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上将都有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授上将军衔的都有哪些人
Posted 上将
篇首语: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上将都有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授上将军衔的都有哪些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国民党上将都有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授上将军衔的都有哪些人
国民党上将都有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授上将军衔的都有哪些人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授上将军衔的都有哪些人?
1、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
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39年5月13日晋任1名:程潜(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9年12月9日追赠1名:吴佩孚(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40年5月18日追晋1名:宋哲元(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4年2月2日追晋1名:陈调元(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5年10月3日晋任1名:白崇禧(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1947年2月21日晋任1名:陈诚(原为陆军二级上将)。
3、二级上将34名:全是陆军二级上将
1935年4月3日授任20名:陈调元、何成浚(1946年11月退为备役)、朱绍良、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万福麟(1946年7月退为备役)、何键、白崇禧、刘镇华、顾祝同、商震、傅作义(1949年2月被褫夺)、徐永昌、于学忠、杨虎城、蒋鼎文、龙云、徐源泉;
1935年12月10日授任1名:杨爱源;
1936年1月11日授任1名:程潜;
1936年12月31日授任1名:李烈钧(专为担任审判张学良的军事法庭审判长而授衔);
1939年5月2日晋任2名:陈诚(原为加上将衔)、卫立煌(原为加上将衔,1942年1月9日被"革去陆军二级上将"降级为陆军中将,1943年11月23日复任陆军二级上将);
1944年2月9日晋任1名:薛岳(原为加上将衔);
1945年10月3日晋任2名:张治中(原为加上将衔)、张发奎(原为加上将衔);
1946年6月13日晋任1名:余汉谋(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2月21日晋任3名:熊式辉(原为加上将衔)、陈仪(原为加上将衔)、邓锡侯(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18日晋任1名:邹作华(非现役,原为加上将衔);
1947年11月21日授任1名:孔庚(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非现役,原为国民党军早期中将,时年75岁)。
4、上将54名:陆军上将51名,海军上将3名。
1935年4月3日追赠1名:范鸿仙(民国先烈);
1935年4月6日追赠1名:石青阳(积劳病故);
1935年7月15日追赠1名:谭人凤(民国先烈);
1935年10月18日追赠1名:张开儒(积劳病故);
1936年4月2日追赠3名:王金铭、施从云、白毓昆;(均为民国先烈)
1936年6月24日追赠3名:徐镜心、刘浦霖、簿子明;(均为民国先烈)
1936年7月23日追晋1名:李生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6年11月23日追晋1名:王均(事故去世,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7月31日追晋2名:佟麟阁(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赵登禹(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12月6日追晋1名:郝梦龄(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12月11日追晋1名:饶国华(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838年追晋1名:王铭章(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3月追晋1名:张諝行(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3月23日追晋1名:蒋方震(字百里,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9月23日追晋1名:陈安宝(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11月19日追晋1名:吴广新(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9年11月21日追晋1名:廖磊(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40年7月7日追晋1名:张自忠(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41年9月29日追晋1名:唐淮源(抗战失利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3年6月12日追赠1名:蒋作宾(积劳病故,民初将领);
1943年9月10日追晋1名:陈训泳(海军上将,积劳病故,生前为海军中将);
1944年6月22日追晋1名:李家钰(抗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5年4月9日追晋1名:张定璠(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5年5月25日追晋1名:陈季良(海军上将,积劳病故,生前为海军中将);
1945年5月28日追晋1名:邹洪(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6年7月31日晋任4名:张之江、鹿钟麟、王陵基、王树常;(均为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7月31日授任8名:李济深、但懋辛、李杜、张钫、石敬亭、郭汝栋、周濂、金汉鼎;(均为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
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
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
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
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
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
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
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
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
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
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
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
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
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
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
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
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
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
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
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
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
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
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国民党陆军上将共有几位?
1.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早年就读于广西陆军小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投桂军,先后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因战功由排长递升营长。1922年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后改所部为定桂军。1923~1925年在孙中山领导的大元帅府支持下,联合黄绍竑、白崇禧之讨贼军,组成定桂讨贼联军,李宗仁任总指挥,先后消灭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部,击退入桂云南军阀唐继尧部,统一了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李、黄、白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任军长,指挥所部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苏等省。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第三路军总指挥、西征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29年蒋桂战争中桂军败北,李出走香港,旋返桂。翌年出兵湖南策应冯玉祥、阎锡山反蒋作战,受挫撤回广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汉中行营主任,指挥徐州会战诸役。在台儿庄会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日军万余人,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行辕主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一再策划“划江而治”的阴谋,导致和谈破裂。李于大陆解放前夕去美国。1955年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1965年在周恩来安排下,毅然回国。1969年1月30日卒于北京。
2.傅作义,字宜生。原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山西荣河(今临猗)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部历任营、团、旅、师长、军长。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任阎军第二路军总指挥。1931年任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1933年兼任第七军团总指挥。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1937年卢沟桥抗战后,先后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曾率部参加忻口、太原、五原等战役。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和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政策感召下率部起义,对实现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和推动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4月19日卒于北京。 3.程潜,字颂云。原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湖南醴陵人。1903年肄业于湖南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进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回国,入川训练新军。辛亥革命时,担任起义军龟山炮兵指挥。后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长、军事厅长。1916年4月被推举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1917年任护法军湘南总司令。1923年在广州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长。1924年9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时,任建国攻鄂军总司令。1925年率部参加东征,次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1927年任江右军总指挥。因国民党内部矛盾,1928年被解除军职。1935年出任参谋总长。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平汉铁路沿线抗击日军。1939年任天水行营主任。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946年任武汉行营(后改行辕)主任,所部曾在大别山区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8年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1949年8月4日同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湖南省省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68年4月9日卒于北京。 4.张治中,字文白。原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安徽巢县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粤、滇、桂、川军中任职。1924年在黄埔军校,任入伍生团及军官团团长等职。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1929年后历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第五军军长、京沪警备司令、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重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前后曾几次上书蒋介石,主张对外联苏,对内和共。多次参加国共和谈,1945年重庆谈判,前赴延安接毛泽东。次年3月调任西北行营主任,4月兼新疆省政府主席。1949年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首席代表到北平(今北京)与共产党代表和谈,当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周恩来等恳劝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电陶峙岳、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69年4月6日卒于北京。 。 5卫立煌,字俊如,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安徽合肥人。1912年考入湘军学兵营。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任南京卫戍副司令。1930年任第45师师长兼皖北警备司令。1931年,参加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第十四军军长,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5年国民党召开五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鄂豫皖“清剿”总指挥。1936年任湘鄂赣边区“清剿”主任,陕甘绥宁边区“剿共”总指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1938年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1年任冀察战区总司令及战地党政委员会冀察分会主任委员。曾指挥过忻口会战。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部收复滇西,打通中印国际公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全面内战爆发后,于1948年出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因消极避战,被蒋介石撤职查办,软禁于南京。1949年1月获释后出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从香港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祝贺。1955年3月回到北京并发表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60年1月17日卒于北京。 6.龙云,字志舟。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彝族。祖籍四川金阳,生于云南昭通,1962年6月27日卒于北京。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曾任滇军唐继尧部团长、军长等职。1927年发动兵变,逼唐下台。1928年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后改任讨逆军第七路军总指挥)。1935年任“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阻击过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政府陆军副总司令、昆明行营主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后因蒋介石扩张势力,影响其封建割据,逐渐支持反蒋民主运动。1945年被免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与黄绍竑等人发表声明 ,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50年1月由香港回到北京。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7.刘文辉,字自乾。四川大邑人。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保定军校第二期炮兵科毕业。历任川军营、团旅、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军总指挥,西康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西康省党部主任委员。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中央委员。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川康分会主任委员。1942年12月在彭县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和四川省委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8. 蔡廷锴(1892-1968) 广东省罗定县人。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与蒋光鼐率部在上海抗击日军侵略。后调到福建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影响下,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建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去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在两广指挥对日作战。1948年参与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派人赴广州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9月,离港前往东北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4月25日卒于北京。 9。邓宝珊(1894--1968),原名邓瑜。甘肃天水人。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伊犁起义。曾任国民联军防陕总部副总司令、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以傅作义全权代表身份,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初同傅作义一起率部起义。同年9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与傅同赴绥远,促成了绥远的和平解放和绥远国民党政府军的和平改编。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0。唐生智(1889-1971),字孟潇,湖南东安人。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 1926年6月2日他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被授任第八军军长,6月中即重新占领长沙,任湖南省主席。1927年任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会七人主席团成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北伐战争胜利后,他成为反对蒋介石武汉政府的军事主力。1948年11月去南京、上海,向蒋介石建议与中共停战和谈,1949年他在湖南参加组织了“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领衔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各种军、政职务,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他当时还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71年4月6日,因旧病复发,于长沙逝世。终年82岁。国民党在蒋介石时期的四星上将和上将都有些什么人?
1931年4月,国民党**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时期相同。 国民**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此外,国民**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 中国的军衔制从清末建立到民国的几次改动,军衔等级中都没有“大元帅”这一级,那么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的大元帅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孙中山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1917年7月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即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有130多名议员出席,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规定军**设海陆军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产生。大元帅是国家元首兼行政首长,元帅则协助其工作。9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大元帅职,但陆、唐二人不愿和孙中山合作,分别通电拒受元帅职务。可见,孙中山的大元帅是一种职务,即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相当于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即国家元首兼**首脑,而不是军衔。 其实,在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光绪病逝后,宣统皇帝即位,因他当时才3岁,大元帅之职由其父摄政王载沣兼。 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1月,孙中山督师北上,国民党元老谭延二战期间国民党上将有多少人
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政院院长 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 1935 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 1935 东北边防军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 1935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 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陈绍宽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海军部部长 刘 湘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38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程 潜 陆军一级上将 1939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宋哲元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40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陈调元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44 军事参议院院长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 1945 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 陈 诚 陆军一级上将 1947 国防部参谋总长,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院长,副总统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 不详 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兼代理国防部部长 薛 岳 陆军一级上将 1950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民政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兼海南防卫司令 周至柔海军一级上将 1951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 1952 陆军大学校长,国防部长 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 1954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 1959 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 1959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郑介民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59 参谋次长,国家安全局局长 黄 杰 陆军一级上将 1960 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部长 黄镇球 陆军一级上将 1961 联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台北卫戌总司令 朱绍良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63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陕甘宁边区总司令,重庆绥靖公署主任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 1965 陆军总司令 刘安祺 陆军一级上将 1965 金门防卫司令官,陆军总司令 黎玉玺海军一级上将 1967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高魁元陆军一级上将 1968 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 刘玉章陆军一级上将 1970 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 陈大庆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72 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 胡 琏 陆军一级上将 1972 金门防卫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 赖名汤 空军一级上将 1970 参谋总长 宋长志 空军一级上将 1981 国防部部长 郝柏村陆军一级上将 1981 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 陈焱龄 空军一级上将 1989 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刘和缣 海军一级上将 1992 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1935年3月31日国民政府授于蒋介石此衔。 一级上将: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授任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等八人为陆军 一级上将.以后,先后授任和晋任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程 潜、白崇禧、陈 诚为陆军一级上将。在大陆期间,国 民党军队先后有12人被授于或晋升一级上将。 二级上将:1935年4月2日,国民政府授任白崇禧、龙云、刘峙、顾祝同、傅作义等20人为陆军二级上将。以后,又陆续授任和晋任了30位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党军队自1935年4月开始授任第一批一级上将,到退出大陆时共授任和晋任12位一级上将。到台湾后,又陆续晋任了 20余名一级上将。另外,还先后追赠、追晋了8为陆军一级上将。因曹锟、吴佩孚未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未列入表中。 中将加上将衔:加上将衔仅限于陆军中将,陆军中将符合晋升上将条件者,因受员额所限可先加上将衔,待二级上将空出缺额再从中将加上将衔者择优正式晋升上将。虽然不少加上将衔者后来都正式晋升为二级上将,如张治中、卫立煌、马鸿逵、胡宗南、汤恩伯等;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晋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未正式晋升,如钱大均、罗卓英等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有谁?
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的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陈绍宽、程潜、白崇禧、陈诚、薛岳、余汉谋、周至柔、顾况同、胡琏、桂永清、王叔铭。
国民党政府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4月,第一批共授予了8位陆军一级上将和一位海军一级上将。其后在大陆时期又陆续授予了3人,逃台后在50年代授予了7人。
1935年第一批一级上将: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其中海军一级上将是陈绍宽。
抗战及内战时期:程潜,于1939年授予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于1945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陈诚,于1947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党逃台后,于1950年授予薛岳、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1951年授予周至柔、1954年授予顾况同以及后来的胡琏,1954年授予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空军—级上将有1957年的王叔铭。
此外,死后追授一级上将的还有:刘湘、曹锟、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的制度,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其中将官设置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特级上将只授予了蒋介石1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级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国民党“一级上将”:多数曾独霸一方
原国民党一级、二级上将有哪几个
原国民党一级上将(17人):
李宗仁、何应钦、冯玉祥、白崇禧、阎锡山、张学良、陈诚、唐生智、朱培德、陈绍宽、陈济棠、刘湘、曹锟、程潜、宋哲元、陈调元、吴佩孚。
原国民党二级上将(24人):
于学忠、龙云、刘峙、刘镇华、何健、何成濬、杨虎城、徐源泉、商震、韩复榘、傅作义、杨爱源、李烈钧、卫立煌、孙连仲、张发奎、张治中、邓锡侯、陈仪、熊式辉、邹作华、孔庚、刘戡、罗奇。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的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此即中国近代军衔制度之滥觞。
进入民国之后,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额外军官不列官等)的制度,改为将官、校官、尉官3等9级(额外军官改称准尉),士官3阶:上、中、下士,士兵3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这个体制基本上被国军前身的国民革命军所继承,除1980年废除准尉阶级外,到目前都没有多大变动。
受普鲁士军制影响,国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后,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与二级;最高阶的特级上将一衔,从设立此衔到2000年废除,仅授予时任(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一人;大陆时期一共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除了蒋中正嫡系的何应钦、陈诚,其余皆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
1936年起,囿于上将员额有限,合于晋升二级上将规定的陆军中将,可以加上将衔,其服制同二级上将、领中将最高额薪俸,且二级上将职位出缺时可以优先晋任,唯1949年迁台之后没有中将加上将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级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级上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国军军衔
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都有谁
杜聿明(唯一身兼战俘和战犯双重身份的抗日名将)
王耀武(民国最后一任山东主席抗日名将) 王陵基(四川政府主席,被俘的唯一货真价实的二级上将) 宋希廉(国名党中将,胡宗南手下) 黄维 (12兵团司令抗日名将,土木系骨干) 陈长捷(天津警备司令,中将,卫立煌手下) 范汉杰(蒋的嫡系名将,锦州警备司令,中将) 郑洞国(国军全能名将,长春警备司令,中将,此公没有被关押) 康泽(襄樊绥靖公署主任,中将,复兴社13太保之一) 沈醉 (云南保密站中将游击司机,戴笠手下四大金刚之一) 文强(毛主席表弟,军统,中将) 李仙州(国民党中将,抗日名将,顾祝同手下) 区寿年(第七兵团中将司令,顾祝同手下) 邱行湘(五大主力18军少将军长,陈诚手下骨干) (以上诸公都曾在抗日战场立下战功,名操一时,基本都是国民党嫡系五虎上将、八大金刚、13太保,五大主力里的人物或手下 ) 其余被俘的基本都是无名之辈 军衔(12)解放战争(5)历史秘闻 揭秘大将,上将中,担任过参谋总长的都有谁
揭秘大将,上将中,担任过参谋总长的都有谁! 1,大将粟裕 粟裕,生于湖南会同人。是我军大大将之首。在解放战争中功下赫赫战功。尤其是1948年,粟裕发起并指挥的 淮海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敌军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建国担任解放军 总参谋长之职。1984年2月5日逝世。 2,大将黄克诚 >黄克诚,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人,1940年黄克诚率部东进淮海,同发起黄桥战役,与新四军的苏北部队在白驹镇会师,共同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并打通了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的联系。抗战胜利后,他以个人名义向中共发电,建议立即派部队赴东北,并应尽量多派,以创建一块大的战略根据地。毛主席等人同意他的建议,并让他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余人进军东北。建国担任解放军副部长,总参谋长等职。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3,大将罗瑞卿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建国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 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4,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建国杨成武参与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战争,1959年参与组织了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参与组织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战争。并担任第一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等职。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5,上将黄永胜 >黄永胜,湖北咸宁人。他是一位赫赫战功,污点涟涟的将军,许多战史研究资料都认为,黄永胜打仗的剽悍程度不在许世友之下,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更是和韩先楚相互辉映,深为林总所器重。建国曾任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83年4月26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青岛市台西医院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6,上将杨得志 杨得志,湖南株洲人。1952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回国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相关参考
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有谁?国民党一级上将军衔的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陈绍宽、程潜、白崇禧、陈诚、薛岳、余汉谋、周至柔、顾况同、胡琏、桂永清、王叔铭。国民党政
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和等级?1935年3月,颁布的军衔等级表,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知、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国民党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知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
求国民党军衔等级和图片中华民国国军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
1956年1958年,先后被授予57位开国上将军衔。但是在这57位开国上将中,担任过副总理的只有5位,你知道都有谁吗?第1位:乌兰夫将军>乌兰夫,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因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热情
原题:新中国两次授衔,邓小平曾被拟授什么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曾两次实行军衔制。作为党中央两代核心领导之一的邓小平,在战争年代曾带兵打仗,战功赫赫;在和平年代,他也一直是中央军委主要领导。>&nb
国民党被俘最高军衔,解放战争中!被共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将领中等级最
解放战争中!被共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将领中等级最高的是谁?军衔最高是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上将!国民党党内地位最高是康泽国民党中常委!实际职务最高是宋希濂和杜聿明均为方面军付总司令级别!(但宋希濂是国民党中执委
董其武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傅作义麾下清一色的晋绥籍将领,而成就最大可能就是他了>傅作义本人也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个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而他手下的几乎清一色的晋绥籍
原标题:单独补授开国上将军衔的李聚奎曾创造志愿军战场独特食品在人民解放军的57名开国上将中,有一名是1958年单独授予的,他就是李聚奎将军。>(毛主席接见李聚奎)>1948年4月,李聚奎担任东北军区后
国民党高级将领排名董正祥姓名军衔授衔时间最高任职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战区司令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