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歪把子”到“马克沁”

Posted 马克沁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歪把子”到“马克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从“歪把子”到“马克沁”

2、兵器百科 英国马克沁重机枪

从“歪把子”到“马克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徐平

【冷热军史】

兵者,国之大事。

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军史里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一支军队走过的路。

“井延坡”工作室开辟“冷热军史”专栏,约请知名军史专家定期推出网评文章,解读中外军事史上的热点事件和战史背后的各类冷知识,为您打开一个观史的新视角。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抗战时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很杂,可以说有什么用什么,除了步枪,还有手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山炮等,而且几乎完全是轻武器,极少有重武器,更别说坦克、飞机了。新四军武器装备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改编新四军之前红军的武器装备。(2)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曾拨给新四军部分武器弹药。(3)缴获日伪军的。(4)新四军兵工厂自制。

近期,中国军网井延坡工作室约请军史专家徐平为您盘点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敬请关注。

从“歪把子”到“马克沁”│细数新四军主要武器装备(三)

“花机关”(德国MP18/28冲锋枪)

“花机关”,是指德国MP18/28冲锋枪,正式的叫法是“白格门(伯格曼的音译)手提机枪”。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军队中使用的MP18和MP28冲锋枪,一方面从外国进口,一方面也在国内多家兵工厂生产。在当时冲锋枪并不是被称之为冲锋枪,而是叫做“手提机枪”。由于它可以如机关枪那般连发射击,以及枪管外套筒上很多散热孔,于是又俗称“手提花机关枪”,简称“手花机关”或“花机关”“手提机枪”。当时的中国,由于军阀内战而被实施军火禁运,所以伯格曼冲锋枪多从走私渠道引进。四川军阀刘湘曾订购德国克虏伯厂白格门手提机枪1200挺,子弹600万发。1925年汉阳兵工厂率先仿制MP18,但口径改为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厂和金陵制造局也开始仿造,两年中共生产了6000支。广东、巩县兵工厂和大沽造船所也先后仿造此枪并有所改进,口径包括9毫米、7.65毫米和7.63毫米。“花机关”在当时中国并没有被大量装备在一般部队的士兵身上,而主要是装备在较精锐的突击队或警卫队中。中国工农红军中也有不少缴获的“花机关”,长征时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突击队员都配备“花机关”。

“花机关”

MP18伯格曼冲锋枪性能参数

口径:9×19 毫米

枪长:815 毫米

枪重:4.17 公斤 (空枪重4公斤)

供弹方式:20/32发弹匣,32发蜗牛型弹鼓,使用9×19毫米鲁格手枪弹

射速:400发/分

枪口初速:380米/秒

射程:150米

新四军部队中,也有少量缴获的“花机关”。据1938年12月24日彭雪枫《关于人员武器情况致毛泽东等电》,提到游击支队“手花机关十支”;1939年7月1日张震《关于游击支队东进9个月以来的总结》,提到“花机枪七支”;1939年9月1日彭雪枫《关于游击支队人员武器统计及活动地区致毛泽东等电》,提到有“花机枪五支”。据陈毅、刘少奇、赖传珠关于新四军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份人员武器弹药统计致毛泽东等电,新四军军部和各师(除第一师)共有花机关70支。

“歪把子”轻机枪

说起十一年式轻机关枪,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那名气就大了。“歪把子”即“十一年式轻机关枪”(十一年式轻机关铳),也简称为“十一式轻机枪”,是二战结束前日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十一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很多人以为中国军队使用“歪把子”机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缴获日军的,其实,早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军队就有少量的“歪把子”机枪了。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就开始仿制十一年式机枪,称十三年式轻机枪,1928年正式投产后改称十七年式轻机枪,月最高产量40挺。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一共生产了400挺十七年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关枪性能参数

操作:自动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不管它好不好使,反正“歪把子”是新四军从鬼子手中缴获最多的轻机枪,因此在新四军部队中也最常见。

新四军苏浙军区的机枪分队

捷克ZB-26式轻机枪

ZB-26轻机枪是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于1926年设计定型,同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正式量产的一种轻机枪。

ZB-26除了装备捷克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整个30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万挺 ,中国是使用ZB-26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历史资料,1927~1939年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中国不但采购了ZB-26轻机枪,而且大量仿造ZB-26,全面抗战爆发前,捷克ZB-26轻机枪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或者修理所,远远超过三十所。连新四军的简陋军工厂也可以熟练修理该机枪。至于维护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国自己生产的以外,从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中国从捷克进口了大量的零件。这些零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尺寸相同,能够满足中国方面得需要。

捷克ZB-26轻机枪

自从中国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捷克式以后,捷克式很快成为从中央军到各派军阀的制式装备。由于该枪闭锁可靠、更换枪管迅速,因此很快成为后来国内轻机枪的主要品种。当时使用的ZB26除了进口的外,还有大沽造船所、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兵器制造厂和巩县兵工厂仿造的。

捷克ZB-26轻机枪性能参数

全枪长:1161毫米

枪管长:672毫米

全枪重:9.60千克

自动方式:导气式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毫米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发/分

枪管冷却方式:气冷

供弹方式:20发弹匣

使用枪弹:7.92×57毫米毛瑟枪弹

新四军部队装备的轻机枪种类较杂,除了国内兵工厂仿制的,进口的主要有捷克ZB-26式、日造十一年式(歪把子)、美造勃朗林MIP18A2式以及加拿大、苏联等国制造的。其中,捷克ZB-26式轻机枪多为国内主要兵工厂仿制的。

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又译马克西姆)于1884年研制出的世界最早的重机枪。中国晚清时称其为“赛电枪”。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和改进。当时在中国的马克沁重机枪除德国原产品外,还有两种马克沁的变形,一种是英国的维克斯7.7毫米机枪,一种是俄国的索科洛夫7.62毫米机枪,前者冷却水筒表面带有横向棱槽,采用特殊的笼状枪口消焰器,后者则改用双轮式枪架并带有护盾。马克沁是旧中国最普及的制式机枪,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金陵兵工厂就仿造出了中国第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宣统二年(1910年)秋,四川机器局也制造成功4挺马克沁重机枪。1914年金陵制造局又成功仿制德国的七九马克沁重机枪,并取名叫“华宁”,并生产了300挺。1915年大沽造船厂依照获得的新式德国马克沁重机枪开始仿制。并于1916年仿制成功,受到海军部嘉奖。先后有10余个厂家仿造过,多数仿自M1899及M1908/15,结构大同小异,巩县兵工厂还仿造过俄式轮架马克沁。当时最新式的是金陵兵工厂根据M1908/15改进的二十四年式,特征是消焰器后的圆形遮光片。

二十四式仿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性能参数

作业原理:管退式

枪长:1197毫米

枪管长:721.2毫米.

口径:7.92×57毫米

枪重:20千克

枪架重29千克

枪口初速:870米/秒(尖弹)/ 770米/秒(重尖弹)

有效射程:1000米

理论射速:480~600发/分

上弹方式:250发布弹链

冷却方式:水冷式

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在天目山战役中缴获的重机枪

哈奇开斯重机枪

哈奇开斯(又译霍奇克斯)M1914式重机枪是一战中法军的制式机枪,由法国哈奇开斯公司生产,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风冷散热,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与水冷式、短枪管后座式的马克辛重机枪平分秋色。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在法军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纪40年代。1930年至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也向法国购买了1192挺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为此还要求改口径为7.92毫米以便发射7.92毫米口径德式子弹。除了买原厂法国货外,中国兵工厂也有仿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又向法国订购了1300挺,但最后只有300挺到货。

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

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性能参数

枪重:24.4公斤

全重(连三脚架):46.8公斤

全长:1390毫米

枪管长度:800毫米

口径:7.928×57毫米

枪机种类:导气式

发射速率:450发/分钟

枪口初速:724米/秒

供弹方式:24发保弹板,250发铰接式弹链

瞄准具型式:机械瞄具

睢宁战役中的第四师指战员使用哈奇开斯重机枪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是日本以法国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作蓝本研发的气冷式重机枪,设计师是南部麒次郎,其名称来它开始装备的年份大正三年(1914年),简称三年式,这型重机枪是三八式重机枪的后续发展型号,射击精度高,高平射转换速度快,是日军二三十年代的主力重机枪,中国东北三省的兵工厂曾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仿制并称为十三年式重机枪。口径有6.5毫米和7.92毫米两种。

三年式重机枪

三年式的枪身和枪管布满如同风冷式发动机的散热片,它沿用了法国霍奇克斯重机枪的供弹设计,以30发装保弹板供弹。它的缺点是发射的三八式步枪弹威力不足,故它之后被九二式重机枪取代,三年式和九二式两者很相似,只是九二式改为发射威力较大的九二式子弹。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6.5毫米

枪管长:737 毫米

全枪长:1198 毫米

重量:55千克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500发/分钟

子弹初速:740米/秒

尺标射程:2400米

最大射程:4000米

作用方式:导气式

九二式重机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主要压制武器为十一年式轻机枪和三年式重机枪。三年式重机枪(大正三年定型)口径为6.5毫米,而当时欧美军事强国重机枪普遍使用7.7毫米子弹。相比之下,三年式重机枪明显威力不足,而且防空射击时射程距离也不够。

于是,日本陆军于1932年(昭和七年)在三年式重机枪基础上,开发定型一种使用7.7毫米子弹的重机枪,由于增大了口径,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致全枪重量增加。这一年是日本皇纪二五九二年,该枪定名为“九二式重机关枪”。其基本构造沿续了三年式重机枪的构造。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式机关枪相同,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发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机式,而是变为对推的压铁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

九二式重机枪

从重机枪的发展方向上看,九二式采用气冷式导气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虽然当时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了九二式整体质量偏重到达了55公斤,但是提高了可维护性,相比水冷机枪减少了水箱的保障,从而提高了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九二式重机枪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作为日本陆军的主力重机枪大量使用。整个战争中一共生产了4万多挺九二式重机枪,有3万挺以上用在了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缴获了大量的九二式重机枪,成为打击日本鬼子的有力武器。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中都有过它们的身影。

九二式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7毫米

枪管长:721毫米

全枪长:1156毫米

重量:55.3千克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分(最大)实际200发/分

子弹初速:800米/秒

表尺射程:2400米

最大射程:4500米

三十节式重机枪

上世纪20~30年代,国产重机枪数量仅次于马克沁的是三十节式。三十节式重机枪,1921年由汉阳兵工厂仿造美国勃朗宁重机枪M1917式。该枪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采用了与马克沁重机枪一样的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外形与马克沁相似,但机匣尾部是手枪式独立小握把而非立柱式双握把。汉阳厂于当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由于这一天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称为三十节(卅节)式机枪,由于其水冷套由黄铜打造,故又被戏称为“老黄牛”。该枪在当时属于相当精良的武器,初造时月产量只有几挺,后来才增加到每月25挺。其生产厂除汉阳外,还有上海和华阴兵工厂等,1931年时全国月产超过140挺。当时在各派军阀队伍中几乎都有三十节式重机枪。三十节式重机枪在20年代中后期,曾是最主要的国产机枪,前后生产一二十年,约有上万挺。

三十节式重机枪主要参数

作业原理:管退式

枪长:960毫米

枪管长:610毫米

口径: 7.92×57毫米

枪身重:15.5千克

枪架重:23.5千克

表尺射程:2000米

瞄准基线:680毫米

枪口初速:824米/秒

理论射速:500~600发/分

上弹方式:250发布弹链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冷却方式:水冷

三十节式重机枪

新四军机枪组在战斗中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重机枪(2)轻机枪(2)机枪(2)

兵器百科 英国马克沁重机枪

英国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是由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的,之后,其他国家的重机枪的设计都有借鉴于它。

研发历史

1882年,马克沁在英国考察时发现了枪械发射子弹所产生的后坐力有着巨大的力量这种现象。马克沁却从中找到了武器自动连续射击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1884年,马克沁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

性能解析

由于枪管连续的高速发射子弹会导致发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沁重机枪采用水冷方式帮助枪管冷却。为了保证有足够子弹满足这种快速发射的需要,马克沁发明了帆布子弹带,带长6.4米,容量333发。弹带端还有锁扣装置,以便可以连接更多子弹带。

相关参考

加特林、马克沁、AK47,哪个才是魔鬼真正的獠牙

加特林、马克沁、AK47,哪个才是魔鬼真正的獠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类每当政治矛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以发射六百发子弹,堪称无限火力输出。它的「”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以发射六百发子弹,堪称无限火力输出。它的「”

明明马克沁机枪威力强大,为何英军还在索姆河战役中亡命冲锋

索姆河战役被称为是一战中最血腥的战役。在这场持续了近5个月的战役中,英法联军共计死伤79万余人。其中英军死伤45万余人,法军死伤34万余人。另外,德军也损失了54万余人。参战双方共计死伤高达134万余

从 ”工业牙齿”,到减产求生,这种小金属正经历怎样的冰与火

在抗战早期,有部分军队拥有比日军还要精良的装备,例如毛瑟步枪,捷克造机枪,马克沁重机枪,37mm战防炮等。这些拥有先进武器的部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那么德国当时为什么会帮助中国?这涉及到一种重要

二战战场上的“暴力收割机”,志愿军曾用它重创美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德国士兵在42千米的阵地上架设了240挺MG08马克沁机枪,对着冲锋的英法联军疯狂扫射,每个机枪阵地正面都留下了一地尸体。1916年7月1日这天,共计5.7万人倒在了马克沁M

由火药到火炮,一文读懂古代枪炮的发展历史

引言曾看过这样一个很经典的评论,说道:「”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后,游牧民族开始变得能歌善舞了”,这话虽然有一定的调侃成分,但却并无道理。是的,热武器的发明,相比于冷兵器来说,威力更为巨大,破坏力更强,威慑

这是什么枪

转自彩云的机械整备间这是一张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列宁格勒民兵的照片,照片中的民兵战士三三两两席地而坐在休息,他们的枪支架在一旁。由于是民兵,他们的枪支很杂,照片右下角能看到一挺马克沁机枪,稍左一点架在

历史上的11月24日发生了什么

一、历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发生了什么机关枪发明者马克沁去世(1916年)凯末尔被授予阿塔图克称号(1934年)抗日将领吉鸿昌慷慨就义(1934年)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5年)唐生

走向通用化,二战前的德国机枪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MG08型马克沁重机枪始终是德国步兵最重要的火力支柱,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屠戮六万英军的夸张战绩闻名于世。MG08火力很强但极其笨重但是这种武器在使用上有先天的不足,那就是太过笨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