗亲联谊会、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深圳理事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古氏第二届恳亲大会’就在梅州召开,海内外古氏宗亲70多个代表团近2000人参加了恳亲大会。”今年86岁的古国檀说起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数据统计,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古氏,多属广东分支,人口占全球古姓的50%以上。梅州是客家古氏的大本营,当前全球20多个国家的古氏宗亲,70%以上根源在梅州。
诞生宋朝岭南首第
四代五进士传美誉
古梅盛长在嘉山,直面寒冬展笑颜。
先觉先知能突破,贤明贤哲敢登攀。
德高望重名千里,艺博文精誉九寰。
流丽奇葩欣不谢,芳香永远驻人间。
这是一首藏头诗,为梅江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古玉知所作。“古先德流,直贤艺芳”表达了后人盛赞古姓先祖将传统的古氏美德世世代代流传。
南北朝时期北魏宰相古弼,忠诚谨慎,喜爱读书,善于骑射,被人们爱称为“笔公”。曾经历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四朝,在朝廷任职期间南伐赫连定、北灭并州胡人、东征北燕冯弘、西讨仇池杨难当,随宜都王穆亮一同辅政,政绩显赫,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当时的君主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祖,古姓以古弼的家乡新安郡(今山西代县)为堂号,称为新安堂,或以皇帝对古弼的评价‘国宝’为堂号,称为国宝堂。”古柏英介绍道。
在梅州古姓各大小宗祠,皆可见新安堂、国宝堂等堂号挂在祠堂中间,两侧的堂联或为“源自亶父;望出新安。”或为“乡贤世泽;国宝家声。”亦或为“君称国宝;人举笔公。”等。
在先人的教诲和激励下,古姓一族才人辈出。梅州古氏在宋朝就有“四代五进士”的美誉。这五位进士中,有“父子进士”的古成之及其子古宗悦;有“公孙进士”的古宗悦与其孙古革三兄弟;有“兄弟同科进士”的古革、古堇、古巩。
成之公祠就是为了纪念宋朝岭南第一位中进士者古成之。古成之于宋朝端拱初年(公元988年)考中进士,誉为“岭南首第”。宋太宗说:“广州举士者,始于成之。”
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既是广东客家文学的孕育者,也是开倡岭南文学的功臣。古成之的文章,被称誉一时。清代吴澹庵编《广东文征》时,写下如下文字:宋代文章,首列古成之的《汤泉记》。宋朝大文豪苏轼《慕紫虚先生》文曰:“如日星之绚彩,若美玉之无瑕,登宋进士,文藻联葩。”宋吏部侍郎李昂英、丞相陈尧佐等均有诗怀念古成之。
古成之的儿子古宗悦,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以三礼出身,任英州司户,迁新兴县令,因捕盗有功,改奉礼部侍郎,升殿中丞,勋都骑尉(四品,为宋室京畿侍卫将领),是宋代梅州籍官阶最高之人。
古宗悦的四子之一古凤仪娶妻杨氏,聪慧贤淑,知礼识义,生下古革、古堇、古巩三子。这三兄弟自幼承袭古姓家风热爱学习,再加上母亲杨氏的严格管教,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视野高远。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科考时,兄弟三人一举荣登同科进士。当时古革24岁、古堇22岁、古巩20岁。宋哲宗听闻后大为赞叹:“一门三贵,旷世盛闻。”后来,古革任潮州刺史、古堇任象州刺史、古巩任宾州刺史。兄弟三人的事迹传为美谈,“一母三进士”的故事也在梅州坊间流传。
继承祖德传扬家风
争当心怀家国之人
在梅州客天下景区大门旁,梅州东升村荷树岗,矗立着一个庄严、威武的纪念亭,是古氏后人为了纪念入梅始祖古延绶而建。2014年在梅州举行的“中华古氏第二届恳亲大会”,来自全球的古氏宗亲便是在这里祭奠祖先,怀念古恩。
耕读传家的梅州古氏,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扬。“明明我祖,奕世流芳。基肇春科,功显汉唐。宋元明清,德业煌煌。”“追进先德,提示要纲。凡我后裔,静听彝章。古昔所向,诗书农桑。文明进化,并重工商。”“服膺拳拳,梅州永康。我言维服,勉旃勿忘。”……
在梅州古氏祖训中,既要求后人继承先德遗风,又要求后人勇于创新;既要求后人团结本族,又要求后人为梅州的兴旺发达作出贡献。胸怀家国的梅州古氏人为梅州的安定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革命家古大存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古大存是五华梅林镇优行村人,是东江农民运动的领袖,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第十一军的创建人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带刺的红玫瑰”。
古大存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征途,同时带动全家绝大部分成员参加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的家人受到敌人严重摧残,先后有12名亲人遇害,其中10人为革命烈士。古大存强忍悲痛,带领幸存的战士走进八乡山继续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1930年4月召开的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选举古大存为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同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由古大存任军长。
红十一军的成立,标志着东江地区的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红十一军成立后,斗争足迹遍及东江地区的梅州、汕头、潮州、揭阳、海陆丰(现为汕尾市)、惠州、河源等17个县市区,经历了大小战役百余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即便出身于这样一个英雄家庭,古大存的儿子古延贤谈起父亲时,更多的还是念及他的朴实和严格,“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时,父亲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让我们坐他的专车上班。他常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生活不要跟别人比,学习、工作要多跟别人比。’。”
古大存的孙子古汉援则说起另一个故事,“祖父任红十一军军长的时候,全军战士换上了新军服,只有他穿的是旧军服,说要把新军服留给年轻的战士们穿。”
“古大存提倡的朴实、好学的家风家训便是梅州古氏家风的核心内容。”古柏英介绍,为了鼓励后人勤奋好学,古氏宗亲联谊会于2013年起,对考入重本院校的梅州古氏学子给予每人2000元的奖励,此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慎终追远怀祖德,继往开来振家声。“继承祖德,传承古氏文化”“耕读传家工商并重,为梅州永康奉献”等一直都是梅州古氏家风家训所倡导的,激励着古氏一族争当勤劳勇敢、心怀家国之人。“古氏虽然是小姓,但信奉宗祠文化,一直牢记祖宗家训,把先人的德行和祖先名言作为日常言行的标杆要求自己。”梅州市古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古玉田说。
链接
梅州古氏名人
古直 著名国学家
古直(1885—1959年),梅县梅南滂溪村人。青年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等一系列活动。古直是梅州中学、梅南中学、滂溪小学、龙文公学等学校的创办人,也曾任封川县、高要县县长,在兴办教育、育苗造林、兴修水利等方面做过不少益于民生的事。古直辞官后从事教育和古典文学的研究,被聘为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执教10余年。
古直一生著作良多,在学术方面尤精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其《客人对》《客人三先生诗选》《客人骈文选》《客人丛书》等著作,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文献,至今仍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古大存 革命家、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主要创建者之一
古大存(1897—1966年),五华县梅林镇优行村人。
1924年毕业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同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东征,任战地宣传员,是中共五华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1926年2月,任五华县农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部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与领导东江地区的武装斗争和创建八乡山革命根据地。193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1943年任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主任。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历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局党校校长,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常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副书记、第一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八大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古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古德生(1937— ),采矿工程专家,梅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任中南大学教授。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硬岩无间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颠振型振动出矿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叶剑英奖”等荣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
古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1.源自亶父;望出新安。
2.乡贤世泽;国宝家声。
3.君称国宝;人举笔公。
4.南岭首第;北魏元勋。
5.名扬东汉;勇冠鲁齐。
五言通用联
1.亶父家声远;笔公世胄长。
六言通用联
1.押衙真侠义士;笔公为社稷臣。
东江(2)进士(4)梅州(1)光绪选妃为何不许美女报名
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长相是不重要的,如果秀女貌美如花,就有让皇帝沉湎于女色及后宫争风吃醋的危险。 光绪十三年(1887年),17岁的光绪亲政,慈禧由“垂帘听政”改为“训政数年”。训政后的慈禧便着手筹划光绪的婚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初,慈禧连颁懿旨明确了光绪大婚的计划和费用。光绪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1888年9月3日),又一道懿旨发布:“皇帝大婚典礼,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尽管大婚的日子已定,可皇后为谁,仍是一个谜。直到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1888年11月8日),光绪帝的一后二妃才在紫禁城体和殿被选定。 【选后过程】海选貌美如花没有海选资格 主办单位:户部 参赛条件: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 比赛地点:北京紫禁城御花园、静怡轩等处 比赛细则:每三年在旗内选一次秀女,选中者“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将原因层层上报到都统,再报户部上奏皇帝后,才可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犯规矩,就要被追查治罪。 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获得批准后,由八旗各级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前一天,她们乘坐的骡车由本旗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日落时骡车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神武门外,等宫门开启后,选送秀女按次序下车,跟随宫中太监进入顺贞门。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 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长相是不重要的,如果秀女貌美如花,就有让皇帝沉湎于女色及后宫争风吃醋的危险。 【决赛】皇后人选早由慈禧内定 决赛时间:1888年11月8日 地点:紫禁城体和殿 评委:光绪、慈禧 见证人:容寿固伦公主(即恭亲王奕长女)及福晋命妇 服务人员:太监、宫女 经过海选,入围秀女共有31人,又经慈禧两次亲阅,最终进入决赛的仅有5名秀女,即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决赛现场,5位秀女虽各有才艺,却没有机会展示。光绪被迫将皇家定情信物玉如意交到了表姐叶赫那拉氏手中。最后两道懿旨同时颁下,比赛结果尘埃落定,一道懿旨宣布立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另一道懿旨则宣布将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他他拉氏分别立为瑾嫔、珍嫔。 【选后实录】第一版本李莲英吃贿赂协定两皇妃 来源: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 当时皇帝选拔妃子,要在全国层层把关,但能够带到光绪面前的只有60多位,并且从这60多位里,要选一后两妃。 选妃当天,光绪在60多人里一眼就看上了珍妃。光绪拿着玉如意,犹豫不决。因为玉如意递到谁手里,谁就是皇后。但慈禧早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光绪。光绪走到珍妃面前时,突然变得非常伤心。 就在此时,熟知慈禧意图的李莲英走过去,扶住光绪,将他一直搀到隆裕面前,将玉如意交到了隆裕手里。隆裕成了光绪的皇后。 为了能让珍妃当上皇后,珍妃、瑾妃家里花了很多钱贿赂慈禧跟前的红人李莲英。可李莲英很清楚老佛爷的意思,准皇后只能是慈禧亲弟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于是他只能在选妃过程中做些手脚,并想办法让珍妃的姐姐也成为妃子。李莲英打算用两个妃子换皇后,好对珍妃家有个交代。 第二版本慈禧意满才顺了光绪心思 来源:《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著 《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光绪十三年冬,西后(慈禧)为德宗(光绪帝)选后,在体和殿召见备选之各大臣少女进内,依次排立。当时太后上座,德宗侍立,荣寿固伦公主及福晋命妇立于座后,前设小长桌一,上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二对,为定选证物。太后手指诸女语德宗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德宗对曰:‘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太后坚持令其自选,德宗乃持玉如意趋德馨二女前,方欲授之,太后大声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慈禧侄女)。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将玉如意授其侄女焉。太后以德宗在意德氏女,即选入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对于末列二女,此珍妃姐妹之所以获选也。”这个内幕消息据说是由内宫太监唐冠卿传出来的。 【选后盘算】慈禧定皇后实为安插耳目 慈禧将侄女立为皇后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首先,皇帝的后妃,尤其是皇后,与皇帝的关系最为密切,对皇帝的想法有特殊影响力。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亲上加亲,而且这样做无异是在光绪身边安置了一个最忠实可靠的耳目和密探。 其次,同治帝选后的失败对她的教训很大。慈禧与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有矛盾,甚至导致母子不和,慈禧自然不愿让历史重演。 那光绪为何不愿选表姐为后呢?据文献记载,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相貌平庸,且含胸驼背,和“靓丽”二字沾不着边,且已21岁,比光绪帝还年长3岁。在光绪看来,表姐当妻子有点接受不了,而且隆裕的长相又难如人意,不选其为后也在情理之中。但隆裕是慈禧指定的,光绪再不愿意也不敢违背太后懿旨。相关参考
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长相是不重要的,如果秀女貌美如花,就有让皇帝沉湎于女色及后宫争风吃醋的危险。 光绪十三年(1887年),17岁的光绪亲政,慈禧由“垂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分别是哪个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扩展资料1、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
本文为小说,编译自《后宋慈云走国全传》01>北宋神宗年间,浙江宁波人陆云忠官居上柱国左班丞相。>年已七十仍为朝廷倚重。>妻赵氏为一品诰命夫人,生下一子二女,长女嫁给开国功臣高怀德之后、潼关东平王高勇,
1.描写历史人物好词好句1、孔子(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
...大事中的关键。自魏文帝曹丕设“九品中正制”后,士族门第积年以来不仅在政治上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也成为上层统治阶级联姻所考虑的最关键指标。门第清望,成为高级士族缔结姻亲的首选。继司马师娶东汉名儒蔡邕的外...
...大事中的关键。自魏文帝曹丕设“九品中正制”后,士族门第积年以来不仅在政治上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也成为上层统治阶级联姻所考虑的最关键指标。门第清望,成为高级士族缔结姻亲的首选。继司马师娶东汉名儒蔡邕的外...
新安公主逼婚王獻之,王獻之為何要用艾草燒殘自己?文/張秀陽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太元十一年(386年),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内陆,古称「”中原”「”中州”,大部属「”古九州”之豫州,因此简称「”豫”,又因历史上大部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河南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我国早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
1、孔子(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
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东汉强化皇权的措施刘秀迫使十余万饥饿的赤眉军缴械归附之后,这位一度混迹于绿林起义军中的西汉皇族的后裔,终于消灭与他逐鹿中原的最强大的政治对手,跻身于“兴继祖宗”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