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中曹皇后的褙子,談談理學下的服飾

Posted 朱熹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清平樂》中曹皇后的褙子,談談理學下的服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清平樂》中曹皇后的褙子,談談理學下的服飾

都說,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過往的《琅琊榜》、《知否》、《偽裝者》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從4月7日《清平樂》上映以來,網上也都是誇它服化道復原得好的文章。
誠然無論是宋仁宗趙禎脖間的方心曲領,還是八大王趙元儼頭戴的貂蟬冠,抑或是曹皇后曹丹姝額間貼的珍珠面靨,復原得都很棒。但是很遺憾,在服飾復原的角度來看,不吹不黑,《清平樂》它復原得雖然很不錯,但還是遠遠不夠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從曹皇后的褙子,管窺一下宋代的服飾文化吧。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印象,總覺得認為宋朝的服飾與唐朝的服飾相比,肯定要保守。這種說法究竟來源哪裡呢,他們其實也不清楚。我想答案可能是來自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桎梏吧。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文物,告訴我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要知道,宋朝可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的時期。其最鼎盛的時期,一年的鑄錢量達到驚人的五百萬貫,要知道後世的明朝,總共二百七十六的歷史,鑄錢也不超過千萬貫,僅相當於宋朝兩年的鑄錢量。
而且宋朝的紡織業高速發展,不僅有紗,還有綾、羅、綾、綢、緞、綺、錦、縠等絲織面料。當時還創造性地使用泥金(一種將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顏料塗飾在器物表面的方法)來繪製或者強調絲織品的紋飾。可見當時的絲織業已經相當發達,已能在絲織物上玩出這麼多新花樣。
難怪陳寅恪先生會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英國著名的史學界湯因比也曾表達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回到褙子這個話題上。
褙子,又稱背子,據大佬沈從文先生考證,是一種兩側從腋下起不縫合,穿於衫襖之外的,長至足踝附近的對襟罩衫。另外有一種說法,認為要全緣邊的才是褙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去網上搜索相關材料,這裡就不做進一步的展開了。
褙子沒有曲線,沒有坦領,沒有寬袍大袖,設計簡潔,衣料輕柔,紋飾大方,剪裁合身,完美展現出宋朝清新雋永的審美。
褙子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褙子本是婢女、小妾所穿的服裝,因為她們總是站在主婦的背後,因此才得名「褙子」的。事實上,此謬大已!君不見各個階層的女性都有穿著褙子的記載嗎?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宋人軼事彙編》也曾記載:按太妃謂德妃朱氏,中宮則哲宗後孟氏。寶慈暨長樂皆白甬團冠,前後惟白玉龍簪而已,衣黃背子無華彩;太妃暨中宮,皆縷金雲月冠,前後亦白玉龍簪,而飾以北珠,珠甚大,衣紅背子,皆用珠為飾。
可見,褙子在宋代女性中相當流行,是一種老少咸宜的大眾服飾。
褙子的經典穿法是內搭一層或者數層的抹胸(裹肚),外搭裙褲,僅用一對衣帶系束在兩襟的腰部,以作固定之用。這樣褙子長長的兩襟便呈現出類似如今V領的效果,從中可以看到女性欣長的脖頸性感的抹胸,極具誘惑力。如果胸部再稍稍豐滿一點,甚至還會看一道迷人的溝壑
難怪蘇東坡會在描寫一位彈琵琶的女性時,寫下:「酥胸斜抱天邊月。」(《鷓鴣天·佳人》)的香艷詩句。這句是說美伎把琵琶斜抱身前,猶如天邊的圓月,襯映著她微露的酥胸。
不要以為這只是文人騷客的幻想,《歌樂圖》上那幾個身穿褙子的侍女已經證明了一切。
看到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面對此情此景,把女子守貞看待得比天還大的朱熹老夫子是怎麼看的呢?是搖頭晃腦地感慨一聲「人心不古「啊?還是拍案而起,怒斥一句,「忒,你這賊賤人「?
然而,答案是並沒有。他甚至還把褙子列入了宋代的輿服志
凡士大夫家祭祀、冠婚,則具盛服。有官者頭戴帕頭、腰系帶、腳穿靴、手持笏,進士則頭戴帕頭、身穿襕衫、腰系帶,處士則頭戴帕頭、身穿皂衫、腰系帶,...婦人則頭戴假髻、身穿大衣(一種類似褙子的外衣,兩袖寬博肥大)與長裙。未家人的女子則頭戴冠子、身穿背子。眾妾則頭戴假紒(髮結)、身穿背子。
為何一向主張「天理人慾,不容並立」的朱熹老夫子這次會網開一面?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人慾」,不是指人類求生的一切物質慾望,而是指代多餘的,不合理的慾望。以服裝舉例,朱熹認為衣冠等正當的日常生活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要求「好看」就是不合理的,需要摒棄。
因而,朱熹並不是一個禁欲主義者,而是反對縱慾,主張寡慾。
這就解釋了宋代的服飾是怎麼從唐代的追求雍容華麗,演變到追求樸實精緻的。而褙子就是一種典型的宋代服飾,體現出淡雅質樸的極簡美學。這裡插一句,褙子其實也不只是女性的服裝,具體的話,我們有機會再介紹。
所以,你現在是否已經理解「冠兒褙子多風韻」這句話了?俗話說,服裝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因此,研究服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學習紡織學,還要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文化背景。當然,如果只是想要復原外觀,就不用這麼嚴謹了。畢竟只是圖個樂乎,能拍美美的照片就可以了。因此,《清平樂》現在做的遠遠還不夠。
掛一漏萬,是為此文。

相关参考

《清平樂》曹丹姝不讓趙禎見二皇子,卻在他薨後,同意仁宗見徽柔

《清平樂》是張開宙執導,朱朱執筆的古裝大劇。以宋朝盛世為背景,講述一代仁君宋仁宗的一生。《清平樂》一上線就收穫了高收視率和好口碑,這樣喜人的成績離不開製作團隊精心的服化道,更離不開劇中多位演技派的傾情

《清平樂》郭皇后對苗心禾大打出手;丹姝被推為新皇后,仁宗不滿

《清平樂》郭皇后對苗心禾大打出手,仁宗被誤傷;丹姝被推為新皇后,仁宗不滿文/呱呱熱劇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已經開播了四集,觀眾們褒貶不一,其中劇情沒有問題,演員被大眾們稱讚,特別是王凱,還是一如既

《清平樂》中又蠢又囂張的皇后歷史上出現過嗎

其實如果拍宮斗戲,宋朝的後宮比明清的後宮更有意思。因為宋朝的女人都還是大女子主義者,那時候宋明理學雖然有了萌芽,但是還沒有發展到桎梏的階段。《清平樂》里那個又蠢又囂張的郭皇后,確實是正史裡面的人物,而

《清平樂》宋仁宗寵愛貴妃,信任苗娘子,敬重皇后,他到底愛誰

《清平樂》中,除了北宋時期的文人風采值得注意外,還有宋仁宗的感情線也備受關注。帝妃黨,帝後黨,乃至帝苗黨,都有。在宋仁宗這麼多後宮女子中,有備受寵愛的張貴妃,互為知己的曹皇后,親如家人的苗娘子。你說,

清平樂 皇后搞二婚、公主愛宦官,它依然是難得的清流

為了一個更高的理想而放棄了小我,每個人都無法逃離自己命運的軌道。——遇言姐《清平樂》播出20幾集。豆瓣評分7.5,比原著得分低一些。遇言姐本來想等一等再寫這部劇,因為小說中的兩個主角——公主趙徽柔和內

《清平樂》郭皇后離奇去世,宋仁宗為何不願調查死因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13歲繼位,24歲親政,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宋仁宗雖然創造了「仁宗盛世」,但他的個人婚姻是非常「擰巴」的,尤其是和第一位皇后郭皇后之間的感情,讓人在一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就是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苗昭儀的稱呼是「姐姐」,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

清平樂中,她陷害皇后,害得宋仁宗大病一場,最終結局如何

趙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廟號為「仁宗」的皇帝,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甚至不如宋神宗。他沒有秦皇漢武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沒有唐宗宋祖定鼎中原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樣的鮮明個性。然而,他的後宮生

《清平樂》里紅衣大臣,與紫衣大臣分別代表了什麼,有何區別

細心的觀眾發現《清平樂》里,趙官家上朝的時候,一應大臣們站立朝堂,似乎帽子的翅膀都差不多長,但衣服的顏色絕對不一樣。靠皇帝最近的那撥大臣,從角色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都是位高權重的,身著「紫衣」;再後面的

宋朝從重文輕武到辱武,與藩鎮割據、五代無必然關係

上文「李煜清平樂,宋朝醉東風,今人憶蘿月:虛幻的盛世圖景」,我們談了《清平樂》作為曲調、詞牌名,充分展現了世人特別是一些經濟唯一主義者們的觀點。宋朝的經濟和文化繁榮是任何人都不會否認的,然而,這種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