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 宫殿,后周宫殿的名字
Posted 公主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周 宫殿,后周宫殿的名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后周 宫殿,后周宫殿的名字
后周宫殿的名字
福宁殿的皇帝的寝宫,慈明殿是皇后的寝宫。
各个朝代的宫殿都在什么地方?
1、秦朝
咸阳宫,秦帝国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
2、隋朝和唐朝
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3、宋朝
北宋定都以后,仍沿用五代宫苑旧址,但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东京宫殿称为大内、宫城。
4、元朝
大安阁建于元至元三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元朝皇帝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
5、明朝和清朝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安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庆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宫
请问后周的周世宗柴荣在没当皇帝时,郭威的部下王峻王殷为什么很讨厌他,以至于郭威要忍痛杀了他们?
郭威在内部重用范质(这人到了宋朝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相)、李穀为相,大力推行改革,使国家迅速富足了起来。但是这时内部却有一个人老给他找麻烦。这个人就是王峻(字秀峰),王峻的出身也比较低,还曾经当过后粱权臣赵岩(又是一个变态)的男宠。不过后来跟上刘知远,与郭威是患难之交,在刘承祐杀郭威全家之时,还把王峻的全家也杀了,于是那一段时间王峻也是死心塌地的来帮助郭威成就大业。郭威当上皇帝之后也没亏待他,由于王峻比郭威大了两岁,郭威便对王峻非常客气,经常是秀峰兄,秀峰兄地来称呼王峻。王峻也因此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了。 郭威对于王峻的做法一直都是比较容忍的,毕竟是共过患难的生死兄弟。王峻的做法也越来越过份了,他在枢密院大兴土木,还请郭威去参观,郭威看后没有说什么。回去之后,自己也建了一间小宫殿,王峻说你宫殿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建,郭威马上就说,你枢密院的房子也不少,为什么总要建个不停。 以前让他去组织科考,有一个考生给他送了好处,官员竟然没将那考生中举。王峻拿了钱就得为人家办事,毕竟这“信誉”是十分重要。王峻对主考官说:“你这次科考进行得不公正,还是重新来过一次吧。”但众官都说:“这结果都上报了朝廷,现在要重新来过一次恐怕不好吧。”王峻就直接去找郭威说:“这里有几个名单上面的人都应该罢官,皇上看着办吧。”郭威虽然知道那几位官员有冤屈,但是不愿和这位结拜兄弟起冲突,还是答应了王峻的要求。王峻在满足了这个要求之后,不但没有一点收敛,反而更加嚣张了。他直接要皇帝罢免丞相范质、李穀,而任免自己的党羽颜愆、陈观为相,这分明要架空郭威,但是郭威这人脾气好,对王峻说:“马上就要吃饭了,先吃完饭再来讨论这件事怎么样。”王峻还是不肯,一直在那里争到午饭后还不走。郭威一看不答应他,就一定不会走。于是对王峻说:“这件事等放完假,(寒食节)我就照你的意思办了,这回老兄该满意了吧。”这样王峻才退了回去。王峻的这种执着也彻底激怒了郭威,郭威没法和这位秀峰兄好好谈谈了。 (其实我想换一种风格来写,结果想得头都大了,这一本书如果风格突变,那还是这本书吗) 二、“幸运”的继任者 郭威等王峻走后,第二天寒食节,他又召王峻,接着让人把王峻抓起来关押了起来。为此郭威还特地找上了冯道诉苦说:“王峻欺凌朕太甚,无礼太过,竟然想要把我的左右臣僚全部除掉,剪掉朕羽翼来架空朕。朕的养子在外任职,王峻竟然想加害于他,还千方百计不让我和他见面。王峻又是总枢机,又兼宰相,而且还想遥领重镇节度使,这些事我都忍了,还让他去做了。还他还是不满足,实在是太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像这种无君之人,那个皇帝能甘心容忍他的行为。”郭威的做法虽然不排除有郑庄公对付弟弟的用意,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这是郭威的真心话,如果王峻不是那样过分,郭威也不想这样做的,毕竟他严重威胁到了皇权了。 其实郭威此人还算是比较有人情味的,并没有将王峻处死,而只是将他贬出京师,贬他为商州司马,王峻也开始知道自己的做法确实太过份了,被贬之后心情十分沮丧,而且还有人对他说:“当年安重诲被贬官的时候和你的情况差不多。”安重诲可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王峻自己也知道。结果在忧闷之下,又得了腹疾,郭威听说后,还特地让王峻的妻子去看一下他,不过王峻终于还是病死了。本来郭威对他还是挺不错的,可王峻偏偏得寸进尺,竟然敢直接去向郭威的皇权伸手,虽然王峻本身没有谋反的意图,但是这种揽权行为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 在确定了继承人之后,郭威还有一件事需要考虑,就是如何能让继承人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这个皇位。比如一些功劳与能力都比较强,而且有可能威胁到新皇即位的人,他们就危险了。王峻死后,这邺城留守还有一个叫王殷的人威望和功劳都比较大,而且这人还回收拢人心,这威胁就显得更大了。王殷是个孝子,每次和别人交往,都会去向母亲请示,如果母亲说某某人不能结交,王殷就肯定不会去结交那个人。甚至于后来王殷当上了刺史这样的地方官,还得让母亲来监督,政事小有不佳,他娘就把他叫到庭前来训话,王殷也让左右的仆人用棍子打自己板子表示认错。后来老娘过世,还辞官守孝。在汉隐帝刘承祐后期,他当上了夔州节度使,并且在被谋杀的名单之内。所幸被派来追杀他的李洪义把真相告诉了他,他才去找郭威一起杀入开封,可以说在郭威称帝的过程中,王殷的功劳非常大。后来郭威当了皇帝之后,便让他去当邺城留守北方,当上了天雄节度使,并且将这北方事务交由王殷全权处理。不过当上皇帝的人想法与常人有点不同,旁边虽然要有一些能人来帮忙,但是这个些能力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控制之后,这能人就不好用了。特别是郭威在病重之后,更是认为为了将来郭荣(柴荣)有顺利登基,就只有牺牲王殷了。毕竟这一个人的性命与皇朝命运相比,实在是显得微不足道。刚好王殷此人在邺城之时抢了财物,其中这种事对于五代的军人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郭威就拿这个为理由。当然首先只是把王殷调到开封任职,官也是挺大的,负责宫中的安全保卫工作。但这样并没能让王殷得到什么好处,到了郭威病在加重的时候,就怀疑王殷有异心,让人把王殷召入宫中,给抓了起来。把他削去官爵,并流放到了登州。在王殷被流放这后,刚出了京城就被杀。在王殷被杀之后,郭威可以很满意地传位给郭荣了。
清朝为什么要用明朝的皇宫
一是皇宫之豪华远超满人的想象,烧了未必能建起更好的,国力也不允许。但这是次要原因,主要是为了维系汉人的感情,尤其是笼络读书人的需要。当时皇朝正统的概念深入人心,清朝一直称明朝亡于李自成,清朝消灭了李自成这些叛党,以明朝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和明朝并无直接的仇恨,没有必要烧掉明朝的皇宫。这也是清朝的皇帝后来要去祭祀朱元璋,而且保护明朝皇帝的陵寝的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哪些宫殿做过太子的东宫?
东宫官
○东宫官叙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中,心也。怿,悦也。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言养者,积浸成长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谕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谓其在学时也。入则有保,出则有师,谓燕居出入时也。汉班彪上书曰:“昔成王为孺子,出则周公、召公、史佚,入则太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左右前后皆正礼。”是以教谕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慎其身者,谨安护之。秦汉以下,始加置詹事、中庶子及诸府寺等官,亦有以他官而监护者。汉孝宣帝欲令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疏广以为示狭,非所以广太子也。后汉顺帝立太子居承光宫,以侍御史种?监护。有中常侍卒乘衣车来载太子。太子太傅杜乔忧惧不能止,开门将出,而?至,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常侍来,无尺一,何以得将太子去,何知不与内宠奸臣共挟邪谋。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乃遣乔诣台启白,得中决敕,乃听之。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阙废,官司不具。吴孙权即位,孙登为太子,兼置四友等官。以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於是东宫号为多士。晋初,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至咸宁元年,始置詹事,以领宫事。宋孝武置东宫率更令等官,其中庶子、庶子、中舍人、舍人、洗马各减旧员之半。后周加置太子谏议员四人。至隋罢詹事,分东宫置门下坊、典书坊,北齐已有典书坊。以分统诸局。比门下、内史二省。门下坊有左庶子二人,内舍人四人,录事二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典书坊有右庶子二人,舍人、通事舍人各八人,领内坊。大唐置詹事府以统众务,置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龙朔二年,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典书坊为右春坊。咸亨初复旧。景?元年又改为之。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中允二人,司议郎四人,录事二人,左谕德一人,左赞善大夫五人,崇文馆校书二人,亦统六局。六局之中,唯改斋帅为典设,馀局名与隋同。其六局长官,唯司经置洗马,宫门置大夫,馀各置监,以局名冠之,所职如其名。龙朔中,改宫门大夫及诸监并为郎,遂为永制也。右春坊置右庶子二人,中舍人二人,舍人四人,录事二人,右谕德一人,右赞善大夫五人,通事舍人八人,兼领内坊。内坊置典内二人,掌ト内诸事。诸坊局小吏各有差。因隋制也。参考资料: ://hx5000.bokee/viewdiary.15645646.
北宋皇宫是什么样子的
有空可以到开封看看。开封府,龙亭,清明上河园都有北宋皇宫复原图,北宋的东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北宋初(宋太祖时期扩建,由原来的五代的五里周长皇宫扩建而成周回七宋里余)里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4280米。
历代皇宫的主殿叫什么名字
1、秦朝的皇宫咸阳宫,咸阳宫城是为主殿区,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在城内营筑冀阙,历代秦王又增建的众多宫殿。
2、西汉的未央宫,主殿即为前殿,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中国古代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之一。
3、东汉的南宫的主殿曰德阳殿,德阳殿的大厅可以容纳上万人,传说在距离洛阳数十里之遥的偃师城都可以望见德阳殿的殿顶。
4、六朝的宫城台城的主殿叫太极殿,据说太极殿前门有神龙、仁虎两阕,高十三丈、后七丈五,刻满珍禽异兽,让外客乍舌。
5、隋朝皇宫大兴宫,主殿大兴殿,皇帝朔望(初一、十五两日)听政之处,比附周代宫殿之"中朝"或"日朝"。唐睿宗以后称为太极宫。
6、唐朝时期大明宫的的主殿叫含元殿,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自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始听政于大明宫,含元殿便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
7、北宋临安宫的主殿是大庆殿,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临安宫是很小的,只有寥寥几座殿宇而已。而当南宋偏安一隅后,宫殿的名称沿用了先朝,可是却是愈发华丽。
8、元代在大都建了宫城,而那座宫城被称为大内,大内的主殿被称为大明殿。大明殿的富丽堂皇让假意臣服的高丽使节见之丧胆,最终止了蒙韩之间数十年的兵戈。
9、明清的紫禁城的主殿是太和殿,因为宏伟的外观也被民间称为「金銮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宫
宋太宗的皇后妃嫔子女
尹皇后(生卒不详)相州邺人。滁州刺史廷勋之女。兄崇珂,保信军节度。太宗在周时所娶。早薨。及帝即位,诏追册为皇后,谥“淑德”,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 懿德皇后(941年—975年)符氏,她出生显赫,两位姐姐分别周世宗的皇后,即使“宣懿符皇后”和“宣慈符皇后“,父亲符彦卿,是天雄军节度使、魏王。 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赵匡义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 李氏(960——1004),太宗赵光义皇后。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其父李处耘是宋朝的开过元勋。公元984年被立为皇后。谥号“明德”。李氏端庄知礼,仁慈宽厚。李氏曾生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真宗即位后,尊李氏为皇太后,居住在西宫嘉庆殿。真宗对李氏十分孝敬,专为她建造了一座万安宫。李氏生病,真宗亲手调剂药饵,朝堂上露出忧伤的神情。李氏病重,真宗脸说话都带哭腔,屡次下诏悬赏民间名医,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日,李氏死于万安宫。终年45岁。先是殡于沙台,三年后葬于永熙陵。 李贤妃(943年—977年),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年间,封陇西郡君。宋太宗即位,进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赵元佐。李妃曾经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后来生下宋真宗。太平兴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宋真宗即位,追封母亲为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元德李皇后。咸平三年,祔葬永熙陵。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撰哀册。神主祔别庙。 大中祥符元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祔太宗庙室。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李皇后)之次,宋真宗从之。 王德妃(?—?),宋太宗妃嫔,王德妃生赵元俨 子 赵元佐(965年—1027年),宋太宗赵光义与元德皇后李贤妃所生的长子。初名赵德崇,字惟吉。历封卫王、楚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享年55岁,六子宋仁宗赵祯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赵元佐驾薨,享年62岁,儿子赵允升继嗣,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B>许王赵元僖(966 - 992),初名赵德明,初改名赵元祐,后改名赵元僖。宋太宗次子。太平兴国七年(982)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改名元佑。雍熙时,任开封尹兼侍中,改今名,进封许王,加中书令。病卒,赠皇太子,谥恭孝,性沉默寡言,为开封尹五年,政事无失。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上早朝的时候坐在大殿中,忽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立即回府,皇帝赵光义马上前往探视,而赵元僖的病情已经突然加重,赵光义呼叫他的名字,还能勉强回话,不久之后去世,死时二十七岁。赵光义悲痛哭泣,追赠太子,谥号“恭孝”。 皇帝赵光义对他尤其喜爱,赵元僖去世后,赵光义对他怀念不已,有时候甚至悲伤哭泣到天亮,写下《思亡子诗》给近臣观看。没有多久,有人报告说赵元僖被他宠爱的老婆张夫人所迷惑,任意捶打仆人或小老婆,甚至有人因此死亡,而赵元僖却不能醒悟;为张夫人在都城(汴京—河南省开封市)西佛寺招魂安葬张夫人的父母,超越自己的身份。又有人说赵元僖是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才发的病因,以及赵元僖在自己王宫中的隐秘事情。赵光义大怒,下令绞死张夫人,逮捕赵元僖左右的亲信关进监狱,命王继恩审问,全部处以杖刑之后免职。挖掘并烧毁张夫人父母的坟墓,张夫人的亲属全部流放远方。11月25日,北宋王朝下诏取消对赵元僖太子的追册仪式,只以一品官的礼仪安葬。宋真宗 赵恒(968-1022)宋太宗第三子。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赵元份(969年-1005年),宋朝皇族,宋太宗第四子,商恭靖王,初名赵德严。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出阁,改名赵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赵元份,加兼侍中、威武军节度使,进封越王。淳化年间,兼领建宁军,改宁海、镇东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加中书令,徙永兴、凤翔节度使,改雍王。永熙年间为商王,为山陵使,拜太傅。宋真宗北征,为东京留守。享年三十七,赠太师、尚书令、郓王。改陈王、润王。他的孙子宋英宗在位的治平年间,封鲁王。 赵元份宽厚,娶崇仪使李汉斌之女。李氏悍妒惨酷,宫女小不如意,就被鞭杖,或致死。李氏将皇帝恩赐据为己有,对太宗、真宗也不尊重。赵元份死后,削国其封,置之别所。 赵元杰(972—1003)北宋藏书家。宋太宗第五子。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元杰。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端拱初加侍中,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真宗即位,授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徐州大都督,封兖王。性好学,多贮图籍,建书楼藏书至2万卷。善属词,工草、隶、飞白书。 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镇恭懿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子,字希道,为人厚道、寡言,晓音律。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 楚恭惠王赵元偁(981-1014)宋太宗第七子。初授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泾国公。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进检校太傅。后从祀阴,加兼中书令,为镇南、宁国军节度使,旋拜太保。病座赠太尉、尚书令,追封曹王,谥恭惠,后改封蔡王。撰有集三卷,笔札一卷,真宗为之作序,藏于秘阁。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时期封周王。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德高望重,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八贤王”。 崇王赵元亿[1],太宗赵炅九子。早亡,追赐名,封代国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 女 长女 滕国公主,早亡。 次女 徐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九年,封蔡国公主,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国公主。逝世,谥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国长公主。景祐三年,进燕国大长公主。元符改徐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英惠大长帝姬。 三女 邠国大长公主,太平兴国七年为尼,号员明大师。八年卒。至道三年,追封曹国长公主。景祐三年,进曹国大长公主。元符改邠国大长公主。 四女 扬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长公主。咸平五年,进鲁国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柴宗庆,赐第普宁坊。柴宗庆为柴禹锡之孙,帝命主以妇礼谒禹锡第。历徙韩国长公主、魏国长公主、徐国长公主、福国长公主。仁宗立,进邓国大长公主。明道二年薨,追封晋曙,谥力靖。元符封扬国大长公主。政和改和靖大长帝姬。公主性妒,柴宗庆无子,以兄子为后。 五女 雍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贤懿长公主。咸平六年,下嫁右卫将军王贻永,进封郑国长公主,赐第。景德元年薨,谥懿顺。景祐三年,追封郑国大长公主。皇祐三年,改韩国大长公主。徽宗改封雍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懿顺大长帝姬。 六女 卫国大长公主,至道三年,封寿昌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进封陈国长公主,改吴国长公主,号报慈正觉大师。改楚国长公主,又改邠国长公主。天禧二年,改建国长公主。乾兴元年,封申国大长公主。天圣二年薨,赐谥慈明。徽宗改卫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慈明大长帝姬。 七女 荆国大长公主,幼不好弄,未尝出房闼。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真宗即位,封万寿长公主,改随国大长公主,下嫁附马都尉郴遵勖。历封越国大长公主、宿国大长公主、鄂国大长公主、冀国大长公主。明道元年,进魏国大长公主。皇祐三年薨,年六十四。帝临奠,辍视朝五日。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谥献穆。徽宗改封荆国大长公主。政和改献穆大长帝姬。[1]
后周(19)宫殿(3)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怎么回事?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在中国时,他过人的记忆力常被他人所称道,许多中国士大夫想要向他学习,于是他用中文写了《西国记法》来介绍记忆方法,该书后来被重新摹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在台湾出版时翻译的名字。
利玛窦的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他在澳门只学习了一年汉语就进入中国大陆,而在此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在华传教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成就不凡,不但可以用中文翻译西方书籍,还能与中国士大夫坐而论道,辩论一些中国儒家的东西。除了中国知识,利玛窦还精通许多自然科学,以及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据说还会一些日语。
不过除了一副好记性,利玛窦也有一套他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记忆宫殿法。这种方法主要指根据所事物的顺序变成一个个的意象,并把意象封存在一个宫殿里,而这个宫殿就在你的脑海里。因为这个宫殿你非常熟悉,所以当你在宫殿里沿着一定的路线参观时,你每看到一件东西,你就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来联想起自己把它存进来时的当初记忆。
利玛窦当初所写的书,只有他对自己记忆方法的介绍,包括他用四种记忆意象做的举例。而《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则是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作者新的理解以及利玛窦生平和经历、当时的世界背景等内容。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属于最早认识中国的传教士之一,而传教的过程中他一直有记录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之后这份日记被另一个传教士金尼阁翻译成拉丁文,整理后出版成书,书名叫《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中国引进翻译时改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在中国居住并传教近三十年,期间虽然辗转多处,但不变的是他一直在接触中国士大夫,而且主动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因此,利玛窦在他的日记里记录的是他见识到当时真正的中国,而且也包括他对中国的观察和认识。
翻译利玛窦日记的金尼阁,也同样是耶稣会的来华传教士,不过是比利时人。他在利玛窦死后才来到中国,也结识了不少以前利玛窦的中国士大夫好友,所以对其过去的经历颇为了解。之后,在他回欧洲的途中,他就将利玛窦的日记进行了整理和翻译,并且稍作添加和修改。该书出版后,因为书中把去中国传教与淘金冒险类比,所以在欧洲天主教会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该书共分五卷,第一卷主要详细介绍了当时中国政治、地理、物产、机械、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之后的四卷则是叙述西方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中以利玛窦自己的内容为主。该书常被拿来与《马可·波罗游记》作比,但不同于由故事构成的游记,该书的记录以亲身经历为本,展现的是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相关参考
本文摘自:《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作者:张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原题: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说起中国「”两弹一星”的功臣,我们应该能报出一系列科学家的名字。其中有一
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
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帝位,原后周皇帝柴宗训的后人去哪里了?后周终结时,后周皇族中唯一与郭威有血缘关系的男人,只剩他的外甥李重进。他也是当时皇族中最年长的男人。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四月,后周老臣李筠
后周的皇帝表以及后代表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承祐诛杀重臣,郭威当时领兵在外,闻讯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不久攻陷开封。刘承祐死于非命,郭威于951年正月登基,是为后周太祖。954年,郭威
【柴荣简介】后周世宗柴荣怎么死的后周世宗柴荣的死因 后周世宗柴荣不乏雄图大志,就在他要大展拳脚之际,却早早地离世了,留下了尚未完成的远大目标和年幼的继承者。他的死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似乎是天妒英才了,
后周世宗柴荣的死因病死的。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
1.后周世宗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周世宗柴荣(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
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十王朝之二:后汉、西蜀、后周、后晋在中国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无数王朝在其中起落沉浮,有延续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也有存续时间极端乃至昙花一现的短命朝廷。如果按现行流行的排行榜方式给这些
【记忆宫殿】记忆之谜:“记忆宫殿”是否真实存在? “记忆宫殿”是真是假 看过BBC版《神探夏洛克》的读者一定记得以下情节:马格努森(Magnussen)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反派。他看着福尔摩斯,金
959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荣病逝,终年三十九岁。柴荣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成为了后周的新皇帝。然而,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最高军事长官)赵匡胤就策划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