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包括哪些

Posted 行书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行书书法,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包括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书书法,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包括哪些

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包括哪些?

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为《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二、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三、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即兴作此两首寒食诗,并书写了《寒食帖》。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扩展资料

行书的出现与兴盛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也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书法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侄文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食帖 (书法名帖)

如何练好行书?

1、首先要练眼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3、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4、第四要练结构

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5、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要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

扩展资料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一、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我给大家讲的是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再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打个比方,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

二、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摩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练毛笔字,也可以缩小复印了练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家卢中南、丁永康、吴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临写。

三、读帖

练习书法的途径不外乎临帖和读帖两种方法,而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我们起点书画班牌匾的书写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爱好和我差不多。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本来是写隶书的,但是行书也非常优秀。

四、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在写不好的时候觉得没面子,没关系,可以在笔记本上练习,也可以在写日记的时候,练习用行书写给自己看。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行书

行书的特点是甚么?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24912.

有谁知道行书四大家都有谁,是什么朝的?

并没有行书四大家之说,行书的代表人物有:

1、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颜真卿: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3、米芾:北宋的米芾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扩展资料: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行书

秋字行书 写法

参考以下名家写法:

拓展资料:

秋 qiū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秋的楷书写法:

书法有哪些字体?

欧体、柳体这些是以书法家为划分依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书法家的不同字体特点,中国历史上书法家众多,每个人的都可以称为XX体,如赵孟頫的可以称为赵体,米芾的可以称为米体等。而楷书、行书这些是对书法字体特征的统称,是根据书法的演变史来称的。

按照书法的演变史,书法字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大字体。

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

4、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书法声字的行书怎么写

“声”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声[ shēng ]

基本字义:

1、因物体撞击或摩擦所产生,能引起听觉的音波。

2、音乐。

3、名誉。

4、发出声音。

5、宣布、张扬。

6、音调。

7、量词。用于计算发声次数的单位。

组词:

男声、风声、叫声、回声、声音、大声、声明、声乐、高声、笑声、和声、响声、喊声、声波。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声”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声,音也。从耳,殸声。殸,籒文磬。

白话版《说文解字》:声,音响。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籒文写作“磬”。

词语解释:

1、男声 [ nán shēng ]

释义: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回声 [ huí shēng ]

释义: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或散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3、声波 [ shēng bō ]

释义: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赫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4、声乐 [ shēng yuè ]

释义: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如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

5、高声 [ gāo shēng ]

释义: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三大(12)行书(1)

相关参考

他的行书在二王体系中独树一帜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欧阳询擅书法,为“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一。欧阳询书法在隋代便享有较高的声誉,至唐代,欧阳询更是供职于

西狭颂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书法历史殷商时期-甲骨文西周时期-铭(金)文东周时期-石鼓文秦朝-小篆汉代-隶书魏晋-真(楷)书、行书、草书唐朝-楷书、行书、草书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两汉书法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

书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的历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

清朝300年最美丽的行书,启功先生学的就是他

清朝历史300年,出现了许多大书法家,然后能流传史册且能传之久远,深入人心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在前清雍正时期,有一位探花郎,被誉为「”当世书法奇才”!这个人便是梁诗正,梁诗正的书法深得雍正皇帝喜爱,但因

清朝300年最美丽的行书,启功先生学的就是他

清朝历史300年,出现了许多大书法家,然后能流传史册且能传之久远,深入人心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在前清雍正时期,有一位探花郎,被誉为「”当世书法奇才”!这个人便是梁诗正,梁诗正的书法深得雍正皇帝喜爱,但因

蔡京行书《节夫帖》,笔法近似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

释文:京再拜。昨日终日远劳同诣。下情悚感。弗成胜言。大暑。不审还馆动静若何。想不失调护也。京缘热极。不能矜持。疲顿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谨启代面叙。不宣。京再拜。节夫亲契坐前。《节夫帖》,全称《致

蔡京行书《节夫帖》,笔法近似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

释文:京再拜。昨日终日远劳同诣。下情悚感。弗成胜言。大暑。不审还馆动静若何。想不失调护也。京缘热极。不能矜持。疲顿殊甚。未果前造坐次。悚怍。谨启代面叙。不宣。京再拜。节夫亲契坐前。《节夫帖》,全称《致

泣血而成的“天下第二行书”

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安史之乱”,几乎使这个壮大王朝彻底倾覆。在国度危难之际,一批忠义之士,不吝舍生取义,誓死捍卫国度,颜真卿的有名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就是写作于如许的悲愤沉郁,如许的烈烈英风,如许的

《兰亭集序》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21-379),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

《兰亭集序》凭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21-379),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