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朱棣前往北京之後,沒有撤銷南京六部,依然讓他們存在呢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為何朱棣前往北京之後,沒有撤銷南京六部,依然讓他們存在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為何朱棣前往北京之後,沒有撤銷南京六部,依然讓他們存在呢
明朝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一個朝代了。在限制軍權的同時,明朝中期還出現了一種奇妙的制度,叫做兩府制。所謂的兩府制是什麼呢?就是在朱棣將都城搬到北京之後,在北京設置了新的行政制度。而在南京舊都那邊,原本的行政機構和制度都沒有撤銷掉,反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那麼為什麼在朱棣時期,會發生這種特殊的情況呢?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為什麼朱棣在登基之後,還要選擇搬到北京去呢?這主要是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考量。明朝在朱棣時期,雖然說是相當強盛的,但是此時的北方,依然存在著不少游牧民,專門侵擾邊境,影響明朝的經濟。
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之下,要是還是定都在南京,那北方邊境傳來的情報早就過時了。然而要給邊境的將軍們放權的話,朱棣更加不放心。畢竟朱棣是怎麼樣登上皇位的,在《明史》中都記載得清清楚楚了,他又怎麼會讓人走上自己的老路呢?
再加上朱棣原先起兵,就是在北京的。北京對於他來說,算是一個熟悉的地方,也算是一個有福氣的地方。況且在戰略意義上,北京能夠威懾西北方,南下又可以回到中原之地休養生息,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了。
但是因為北京靠近北方的同時,也意味著這些重要官員們,也受到了蒙古的威脅。所以在朱棣看來,北京雖然是都城,但是並不是一定要守住的地方。如果戰事不利的話,那麼他們可以隨時回到南京,繼續統治中原。那麼南京原先的六部行政制度,自然是不可撤銷的。然而隨著明朝的穩定,蒙古不再具有威脅,自然朱棣也願意安然定居在北京。
那麼為什麼到了局勢和平的時候,明朝還不願意將南京的行政部門撤銷掉呢?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軍事上的考量了。這是因為在明朝時期,南方還算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好地方。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為明朝貢獻了將近四分之三的經濟收入,使得明朝在短時間內,就走向了富強。而南京作為陪都,自然在管理上,有著非常重的意義。
並且隨著戰事平定,北方逐漸平穩了。朱棣也有不少精力,能夠放在了內政管理上。而最主要的事,就是培育新進的人才,讓老臣們安然地退休。但是這個時候,總不能讓這些人還留在北京吧?所以在局勢平穩之後,南京的六部制度,就成為了這些老官員最好的去處。讓他們能夠得到尊重的同時,又不至於讓他們在朱棣的朝廷中礙手礙腳。而且在讓這些官員前往南京養老的同時,也能讓他們幫忙看管南方的動靜。
畢竟江南已經成為了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即使想要重新發展北方的北京,也不能將南方丟掉。所以南京六部能夠保留下來,就是為了在地理位置上,負責全國範圍內的船運和糧食運輸。在戰略意義上,就是為了避免天高皇帝遠,江南的官員借著地理上交通不便,在背地裡給朱棣和後世統治者使絆子。可見在江南一帶,南京六部制度的存在,的確還是有著自己的優勢的。
只不過可惜的是,雖然說朱棣為了種種考慮,沒有將南京的六部機構取消。但是他卻沒能預料到,這個制度會在數百年後毀了明朝。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六部的制度,還有南京北京兩地之間的距離上。六部雖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是此時在南京的,都是些已經失勢的官員和養老的人,他們在能力上自然也是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人逐漸無法負擔起南京的任務,讓明朝的發展開始被打亂了。
上文也說道過,南京的六個部門專門負責江南一帶的管理,這個管理自然也包括了經濟和交通。然而江南一帶,就有了明朝整年的四分之三的收入。在河運運力不足的情況之下,運力只能夠勉強維持國家必需和士兵們的需要,一般的官員們只能夠靠自己,從北京走到南京去領取俸祿。要不然,就只能讓人送來給自己了。
結果兩地之間路途漫漫,費時費力的同時還費力,最後錢沒拿到多少,反而還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這個制度造成了明朝官員的貧窮,而為了保持自己的生計,不少官員也只好在背地裡貪污受賄,反而造成了明朝的腐敗和沒落。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关参考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文|方圓文史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主要敗在兩件事情上:其一是更定官制,其二便是削藩。而這兩件事情,最後也成為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的借口,稱建文帝「”更改祖制”。當然了,朱棣的之所以要發動叛亂,主要還是為了奪
文|方圓文史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主要敗在兩件事情上:其一是更定官制,其二便是削藩。而這兩件事情,最後也成為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的借口,稱建文帝「”更改祖制”。當然了,朱棣的之所以要發動叛亂,主要還是為了奪
現在所用的教科書的內容在這個領域上都是比較權威的,雖然說一個版本可能會一直延用下來,但是隨著發展也會對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修改。像在歷史這方面就有過一次改動,直接把兩位將軍給踢出了課本。他們就是衛仲卿和
朱標在的時候,沒有人敢覬覦他的太子之位。一來有朱元璋罩著,二來他本身就是嫡長子,名正言順,三來朱標自身有能力,讓人心服口服。但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他各方面比不上父親朱標,又是小輩,眾位叔叔肯定不容易對
眾所周知,水泥是一種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後形成漿體,與空氣接觸後,可以在短短几秒內迅速硬化,並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長期以來,水泥的這種性質被廣泛應用到土木建築、水利等工程,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叛亂相較於整個大唐的歷史僅僅八年時間,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場叛亂,導致唐朝一蹶不振,最終走向滅亡。,在不少人看來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開始,可之後的唐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叛亂相較於整個大唐的歷史僅僅八年時間,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場叛亂,導致唐朝一蹶不振,最終走向滅亡。,在不少人看來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開始,可之後的唐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