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古代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
Posted 李逵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书铁券,古代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书铁券,古代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
古代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心中有愧,因为前朝,也就是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对赵匡胤很好,而赵匡胤却夺了本应属于柴氏子孙的皇位,于是立约:凡是柴氏子孙,只要不是叛国罪,任何罪名都可以免死;即使是叛国,也只要杀他本人就行,而不株连。当然,他并没有把这些诏谕天下,否则,柴氏子孙不就无法无天了么!而是作为国家机密存放于皇宫之中。一旦柴氏子孙们犯事,就用这个来应付,也算是报答柴荣了。后来北宋灭亡,金军攻入东京,发现了“丹书铁券”,但北宋已经灭亡。当时的丹书铁券不像《水浒传》中说的那样,可以让柴荣派家人去取来,而是可以算作法律的一部分。 这是我所知道的关于“丹书铁券”的故事。
《水浒传》中柴进为什么上梁山,丹书铁券真的有用吗?
柴进在《水浒传》中是身份最高贵的人,前朝皇族,因让位有功(实际上是被夺了去),赐豪宅珍宝,永享富贵,关键在于一项特权,赐予了丹书铁券,就是一张“不死证书”,只要不造反,无论犯什么罪都不予追究,可谓超级护身符,但柴进在此庇护下,怎么还会走上造反的道路呢?
要说老赵家是真的好,赵匡胤是少见的不杀功臣的皇帝,而且连前朝皇族都留着,宋朝以后的皇帝都恪守这一祖训,传到柴进这里,好日子到头了。
柴进生得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好习枪棒,专好结交江湖好汉,柴进前后接济了不少大腕,比如林冲,还有武松,宋江等。由于柴进的特殊身份,但凡社会上犯事的,哪怕杀人放火,柴进都敢让他住在自己的庄子里,这里成了罪犯们的世外桃源。柴进在江湖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江湖地位又高,而且有丹书铁券护体,柴进怎么会选择落草呢?在宋江上梁山后,感念柴进之恩,想把柴进拉下水,柴进言辞拒绝,“男盗女娼”是最为不齿的,柴进皇族后裔,怎么也不会选择落草为寇。
事情的导火索是宅基地问题。还不是发生在柴进身上,是他的叔叔。他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也是锦衣玉食,还有一处花园子。这时,来了一个恶霸,叫殷天锡,他是知府高廉的小舅子,而高廉是高球的叔侄兄弟。殷天锡看中了柴皇城的花园子,要抢来。柴皇城为这事就给气病了,叫来了柴进。
柴进有丹书铁券,胸有成竹,自认为走正规渠道可以解决问题。于是去找殷天锡说理,本来事情闹不大,可他走时带着李逵。见面之后,两句话不对头,李逵上去就打,三拳两脚竟然把殷天锡给打死了。柴进有丹书铁券护体,自认为没事,只让李逵快回梁山。
不多时高廉就找来了,柴进虽然是皇孙,却没有实权,高廉就把柴进给绑了。柴进疏忽了,他走的急,没带丹书铁券,在堂上高廉要看时没有。高廉正在气头上,根本不管许多,把柴进打的皮开肉绽,柴进挨不过,只得招认,被钉在死囚牢。柴进心里苦,但柴进无话可说。之后梁山等人设法救出柴进,柴进一看没去路了,只好投靠梁山。
这里就有个问题,丹书铁券到底有用吗?假如柴进当时带着丹书铁券,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在我看来,丹书铁券没用。丹书铁券一般是颁发给开朝功臣,尤其是武将的,以表彰他们的战功。丹书铁券只能当成一块荣誉奖牌,不能真正使用,用过的人,一般都死了。
最早的丹书铁券的形式从汉高祖开始,韩信功高,刘邦曾经答应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但韩信还是被布袋吊在空中用竹签扎死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大肆颁发丹书铁券,但拿到的基本都死了。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颁过丹书铁券呢。所以,只能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象征,皇帝有一万种理由杀你,要是真把它当护身符,那就太傻了。
柴进的悲剧就在于过度迷信丹书铁券,他被高廉抓住时,就算带着丹书铁券,高廉也会说是假的,是伪造,先毒打一顿再说,反正天高皇帝远,而且,我猜想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看柴家也烦,要不是碍于祖宗的面子,早把他家给办了。
还是李逵说的好,在柴进准备带丹书铁券上京告御状,掰条例,走程序时,李逵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李逵说的是大实话,现在哪还有秩序可言,都是官官相护,欺负老百姓,可笑柴进没看透这点,一味迷信朝廷会给他公道,却不想被现实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此时柴进也看透了社会,心灰意冷,上了梁山。
水浒里的柴进是什么身份?为什么有丹书铁券?为什么皇帝也不能对付他?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就是因为有丹书铁券,所以才那么吃香,活得很滋润。 连当时酒店打杂的伙计都知道:“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于他誓书铁券在家”。柴进自己也承认:“为是家间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赐丹书铁券”。当时世人都知道,有了这东西在家,便“无人敢欺负他”。柴进自己说得更为具体:“但有做下不是的人,无人敢搜。”乃至宋江落难到了柴进处,大官人说得更直露,他宽慰宋江道:“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当听说宋江只是杀了一个类似“二奶”的阎婆惜之后,柴进竟“笑将起来”:“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府牢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乖乖,这“丹书铁券”远比“尚方宝剑”厉害,“尚方宝剑”也只是让人代天子行使权力,伸张正义,而这“丹书铁券”简直是可以容忍藏垢纳污了!高唐州知府高廉仰仗其堂兄高太尉的势力为所欲为,其妻弟殷天锡也仗势欺人,要霸占柴进叔父的花园。李逵按捺不住,失手打死殷天锡。柴进让李逵连夜逃回梁山泊,自己仗着有丹书铁券庇护,料高廉不敢他怎样。不料高廉不顾柴进的“豁免权”,将他捉拿并打个死囚,成为贵族阶层遭受如此悲凉玩笑嘲弄的人证。柴进这才被公道不彰的丑恶现实惊醒,开始走上造反上梁山的历程。
“免死金牌”和“丹书铁券”是一种东西吗?
两者其实是一样的东西,两者都是具有免死的作用,为了突出其价值,所以民间也称之为免死金牌。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刘邦登上帝位后,为了奖励他的臣子们,所以就为他们颁发了丹书铁券。但是当时还不具备免死的功能,只是作为一种荣誉存在而已。
后来五代时期的时候,丹书铁劵的作用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上面明确写了免费的文字。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持有丹书铁劵的臣子可以免死九次,他的子孙们可以免死三次。
宋朝和金朝也沿用了丹书铁劵的制度,到了明朝之后朱元璋开始将丹书铁劵进行等级方面的分类。比如说像是侯爵,公爵得到的数量就不同。后来也根据功劳的大小颁发不同数量的丹书铁劵。
其实丹书铁劵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神秘,主要是分为圆筒状和瓦片状两种。但是圆筒状的那种朝廷和被赏赐者一人一半,两者合在一起才是真品。瓦片状的那种的话,朝廷只是做文字方面的记载。
丹书铁劵上面的内容主要是包含被赏赐的日期,丹书铁劵被赐的名字,官职等。当然上面还会写明被赏赐人的功劳方面,然后加上免死免罪的部分。这种丹书铁劵是受到当时国家法律的认可的和肯定的。
但是虽然名义上丹书铁劵是免死金牌,但是如果臣子犯了非常重大的事情的时候,有些君主可能也会直接处死相关人员的。
古代的丹书铁券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券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为什么李善长明明有丹书铁券,最后却被赐死了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因为李善长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朱元璋又非常的爱猜忌别人,所以他可能是觉得李善长功高盖主,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在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他一共发了30多个丹书铁券,但是有了这个丹书铁券的大臣其实也没有几个有好下场,虽然这些丹书铁券说的是可以免他们二死,免子孙一死,但是朱元璋真的想要处死某个人的时候,还是朱元璋说的算,这个丹书铁卷命并没有什么作用。
当时的李善长位高权重,但是他的弟弟却陷入了造反的风波之中,所以朱元璋也开始怀疑李善长是不是也牵扯了进去。
而且在胡惟庸事件发生后,当时受牵连的人非常的多,这些人当中也有非常多的人手里有丹书铁券,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依旧是把他们除死了。
在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非常好的,而且还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大儿子,李善长也成为了皇亲国戚,我觉得这在当时应该是无比的荣耀了。
不过后来朱元璋却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捉拿了李善长,当时的李善长已经76岁,并且也已经告老还乡,手里并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朱元璋仍是放心不下,找了各种的借口把李善长全家给灭了。
不过因为朱元璋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朱元璋还是饶过了他们一命,但是他们还是被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朱元璋给开国大臣们丹书铁券,为何他们在被杀的时候不拿出来用?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觉得丹书铁卷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都是皇帝给你的幌子而已。虽然单书铁卷,也就是说传说中的免死金牌,但是我个人认为的话,那个玩意儿一点用都没有,其实就是皇帝用来收买人心的玩意儿。
皇帝想杀你,你谁能来得住吗?就算是他第1次想杀你,你用单书铁卷,也就是所谓的免死金牌免除的意思,过几天,皇帝再用另外一个罪名要杀你,你还是得死呀。所以那些被杀的人也明白,朱元璋是铁了心想要杀他们,他们就是全家有几百张几千张几万张丹书铁卷,他们依旧难逃一死。所以那些人在被朱元璋杀之前,并没有拿出他们的丹书铁卷。
我觉得他们没有拿出单书铁卷,反而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举动,因为如果他们使用了丹书铁卷,最后朱元璋既然真的是要想杀他的话,有单书铁卷只能免死一段时间,但是最后朱元璋依旧会想出计谋来把你除掉。所以他们可以不用丹书铁卷,将单书点卷留给自己的后人,因为根据朝廷的规定,单书铁卷是可以游着被授予的人自己流传给后世的。
所以等于说他们没有使用单书点卷就意味着他们给自己的后代留了一个复活甲。他们这么做的话,又没有使丹书铁卷被浪费掉同时也为自己的后代着想了。所以我想他们也都是很明智的,既然皇帝铁了心要杀你,那你就只能迎接死亡了,过多的反抗也都是无谓的。而且单书铁卷虽然可以免死,但是免死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不是说你犯了任何的罪名,使用丹书铁卷都可以让你免除死亡。规定说,如果你犯了叛国的罪,你是没有办法用丹书铁卷抵消你的死亡的。而朱元璋杀人的时候,给他们的罪名全部都是叛国,所以也无法使用。
丹书铁券是一次性的还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丹书铁券,即“免死牌”,“免死金牌”,本是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其后发展为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而丹书铁券的使用次数也都是看铁券上的记载,并无具体规定与统一。
丹书铁券成为免死金牌,是从南北朝时期,因为刚开始出现免死这一说,自然的,免死次数也不会很高,只有一到三次,毕竟也算是是皇帝的最高赏赐,是极少数人享有的东西。而最开端,这块牌子只是一个封侯拜相的凭据,是出于汉高祖刘邦之手,为了奖励哪些开国功臣而创立的,那时还没有太大用处。
后来,到了唐朝后期,这个免死金牌的“免死”次数就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1-3次变为9次,子孙甚至可以免死3次。这时它又有了新的名字,叫做钱镠铁券。而记载是这么说的“……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世人也因此称这牌为为"免死牌"、"生死牌"。本人可以免9次,子孙甚至可以再免3次,当然,这些免死牌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并非所有罪都可以免掉,有这么一个记载“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而皇帝若是想除掉你,你就会直接被挂上谋反罪名,免死金牌也救不了你。
免死金牌的次数到底还是得看金牌上的记载,或多或少,只用一次就失效的也不是没有。
古代(77)丹书铁券(3)相关参考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
在很多古代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丹书铁券这种神奇的东西,那么丹书铁券是什么?它真的能让臣子犯罪不杀?这里边到底隐藏着什么?本期小编将深扒其中的秘密。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
丹书铁券什么是“丹书铁券”“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
《水浒传》中柴进为什么上梁山,丹书铁券真的有用吗?柴进在《水浒传》中是身份最高贵的人,前朝皇族,因让位有功(实际上是被夺了去),赐豪宅珍宝,永享富贵,关键在于一项特权,赐予了丹书铁券,就是一张“不死证
古代皇帝为了拉拢功臣,一般会赐予丹书铁券,也被称为免死金牌,除了造反之外,无论犯了多大罪行,只要手里有这个家伙就能保住性命。朱元璋很喜欢颁发丹书铁券,但是很多人称为必死金牌,因为大多数拥有它的人都没有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
...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这可以说是“丹书铁券护家门”了,会永保柴家一门平安无事。当然,这“铁券金书”也没能保得了柴进,最终还是被逼上了梁山。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